民國建築是特定歷史時期中外建築的縮影,它既體現了近代西方建築風格對中國的影響,又保持了中國民族傳統的建築特色。
建築學家梁思成說:「建築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證據」。在時間的洪流中,古老的建築不會因時間而減損生命的厚度。
slay全場的三湘第一公館
長沙天心區坡子街148號,有一座至今保留最為完整的民國建築叫「伍厚德堂」,位於坡子街的制高點。是修建於1946年的四層西式洋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由當時長沙知名泥木匠祖利父子修建。
民國時坡子街有「錢業一條街」之稱,錢業公會會館福祿宮設在坡子街,當時號稱長沙四大錢莊的裕順長、謙和、春茂、萬裕隆資本佔了全市的50%。
它有三重身份 錢莊/文物/餐廳
民國時期開錢莊的豪商巨賈都信奉風水,財運亨通。該建築以天井相隔,分前中後三部分。三進三出的大宅子進出的大門修得不對稱,這就是他們所說的「不漏財」 一進門入眼的便是一面價值28萬的雙面湘繡屏風,這扇屏風是三名湘繡匠人花費半年完成。
伍厚德堂是「裕順長錢莊」經理伍芷清的公館,公館取自他的姓,厚德堂取名於老子「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整棟建築風格以西式為表,中式為本。以通廊、迴廊相勾連,兼顧通風,避雨,採光充足等功能。
整座花園洋樓總共有12間房。雅間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以長沙的地標為名:嶽麓山、興漢門、小吳門、中山亭。走進大門可以看到牆面至今還保留著當時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略顯粗糙的白色牆面整個內部是木質結構,裡面灌了米漿,這樣牆面更結實,也有利於防潮。
師從湘菜大師聶厚忠,「致力湘菜米其林」
走進大堂,小心翼翼踏上有歲月痕跡的木樓梯,周圍是穿著民國服裝的服務員、精緻奢華的仿古紅木家具。恍若一秒穿越回那個流金歲月的民國時代。
將這些年從世界各地精心挑選出各種古董擺件,盡數裝點在其中。極力保留住原汁原味的民國風,每一件都精緻奪目。
伍厚德堂的主理人對湘菜的推廣是有情懷的,所以決心勵志做「湘菜的米其林」,繼承舊時長沙官府菜、祖庵菜的細膩雅致。也將新的菜式進行融合。
彩色玻璃在當時是比黃金還珍貴的材料,需要直接從南洋進口,特殊的玻璃配色為這個看起來古樸的建築又增添一抹有趣的色彩。
當時的錢莊選址一般距離湘江比較近,走進屋後,可以看到當時這座錢莊的通江密道和金庫,西通湘江,專門用來輸送錢幣通往各地。
主人公伍芷清的「錦鯉雅間」
伍厚德堂有一個特別的雅間,它是主打當時民國時興的八角樓風格,據說這幢樓房的主人公伍芷清先生經常會用到這個包廂談生意或者用來宴請朋友,京劇大師梅蘭芳、原湖南省主席程潛都曾光臨過。在這談過的生意成交率高達80%,在今天,仍然有很多政商名流效仿。談生意一定會訂到這個包廂,圖個好寓意。
琉璃筒瓦,尖坡屋頂,磚木結構,粉牆圍護。這座歷經70餘載歲月滄桑的小樓仍然隱逸在小巷中,靜謐怡然。
恰老長沙官府菜,做新長沙「抖撐人」
復古情調與地道湘式美味的碰撞足夠讓我們感到驚喜。伍厚德堂的九大招牌菜是剁椒魚頭、錢莊青椒燜水魚、青芥末蝦球、伍婆婆秘制牛腩、長沙醋蒸雞、錢莊古法當家肉、祖庵豆腐、孜然寸骨、永州血鴨。都值得一試。
剁椒魚頭使用的是特供天然放養的大雄魚,只要8斤以上雄魚的魚頭,滿滿的膠原蛋白,把魚頭一劈兩開,抹上鹽,蔥姜鹽稍稍醃製,再加上甄選野山自製老壇靈魂剁椒,蒸8-10分鐘,撒上蔥花淋上熱油。魚頭肉質厚有彈性、細嫩入味。
湖南人吃辣簡潔純粹,是手起刀落的爽快麻利,也是一氣呵成的暢快淋漓。
伍厚德堂不僅限於湘菜,還有祖庵菜、粵菜等多種菜式的融合,郡汁十淡奶油+咖熬出的料汁是咖喱蝦味道的關鍵,蝦內緊實飽滿,湯色金黃。,鹽味勾出濃部奶香,剝出肥嫩的蝦肉蘸著湯汁入口,釋放味蕾
馬蹄炒百合是一道非常適合夏天吃的素食,簡單精緻的家常菜,味道清香脆甜、紅綠椒點綴得剛剛合適。
還原食物本味
End
這一幢四層獨立花園洋房記錄著那個年代的上流社會,文人雅士的生活印記。彩繪的復古屏風,多年收藏的古董字畫、有歷史價值的紅木樓梯、做工考究的歐式家具,每一處細節都值得細細觀摩。營造出了舊時大戶人家的用餐氛圍和氣派。如今這幢洋房6年前從錢莊變身成為一家餐廳,也是另外一種文物建築的保護方式,同時賦予了它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