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環保,曾經,古巴人靠它扛過了美國的封鎖

2020-12-22 新民晚報

有一年,收到一袋崇明大米,是之前去採訪的同事轉交而來的「自然農法米」。那陣恰巧是我對與「自然」相關的新詞彙特別好奇的時候,於是興致勃勃回家燒了一鍋小粥。沒想到,味道並不怎麼好,平平無奇。後來與同事說起,她卻覺得口感非常好,「有一種清香,就像小時候的味道……」待一個月後,我看完她做的採訪報導,再回家燒粥,果然,清香了起來。

再過幾年,有機會親自去拜訪那位農人老蔡,他包下的幾十畝地裡已種滿了花生、大豆、絲瓜、豆角、西紅柿,還養了黃牛兔子和雞鵝,多少遵循了「自然之法」,但因為讀的農業書多了起來,也開始在講求作物多樣性的同時,兼顧了有效率的內部循環,比如栽種蔬果前,先種一波豆子和花生;讓雞去菜地裡幫忙啄蟲,讓兔子打洞任由鵝來禍害黃鼠狼;而農場周邊為點綴和實用,圍種上了幾圈薰衣草鼠尾草驅蚊草之類。

「得樸門永續者,得『永生』」,他在自搭的小茅房書桌上,潦草寫下一排字,字是很好的,話應該也是。那一晚,我們幾個人坐在屋外空地上,圍著爐火聊天,也恰是在梅雨季裡,倒沒什麼蚊蟲,老蔡說起過去因工作第一次去古巴,第一次看到當地人信奉著的「樸門永續」時,眼裡發光。由於長期受到美國制裁,古巴人就憑藉著堅強的「樸門永續」農法,扛過了沒有石油的日子。

其實早在1911年,美國農業經濟學家Franklin Hiram King探訪遠東後,就在《四千年的農民》一書裡感慨:「那裡的農民還在以種植豆科植物來固氮、用蠅蛆和蚯蚓充當生態分解者的角色,糞便、殘羹剩飯、枯葉、河泥等等都會被漚肥或堆肥,這使得當地的永恆農業得以興盛不衰……」而這一本書,也被普遍認為是「永恆的」與「農業」首次以英文字彙連接並用,締造了一個新語詞:permaculture,樸門永續。雖然這種內驅力強勁的農業形態,在石油革命的幾十年裡,已經在世界幾乎絕跡,但隨著經濟危機、石油危機和溫室效應的逐一到來,又在發達國家與地區首先開始了關於樸門永續方式回歸的思考。

也許與所有的生命一樣,地球本身就是一種尋求穩定的自我循環,而樸門永續的精髓不僅在於「多樣」,更是因穩定性的要求而在關注「連結可能」,因為只有當元素與元素之間是互動連結的,系統才會因相互支持與制約而趨於穩定,這會使人力在農業活動中的需求被大大降低,從而讓更多農人成為真正的農業管理者,而非操作者。而老蔡這近十年的努力方向,也恰是在讓自己僱用的農民們稱為管理者。不過,新冠疫情期間,他好生搞笑地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當農民不下地幹活了,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他的農場從一開始因缺乏人力的亂鬨鬨,忽然進入了一種神秘的井然有序與生機勃勃。

或許,關於全球化是否會倒退的討論也可以緩行,因為得樸門永續者,得永生。(蘇德)

相關焦點

  • 再被封鎖又何妨 古巴看淡美國「半生不熟的冷戰」
    6月16日是個周末,美國總統川普直奔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城內的曼努埃爾-阿泰姆劇院。該劇院是以1961年領導攻擊古巴的豬灣登陸行動的一位古巴裔美國人命名的,而川普當天在這裡的講話也如56年前的入侵行動一樣,為美古關係劃出新的裂痕——幾乎全面廢除前任歐巴馬政府推行的對古緩和政策。面對美國的最新壓力,古巴會屈服嗎?分析認為,受美國長期全面封鎖的影響,古巴經濟對美國的依存度很低。
  • 80年代,美國封鎖下的古巴人民,精氣神兒十足
    在1986年哈瓦那一家小酒館內,幾個古巴人戴著牛仔帽正在小酌,那時候,處在美國經濟封鎖下,古巴人日子並不好過。早在1492年的時候,世界航海家哥倫布到達古巴島,19年之後古巴就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959年,因為卡斯楚,古巴才真正迎來獨立和自由。在這之後,美國也沒少折騰。地處加勒比海北部,古巴說得上是美國的後院,早在1903年,美國就強租了古巴兩個海軍基地,六十年代又發生了豬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
  • 美國和古巴重啟直郵談判 關係轉圜道路依舊長遠
    五十多年以來,由於美國對古巴實施封鎖和制裁,任何想返往古巴和美國大陸的信件都必須途經第三國,這給兩國民間的通信往來造成了不少的麻煩。美國與古巴兩國政府官員定於18日和19日在華盛頓就重啟兩國直郵的問題進行談判,一旦達成協議,將極大地方便兩國民眾的郵政通信。  美國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稱,美國代表團將由美國郵政局國際郵政事務的負責人李?愛默生帶領,而古巴一方的代表團團長是該國高級外交官羅德裡格斯。他說,這次談判是基於1992年古巴民主法,也符合美國「推動來往古巴的信息自由流通」的利益。
  • 這個被美國封鎖幾十年的國家,現在怎麼樣了?
    ● 城際交通主要靠長途客車。外國遊客乘坐的是中國出口的宇通大巴,按時準點,票價和美國看齊。當地人坐的城際巴士沒有統一規格,都是其他國家的淘汰品,有什麼用什麼。 近些年,古巴也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2014年與美國的重新建交,出國留學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對外貿易也在努力突圍幾十年的經濟封鎖。作為加勒比海上的文化明珠,古巴的文化氛圍和自然風光一直讓世界矚目。在越來越開放的思潮下,古巴正利用旅遊資源賺取外匯,旅遊產業成為朗姆酒和雪茄製造以外的又一支柱。
  • 印媒:古巴出動微波武器,美國大使館遭受重創
    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8日報導,近日,美當局指責古巴使用雷射武器對美國外交官進行"聲波襲擊",多名美國駐古巴大使出現頭昏眼花、視力下降、眩暈和認知困難的症狀。 美國當局這一指控是基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於12月5日刊發的一份報告。
  • 解凍後的古巴,活得比我們想像中潮
    當我坐在哈瓦那老城廣場邊某間餐廳的陽傘下,喝著莫吉託雞尾酒,吃著當地特色菜古巴碎牛肉(Ropa Vieja),一時有點迷惑:這不是我想像中的古巴——那個被美國長期封鎖、走出堅定的革命者切·格瓦拉的古巴,倒像一個歐洲小城。△哈瓦那的婚姻登記處門口。古巴人結婚也喜歡用老爺車。
  • 古巴觀察|自製口罩風波:「體面」的古巴人是如何煉成的
    不僅是這次疫情,生死面前,古巴人對於「體面」的追求似乎是印在骨子裡的「品質」。記得剛到古巴的時候,一個古巴朋友就跟我提到,兩年前的2017年9月,哈瓦那遭遇了一場叫做「艾爾瑪」的颶風。臨近夜裡,加勒比海的海水突然翻過了馬雷貢海岸,向著內陸源源不斷地湧來,一直蔓延到中哈瓦那的中部城區。
  • 暢聊古巴文化,美女、糖、雪茄
    從19世紀中期開始,古巴人開始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並要求獨立。美國介入了戰爭,史稱美西戰爭。美國一直佔領古巴直到1902年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古巴風土人情古巴在革命後被美國的封鎖政策封閉了近半個世紀,人們幾乎忘了在這之前,不是雪茄,不是朗姆酒,音樂才是古巴最大宗的出口。古巴傳統習俗古巴人對好的啤酒、上等朗姆酒很感興趣。古巴人最喜愛的飲料是臺克利酒。
  • 美國和古巴關係不友好,為什麼關塔那摩監獄卻在古巴而不在美國?
    早在19世紀初美國總統門羅就提出了知名的門羅宣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任何歐洲列強不能干預美洲的事務。當然這在最開始,西歐國家並沒有把美國人的這句話放在眼裡。從19世紀末開始,南美洲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殖民者的活動。古巴和菲律賓在美國人的支持下,組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制的武裝鬥爭。
  • 美國的關塔那摩監獄,卻建在古巴,古巴和美國不是勢不兩立嗎?
    歐巴馬在上任的時候就說要關閉它,結果直到8年後卸任了裡面還關了五十來個人,現總統川普和歐巴馬相反,堅決反對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甚至還說要填滿它,讓成天揮舞著人權衛士大旗的美國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中。可是,這座臭名昭著的監獄並不在美國的本土,而在古巴。
  • 跟隨杰倫新歌《Mojito》走進古巴,才不是樸樹口中的那麼無聊!
    經濟蘇聯解體前,古巴受到蘇聯援助,那會日子過得還不錯;蘇聯解體後,美國對古巴進行了幾十年的經濟封鎖,搞得古巴經濟非常困難,現在也蠻困難的。汽車老爺車是古巴獨特的風景,但它遠沒有看上去那樣輕鬆。美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經濟封鎖讓這裡的人非常貧窮,他們無力更換汽車,只能不斷延長舊車的使用期。在歡快明麗的外表下,內裡的機械早已老舊不堪。
  • 全世界最知名的山寨古巴朗姆酒,其實在美國……
    雖然目前百加得在古巴已經不再擁有任何一間酒廠,但事實上它的發源地就是在古巴,創始人是唐·法昆多·百加得不久之後舉世聞名的「緬因號」事件使得美國人參與到戰爭中,局勢瞬間被逆轉,最終老美擊敗西班牙幫助古巴獲得了獨立。
  • 古巴雞尾酒發展史
    古巴距美國大陸僅180公裡,因此,對於那些在禁酒令時期內想喝酒的人來說,古巴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美國的禁酒令是1920年至1933年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進口、運輸和銷售酒精的憲法禁令。可在禁酒令實施之前,說來也巧,哈瓦那的許多酒吧和酒店都早早被美國人收購了。他們僱了美國調酒師,再送往古巴。
  • 古巴領導人換屆,從卡內爾的履歷中尋找古巴未來發展方向
    據統計,605名代表中,530人為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以後出生,338名代表為首次當選,18-35歲代表有80人,代表平均年齡為49歲。現年57歲的迪亞斯·卡內爾成為新任古巴領導人,這將進一步推動古巴政治局領導的年輕化進程。新一屆政府是否將延續當前古巴社會主義的內政與外交,他們將如何應對當前古巴發展的問題與挑戰,引起外界關注。迪亞斯·卡內爾。
  • 周杰倫新歌《Mojito》拍攝地古巴,是如何成為海島旅遊新寵的?
    然而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於1961年與古巴斷絕外交關係,隨後美國宣布對古巴實施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在美國的長期封鎖和制裁下,古巴經濟一直處於落後狀態,國民經濟長期維持以蔗糖生產為主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為了打破封鎖,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近些年來古巴政府根據本國國情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旅遊業改革步子最大。
  • 周杰倫新歌《Mojito》MV取景地,古巴首都哈瓦那有哪些好玩的?
    麻煩給我的愛人來一杯Mojito我喜歡閱讀她微醺時的眼眸而我的咖啡 糖不用太多這世界已經因為她甜得過頭……周杰倫的新歌想必大家都聽過了吧,節奏歡快,充滿拉丁美洲的異域風情,而MV裡的背景也充滿著夏天的氣息,繽紛的色彩加上熱情好客的當地人,讓人心情極度的放鬆,仿佛瞬間跳進MV裡可以和大家一起跳舞。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危險到什麼程度?
    毀滅世界的戰爭,古巴危機核彈衝突,因指揮官一個命令而停止 古巴飛彈危機確實影響很大,但要只是飛彈危機的話,顯然還是一個比較嚴重但也達不到毀滅的地步,但當時的情況卻不僅僅是這個,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在古巴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美國總統甘迺迪他已經準備向古巴發射核彈了,而與甘迺迪同處於一個時期的俄羅斯總統赫魯雪夫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美國這樣做
  • 揭秘關塔那摩:美國與古巴水火不容,為何把監獄設在古巴?
    這個原本屬於古巴的領土,卻成了美國在海外的首個軍事基地,並在此設立了監獄,近年來,美軍虐待囚犯的醜聞頻頻曝出。關塔那摩監獄成為美國國際形象的汙點,甚至是美軍臭名昭著的代名詞。關塔那摩位於古巴島的東南部,是古巴天然良港。這裡人口有50多萬,離聖地牙哥僅110公裡,距首都哈瓦那900公裡。
  • 古巴印象 被時光遺忘的「加勒比明珠」
    從地圖上看,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古巴被譽為「綠色鱷魚」果然很形象。入境手續很簡單,花上25美元在機場購買一張旅遊卡(美國護照不行)。只是行李等候過於漫長,之後才知道,在古巴,等待是種常態,時間對於古巴人而言,是最不值錢的。
  • 美國和古巴的關係搞得那麼僵,為什麼還能在古巴的地皮上開監獄?
    當時的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籤署了《普拉特修正案》,法案規定美國有權對古巴實行軍事幹涉,並要求古巴讓出部分領土給美國建立軍事基地和開採煤礦。 這個帝國主義條款,不理它就可以了對吧。但要命的是,當時《普拉特修正案》作為附錄寫入了古巴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