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思考:什麼是新職業教育?

2021-01-14 芥末堆看教育

圖片來源:Unsplash

最近由於輸出了系列職業教育創投相關文章,並將新職業教育概念引入其中。不少業界讀者和我交流時,希望進一步理解「新職業教育」,並發出疑問,「新」是指泛網際網路的職業品類嗎?大概部分也受此前我文章中的分類影響,如下圖:

但新職業教育的「新」,不止於品類。在對應品類之下,其人群屬性、模式、品牌、消費習慣等維度也區別於傳統職教:對應的是一種結構性變化。此處讀者可以類比新零售的「新」——不局限於品類、業態、場景等,本質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零售升級。

本文嘗試從以上五個維度,對「新職業教育」賽道做一個特徵梳理。下文統一用新職教,代指新職業教育。

在梳理之前,我想解釋下為什麼要用「結構性變化「去總括新職教賽道的新,借用彼得·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系統化的創新七大來源之一:每個人都未曾注意到的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變化。」按我目前的認知,新職業教育的「新」使得該領域賽道獲得了對應的創新空間,而且可能是整個賽道系統性的革新。

1. 品類

值得注意的是,新品類對應的職業教育產品不僅適用於網際網路從業者,各產業升級、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對其也有需求。相較而言,前者可能更多就職於虛擬產品相關。而後者側重實業,相較而言,新品類學習者需要對實業有更多理解,比如在教育行業,產品運營者不僅要學習運營技能,對教育本身也要有較深認識。

2. 人群屬性

人群屬性,主要分為職業階段、素質基礎。

(1)職業階段

我在此前引用過雨萌老師的見解,職業教育產品,消費人群更多是職前人群,通過培訓獲得就業機會——是「花錢買工作」。就業是剛需,因此消費意願集中。目前國內主要的職前教培產品在「應試式」職業面試、求職培訓。而我的理解是,另外兩個維度,也存在拓展的創新空間。

職前:不僅是求職階段,還有新品類職業的體系化教育目前國內的職前教育產品,更多側重傳統品類、或者是在求職環節。我目前的理解是,這一階段,新品類體系化教育產品,面向在校學生也是有機會的——校內體制設置新型課程的效率「非常差」(我目前的感知),而且引入產業界實戰導師的可能性比靈活的創業項目要低。假設一個專門做新品類的教培項目,面向想往泛網際網路職業就業的學生提供體系化教育產品,考慮到相較而言學生群體的付費能力,引入分期付費機制,也是一種可能性。我有時候會將這種可能性:對比先發者攜程、去哪兒,和後發者飛豬——飛豬主打年輕人的旅遊服務平臺,確實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量體製衣式的新體驗與服務,並且越加佔領新消費者心智。在新品類的教培項目,假設能考量到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需求,也存在構建一個不錯的產品可能,其中引入分期機制可能是一個重要環節(這裡要強調,是真正有價值、能為學生提供權益保障的課程產品+分期,區別於傳統「培訓貸」不良目的的模式)。在職:我在另一篇文章,就三個職業階段,人們付費職教產品的意願強度做了一個初步的判斷,如上圖。相較而言,在職技能培訓提升,待進一步開發——這一群體在消費力上存在優勢,但付費意願相對職前就業培訓弱,其中的市場空間如何通過創新維度獲得?(2)素質基礎:頭部學習者會增加

在傳統的職教領域,比如在IT培訓,大眾對其相對固化的負面判斷,是因為付費學習的消費者相較而言,不是傳統意義的高水平學生。而在新職教,無論在相對碎片的知識付費,還是相對體系的職業培訓付費課程,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付費人群有越來越多的中部乃至頭部學習者。

這一個現象,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及一個案例,並且在近日和一個新職教類別的頭部項目創始人對話時,也得到進一步驗證——付費學習者集中在本科以上(可以理解為超過50%)。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國內在讀普通本科:高等專科,人數比例大概在1:1。每年畢業人數分別在300-400萬人。除普通本科、高等專科外,還有高職、中職等。相對而言,學習者的綜合素質水平,主體在相對上遊。

按我目前的理解,未來這個趨勢越加明顯:越是頭部學習者,越是主動學習者——只要市場能提供足夠優質匹配的職教產品。

3. 模式

模式上,主要是技術、交付形式、場景。線上直播、錄播基礎設施逐漸成熟,新技術如AI、VR等為新職教(以及其他教育品類)提供更多可能性。在交付上,一對一、一對多、小班教育的互動搭配,視頻、語音、圖文、即時通訊與線上作業指導等交互形式。交付知識的講師資源上,強教研的高校、強實戰的產業界,兩者融合越加密切。場景上,線上線下是否能形成類新零售的OMO探索空間,有待觀察。

但無論模式上,技術、交付形式變化是什麼,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回歸教育本質做產品,否則容易成為「為模式而模式」的低效案例。

4. 品牌

品牌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可能性。

這裡定義的品牌化,是指新職教產品可以通過形成佔領消費者心智的定位,進而強品牌、相對低成本獲客。假設新職教領域可以基於產品質量本身取勝,形成強口碑、品牌化,尤其是調性區別於從前「低端」的品牌調性,這是有可能使其突破在線教育「經營虧損的普遍現象」的瓶頸。這方面,在我目前的了解範圍內,三節課是一個相對有意思的案例,我在此前也曾提到。

在線教育產品虧損(此處指被動虧損,比如難獲客、獲客成本高。不考慮主動性虧損,比如為了快速佔領市場)的原因,我的基本判斷邏輯是:在一個足夠市場空間的領域,如果教育產品不能解決用戶學習需求、滿足體驗,即便做出大量的營銷工作,對應產品也很難盈利。教育產品(非泛知識付費類)最終依賴質量取勝,產品質量為品牌調性奠基,營銷是後續的錦上添花。

再進一步推演,如果新職教各品類項目都往品牌調性上升方向發展,整個賽道可能會從1.0、2.0上升到類似第三消費時代,產品變得「品質化、個性化、精緻化」。

5. 消費習慣

關於消費習慣,這裡想提及的其實是人們的終身學習理念、以及對應的消費需求。

國內頭部學習者,在終身學習概念上可能有更多認知,願意主動學習,無論付費與否。對於稍被動一些的學習者,也在接受碎片化知識平臺販賣的「不學習就落後」式焦慮感。

一個很理想的情形是,國內新一代職場人(尤其是泛網際網路人快速迭代的技能需求下)在逐漸形成在職技能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那麼新職教產品市場空間可能性會逐漸被擴展。

當然,理性情形與實際差距,還待數據進一步探究。

最後

在本文,我嘗試梳理新職業教育區別於傳統職業教育的五個特徵:和消費領域的新零售一樣,新,不局限與品類的新,它還在其他維度呈現出結構化升級的特徵:包括上遊產品品類和調性(品牌)、中遊產品模式,下遊消費者屬性與消費習慣等。這些特徵,可能為賽道提供有意思的創新空間。

但能否看到這個賽道的創新升級,很重要的因素,在於產品構建者格局、產品質量能否匹配新一代(尤其是新品類相關)消費者的需求,此前也曾提及。

備註:由於作者相對集中關注職教新品類領域,本文的五個特徵維度更側重描述新品類職教賽道存在的特徵/結構性變化。至於傳統品類領域,可能存在差異,讀者可以按需嘗試進一步思考。

本文轉自36氪,作者何沛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思考在線獲清大教育集團戰略投資 進軍千億職業教育賽道
    中國網7月31日訊(記者 曾瑞鑫)7月30日,思考在線宣布獲國內管理教育第一股——清大教育集團(股票代碼:839818)戰略投資,隨後雙方舉行了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共贏,深耕職業教育賽道,共同為成人就學、就業賦能。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職業教育在線學習思考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秩序已逐步得到恢復,復工復產也在穩步推進中,就業局勢逐步回穩,同時,中國經濟市場的人力資本需求也由規模需求轉向質量需求,勞動供給上正由無限供給走向有限供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衍生出的一批新職業亟須高素質的人力資本進行填充,短時間內迅速將長期積累下來的招工難、留工難的矛盾,轉變為招工難、復工難的新問題。
  • 蘇德超:通識教育與批判性思考
    英國教育家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大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人,讓人更完善,自由教育比職業教育更好。「這個學科有什麼用?」這是冷門學科的新生教育中最常見也最難回答的問題,然而它卻暗示了人際平等關係的普遍建立: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必須工作,必須在某種職業中獲得報酬,才能活下去,並贏得社會的尊重。自古希臘以來,人類社會經歷了一系列深刻變化。
  • 職業教育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問 職業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視為一種底層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體系中的弱勢。社會各界尤其是對發展職業教育的認識不足,不夠重視。
  • 獨家|對話高瓴創投戴粵湘:連投完美日記5輪,高瓴式VC的打法與思考
    伏擊美妝新賽道,堅信「中國一定有機會誕生新的歐萊雅」2018年5月,高瓴創投董事總經理戴粵湘初見完美日記創始人黃錦峰,當時已有多家機構先後接觸過完美日記,但最終都沒有投資。完美日記其時一個月有3000多萬的GMV,月度環比增速尚可。
  • 數位化轉型背景下的「新IT職業教育」 | 職業教育系列報告(四)
    職業教育自身即帶有較強的社會屬性,加之近幾十年來IT產業迅猛的發展速度,對IT職業培訓來說,每十年就是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自其萌芽,IT職業教育的內容和邊界一直在主動地或被動地迭代、擴張,為了明晰IT職業教育的演變歷程,我們將從社會環境、產業環境、IT人才供需等維度展開討論。
  • 五百創投人在大創小鎮熱議新趨勢
    商報訊(記者汪株燚)推動創新創業,創投是其重要發展基石。昨天,第七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在杭州錢塘新區大創小鎮舉行,500多位創投行業人士相聚一堂,共探中國創投發展趨勢與投資策略。峰會以「完善創業投資生態體系、培育創新創業創造沃土」為主題,緊緊圍繞雙創活動周主題、我國創業投資政策動向和行業發展趨勢,展開討論交流,既有來自行業主管部門的權威解讀,也有來自市場一線創投的呼聲。科創板前天正式開板,令創投機構興奮不已。新形勢帶來新的投資趨勢,「科創企業的投資價值,我首先會從四個方面考量:項目是否有重大技術突破?課題是否符合國家發展方向?
  • 「半數電影創投應該取消」
    我私下也說,公開也說,中國的創投應該砍掉一半,不能是「能辦創投就辦創投」,應該反過來,電影節、電影展能不辦創投就不辦創投,現在創投的泡沫應該這麼去排。當下國內電影節、影展的內容和板塊已經夠多了,都要辦創投的話,從項目方到我們這些評審,每天疲於奔命地去玩創投的遊戲,玩半天最後也沒有幾個項目能拍出來,這圖什麼呢?圖個熱鬧。
  • 創投思考:國內能否產生C2C教育大公司?
    在教育行業亦然,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越加成熟,消費者付費意願從線下到線上轉移,線上教育滲透率上升,線上教育市場正在增長。以國內一級市場密集關注的2013年前後階段,k12、職場教育、素質教育等領域以直播、錄播訂閱,多種班級形態復現。
  • 創投圈來了新玩家 保利資本和碧桂園創投聯手發起50億基金
    保利資本和碧桂園創投方面告訴記者,前述成立的50億元人民幣規模基金將主要聚焦地產產業鏈上下遊,涵蓋生產製造、服務、運營及相關產業,包括地產供應鏈的建築裝飾、建築材料、建築新工藝;家居消費;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及建築信息一體化系統等多個賽道。
  • 達內COO孫瑩參加職業教育圓桌論壇,聚焦職業教育未來
    ,對整個教育行業都產生了巨大衝擊和深遠的影響,職業教育未能倖免,疫情黑天鵝的出現,職業教育的格局會有哪些變化,職業教育機構如何打怪升級抓住機遇?近日,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由投中網舉辦職業教育圓桌論壇如期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職業教育「在線答題」,疫情中的太陽照常升起》,達內教育集團COO孫瑩,三節課創始CEO後顯慧,慧科集團合伙人、首席戰略官、研究院院長陳瀅博士,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受邀參加。參會嘉賓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達內教育集團COO孫瑩也發表了獨具機樞的觀點。
  • 元真教育:「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的未來
    在疫情肆虐,全民「禁足」的這段時間中,在線教育出人意料地站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焦點。「在線教育時代」的開啟意味著傳統的教育行業將面臨「洗牌」,那麼對於職業教育來說,如何把握這次機遇,「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的未來又在何處?
  • 辰海資本陳塵:後疫情時代的創投人感悟丨WISE2020新經濟之王新資本...
    在新資本分會場,我們以「穿越季候風——金錢湧向哪裡」為主題,邀請眾多走在行業前沿的大咖們,與我們一起用審慎的眼光回顧新資本十年,從發展的角度探討新資本的機遇與未來。在新資本分會場,辰海資本創始合伙人陳塵先生以「後疫情時代的創投人感悟」為主題,分享了辰海在構建以消費行業為底層生態且有產業縱深的基金方面的經驗。
  • ​新形態一體化職業教育系列教材新書發布會
    新形態一體化職業教育系列教材新書發布會現場茂名網訊 10月30日,新形態一體化職業教育系列教材新書發布會在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隆重舉行。新形態一體化職業教育系列教材新書發布會現場同時,該系列教材充分體現了「新形態」和「一體化」特點,重視配套資源建設,配置了相應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音視頻、網絡拓展資源等數字資源,以供教師和閱讀者選擇使用。可以說,該系列教材是目前省內外最成熟、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職業教育教材之一。
  • 1月職業教育APP排行榜(下):2020年初新增8家,投資金額回暖
    一年間職業教育用戶規模上榜APP:新增8家,排位變動較大易觀千帆網2019年1月末的時候收錄了121家職業教育APP,2020年1月末則共監測到126家APP,新增加了8個APP,減少了3個。此前藍鯨edu公眾號已發布的《1月職業教育APP排行榜(上):無千萬級用戶規模企業,萬題庫系列APP漲幅大》,對126個活躍的職業教育APP做了詳細的排行榜,月活TOP 10的APP有:「粉筆」、「一起考教師」、「中華會計網校」、「知鳥」、「我要自學網」、「法宣在線」、「華圖在線」、「新東方」、「233網校考試通」、「腰果公考」。
  • 創投日報 「博雲BoCloud」完成D輪融資;「潤德教育」完成1億元A輪...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科技 融資披露  36氪獲悉,雲計算PaaS及多雲管理廠商「博雲bocloud」宣布完成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鑫創投、信峘投資、金浦文創、碧鴻投資、交銀國際共同戰略投資,原股東東方富海跟投。
  • 2020職業教育10大進展-中國教育新聞網
    回眸過去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職業教育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職業教育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把中央決策部署轉化成職業教育的生動實踐。為了呈現改革成就,堅定發展信心,中國教育報職教周刊與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合作,對職教戰線全年大事進行盤點,梳理出2020年職業教育十大進展。
  • 2020職業教育這一年:不作「陪襯」,做好當「主角」的準備了嗎
    這也促使全社會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未來,開始重視職業教育的價值。2020年,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的新階段,作別了長期以來那個默默無聞的配角位置,如同鎂光燈對舞臺上光彩奪目的主角的追逐一般,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 職業教育為何火不過K12?業內:不是缺需求,是缺供給
    在近日舉辦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騰訊教育副總裁、騰訊在線教育部總經理陳書俊談及,隨著產業升級加速,很多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在向經濟增值型的行業轉變,同時也湧現了大量的新興職業,這些都為在線終身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在火熱的K12教育吸引眾多注意力時,職業教育也在引發業內思考。
  • 36氪研究|藍翔挖掘機、新東方烹飪……為何職業教育一面是千億市值...
    更棒的是,跟百年不變的基礎教育不同,職業更迭迅速,新職業仍然不斷冒出,尤其以網紅培訓、新直播電商培訓、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職業崛起,又給職業教育培訓提供了新的創業機會。但是,搞職業教育,不同細分賽道的體量差異可以極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