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蔔夏吃薑」,因此不少人認為冬天就不宜吃薑。但對於某些菜式來說,姜是重要的調味佐料。事實上,寒冷的冬季吃點姜,除了一般的保健作用外,還能起到防寒的作用。那麼,冬天要怎麼吃薑才最健康?
冬季吃薑的幾大好處
防寒:人在吃過生薑後會感覺身體發熱,這是因為生薑促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導致,並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從而感覺身體發熱。
如果冬天特別寒冷,早晨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冷氣,有的人會覺得胃難受。可採取這個辦法:出門時在嘴裡含片生薑,讓唾液慢慢和薑汁混合,緩緩咽下;生薑解表散寒,如果被冷風吹著,切幾片姜,熬水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溫暖起來,甚至會出汗,這樣寒邪就被排出了。
防感冒:生薑味辛性溫,長於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
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
治療胃病:生薑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如果脾胃不和,引起嘔吐,此時絞點薑汁喝下去,就可止嘔,效果很好。
薑汁做法:把生薑搗碎,加水攪拌,瀝出汁液即可。
增進食慾:吃生薑還能促使人們的食慾大增,吃的飽身體才會更暖和,才能抵抗冬季的病菌。
保護肝功能:藥理研究顯示,生薑中的生薑精油對實驗中大、小鼠肝損害有預防和治療作用,所以有肝臟問題的患者,可以養成早上含薑片的習慣。
吃薑的注意事項
平常家庭用姜,可以熬薑湯喝,也可以用糖醃製而食,或在菜中使用。但食生薑要食鮮姜(即子姜),鮮姜不辣,營養成分多,功能強。老薑(即母姜)過辣,類似乾薑,不可多吃。不過,姜既然有藥理作用,就應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
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姜洗乾淨後切絲分片。多吃生薑最好要留皮,避免上火。因為生薑味辛、性溫,有發表健胃、止嘔解毒等功效,而生薑皮味辛、性涼,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因此,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之說。
不要吃變質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
生薑不宜在夜間食用。其姜酚刺激腸道蠕動白天可以增強脾胃作用,夜晚則成了影響睡眠傷及腸道的一大問題。
冬季這類人群更宜吃薑
冬天氣候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而生薑屬於熱性,人吃了後容易上火,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適合冬天吃薑。
體寒者可冬吃薑
對一些體寒的人來說,冬天吃薑有助於驅除身體中的寒氣。生薑含姜醇等揮髮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節作用,可增進食慾,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生薑具有溫中散熱的功效,適宜於脾胃虛寒的人食用。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
但對於經常嗓子疼、臉上長疙瘩等體熱症狀的人來說,就要少吃薑了。嚴格地說,有熱證的人都不適合多吃。
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冬天天氣冷了,請小心身體,適宜可以喝一些薑湯、薑汁等預防感冒,胃不舒服也可以吃一些與姜有關的食物暖暖胃,不過一定要挑選正確的好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