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購物中心披「文化新衣」 品牌集合店生命力幾何?

2021-01-08 贏商網

  (贏商網記者7月16日報導)瑞士史學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說,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毫無疑問,文化開啟了人們對美的感知。隨著廣州商業地產發展的推進,太古匯、正佳廣場、萬菱匯、保利中環廣場等購物中心紛紛披上「文化新衣」,以特色的品牌集合店開始文化之旅。

  2011年,方所的亮相使得跨界、集合店、文化營銷等概念,在廣州掀起一股熱潮;繼而正佳廣場標新立異,通過自創零售品牌HI百貨,開始首次「買手制百貨」模式嘗試;最近,港資的萬菱匯引進北歐快時尚品牌OCE,忙碌玩跨界,以多種形式的集合店創潮流;加之保利中環廣場蠢蠢欲動,計劃開設自創品牌集合店……似乎購物中心都在走文化品牌店的道路,然而,這些門店究竟擁有怎樣的生命力?

廣州太古匯方所

  「方所效應」:融合共生成一種文化標籤

  如果談起廣州特色的購物中心,必然會提及太古匯,而說起太古匯,方所則不可不提。

  2011年12月,在太古匯的LV、愛馬仕、香奈兒、Prada、迪奧等奢侈大牌包圍之中,這家「名不經傳」的方所正式開業。

  2000平方米的方所,集合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文化空間。

  方所的書店,以美學為核心,有世界各地超過50000種、逾90000冊的出版物,除了人文文學、藝術設計,還有不少臺版書、港版書、英文書及獨立雜誌,不少是已絕版的經典。

  而「美學生活」的部分,方所引進60多個來自全球的美學生活商品,其中有超過40家品牌第一次引進廣州,超過20家品牌首次引進中國,開創國內行業先河。

  值得注意的,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隨習近平出訪時,穿著的服裝源於大陸原創文化品牌「例外」,該品牌的創始人就是來自方所投資者毛繼鴻,「例外」的服飾與手袋都在方所陳列銷售。

  方所開業後,倡導的「慢生活」理念得到好評如潮,所釋放出的靜謐與安然,已經融合共生成一種文化標籤,讓廣州消費者感到驚豔。

  方所的影響力逐日擴大,已經形成了一種購物中心的文化效應。而這種消費意識的甦醒,正佳廣場將其捕獲並採取了實際行動。

廣州正佳廣場HI百貨

  2012年10月,一家被親切稱為「HI百貨」的門店,在正佳廣場四樓露面。3000平方米的空間裡,分為藝術家居、飾品、書店、陶瓷以及專業紅酒用具、咖啡等主題體驗區,甚至還有雕塑、油畫等單品供出售或展示。

  這家店是正佳廣場自創的品牌集合的百貨店,裡面囊括了150多位設計師的品牌,過半的品牌來自英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阿根廷、以色列、匈牙利等國家。

  記者了解到,HI百貨的產品十分小眾,裝修風格充滿小資格調,結合現在十分流行的「買手制」,以商業與藝術交融的形態,組合成新時代的百貨商店。

  與方所與HI百貨的路線稍有不同,最近,充滿香港韻味的萬菱匯,也開始嘗試走文化類型集合店的路線。6月27日,北歐快時尚品牌OCE入駐萬菱匯,開出了一家北歐生活概念館。

廣州萬菱匯OCE

  記者得知,OCE概念館面積近4000平方米,分為一層、M層和二層,一層為精選貨品區,夾層是女裝、童裝和兒童遊樂區,二層則分布著男裝、家品區、運動區、書吧、咖啡區和藝廊,豐富的跨界組合展示著這家快時尚品牌的多樣性服務。

  在OCE概念館,消費者不僅可以挑選服裝、家居用品,還可以坐下來看看書、喝喝咖啡,甚至還可以欣賞藝術品。

  此外,保利在廣州首個商業項目保利中環廣場,在三周年紀念之際,總經理葉柯透露將將投資打造類似於方所、HI百貨的自有零售品牌,位於南塔的負一層和小部分一層,將在今年底亮相。

  品牌集合店裝備升級打「文化牌」

  在電商衝擊、同質化嚴重的大環境中,購物中心如何尋找核心競爭力成為關鍵,而打造具有文化品位的品牌集合店,似乎成為購物中心最新的武器。

  對於購物中心而言,相對於之前大型百貨店的入駐,品牌集合店既可豐富品牌,又可以減少購物中心品牌重複率,更能突出主題化的商業定位。

  曾有公司統計,客人在單品牌店鋪逗留的時間不長,但在集合店裡,客人停留的時間明顯高過單品牌店3倍。而採用集合店模式能夠使店內每平方米的租金壓力、人員成本減少,估計比單品牌店下降15%,但是銷售額卻能增加很多。

  這些優勢利導,讓品牌集合店迅速上位,但品牌集合店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視。

  「就目前而言,國內的品牌集合店在國內大多處於萌芽狀態,與國外成熟的品牌集合店相比而言,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買手制問題。」上海米嵐城市奧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董事羅欣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品牌集合店的發展壯大與買手群體的行程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買手群體,就沒有品牌集合店。因此,如何培養買手群體就成了當下國內品牌集合店發展的關鍵問題。然而,國內尚沒有買手的成長環境,多數本土企業不願意斥巨資培養買手,所以專業的買手難以短時間內形成,制約著品牌集合店的發展。

  此外,集合店並非簡單地將不同品牌放在店鋪中售賣即大功告成。從品牌到品類,如何組合集合店的品牌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把一個品牌的精華都拿到一個店裡並不一定是好事。好花還需要綠葉襯。」

  然而,品牌集合店的優勢似乎不足以吸引消費者,打「文化牌」成為其裝備的升級。

  在HI百貨開業時,就有資深業內人士點評道,「在商品過剩的年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美學品味與藝術價值越來越引人注意。Hi百貨的誕生合乎時宜,它模糊了藝術與商業、生活的界限,這是一種生活的遠見,也是商業上的遠見。」

  毋庸置疑,特色的品牌集合店有助於購物中心的差異化經營,所呈現的文化體驗感更是迎合了新時期顧客的消費追求。

  方所書店的玻璃門上,是詩人也斯的贈語:「但願回到更多詩歌朗讀的年代:『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聽。」

  方所策劃總顧問廖美立說,「我們做的不是書店,而是一個文化平臺,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將一家品牌集合店上升至文化甚至未來生活形態的層面,這是品牌集合店更深層次的要求。

  日本的森谷正規曾經說過,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繫。同樣,購物中心的集合店要打造文化氣息,則需要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稟賦與精神,文化才賦有生命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方所的品牌理念已經普遍被消費者所接受,而這也一個商業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未來,這種文化主義的品牌集合店將會是大勢所趨。」分析人士指出。

  有人預測未來,購物中心可能會逐漸演變成「集合店+專賣店+配套」三足鼎立的格局。集合店在其中的佔比應該是40%,而品牌集合店將商業與文化結合,將在購物中心的升級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焦點

  • 鞋服集合店進駐購物中心形象解決方案!
    首次入駐購物中心  鞋邦•裡—鞋服集合店品牌,在湖北隨州經營20多年,品牌創始人晏總始終堅持為顧客提供時尚潮品服務為核心。今天的鞋邦•裡在當地已深入人心,成為當地時尚鞋服消費的首選,能有今天的發展也源於晏總一直專注於自己的核心定位。
  • 購物中心新寵KKV的品牌集合店進化論
    在過去幾年,購物中心主力店主要有兩種類型:奢侈品和快時尚品牌。但隨著Z世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需求開始向小眾化、專業化、多元化,忠誠度趨低等特點轉變,由對快時尚品牌的追捧到「審美疲勞」的年輕消費群體開始轉變,TOPSHOP、NEWLOOK、Forever 21等品牌先後退出中國市場。
  • 幾何書店陳曉明:購物中心要敢於突破邊界
    如果將各種內容比喻為樂高玩具,購物中心該如何組裝出新穎作品?其中的各內容提供商們,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本屆造物者說 · 中國體驗式商業地產發展論壇——創活Buff對話二環節,圍繞著「Z世代下,商業如何構建容納、創新的內容消費場?」這個話題,幾何書店(需求面積:2000-5000平方米)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總經理陳曉明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 廣深代表性購物中心開了哪些品牌新店?|4月市場調研
    本期市場調研對象:廣州深圳代表性購物中心4月份新開品牌門店情況。總概述:4月份廣州核心商場新開品牌門店35家,深圳核心商場新開品牌門店23家。其中廣州4月份無首店品牌亮相,深圳核心商場引進2個華南首店,3個城市首店。
  • 乾貨十足 服飾品牌與購物中心渠道專場論壇圓滿落幕
    ②從大數據看中國服飾品牌的購物中心渠道升級   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對比2014-2017年服飾細分業態佔比情況,女裝、男裝、運動服、服飾集合店佔比均呈上漲趨勢。   女裝佔比較為穩定,隨著新一代消費者逐漸成為主力,大批本土原創設計、輕奢、經典單品等類型女裝品牌開始進入購物中心。
  • 2019上半年,購物中心裡的「爆款」服飾品牌
    文化自信持續,展現國貨新風尚,本土品牌上榜達33家;另有來自10個國家的17家國外品牌為購物中心帶來多元「潮」文化。(新興品牌界定:近三年進駐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的全業態品牌) ,選址主要在各城市優質商圈購物中心。
  • 美妝集合店的新戰事
    其實恰恰相反,在SPACE NK、Isetan Beauty等外資品牌黯然退場之際,國內一批彩妝集合店品牌屹然崛起,擴張速度驚人。KK集團旗下旗艦品牌KKv自去年五一期間在東莞開出首店以後,迅速開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等城市,已形成一定的門店規模,並且在購物中心颳起了「貨櫃」風潮,成為現象級人氣新物種。
  • 小眾品牌、國貨之光……美妝集合店來了!
    從直播帶貨到明星分享種菜,再加上各種網際網路平臺的加持助力,全新形態的美妝集合店、美妝自營店開始走進購物中心。   其實,「美妝集合店」並不算新鮮事物,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絲芙蘭、屈臣氏、萬寧等。   美妝集合店加入購物中心   自今年年初開始,美妝集合店開始在天津市場落地開花。1月23日,THE COLORIST調色師天津首店進駐天津市西青區永旺購物中心。隨後,THE COLORIST調色師在天津國貿購物中心也開設了門店。
  • 廣州代表性購物中心10月新進品牌大匯總
    >太古匯 金牌陶陶居 陶陶居是廣州老字號餐飲品牌,創辦於光緒年間,主營茶點、月餅、菜餚。此次進駐廣州太古匯的金牌陶陶居是陶陶居高端品牌,一個城市只有一家。門店裝修突出嶺南文化與西關風味。 ICICLE之禾 ICICLE是上海之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女裝品牌,由上海迪嘉服飾有限公司投資創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上海。
  • 美妝集合店行業,為何歐芭莎品牌能長久發展
    比如在美膚護膚品集合店領域,一些人盡皆知的知名品牌,譬如屈臣氏、嬌蘭佳人、卓悅,自2015年都出現了財務危機,業績兩連年下滑,形勢越來越艱難。相反,那些相對來說比較小眾一點的品牌卻越來越好,比如歐芭莎!
  • 商品+場景+品牌,三位一體鋪就奢優優輕奢品牌集合店成名之路
    實體經濟競爭激烈,奢優優輕奢品牌授權集合店憑什麼一戰成名?商品、場景、品牌,三位一體鋪就成名之路!·奢優優所售商品助力品牌知名度。奢優優品牌服飾集合店迎合年輕人的自我個性彰顯表達,打造個性化購物空間,多品類集合組合不同品牌文化,利用所經營商品品牌的多樣化優勢結合集合空間模式下打造了一個年輕人的輕奢潮流文化時尚天堂。
  • 美食、潮牌、書店…購物中心爭相引入的那些臺灣品牌
    以往百貨、超市、電影院是購物中心的三大件,但這種組合已經被打破。因其獨特的文化氛圍與環境,各大臺灣文創品牌逐漸成為購物中心爭相引入的對象。 這些臺灣品牌不僅能為商場增加客流量,注入文化氣息。一時間,全國各大商場內臺灣品牌以及產品蜂擁而至,在商業地產界掀起了一場文化空間的熱潮。
  • 2017年2季度最受西南購物中心關注休閒娛樂品牌TOP20
    一、2017年2季度最受西南購物中心關注休閒娛樂品牌TOP20   註:本次榜單將溜冰場與其他類別運動館合併為運動館業態。   本榜單中,運動館、電影院分別以5席位居榜首,佔比達25%;其次為健身會所,佔據4席,佔比20%;排名第三為KTV,佔據3席,佔比15%。此外,上榜品牌仍以國內為主。
  • 生活百貨類集合店大受歡迎 熱風旗下品牌「畹町」入市
    搜鋪網消息:目前,百貨類集合店日趨受到購物中心的歡迎,已成為眾多商家打造差異化經營的途徑之一。其中,生活百貨類品牌已經引起不少購物中心的關注,無印良品、ZARA HOME在新開業購物中心的入駐率足以證明。
  • 盤點:這些臺灣人氣品牌 成購物中心爭相引入對象
    以往百貨、超市、電影院是購物中心的三大件,但這種組合已經被打破。因其獨特的文化氛圍與環境,各大臺灣文創品牌逐漸成為購物中心爭相引入的對象。   這些臺灣品牌不僅能為商場增加客流量,注入文化氣息。一時間,全國各大商場內臺灣品牌以及產品蜂擁而至,在商業地產界掀起了一場文化空間的熱潮。
  • 盤點23家超高人氣鞋履集合店 購物中心吸金王牌
    對於中端時尚定位的購物中心而言,以往除了率先面世的百麗旗下MAP集合店之外,其他鞋品,只能一家家公司去談,故此,普通購物中心通常只能引入少數幾家鞋履專賣店(且每家還互相隔著玻璃,孤零零地孤芳自賞),顧客缺少比較就難有消費的氛圍。畢竟,數百上千平方米成片的多品牌鞋類集合店遠比單個品牌專櫃有更強大的聚粉能力。
  • 2016年商業回顧丨廣州購物中心巡禮
    Ferragamo廣州旗艦店於2016年10月盛大開業;4、全國規模最大的奢侈品官方授權免稅概念店ATTOS進駐,迎來廣州獨有品牌包括Chloe、Balenciaga、Saint Laurent、Christopher Kane等; 5、豪華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亦已進駐。
  • 普通購物中心如何吸引高端客群?盤點12個奢侈品集合店品牌
    購物中心遍地開花的年代,人們最常關注的卻還是SKP、萬象城、太古裡、恒隆廣場、IFC等商場。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商場都走中高端路線,大牌雲集。所謂「人往高處走」,大家對奢侈品品牌與高端mall格外關注也是有道理的。可惜並不是每個購物中心都有實力與機緣引進LV、GUCCI、DIOR等一線品牌。
  • 主題:盤點23家超高人氣鞋履集合店 購物中心吸金王牌
    盤點23家超高人氣鞋履集合店 購物中心吸金王牌  聯商網消息:據搜鋪網報導,購物中心相對於百貨商場,人氣強在餐飲娛樂,但百貨服飾一直是軟肋(近年來,購物中心的客流發動機是餐飲娛樂,傳統百貨的客流發動機則是化妝品、女鞋),雖然購物中心內十來個快時尚服飾專賣店在某種程度上拉低了中檔時尚百貨的服飾優勢,但鞋履、化妝品、黃金珠寶、內衣四大類商品仍然更適合眾多品牌雲集——便於消費者比較和挑選的開放式大面積場館內
  • 香港K11 MUSEA、北京SKP-S……這些標誌性購物中心,你集郵了沒?
    為此,銥星雲商為您盤點出今年開業的15個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商業項目:它們包括被創始人稱為品牌創立至今最引以為傲項目的世界級文化零售地標;把爛尾裙樓改造成面向高端年輕客群的零售體驗化「沉浸式商業」;也有亞洲知名的地產品牌企業的全球最大綜合體;還有集零售和都市文化於一身的「巨無霸」超級購物中心驚豔一期;更有砥礪十年聚焦個性化需求和時尚藝術的外灘商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