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裡包藏著真心。所以一句話,也帶有體溫。所以哪怕是一句話。在這冷酷的世界中,讓人維持生存的體溫、能夠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也不是有學識的一語中的,而是你一句有體溫的、溫暖的,一句話。」
之所以今天又把這段《請回答1988》的經典臺詞拿出來說,是因為,在這個疫情反覆的冬天,我們又一次因為羽生結弦的話語而感受到溫暖。
是的,不止是他的花滑、他的表演,而僅僅是因為他的話,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為一線的抗疫醫護線上親筆信的羽生結弦,通過話語傳遞出的真心、力量,大家都有好好接收到。
湘南鎌倉綜合醫院集中治療部的官方推特在看到羽生寫給醫護相關人員的親筆信後發文感謝——致羽生選手:收到信了哦,在最前線。非常感謝!正是這種艱難之時才要互相幫助而不是互相責備。為了日本的未來一起努力加油吧!
這就讓人又一次感到話語的力量。
溫柔地說話的力量。
一直以來,「羽生結弦會說話」這件事兒,雞架我也寫了多次了。
但「神奇」的是,只要他出現,「金句」就會不停地冒出來。
就拿這次的全日錦標賽來說。賽後的出席世錦賽選手發布會上,記者對羽生結弦提出了:「對首次參加世錦賽的鍵山優真選手又什麼建議?」的問題。
羽生結弦是這樣回答的:「剛剛被問到有沒有在意的選手、想以什麼名次為目標時,他(指健山優真)試圖對自己的心情說謊了,所以我想說其實你不用這樣哦。說到底,他的長處在於他強大的不服輸精神、向上心、還有勢頭。當然,僅憑這些可能是無法取勝的,但是,這是他現在最大的武器,所以我想他好好利用這些。我第一次參加世錦賽、拿到銅牌的時候,那對我自己而言是一個重要節點,那個賽季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節點。說實話那時候的表演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那時候的能量、只有那時候才有的勢頭什麼的,是因為有了這些東西才取得了那個名次的。所以他既然都說過在全日也想奪冠來著,所以我希望他不要欺騙自己的這種心情,然後好好地帶著這種心情昂首挺胸地去加油,這是我的想法。」
也許單純來看這句話,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但需要知道的前情是,2021年是16歲的健山優真升組後參加的首次世錦賽,當時在記者對鍵山優真提問時,年輕的後輩略有惶恐的回答是:「說實話現在只有很大的不安,我想努力不拖日本代表的後腿。」
在這樣的背景下,羽生結弦後續對於記者的提問回答,沒有先說「自己怎樣」,而是完全站在後輩的立場和角度上,為他說話、替他打氣、讓他勇於說「冒犯的話」……作為一個依然現役的前輩來說,這樣的修養、情商與格局,讓人再一次為之折服。
「日本的運動選手中,擁有NO.1的對外界的傳達力的人,是羽生結弦。」之前,在日臺一檔節目中,日本著名的主持人、記者、前網球名將松岡修造先生發表了如上觀點。「他其實有獨特的感性,感情非常細膩,他的內心一定有很多的傷痕,但卻不會把它們表現出來!」
一個人說出的話裡,藏著你的教育、修養、人品、情商。
羽生結弦從小所接受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固然是他「會說話」的基礎,但說到底,強大的共情能力,在我看來,是他能「會說話、說好話」的根本。
強大的「共情能力」,來源於哪裡?個人的思維、情感、精神溝通能力之外,如這段曾經上過熱搜的話所說,「經歷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軟細膩,處處慈悲為懷。看到別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條命換來的。」
而羽生結弦的「會說話」,或者說是羽生結弦的溫柔待人,更重要的一點,來源於災難。有人說,「一個善良的人若在少年時見證了天災,必將終身不忘。」這是溫柔的悲憫。在3.11大地震中失去了冰場、踩壞了冰刀的孩子,帶著無數人的祝福、背負著 更多希望,再踏上冰場時,那個曾經只是單純的「喜歡滑冰」「喜歡在冰場收到矚目」的小孩子,就瞬間長大了。
長大的意義,不僅在於他可以重新找到滑冰的意義,或者說,滑冰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長大的意義,還在於他會知道什麼叫「感同身受」。
因為「感同身受」,他會把自己少年時受到的冷落傷害埋在心裡,化為未來對每一個後輩的溫柔關照、至誠鼓勵;
因為「感同身受」,他會知道溫柔的話會成為暗夜的星星、無端傷人的話會成為戳進心裡的刺,所以自己就會變成愈發細膩柔軟的人;
這「感同身受」說起來似乎簡單,但沒有自己身受過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學不來的。
所以就又有人要說,「怎麼才能學到羽生結弦那樣的說話方式」?或者說,怎樣才能像羽生結弦那樣「會說話」?
我覺得很難學。
因為那是他經歷了少年疾苦、拼上了半身修為、付出了傷痕累累後,才奉獻出的充滿愛和溫暖的話語。是可以照亮很多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