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
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
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看著眼前這位神採奕奕、驕傲地談起陽明先生的女性企業家,你肯定想不到之前的她是怎樣一種狀態。
「過去,我把自己活成了祥林嫂。」從前,這是林仕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仕梅來自廣東省和平縣(五百年前陽明先生曾在此剿匪,和平縣也得名於陽明先生的奏請)。山裡的那個家一窮二白,被周遭人看不起,那時,仕梅就在心裡暗暗起誓:
「我一定要走出這個大山,我一定要掙錢,不要再做一個山裡人。」
經歷了90年代末打工的艱辛,2006年積累了一些錢,仕梅不僅幫家裡起了一棟房子,自己也在城市貸款買了房子。
那之後,整整有兩年時間,仕梅可以睡到自然醒,再去上班。
2010年,仕梅成家。之後的兩年,先後生下一對兒女。生活按部就班,但生命卻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更加「一地雞毛」。
先生一直閒在家,仕梅不甘平庸,不想讓孩子們過自己過去的生活,無奈下,仕梅只能自己創業。
……
仕梅心中,隱藏著太多怨氣。
無奈、氣憤,仕梅從老家來到城市,從經濟困境逐漸走出,卻沒能逃出精神牢籠的束縛。
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
一次,有人送給仕梅《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這本書,說這本書可以幫到她。但書中生澀的古文,讓仕梅望而卻步。
後來,偶然間看完一部關於陽明先生的電視劇後,仕梅肅然起敬:怎麼有人這麼厲害!
自此,陽明先生走進了仕梅心裡。
2019年雁棲湖論壇直播,看完《陽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新時代領導者:乾淨、忠誠、擔當》,仕梅感到非常震撼。再回看論壇上的分享視頻時,仕梅的心門一下子打開了: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
再打開《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仕梅邊看邊流淚:過去三十幾年,完全是把自己活反了。
回想最初,自己與先生是因為互相欣賞才走在一起。但婚後,仕梅就開始抱怨,怨先生無能、不擔當。看先生沒反應,仕梅心裡的怨更大了。
如此惡性循環,婚後第二年,先生更加放縱自己:每天睡到中午,起來就是玩遊戲、看新聞。
再回想到小時候,爸爸總是罵媽媽,媽媽就對仕梅幾個兄弟姐妹說:爸爸懶,沒出息,就知道在家橫。仕梅對爸爸也開始滿是抱怨、憎恨,甚至有更惡毒的「希望他不要再拖累整個家」的念頭冒出。
仕梅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走出了貧窮的家,拼出一番事業,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
但這次反省,仕梅看到,父親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只為了成全愛人和孩子。在看到這一點時,仕梅讀懂了父親。
一次,醉酒後的父親又打來電話。電話那端,父親嚎啕痛哭,「我就是孤家寡人」。不顧天色很晚,仕梅開車就回到了家。
到家後,仕梅什麼都沒說,就那麼抱著爸爸。
從這以後,仕梅原先對父親的怨恨完全消失,心中的力量一下子升騰起來。仕梅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孝,是成為父母的驕傲,把家人帶到學習聖賢文化的康莊大道上。
今年年初,一次為期3天的反省,讓仕梅找到了與先生矛盾的根源。
在家庭中,自己貪了父親的功;在婚姻中,自己同樣貪了先生的功。
埋怨先生無能懦弱,卻忘記了,如果沒有先生對家庭的付出,自己不可能安心奮鬥,擁有今天的成功事業。先生才是自己背後的無名英雄。
那晚,在與先生的溝通中,仕梅是邊哭邊說。仕梅感覺自己就像剝了殼的雞蛋,從內打開,清楚看見生命的成長。
自那以後,先生也變了,對家庭百般體貼,也開始去公司上班。以前先生給自己提意見,仕梅總覺得先生是門外漢,現在她承認先生是正確的。
結婚十多年,仕梅第一次感覺:原來幸福的家是這樣的感覺,原來自己可以成就更多。
以前,仕梅經營企業的模式就是:不管交易價格多高,都要按最低成本來做,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現在,不管交易價格多低,在保證不虧本的情況下,仕梅都強調價值最大化。
一次,仕梅將到手的「鴨子」(項目)轉手介紹給了其他廠家,只因為這樣對客戶來說性價比更高。
過去,無論項目賺多賺少,仕梅的第一反應都是,先拿下再說。
仕梅發現,當自己放下貪心,不以利益為中心時,反而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上面那個項目的客戶,第二天就給了仕梅一個大單,獲得的利潤是自己讓出去那單的數倍。
破掉心中賊之後,林仕梅的家庭與事業都走上了正軌。
為和平縣的學子謀一個出路
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初,被朝廷派往南贛剿匪的陽明先生,率部晝夜起兵九路攻打廣東浰頭勢力最大的池仲容部(土匪),陽明先生更是親率大軍直搗池仲容巢穴。
官兵連破38寨,斬殺匪患頭領67名、士兵2060名,抓獲戰俘890人……池仲容部,被一舉攻破。
匪患既平,如何穩固社會秩序,讓百姓安居樂業,就成了關鍵。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若要保和平『長治久安』,必須設置縣治」。
五月初一,陽明先生上奏朝廷,請求設置和平縣。朝廷很快批覆,同意。
於是,劃割當時龍川縣的廣三圖、仁義圖、和平圖,又割河源縣惠化圖及接近江西龍南縣鄰界一裡地,組成和平縣版圖。設立縣治只是開始:
設巡檢司,加強縣治防控
施十家牌法,絕盜匪耳目
興學校,宣風教,破民「心中賊」
社學、鄉約,一一設立……
新縣治設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再未發生大的亂事。
如今,走在和平這片寧靜祥和的土地,已經再難想到數百年前的匪患橫行、民不聊生、爭鬥打殺、你死我活……
數百年前,陽明先生在這裡,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數百年後,一位普通的和平縣女性——受益於中華文化的仕梅,開始做傳播中華文化的志願者,在線上擔當最美家庭志願者,開展工作坊,加入App「百日成長計劃」,擔任小組長。
在和平縣,加入「百日成長計劃」學習的人數,已經從開始的幾個人增加到現在將近100人。
仕梅每天堅持5點起來讀書,同時引導孩子立志。現在,家裡的讀書氛圍,讓仕梅感到特別欣喜和感恩,朗朗讀書聲常常在家裡響起,讀書接龍時,仕梅說《道德經》上一句, 孩子馬上就能接下一句。
「我們家孩子現在走上了中華文化這條路,有了出路。但別人家的孩子呢?別人家的孩子又能走哪條路呢?
改革開放,很多人走出大山,成就了一番事業,那是因為遇到了一個好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不學中華文化,路會很難走的。」
仕梅和丈夫、孩子們
這是仕梅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當「為和平的學子謀一個出路」的使命從仕梅心底湧出時,仕梅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有點難以置信這樣的話是從自己嘴裡說出。
仕梅走出原先的「單打獨鬥」,嘗試去找志同道合者。
初期,仕梅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聯繫了一位企業家。但聽到仕梅的分享,看到仕梅帶來的《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這位企業家握著仕梅的手,激動地說,這就是自己一直以來在尋找的。
原來,該企業兩年前就建立了致良知學堂,但一直苦惱於不知道該如何運轉。如今,仕梅的出現,讓他心想事成。
仕梅興奮地說道:
「這位企業家在我們和平縣是很有影響力的企業。隨著他的加入,以陽明心學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和傳播在和平縣肯定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和平縣
在家所以愛親敬長之心,得無懈忽,未能真切否?
溫凊定省之儀,得無虧缺,未能實踐否?
往來街衢,步趨禮節,得無放蕩,未能謹飾否?
一應言行心術,得無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篤敬否?
諸同仁,務要各以實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數百年前陽明先生的教約,在今天仍然是聲聲入耳。當每個人都能像仕梅這樣挖掘出心中寶藏,建設自己心靈品質,整個和平縣將恢復當年「雍雍然有禮讓之風」。
祝福仕梅,也祝福和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