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小康】脫貧路上又「脫單」 夫妻攜手奔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在我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中,湧現出了一大批依靠勤勞雙手,在黨的脫貧政策指引下,從「貧困戶」成功走上「小康路」的典型戶;也有許多扶真貧、真扶貧的好幹部,從今天開始,我們特別開辦【我們的小康】欄目,集中展示他們的心路歷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勞山鄉勞山村王小華。
-
檔案見證小康路,回顧房山脫低攻堅路上的光輝事跡!
全面脫貧全面小康這個夢,中華民族追尋千年這條路,中國共產黨奮進百年雖然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攻堅任務更加艱巨>自2016年上半年通過精準識別房山區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12854戶29934人涉及22個鄉鎮(街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平湖蔬菜大棚裡走出來的致富路
【小康路徑】沈川英,57歲,平湖市新倉鎮秦沙村7組人。她曾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貧困母親」,為了讓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她從家門口的2個「竹棚」幹起,種植蔬菜瓜果,憑著自己的勤勞執著,靠著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發展到現在佔地面積25畝的17 個標準化鋼管大棚,產品品質深得市場信賴,成功讓全家從貧困奔小康,成為遠近聞名的「自強母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吳坪「無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吳坪「無貧」 幸福「無盡」 2020-12-2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腿殘疾、不等不靠,熊文達——卯足一股勁 苦幹脫了貧(決戰脫貧...
原標題:雙腿殘疾、不等不靠,熊文達——卯足一股勁 苦幹脫了貧(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③)為了甩掉貧困戶的帽子,他不等不靠,腿腳不好用手走,遇事自己想辦法。卯足幹勁,憑藉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搞養殖,再加上政策扶持,日子越來越紅火。熊文達成功擺脫貧困,走出一條致富路。「別窮折騰,靠政府養著得了!」鄰居們有些不忍心,反覆勸,可熊文達就是不服氣!由於肌肉萎縮,熊文達雙腿瘦得像木棍,為能多幹點兒活,手當腳用,撐著地面往前挪。
-
卯足幹勁摘貧帽 決戰決勝奔小康 ——漢中市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路通了,電穩了,飲水安全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莊也變得越來越美。「以前村裡路難走、屋破舊、垃圾隨便亂倒,一到夏天,那蚊子蒼蠅可別提有多煩人了!現在入村景觀路,村有小公園,到處乾乾淨淨,城裡人說比他們都好哩。」在勉縣溫泉鎮中壩社區,70歲的村民薛文理自豪地說。漫步村中,樹蔭、廊下不時傳來老人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呈現出一派祥和安樂、綠色宜居的鄉村景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致富路 信息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09 09:19 【字體:大中小】 過去的龔漢科和哥哥住在老房子裡,靠著幾畝田地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一場意外車禍讓龔漢科的人生徹底陷入了困境,生活變得更加艱難。2015年,龔漢科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泥房老舊失修,他又被確定為易扶搬遷戶。 「年紀輕輕,怎麼就成了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念好養豬致富經 走上脫貧增收路丨望謨縣石屯鎮...
我叫梁小剛,是望謨縣石屯鎮邊界村的村民,靠養豬我脫了貧。說起創業養豬,當初我和其他人一樣,總是擔心這擔心那,沒有資本,擔心失敗,沒有技術,擔心管理不好,沒有資源,擔心找不到市場,遲遲不敢下定決心。2016年,有一天,駐村幹部和村「兩委」來到我家,我給他們說了我的想法之後,他們知道了我的顧慮,耐心的講解政策,終於解除了我心中所有的疑慮,我決定通過養豬來脫貧致富路。基層幹部到梁小剛戶培訓養豬技能知識及注意事項可以說,我是白手起家,沒有資金怎麼辦?
-
寶豐縣交通運輸局——黨建「手拉手」 脫貧不脫幫
日前,聽到村裡「大喇叭」的廣播通知,寶豐縣觀音堂林站北水峪村的鄉親們三三兩兩奔向村委會,不大的村室很快擠滿了尋醫問診的群眾。「最近老是脖子疼、肩膀硬,想找醫生扎扎針。現在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大醫院的服務,真是貼心又方便。」64歲的葉能高興地說,雖然自己2017年就脫了貧,但幫扶單位的幫助卻沒有停止,家裡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
梁平鄭代江:泥瓦匠變身「包工頭」 雙手砌出幸福路
他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上鄉裡鄉親一起幹,用勤勞的雙手砌出幸福路。「是黨的好政策幫助、鞭策了我!」回望前面十年的生活,鄭代江唏噓不已。2011年,因為妻子突患重病,在外務工的鄭代江辭掉工作,馬不停蹄地趕回家中。無法務工,斷了收入,看病卻要花錢,鄭代江一家不光用完了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
-
赤峰市松山區:聚焦產業發展 全力奔向小康
松山區上官地鎮頭把夥村的貧困戶郝延明十年前就因「腦梗」疾病,徹底失去勞動能力,妻子靠著家裡的山坡地耕種的穀子、蕎麥、玉米等作物來維持自家生計,靠天吃飯和給他治病,讓他本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自從村裡建了扶貧產業園區,這一切才徹底改變了。
-
【小康】趕上好時代,奔向好日子
【小康】趕上好時代,奔向好日子 2020-07-26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誓言「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三大攻堅戰,織密全球最大社會保障網,創造了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奇蹟。這樣的成績單,讓人震撼更讓人動容。一路走來,我們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形成了精準扶貧的科學方略、構建了高效運行的治理體系,這是我們今天奔向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撐。
-
「榕江戰貧記69」基層幹部姚源芳:那些年的行路難,從此一去不復返
到村子後,也是泥土路,鞋子總是沾滿了泥,再加上下雨,就得戰戰兢兢的看路走,一不小心就會摔倒。隨著2019年1月11日荔榕高速開通後,水尾融入榕江半小時經濟圈。2019年10月,水尾鄉全鄉30戶以上寨子通村通組公路全面硬化。2020年定威鄉——水尾鄉公路也全面修建好,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荔榕高速公路榕江水尾段。
-
暢亮綠美 好一條奔小康的幸福路 宛城區奮力打造「四好農村路」
位於宛城區高廟鎮東灣村的南陽市盈勝農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企業+基地+農戶」新型蛋雞養殖企業,該企業一期項目2018年2月建成投產,通過土地流轉、到戶增收、進廠務工、商貿物流和產業扶貧,帶動東灣村48戶整體脫貧。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初選擇在這兒建廠,就是看中了這裡交通方便。」
-
天橋下的小康路
有了奔小康的產品,卻無法擺脫貧困的生活,著實讓人苦惱。2016年隨著平塘高速、平塘特大橋的破土動工,平裡河村奔小康的大門仿佛在一夜之間被打開。面對平裡河村新鮮水果蔬菜出村難、設備物資運進工地難的現實,高速公路和大橋施工單位的領導一合計,決定為平裡河村修一條連接鄉道的水泥村道。
-
小康鐘樓,「一」路走來的記憶
公司最開始是在鐘樓區星港路,後來由於生意越來越紅火,原本的場地已經滿足不了製造的需求,於是到了第二年,他們在西林街道的富林路工業園區選擇了一塊更大的場地,企業發展越發蒸蒸日上
-
「金蜂」富金豐 「小良」奔小康
行走在村道上,耳邊不時傳來「嗡嗡」的聲響,這是當地20多戶養蜂人小康路上最歡快的「樂曲」。 一群群勤勞的蜜蜂飛進飛出,村民李小良熟練地從蜂箱裡拿出巢框,仔細查看蜜蜂的釀蜜情況。「百歲山的花源多,現在蜂箱門前聚集的,都是剛『下班回家』的小蜜蜂。」從1998年養蜂至今,李小良和蜜蜂已經打了22年交道,再加上從小看著父親養蜂釀蜜長大,他對蜜蜂的生長習性已瞭然於心。
-
賈家莊邁上小康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從村辦工業廠區變身文化生態旅遊村賈家莊邁上小康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本報記者 喬 棟 朱悅華 董絲雨特色小吃、傳統作坊、工藝品店引人駐足,歡笑聲、叫賣聲不時傳來……沿著青石板路前行,賈家莊民俗特色商業街——賈街就在眼前。
-
溫明明:「榨」開脫貧路 加「油」奔小康
賺了錢的溫明明沒有忘記家鄉的鄉親們,於是在2018年響應國家號召回鄉辦起了「溫明糧油加工廠」,希望可以帶領鄉親們加「油」奔小康。 石樓盛產小雜糧,而且品種繁多,但由於規模不大,產量有限,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客商要麼不來,要麼來了後價格壓得很低。「以前好東西賣不出好價格,不賣就壓在手裡了,老百姓一年的辛苦勞動,收入卻不高。」溫明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