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吃手?多半「口腔敏感期」作祟,適當添加輔食助力寶寶成長

2020-12-21 騰訊網

閨蜜給我打電話說最近她特別苦惱,她家5個月的寶寶總是把小手放在嘴巴裡吃個不停,有時剛給孩子穿上一件新衣服,結果口水流的到處都是。

而且閨蜜還認為孩子吃手特別不衛生,上面的細菌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我趕緊打斷閨蜜的話語並對她說:娃愛吃手並不一定就是壞事,而有可能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閨蜜是位新手寶媽,沒有太多的育兒經驗,對於我說的話有點似懂非懂,於是我就給閨蜜詳細的講解了一番。

何為口腔敏感期?

剛出生的寶寶其實對於一些新生事物還不太了解,而且他們不能用語言和父母交流,所以只能通過口腔部位的觸碰來感知陌生的世界。

尤其是當生長到兩個月左右的時候,這種技能會逐漸加強,當然生長到4個月或者5個月的時候,則會進入到另一個時期,那就是口欲期。

而且此階段又被稱作為口腔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有了更大膽的行為和舉動,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動作也會讓父母特別吃驚。

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1、 吃手又吃腳

當寶寶進入口腔敏感期,首先父母會發現他們總是吸允自己的小手,就像上面我所講的閨蜜一樣,她家寶寶就是把小手當成了美味的食物,閒來無事的時候就會塞到嘴巴裡吸允不停。

而且有的寶寶還會搬起自己的小腳啃個不停,這其實都是口腔敏感期的表現,父母不用過度著急。

2、 口水流不停

進入到口腔敏感期,寶寶還有可能會不停的流口水,其實,此階段嬰兒的吞咽能力還沒有發育到最佳時期,而啃咬東西的過程中,口腔內會分泌大量的唾液,因此才會不停的從嘴巴裡面流出來。

這時父母就有可能會崩潰,因為剛給孩子穿上的新衣服又溼了一大片,而且流口水的過程中寶寶的下巴以及脖子處還有可能會產生溼疹現象。

3、 喜歡去咬人

也有一些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會喜歡去咬人,尤其是媽媽在給其餵母乳的時候還會被咬的疼痛難忍,其實這是口腔敏感期孩子的正常表現,當然也代表寶寶進入到乳牙即將萌發的階段。

對於寶寶口腔敏感期的吃手和吃腳現象,很多父母都會予以制止,認為這樣有細菌不衛生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但過度的幹預很可能不利於寶寶的生長。

例如:限制寶寶手指靈活性的發展,剝奪孩子鍛鍊手眼協調能力的機會,最後影響到孩子的神經方面發育。

所以寶寶的吃手吃腳並不一定就是壞的事情,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可以適當的添加輔食,以此來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月齡不同,輔食添加也不一樣

1、6個月

基本上所有的寶寶在生長到6個月左右的時候,父母都會為其添加輔食,只不過在這個最初添加的階段,選擇輔食的時候父母要注意,最好是強化鐵的營養米粉。

因為此時的寶寶腸胃還比較柔弱,對於其他輔食,他們不能很好的去消化和吸收,而米粉不管是從營養方面還是性狀方面更利於寶寶的生長。

但添加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要循序漸進慢慢來,不可一次過多,最好觀察寶寶大便7天之後再逐量添加。

2、7~9個月

當寶寶生長到7個月左右的時候,已經逐漸適應米粉這種輔食了,此時為了幫助寶寶更好地度過口腔敏感期,那麼就要把其他輔食利用起來。

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條狀物的磨牙棒,這樣不但能夠促進乳牙的萌出,還能減少口欲期給寶寶帶來的不適感,但不管是添加哪種輔食都要遵循以上那個原則,循序漸進慢慢來。

3、10~12個月

10個月的寶寶消化能力在逐漸增強,而且隨著身體的不斷長大,他們對於營養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從此階段開始寶寶的輔食品種要多樣化,可以是軟軟的麵條,也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營養豐富的肉泥。

當然,輔食添加的過程中也要遵循從泥糊狀過渡到顆粒狀,再過渡到固體輔食,這樣一步一步慢慢添加,最後讓孩子的腸胃徹底能夠接受輔食。

口欲期對寶寶來說是一個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時期,而且這也代表著寶寶在不斷長大,所以當他們吃手吃腳的時候,父母不要過度的去幹預,而是應該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應對,這樣才能讓小寶寶健健康康的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若想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請重視成長中的12個「敏感期」!
    曾經有位媽媽跟我說,她的孩子突然有段時間喜歡翻垃圾桶,把垃圾桶裡面的頭髮、碎紙屑、紙盒撿出來玩,經常弄髒地板,為此她特別生氣。經過幾次嚴厲斥責不成功後,她就用木板打孩子的手掌,教育孩子改掉這種壞習慣。打了幾次以後,孩子果然不再翻垃圾桶了,這位媽媽很高興地說:「有時候就得適當體罰,否則孩子真的不聽話。」
  • 親親我的寶貝—掌握輔食添加4個技巧,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寶寶出生後,母乳是營養最全面、最安全、最經濟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母乳餵養6個月,這期間不需要添加母乳外的其他任何食品,孩子6個月以後,雖然母乳仍是寶寶的主要食物,是良好的膳食來源,可此時單靠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需要逐漸為嬰兒補充母乳以外的食物,俗稱輔食,來補充多種營養。
  • 寶寶出牙晚、說話晚、食物過敏……竟然都是輔食添加不當惹的禍?
    寶媽們,別再以為寶寶輔食添加僅僅只和營養相關啦!其實不光是營養,寶寶出牙早晚、說話早晚、口眼手的協調能力、源發性疾病、食物過敏、脾氣秉性等等都和輔食添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第一、寶寶說話早晚取決於口腔運動功能發育的完善程度。
  • 滿足孩子的口腔需求有多重要?我們一起來解讀口腔敏感期.
    過了一兩個月,開始有意識將手放入嘴巴。先是吃拳頭,慢慢的將手分化,開始一個一個手指吃。特別享受。手是孩子用口喚醒身體的第一個部分。       手被喚醒後,開始用手抓物品,並將物品放入口中。       當孩子能坐會爬後,開始自己探索物品,見東西就要放嘴巴「品嘗」。
  • 寶寶頻頻把手當食物,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父母這樣引導就對了
    寶寶沒有理會我,我把他的小手拉開,他卻哭了起來。我只好又讓他把手放進嘴裡,他又認真地吮吸起來。當我不再阻止他,細心觀察他這個行為的時候,我發現兒子吮吸小手的時候,不像在把手當食物,更像在探索、在練習。後來學習了育兒知識才知道, 寶寶最初是用口來認識世界的,他通過口來認識自己的身體,通過吃手來喚醒手的功能。
  •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什麼是「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應不應該糾正?口腔敏感期與吃手有什麼關係?
  • 寶寶輔食吃什麼?適合6-12個月寶寶的營養食譜,寶寶愛吃成長快
    0-3歲階段的營養給予,是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根基。在嬰兒階段(1歲之前),母乳當然是寶寶最佳的食物。但是,隨著寶寶一天天地長大,到了寶寶6個月左右,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營養逐漸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必須引入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很重要。很多新手媽媽在孩子需要添加輔食時都比較迷茫。
  • 寶寶愛吃手,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其實很多寶寶都有愛吃手指的習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都前來勸阻,不少還獻上給寶寶手指塗一些有味道東西的「妙計」。那麼家長們究竟如何正確對待和改善寶寶吃手的習慣呢?主要是因為寶寶正處在口腔敏感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特別喜歡吃手腳,或者往嘴裡塞一些東西,這是寶寶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大人忙於處理手頭事物的時候,容易忽略跟寶寶的交流,寶寶就會感到寂寞,用吃手指的方式來解悶。在長小牙的初期,寶寶的牙床有點不舒適,甚至慢慢會癢、疼。
  • 兒童營養輔食如何搭配,才能讓寶寶愛吃成長快
    夏季天氣炎熱,我們常常感覺疲憊、身體沉重,家裡的寶寶也有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情況,家長們在消暑避暑的同時,還要多多注意兒童營養輔食搭配,為寶寶補鐵、補鋅、補維生素、補充蛋白質和DHA,讓寶寶愛吃飯,成長快。
  • 寶寶出牙期很痛苦,多半是輔食營養「掉隊」,如何幫娃度過出牙期
    一般娃會先長出下面的兩顆乳牙後,上面的牙齒才會一點點萌出~有些娃的發育晚一些,10個月了,甚至1歲都還沒長出第一顆小牙牙,但父母無需太過擔心,可能與遺傳有關,記得適當添加輔食,從而促進牙床的發育。 口腔衛生要注意乳牙雖然會被換掉,但並不代表就不給孩子刷牙了哦!當娃萌出第一顆小牙牙時,就要開始刷牙啦~寶寶還太小的時候,可以喝水漱口,大一些了(長牙後)以後就可以用手指纏紗布進行清潔牙齒和牙齦。
  • 抓住0~6歲孩子5大敏感期,成長路上父母不迷茫,孩子更聰明!
    敏感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經常聽到,可是怎樣把握孩子敏感期的成長,助孩子一臂之力,讓孩子更聰明呢?看到一個小故事,讓我心生悲哀,又強烈感受到孩子敏感期教育的重要性。「試想,如果在孩子的成長敏感關鍵期,父母加以科學引導訓練,孩子身體的各個器官將會發育良好,是一種理想的成長狀態。不給孩子留下成長的遺憾,因為欠缺的總是會在某一個階段補回來。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都在哪些階段,如何訓練呢?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而最明顯的是,當有人抱著他的時候,他總喜歡用手打別人的臉。若是你的反應越大,他就越用力,越喜歡。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 ​寶寶只喝奶不吃輔食怎麼辦?如何讓寶寶愉快進食?
    關於寶寶添加輔食的具體時間,據《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指出:寶寶應進行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且在孩子健康時添加輔食。添加輔食的時間很重要,過早過晚都不宜!據美國兒科學會2012的母乳餵養報告稱:純母乳餵養大於四個月,但在六個月前就添加輔食的嬰兒,患肺炎的機率是純母乳餵到六個月後的嬰兒的4倍。
  • 寶寶六個月添加輔食,營養米粉和果泥必不可少
    雖然母乳是小寶貝最好的食物,但是應該添加輔食的時候還是要添加的,這樣有利於寶寶將來加入正餐的速度和習慣。剛剛添加米粉的時候不能心急,一小勺就行,慢慢逐步增加,不能一下子就給寶寶吃太多,要讓寶寶的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我家寶貝從六個月開始添加米粉作為輔食到七個月的時候才能正常吃米粉這個輔食。
  • 寶寶輔食添加不用愁 分階操作易上手
    我非常享受陪伴孩子成長,通過不斷地學習,積攢了不少的育兒經驗,希望通過分享,和大家共同進步。 輔食的添加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對於一些新手父母來說會有一些迷茫,甚至手足無措。寶寶什麼時候添加輔食?輔食添加又分幾個階段?輔食添加有什麼原則?不著急,容我細細道來。 輔食的添加最早四個月可以開始,最晚建議不超過八個月。
  • 延續母乳珍貴營養,哺食小鋪添加MCT為寶寶成長助力!
    寶寶處於成長發育期,需要均衡的營養,可嬰幼兒消化吸收能力較弱,但是對營養的需求又比較高,做媽媽的,該怎麼辦?是否能有一種輔食如母乳營養般好消化呢?哺食小鋪延續母乳珍貴營養,添加MCT為寶寶成長助力!
  • 半歲寶寶輔食添加,5個「害娃誤區」要避開,都是家長經常犯的
    對於寶寶來說吃飯就更重要了,必須要家長多花心思,才能讓孩子茁壯健康成長。 我們都知道孩子長大了一些之後,除了餵奶還要給他添加一些輔食。但是很多媽媽雖然學歷非常高,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方面卻一點經驗也沒有,經常出現這5個誤區。
  • 如何科學的給寶寶添加輔食?
    寶寶出生後主要營養來源是母乳或者奶粉,但是隨著寶寶月齡不斷增長,母乳或者奶粉中的營養就漸漸無法滿足寶寶成長所需,這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很有必要。不過,家長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正確方法,這樣才能有利於寶寶的腸胃健康。那麼,如何科學的給寶寶添加輔食?
  • 寶寶輔食什麼時候添加,怎麼加?新手媽媽看這裡
    老有小夥伴諮詢說,家裡的寶寶漸漸張長大,母乳和奶粉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正常飯量需求,常常會吃不飽,考慮添加輔食,但是又不太懂,所以,寶寶輔食什麼時候添加,怎麼加?其次,如果是混合餵養的寶寶的話,母乳則是吃到四個月左右就可以了的,因為如果寶寶過小的話,消化酶分泌就會不足,就算添加了輔食,也會出現消化不良和過敏的現象,跟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什麼時候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 怎麼區分孩子的異常屬於感統失調還是敏感期現象?
    孩子吃手,到底是正常的敏感期現象,還是口腔觸覺發展不足? 孩子多動不安,是前庭覺發展不良,還是進入了某個特殊的敏感期? 很多家長表示,感統失調和敏感期總是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兩者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