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觀察:快速在職場崛起,拼這10個認知|周末漫談

2021-02-08 36氪

作者 | 粥左羅

來源 |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MFshow)

初入職場時,很多人差距並不大,但三四年後差距就很明顯了,五到十年甚至有天壤之別。

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拼努力,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更拼背後不同的職場認知,認知決定行為。下面也可以當作一個自查清單,有些你可能覺得老生常談,但定期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是有必要的,這方面的思考永遠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

選擇大於努力,以及選擇的局限性

選擇大於努力,不是提醒你到底誰比誰重要,而是提醒你邏輯的先後順序,即正確選擇在前,拼命努力在後,兩者同樣重要,但是有先後順序。

如同,正確的做事和做正確的事,都很重要。但一定是先選擇正確的事,再正確的去做那件正確的事。你若是選擇了錯誤的事,你用再正確的方法做,也是在做錯誤的事。

職場中,選擇非常重要。

但問題來了越是職場初級階段,你越是選擇很少。我當然知道騰訊、阿里好,我也想選,可人家不選我,我也知道做新媒體去行業前三很好,做知識付費去得到很好,可人家不選我啊。

所以,你看邏輯上對的「選擇大於努力」,可能在現實中行不通。

現實中,可能是先有「努力大於選擇」,再有「選擇大於努力」。

所以,一開始是,我們用比別人更努力,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之後是,我們用更懂得選擇,讓自己的努力比別人的努力收益更大。

一開始是,為數不多的工作選你,後來是你選工作,從很多工作中作出最佳選擇。如果你在一家創業公司工作,你就經常發現,創業公司的業務老是變,所以很多人經常被迫在內部輪崗,說是輪崗,其實是業務經常調整,沒辦法,你就得趕緊頂上。

所以,很多人往往是這個崗位招進去的,結果三個月換了新崗位,又過了半年又換了新崗位。但往往你沒得選,這時候你能力不是特別強,是崗位在選你。而那些能力非常強的員工,老闆即使經常調整業務,也更多的會顧及這些人,不會讓他們隨便頂上一個新崗位。

這就是工作選你,還是你選工作。

當然,你一定要記得,選擇有局限性,不代表你沒得選,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有選擇權。

職場初期:

如果你沒辦法選擇你想去的公司,你可以曲線救國,先選擇去它所在的行業。

如果你沒辦法選擇你想做的職業,你可以曲線救國,先選擇默默積累這個崗位需要的技能。

如果你沒辦法選擇你想做的崗位,你可以曲線救國,先選擇加入這家公司再擇機轉崗。

等等。總的來說,越是初級極端,你的選擇越有局限性,能做選擇的地方也不多。既然這樣,大概能選擇的東西選好之後,你要敢於進入一段默默努力的時期,暫時忘掉選擇,持續積累自己的競爭力,堅持一段時間後,慢慢的你才開始有更多的選擇,這個時候再更多的研究如何做選擇。

我只想做能讓我有熱情的工作,別光摸良心,摸摸口袋

我是個很內向的人,討厭當眾表達。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我?

錢錢錢!就是這麼俗,當我知道我去給500強企業講一天課能賺6萬時,我特麼喜歡死講課了,哪有啥不喜歡啊,喜歡得不行不行的。

我做新媒體,剛開始領導讓我們新媒體小組寫廣告軟文時,我們真的特別抗拒:大家都只想自己做選題,寫自己想寫的原創,不想寫廣告。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我們?

錢錢錢!就是這麼俗,領導後來鼓勵大家,寫一篇廣告能拿到1000—2000元的額外稿費,我們幾個人竟然都開始搶著寫了,最後不得不開始排號,大家輪流寫。

我剛畢業時,也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滑板,明信片,水草造景....

記得學水草造景時,我買了好多書學習,每天學習幾百種不同水草的習性,研究幾十種主要的觀賞魚,還要重新學習化學、生物學的一些知識,熱情高漲的學了幾個月,我去找工作,都是月薪不到5000的工作機會,而且都在北京的郊區,三五年後成為牛逼的造景師,也就能拿一萬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你對工作的熱愛,更多來自豐厚的回報。

喜歡,熱愛,但是不賺錢,能喜歡多久?能熱愛多久?你找一份有錢景自己又能做好的工作,努力做,等收入提上來,你大概率自然就會喜歡了。

工作壓力太大,想換個輕鬆點的工作?

除非你可以接受窮。

否則,你必須接受工作壓力大。

工作壓力大,為什麼?因為這個工作充滿挑戰,有高回報。

你看看辦公室裡,哪些人工作壓力最大,那些人絕對是公司裡最高薪的。你再看看哪些人毫無壓力,那些人絕對是收入一般,而且很容易觸及到天花板的。

基本上,薪水和壓力是成正相關的,沒有壓力的工作,基本不會有高薪,長期沒有壓力的工作基本都是重複性、沒有挑戰的工作。

注意,這裡說的是高壓力,而非高工作強度,你做個小編一天排版10篇20篇文章,你在公司裡一天整理10個簡單的表格,這些都不是高壓力,只是需要你工作更長時間而已。

高壓力指的是,工作充滿挑戰,需要極度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創造力、判斷力、協調力、談判力、銷售力、公關力、拓荒力等等,想著按部就班輕輕鬆鬆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年紀輕輕的,別老想著過老年人的生活。

領導不傻,我只要做得越來越好,他就會主動給我升職加薪?

上個月,我開始讓幾個同事寫周報,目的不是監督他們工作,而是我怕不了解他們每個月都付出了多少,虧待了他們。

之前,每個月快發工資時,我就頭疼,想不起來哪個員工做了哪些主要成績,算績效我就只能稀裡糊塗的給個大概,什麼時候該加薪我也很模糊。

要知道,我們只是個超級小團隊,只有4個人啊。大團隊呢?

因此,不僅要幹得好,也要讓別人知道你幹得好。主動且恰當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不是作秀,而是一項重要能力。

老闆都很忙,領導也很忙,一個項目有很多人參與,他真的不知道具體完成的過程中,哪幾個人參與更多、付出更多、起到了更多的關鍵性作用?他也很容易忽視這個工作的工作強度。

做得好,不一定被提拔,也不一定能加薪。要學會主動展示自己,先要讓自己被看見,然後才能被認可,不能坐等機會,要主動爭取機會。

這是其一。

其二是:很多領導和老闆在給員工激勵上是很懶的。

他們把更多精力用在推進一個又一個項目的完成上,因為給員工申請加薪,升職,搞績效激勵,這些都是挺費時間的,有些領導明明知道該弄了,但就是喜歡「下個月再說吧」,尤其又沒有人催的時候,他往往就一直拖著。

我第一份工作時,成長特別快,按說來早就該給我加薪升職了,結果沒有,都是外邊來挖的給出了兩三倍了我實在忍受不了才去主動談的,結果一談就給我加薪了。

我第二份工作時,整整一年,光幹活了,也是以為付出就一定有回報,結果到過年了也沒人給我做績效。

有功,就要學會邀功。辛辛苦苦付出了,不去為自己爭取利益,其實是在坑自己。不要以為你做的,老闆都看在眼裡,老闆可沒那麼閒,尤其是在大公司。

該爭取的,你要主動去推進。否則,你容易心態失衡,每天心裡怨氣很重,最終憤憤離職,領導和老闆都不一定知道你是為啥離職。

槍打出頭鳥,我要學會接受、低調

時代變了,職場中的個人影響力越來越重要了,你要學會表達自己,展示自己,會接受,也要會拒絕。

很多前輩告訴我們,公司的工作,不分你的我的,你部門的我部門的,多去做就能收穫更好的成長,尤其是在創業公司。這話沒錯,但有前提,就是你首先把份內的工作做得很好了,再去幫其他人分擔。否則你不光傻,還添亂。

不斷把小事幹好,老闆就會交給你更重要的事。抱歉,真實的職場並不總是這樣。

每個公司都有一堆小事、瑣事,這些總得有人幹,如果你長期滿足於做這些,你可能就會一直做這些。主動地、不斷地去為自己爭取更重要的事情做。

公司的資源,永遠都是有限的。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要敢於向公司索取資源,要學會爭取領導和同事的支持。別只想做老好人,要想著做成事。

你討厭的辦公室政治,也有其合理性。

公司的管理職位,永遠都是稀缺資源,那些能在複雜的辦公室政治中勝出的人,也證明了其在壓力下的生存能力和協調能力。

工作該做的我也會好好做,我抱怨一下怎麼了?

我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每家公司都會發現一些「傻子」。

比如,一個設計師。

快到下班了,領導或同事又交給他一個任務,再做幾張圖。

他有個習慣,每次都會很好的完成,但總是在答應做之前先抱怨一會兒,發發牢騷,表達自己的不滿。

甚至有的同事過去找他,他就牢騷得說:不做了不做,這都要下班了。

同事說:麻煩你了麻煩你了,感謝感謝,不好意思不好,再幫我一下。

然後他才說:好吧,幫你做了。

很多人覺得這樣是好的。

這樣其實是特別蠢的:你既完成了工作,又沒落下個好評,還讓人討厭。

那你做了的意義是什麼?

我的經驗是:你如果能做,就開心的接受,甚至表現出特別願意幫對方,因為既然付出了,幹嘛不留個好印象;你如果不能做,就不抱怨不撒嬌,明明白白的說,抱歉,這回確實不能幫你。

當然,很多是你不能選的。

既然不能選,你必須做,那你要學會笑著接受。喪著臉做了,一句好落不下。

還有兩點小建議:

我不想管人,只要做專業高手

了解我的人,肯定知道,我是最不想管人的,我就想專注的做好自己的事。但工作了四五年後,我發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幾乎沒有公司會給你創造這樣的一個環境,讓你只專注做自己的事,大多時候你都要承擔很多別的工作。

第二,但凡混得好的人,都要過管理這一關,如果你不做管理,職場的上升通道非常窄,很快就會遇到收入天花板,如果你提升一下管理能力,上限就會一下提高很多。

第三,管理能力是你必須要習得的,即使你現在不是領導,也要學習提升,因為管理本質是推動調用資源完成目標的過程,每一個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你都需要有別人的配合和支持,怎麼更好的調動,還是看你的管理能力。

最後,大家不用擔心,說自己不適合做管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發現兩點:

領導脾氣不好,我們性格不合怎麼辦?

很多職場新人,特別玻璃心,特別矯情,連領導的脾氣和性格都可以成為離職的理由。

實際上我過去做過三份工作,每一個老闆,我們的性格脾氣都不匹配,但這不妨礙我們合作做出工作成績。

而且嚴厲的老闆可能對你的職業生涯是個加分項。前幾天剛去看了電影《老師·好》,如果你的每個高中老師都跟苗宛秋似的,是不是你就很可能去了更好的大學讀書。

用脾氣性格來區分一個領導是否值得追隨是不成熟的職業觀。一個領導是否值得追求,要看他能否成就你。脾氣好的,讓你舒服的,未必能成就你。

錢多錢少無所謂,主要看工作價值和能否成長

工作價值和成長確實更重要,尤其是職場早期,你不能為了一兩千塊錢選擇進入錯誤的行業、公司、崗位,這樣會毀掉你的職業生涯。

但同時你要正視兩個問題:

很多時候收入正是反應工作價值的重要標準,低薪的工作,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他沒那麼重要,沒那麼大價值,甚至都是邊邊角角的輔助性工作。很多老闆把一份工作描述的高大上,很重要,就是不給你高薪,很多時候說明重要和高價值都是假的,只是為了穩住你。

你不可能一直窮下去,工作就是一個創造價值得到回報改善生存條件的工具。而且你想更快的成長,也是需要有財力支持的。一個生活都困難的人,怎麼投資自己的學習?因此,一定要重視收入。

很多老闆都會給員工洗腦,告訴你少關注收入,多關心自己的成長,其實你應該反問一句:這兩者是對立的、矛盾的麼?不是,其實是互為正相關的。

不要逃避跳槽,更不要用跳槽解決你本身的問題

很多工作,都是在為你的下一份工作做準備。

很多人都有跳槽懶癌症,比如明明知道自己在這沒啥發展了,應該換工作了,但是就是不敢直面,想逃避,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很多人說「再乾乾看」時其實也不知道「看啥」,就是習慣性逃避,一年兩年過去也沒換工作。甚至有人把自己耗得最後不好離開了。

同時,還有另一種極端,把跳槽當家常便飯。

不合適就跳槽,是對的,但頻繁跳槽是不是說明兩個問題:

要麼,你每次選工作太太太草率了。

要麼,你經常試圖用跳槽解決你本身的問題。

第一,要明白職場遷徙力很重要,應該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及時挑戰,該調整時不逃避。

不是必須有升職加薪才值得跳槽。用降薪幾千塊的成本,換取一個更好的機會,怎麼算都值得。不要在意家人朋友怎麼看,要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是否划算。哪怕你已經 35 歲了,你的職業生涯還有 30 年呢。

第二,試圖用跳槽和轉行解決你本身的問題,只會越跳越差。

當你想換職業或公司時,先問自己,當下的問題是「換了」就能解決的麼?如果是,想好了,就及時換軌道。別到了下家,發現天下烏鴉一般黑,該碰上的問題一樣也沒少。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但如果你暫時沒找到喜歡的,可以嘗試先逼自己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擅長,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前插坐學院副總裁,90後首席新媒體講師,學習社群@粥左羅和他的朋友們 發起人。一年寫100篇乾貨,服務50萬網際網路人,汲取向上的力量,逃逸平庸的重力。

相關焦點

  • 職場必備識人術:5個方法,讓你快速洞悉人的本質
    如今跳槽換工作,已是眾多職場人的必經之路。當你新入一個工作環境時,如何快速識別領導或同事,是否值得深交呢?除了看工作中的人品之外,你可以嘗試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參考。【愛好見未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人行動是消耗精力的。
  • 職場高效利器:掌握50個Excel技巧,讓你5分鐘搞定一天的工作
    作者丨職場規劃局(ID:zhichang888)來源丨微信公眾號最近一直看到朋友在朋友圈曬加班,每次我在下面評論,無一例外都得到三個字的回覆:「做表格」。周末還找我瘋狂吐槽:有時候碰上周五沒做好數據錄入,就得帶回去。
  • 2020年有5個神奇的星期六(附拼假日曆)
    新年伊始,發現了一個小秘密:2020有5個神奇的星期六!2020/4/4,星期六;2020/6/6,星期六;2020/8/8,星期六;2020/10/10,星期六;2020/12/12,星期六。
  • 拼多多未來5年將培育50個億級化妝品新品牌
    11月2日,拼多多聯合國內化妝品領軍企業丹姿集團,共同推出國貨化妝品新品牌「萃潤」。這是繼珀萊雅、歐詩漫、上美、百雀羚之後,第五家本土化妝品巨頭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從去年10月以來,這些本土巨頭已經聯合拼多多打造出以「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麗」為代表的美妝個護新品牌。
  • 拼多多賣垃圾袋,也能年入五十萬
    但推送這天正好碰上6.18拼多多大促,就順便接了廣告,既和文章主題融洽,也算給大家謀福利。 結果很多人說力哥這篇廣告寫得太棒了,看得我津津有味,拼多多一家掏了5家廣告費,壕…… 我……………… 上個番外篇,感覺大家注意力跑歪了,今天再補一彈。
  • 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認知》這本書的作者吳建平告訴我們,剔除各種外界因素,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主要是自身的認知差距造成的。他認為:如果要突破自我,持續成長,就需要認知升級。認知是我們認識事物、在大腦裡對事物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
  • 都說職業停滯,但他們憑什麼快速提升?重構職場崛起的底層邏輯!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描述的每種形狀並不是專業科學的劃分標準,且這些形狀對自我的一種描述並不就完全等於各自的真實情況,僅作為團隊成員對自我認知以及未來提升的一種參考。但這對那些曾經豪情萬丈致力於登高望遠,如今卻仍然拘囿於職場底層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尚未窺得其道的朋友們,未嘗沒有借鑑意義。
  • 拼多多計劃5年催生10個線上版「宜家」 靠譜嗎?
    11月16日,在南康家具新品牌計劃大會上,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未來五年,平臺將以銷定產,幫助南康孵化20個十億級家具品牌,同時還將聚焦全國五十多個家具產業集群,協助打造10個線上版宜家。」?您怎麼看?繼10月下旬宣布新品牌計劃全面升級後,拼多多迅速吹響中國家具行業品牌建設的「集結號」,江西南康成為首塊試驗田。
  • 5年助推50個億級新品牌,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助力化妝品國貨崛起
    月以來,這些本土巨頭已經聯合拼多多打造出以「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麗」為代表的美妝個護新品牌。,培育50個億級化妝品新品牌,其中包括10個10億級化妝品新一線品牌,更好滿足國民的消費需求,讓每個國民都擁有「美」好生活。
  • 工作10年,工資沒漲反被裁:職場上混得最慘的,是只知道「聽話」的人
    艾倫說:「我就想問問他,他知不知道這些年,我給公司幹了多少活?賣了多少命?」部門經理接過密密麻麻的紙張,快速翻了幾頁紙,就隨手扔到一邊,開口了:「這次裁員的事,不是你說你划水不幹活,也不是工作能力的問題,而是你沒有什麼產出。」
  • 職場秘密:工作10年以上為何不跳槽?
    在跳槽成風的職場裡,於同一崗位停留超過10年的員工幾成稀有動物。也許有人會問:「她為什麼還不跳槽?」但更令我們好奇的是,這些職場長居客,如何跟一份一見鍾情的工作,培養天長地久的關係?那些令她們堅定不移的美好理由是什麼呢?辦公室新來了個20出頭的行政助理Sophie。
  • 5年助推50個億級新品牌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助力化妝品國貨品牌
    11月2日,拼多多聯合國內化妝品領軍企業丹姿集團,共同推出國貨化妝品新品牌「萃潤」。這是繼珀萊雅、歐詩漫、上美、百雀羚之後,第五家本土化妝品巨頭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  從去年10月以來,這些本土巨頭已經聯合拼多多打造出以「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麗」為代表的美妝個護新品牌。
  • 「畢業10年,被離職」:多少職場人,都輸給了這4個字
    根據老王十多年的職場觀察,老王認為:一、無法突破認知的邊界,這是窮人思維很難逾越的一道障礙比如:你告訴一個人「畢業6年,年薪270萬,被某上市公司錄取做高管」的事情。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去想別人是怎麼做到的,而是馬上跳出來說你在忽略他、騙他,並帶有諷刺的語音說你整天在吹牛。
  • 5年助推50個億級新品牌,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助力化妝品國貨品牌崛起
    11月2日,拼多多聯合國內化妝品領軍企業丹姿集團,共同推出國貨化妝品新品牌「萃潤」。這是繼珀萊雅、歐詩漫、上美、百雀羚之後,第五家本土化妝品巨頭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從去年10月以來,這些本土巨頭已經聯合拼多多打造出以「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麗」為代表的美妝個護新品牌。
  • 5年助推50個億級新品牌,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助力化妝品國貨品牌崛起
    從去年10月以來,這些本土巨頭已經聯合拼多多打造出以「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麗」為代表的美妝個護新品牌。除此之外,拼多多平臺上還湧現出一批以自然使者、肌膚之食為代表的產業帶國貨新品牌。「預計到明年10月,將有超過50%的本土一線化妝品企業加入新品牌計劃」,11月2日,拼多多副總裁陳秋在「廣州化妝品新品牌計劃大會」上表示。
  • 周末分享:溫脾湯漫談
    溫脾湯漫談末流郎中溫脾參附與乾薑,甘草當歸硝大黃,寒熱並行治寒積
  • 工作15年,我明白了讓你少走彎路的10個職場真相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被一些謊言所迷惑,導致我們在職場中一度認為看到了希望,又一度失望。
  • 12星座周末雙日運:2021.1.9-10
    2021年 農曆庚子年十一月 公眾號:lingxiqiaomu 1月9日-10日 廿六 - 廿七
  • 職場套路二:你碰到過朝九晚六,周末雙休的工作嗎?
    上一期咱們關於工資的問題,今天咱們接著聊職場中的工作時間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中國人每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標準工時是每周40個小時;特殊情況下,也得保證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周的工時不能超過44個小時。
  • 職場新人進化論:學會2個效應、2個定律快速成長,提升個人競爭力
    ——冰心職場小白要成為職場精英,不但需要做好職業規劃,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要付出不斷的努力,持續專注的行動。公司已經復工10天了,年前入職運營部的4位2020屆應屆實習生表現不佳。復工以來,我和運營部主管一直觀察這4位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