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強國,美國不僅擁有數量最多的現役航母戰鬥群,在航母研發和更新換代上也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其新一代航母「福特」級首艦「福特」號早在2017年就已經正式服務,二號艦「甘迺迪」號也於去年下水。
被譽為史上最強航母的「福特」級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萬2000噸,一艘大小就相當於兩艘「遼寧艦」,其攜帶的艦載機數量更是「遼寧艦」的數倍。不過,由於在電磁彈射器、新型飛行甲板、核反應堆、電力系統等各個細節上都大量採用了前沿黑科技,「福特」級航母的的技術融合工作始終問題不斷,進而導致航母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讓美國軍方有苦難言。
從基本設計參數來看,作為「尼米茲」級航母的替代品,「福特」級航母在許多細節上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整艘航母艦體全長337米,高76米,僅僅是飛行甲板就長333米,寬78米,滿載排水量也超過了此前的「尼米茲」級,成為全球現役噸位最大的戰艦。動力系統方面,「福特」級航母是美國海軍將小型艦用核反應堆最新技術首次應用在形式戰艦的研發上。特別是其配備的2部A1B型壓水式核子反應器,除了可以讓航母保證30節航速之外,持久航行能力也更加出色。理論上來說,「福特」級航母在長達50年的使用壽命期內,都不必更換核燃料棒。
不僅如此,「福特」級航母在飛行甲板、艦體布局和電磁彈射器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艦體尺寸來看,儘管「福特」級與「尼米」茲級差異不大,但由於眾多功能區的集成化設計,以及艦島部分的簡化結構,其飛行甲板空間大大提升,最高可攜帶90架艦載機,也是目前全球可搭載飛機數量最多的一款航母。與此同時,與眾多航母依然採用老式蒸汽彈射技術相比,「福特」級創新採用了電磁彈射系統,其配備的4套電磁彈射器能夠幫助各種固定翼戰機、艦載直升機乃至輕型無人飛行載具更為高效安全的起降飛行。僅僅是戰機出勤率和起降頻次來看,「福特」級就要遠超「尼米茲」級,達到了1天160架次。
當然,正是由於眾多黑科技的首次應用,「福特」級航母除了研發、建造工期不斷拉長之外,其下水交付後的測試和訓練工作,也幾經波折,並不順利。其中,「福特」號已經服役兩年多,但暴露出來的各種技術問題和故障讓美國海軍焦頭爛額。除了動力系統、電力系統乃至電磁攔阻索等關鍵部件不斷出現問題之外,更加令人尷尬的是,作為航母主要戰鬥力的艦載機,「福特」號也出現了不兼容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福特」號航母項目啟動之初,美國的五代機F-35還沒有立項。因此,最初「福特」號航母在艦載機相關技術配備方面,依然以老式的F-18作為標準。而當「福特」號航母交付美國海軍之後,F-35C也成為了美國新一代主力艦載機。因此,「福特」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彈射器及相關配套單元,與F-35C完全格格不入,也就造成了這艘航母一度依然配備老式艦載機的尷尬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福特」級第3和第4艘航母的建造項目也已經全面啟動。其中,第三艘「企業」號在2017年就已經開工,計劃在2025年下水,並於2028年交付美國海軍。按照美國海軍的計劃,最終他們將保持10艘「福特」級航母的現役規模,並逐步淘汰服役超40年的「尼米茲」級航母。不過,這個宏偉的計劃不僅關係到單艘超130億美元的高昂造價,以及大批配套戰艦、艦載機的成本,還必須考慮到最關鍵的技術融合問題。一旦眾多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美國海軍未來甚至會出現「航母空窗期」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