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眼裡的《易經》,猶如一部「神書」,曾幫4位大師獲諾獎

2020-12-23 東方文史

引言:讀書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聞,我們人生的廣度和深度也隨著書中的華麗辭藻而愈加豐富。在這裡奉勸大家選擇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慎重,畢竟現在市面上的書籍良莠不齊,較之那些歷史古籍確實有著很大的差距。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現在有很多人會去閱讀以前的書籍,除了了解歷史事件以外,還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對於往後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

《易經》這部作品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名人一度將《易經》當做是自己的啟蒙之書,在人生道路上的很多挫折和困惑都是《易經》幫著解決的,《易經》這本書的魅力必須要體會之後才能夠感受到。

1.《易經》處處體現著老祖宗們的智慧

《易經》傳到現在,只有周朝的《周易》被保留了下來,另外兩部都隨著時代的變遷被掩埋了。《易經》三部曲當中的每一部都是各個朝代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對上古《易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來突顯出本朝代的正統和天命。

《易經》出現的年代要追溯到很久之前,在中國文字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易經》就已經有了姓名,據傳《易經》的形成過程是緊跟時代腳步的,裡面匯集了老祖宗的經驗,《易經》之中處處彰顯了上古先民的智慧,它也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

令人費解的是《易經》作為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在近代社會卻是毀譽參半,為什麼被奉為經典的《易經》還會遭到質疑呢?那些不認同《易經》的人,認為這是一本卜筮鬼神的書籍,但是支持《易經》者,則認為其是一部蘊含真理的智慧之書。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易經》以王者之姿在西方科學界颳起了旋風。對於《易經》裡面的內容,西方的學者們嘆為觀止,他們對此讚不絕口。

2.《易經》被西方科學家奉為神書,其魅力到底在哪裡?

在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的時候,西方就已經開始發展科學了,但是西方國家不知道的是,在他們眼裡盲目落後的中國,早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經有關於科學的記載了。在康熙年間,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茲發現了二進位,一開始因為自己的不自信,他的論文並沒有發表。

後來他接觸到了中國的《易經》以及伏羲八卦,萊布尼茲深感震驚,因為他發現二進位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當中已經有了相關記述了,之後萊布尼茲才放心發表了論文。萊布尼茲對於中國的古文明倍感興趣,他還寫信給康熙,想要加入中國籍。

萊布尼茲的二進位對於近代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二進位現在是電腦的基礎。事實上在《易經》當中就已經包含了二進位的思想,《易經》讓萊布尼茲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西方科學家們為之震顫!

二進位值數學體系在易經中早有體現

《易經》的卦象是一套嚴密的二進位數學體系,它們的卦象嚴格遵循二進位的表示方式,它們的數字嚴格遵循二進位的運算規律。

六十四卦的正確數字表示形式為後面建立新卦序、揭示《易經》的基本規律、深入理解《易經》的內涵、詮釋《易經》的全部卦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套體系中,不僅僅反映與應用了有關的數學規律,這其中還蘊含著二維與三維的幾何圖形,還蘊含著靜態與動態的運動過程,甚至還蘊含著《易經》所獨有的數學規律等等。

十八、十九世紀,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讓無數華人難以接受,但在評價《易經》時,黑格爾幾乎是頂禮膜拜。

黑格爾:《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完全學透中國的《易經》。

1949年,歐洲哲學權威C.G捷恩為英文版《易經》作序時,留下的一段話更是神化了易經,讓中國人看了可能都要羞愧汗顏、臉紅!

談到世界人類獨一的聰明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大家所得的定律,頻繁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3.《易經》是我們不可錯過的智慧之書

1975年,美國高能物理學家卡普拉,諾貝爾獎得主,出版了《物理學之道》一書,他把量子力學理論與《易經》作了對比,認為《易經》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動力學模型一致,而且八卦圖與強子的八重態相對應等。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本書的出版掀起了又一輪學習易經的熱潮。

《易經》在西方的影響力不斷的上升,還幫助四位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就憑這一點,就不能說《易經》不科學。不可否認,中國的思想對於西方科學家來說始終是啟迪的源泉。

總結:《易經》為科學界的發展推波助瀾,古人的智慧也讓我們拍手稱快,我們不用去羨慕西方世界的飛速發展,因為早在很久以前,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了新世界的奧妙,只是被大家給忽視了而已。《易經》對於我們而言是不可錯過的作品,在人生路上,我們需要這麼一本書來指點自己,啟迪自己!

人這一生就該讀一讀《易經》

孔子曾經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就是如果上天能夠再讓我多活五年或者十年,或許我《易經》的研究就會有一個更加深層的領悟,之後的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了,可見《易經》對於為人處世、命運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有人說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這本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可以推薦給大家,這個版本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

這本《易經》只要39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購買。

相關焦點

  • 3位神秘高人,留下一本「奇書」,一本「神書」,一本「天書」
    為了紀念他們,他們寫了三部畢生所學的著作,分別被人稱為是《奇書》、《神書》、《天書》。一是鬼谷子·捭闔策鬼谷子,真名王詡。連至聖先師孔子都曾向老子請教學問,包括英國生物和歷史學家曾評價老子,說他是東方科學的起源,他的《道德經》也被後人視為「神書」。三是姬昌·周易提起周文王姬昌,大家都不會陌生。他的一生有三大成就,一是拉開武王伐紂的序幕,二是開啟周朝八百年基業,三是寫下號稱「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
  •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但是對於《易經》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然規律。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很多西方的學者對《易經》進行考證研究之後,不得不發出讚嘆: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誰能想到幾千年前的中國人竟然能夠創造出如此偉大的奇蹟,誰又能想到當年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祖先竟然在一本書中藏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智慧呢?
  • 4位諾獎得主、2位國際頂尖學者!海南大學這場頂尖科學家講壇你確定...
    本次活動邀請了我校國際顧問委員會的4位諾獎得主和2位國際頂尖學者,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在我校思源學堂大禮堂舉辦6場專題講座。具體日程如下:2014年,中村教授「發明了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帶來節能明亮的白色光源」,與赤崎勇、天野浩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5年,他進一步發展節能白光LED照明技術,並將其投入商業化生產,因此獲得「世界能源獎」。Prof.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他曾被授予美國政府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授予平民的最高獎項「傑出服務獎章」以及阿爾伯特·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哈維·詹姆斯·阿爾特(Harvey James Alter),作為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其主要貢獻是揭示了C型肝炎的發病原因,並且成功分離出了C型肝炎病毒。
  • 諾獎季來臨 譯林出版社力推熱門候選人新作
    安妮·卡森:加拿大女詩人2019年居於諾獎賠率榜第一安妮·卡森被譽為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在世詩人,深受哈羅德·布魯姆、桑塔格、翁達傑、艾麗斯·門羅、託賓等當代一流評論家和作家推崇,布魯姆更是稱其為「在世的諸天才之一」,可與近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女詩人艾米麗·勃朗特和艾米麗·狄金森相提並論。
  • 2020年斯隆研究獎公布,4位北京大學數學院友上榜!他們都是誰?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126位獲獎者中共有16位華人學者,20位數學獎獲獎者中有5位華人學者,其中4位為北大數學院友,他們分別是:姚珧(03級本科)、黃皓(03級本科)、馬臨全(04級本科)、蘇煒傑(07級本科)。
  • 《易經》隱藏的宇宙奧秘,千年來無人能解,西方學者:太先進了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約5000枚竹簡,其中就包括竹簡版本的《易經》,這次考古發現填補了後世對《易經》全書的認知。《易經》為群經之首,這是因為我國古代有六經五經之說,而《易經》居此六經五經之首位,故謂之群經之首。
  • 中國易經大師排名,易學十大泰鬥人物
    咱今天就談談那些業內真正有貢獻、有聲望的老前輩,真正稱得起「易學十大泰鬥人物」的名師,文末附錄「中國易經大師排名」名單。吳承仕是經學大家,考刻嚴謹、學術精湛,唯獨一點就是吳承仕晚年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經學和古代歷史,是我國第一位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經學的學者,我本人不反對任何學術觀念,但用馬克思主義研究經學這個裡面的學術成分相對比較低,從某種意義上講否定了《易經》的卜筮,這與行業觀念還是有所衝突的,因此不論。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北京時間10月8日,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
  • 易經、二進位與64位基因組合一脈相承!
    當時,明治天皇要求政府根據"不懂《易經》者不得入閣"的原則組建內閣。因此,《易經》對日本政治、文化的影響,古往今來源遠流長。《易經》對西方國家的哲學思想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德國著名辯證法哲學家黑格爾曾在《自傳》中承認,他的正反巧合的辯證邏輯法則是受到《易經》的啟發。黑格爾認為,《易經》中的陰陽二元論是"最純粹的理性規則"。
  • 霍金「老搭檔」摘得諾獎桂冠 《盜夢空間》的無盡樓梯就是他的...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圖據諾獎官網事實上,隨著今年物理學獎黑洞「吸納」全部榮光,多位科學界人士紛紛感嘆史蒂芬·霍金的逝去。霍金是第一個提出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合解釋的宇宙論理論之人,而他與本次諾獎得主之一的羅傑·彭羅斯曾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這份深厚的研究友誼,再次讓世人矚目。
  • 3位神秘高人,留下「奇書、神書、天書」各一本,分別是指什麼?
    在這我挑選了三部關於他們畢生所學的著作,一本被稱為「奇書」,另一本被稱為「神書」,還有一本被稱為「天書。」《鬼谷子》鬼谷子是縱橫家派的代表人物,在諸侯兼併、互相攻伐的時代,許許多多的人紛紛登上歷史舞臺,但他卻遠離亂世隱居在雲夢山,既不爭名於朝代,也不爭利於市。
  • 不能講《易經》的算命先生,不是個好貓熊教授……
    它影響的不只是中國,而是整個世界,好多名人都對《易經》頗有研究。」接著老先生滔滔不絕地跟你談起了《易經》跟西方的淵源:「你知道萊布尼茨(德語: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嗎?
  • 2021年沃爾夫獎揭曉!7位華人科學家曾獲獎
    來自以色列、義大利和美國的6位科學家獲得醫學、物理、化學領域3項大獎。始創於1976年的沃爾夫獎是國際最高學術大獎之一,每個獎項獎金為10萬美元。據統計,約1/3的沃爾夫獎得主最後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沃爾夫獎又被稱為「諾獎風向標」。迄今為止,全球共有345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獲得這一榮譽,其中包括吳健雄、陳省身、袁隆平、錢永健、丘成桐等7位華人科學家。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談起《易經》,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是一部奇書。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為過。科學家錢學森把《易經》稱為「科學的經典」魯迅曾說,不讀《易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
  • 西方學者的驚人發現:太極八卦圖居然是宇宙的統一模型!
    他考慮了一會兒,留下最後一句話:"中國將在未來大放異彩,要關注《易經》。"這個老人名叫馮友蘭,是一位很著名的學者。距今已有六千五百年歷史的是伏羲八卦,一直被國人質疑,但西方學者卻提出這實際上是一門超級科學。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真的與作品無關嗎?我們今天來好好聊一聊。大學時代,我是莫言的瘋狂粉絲,一直在向同學們推薦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等都是我和我的同學們喜歡的作品。後來,莫言因為《蛙》獲得了諾貝爾獎,卻一直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
  • 周易忠告: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4樣東西開始!
    孔子與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有著共同的嗜好——推崇易經。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就曾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近代因《周易》啟示而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已有4人,如法國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丹麥玻爾的相生相剋原理、美國楊振寧、李政道的錯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