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柔情只向梅|雨巷(四川華鎣)

2020-12-13 草根一一

選自賀念原創詩詞《雨巷.花語集》

文字/雨巷

誦讀/雨巷

攝影/雨巷&王劍

【梅】

七絕 平水韻 作者/雨巷

靜雅無聲勝有聲,淺顰一笑幾傾城。

寒風凜冽何憂擾,雪月霜花任此生。

【雪梅情】

文/雨巷

白羽飛飛,

白羽飛飛,

片片溫柔落紅梅,

紅梅低頭嬌羞去,

雪花輕輕相擁隨。

心兒飛飛,

心兒飛飛,

雪花飄飄窗徘徊,

案前潑墨情愜意,

託腮靜觀梅畫梅。

流光催催,

流光催催,

短暫相逢不舍回,

雪花化淚離梅去,

來年再把梅來陪。

【梅詩】

作者/雨巷

一箋香墨繡春風,梅朵初開點點紅。

心伴花顏飄緲去, 輕飛詩中與君逢。

【梅】

文/雨巷

梅花點點最可人,淡淡幽香醉乾坤。

滿目深寒何所懼,斜依飛絮笑黃昏。

【情寄梅花扇】

文/雨巷

梅花扇影掩紅裝, 半夢半醒舞霓裳。

萬種風情花間醉,不知相思摺扇藏。

【寒梅】

文/雨巷

寒梅花放自從容,月影清香數點紅。

不與群芳爭豔麗,家家門巷候春風。

作者:賀念

筆名:雨巷

祖籍蜀國廣安華鎣

居南國廣州

文學愛好者

詩詞痴迷者

也喜歡歷史、書法、繪畫、音樂、攝影

在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 羊城晚報 、羊城地鐵報、華鎣山雜誌、紅杜鵑雜誌、宕渠風雜誌、匠心讀書會、當代詩報、嶺南作家、詩畫天地、中國散文網、中華情作品集等發表過作品。

相關焦點

  • 向梅老師的穿搭 凸顯時尚 真是美了一輩子
    旗袍、披風這些傳統服飾永遠是經久不衰的,它們堪比藝術品的華美設計和精細剪裁,凝聚著內斂的詩情畫意和寸寸柔情,在彰顯東方女子賢淑、溫婉氣質上不遺餘力
  • 全省第一個老年和諧先鋒隊 以螢燭之光為平安華鎣建設增輝
    近年來,華鎣市老年和諧先鋒隊圍繞平安華鎣建設工作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拓展思路,延伸工作觸角,努力聯合廣大群眾、各類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為平安華鎣建設貢獻出巨大力量。被評為「四川好人」的王相樹過去是老上訪戶,先鋒隊把他發展為先鋒隊會員後,他的思想逐漸轉變,不但不上訪了,還成了先鋒隊骨幹成員,並主動捐出兒女給他養老的錢建陣地、搞活動,帶動了當地更多群眾爭當先鋒,爭做好人。
  • 四川華鎣一男子造謠自己患新冠肺炎,警方:在被窩裡將其抓獲
    圖片來源:平安華鎣據了解,該男子33歲,是古橋街道古橋社區人,常年在廣東沿海一帶打工,2020年1月13日回到華鎣古橋老家。2月6號下午,曾某因為腸胃不好拉肚子,在古橋社區衛生院輸液。期間,他在一個名為農商銀行「高興支行客戶群」中首先發了一張自己輸液的照片。群中就有人問他怎麼了,他說自己得了肺炎,從武漢回來的。
  • 華鎣電子信息企業:齊唱融入之歌 實現高質量發展
    11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華鎣市廣華大道三段的四川怡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田科技),還未到廠房,便傳來一陣陣吆喝聲。走進廠房,只見多名工人正在一輛大貨車旁,進行緊張的搬運作業。車上裝載的是公司的主打產品——筆記本電腦外殼,總計1.5萬套,它們即將發往重慶,在進行組裝後出口至世界各地。
  • 雨巷
    漫漫歲月,綿綿潺潺靜靜地流淌。沐浴著撲面而來的古風,踩著潤溼的青石板,任眼前蚰蜒著斑駁印跡的風火牆。那風中的牽念,如牆腳墨綠的青苔,瘋痴地試圖攀援上整個滿目蒼痍的牆面。我等你,在【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 向梅不屑扮嫩,穿鑲花旗袍配中國紅披風,高雅打扮正氣從容
    前言:不管時尚如何花樣輪迴,像旗袍、披風這些傳統服飾永遠是經久不衰的,它們堪比藝術品的華美設計和精細剪裁,凝聚著內斂的詩情畫意和寸寸柔情,在彰顯東方女子賢淑、溫婉氣質上不遺餘力。很多品位不凡的藝術家們都很熱衷穿上它們來加持自己的內在涵養,因此它們不追隨潮流也不會缺乏人氣。比如邁過仗朝之年的向梅老師,她一身傳統混搭就穿出了不俗的高雅感,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 戴望舒《雨巷》
    解放眼睛喚醒耳朵連載語音課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 綠野遺蹤,尋訪廣安華鎣「三線」建設時期紅光儀器廠遺址
    祿市場鎮走小路來到廠後,是一片碧綠的田野,一些人們正在田野中辛勤的耕作。不遠之處便是座小山丘聳立于田野之中,遠遠便看見那位於山丘頂部的數座已破敗的舊式磚房。我們就在這一片綠野之中,尋訪那「三線」建設時期的紅光廠遺蹟。這裡有著數幢建築群,都已破敗不堪。有人說是醫院,有人說是某區的住宿樓,遺憾的是並沒看到任何標誌或說明。
  • 淺析《雨巷》核心意象
    《雨巷》是詩人寫於1927年夏天,作品發表後引起詩壇運動,戴望舒也因此獲得「雨巷」詩人的桂冠。整首詩讀下來一般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雨巷和丁香姑娘這兩個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也是這首詩的核心意象。首先,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作為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朦朧而富有象徵意味,形成了詩歌整體幽怨迷茫的氛圍。此處的雨巷,也象徵著當時黑暗動蕩的社會環境,讓人看不到出路和希望;也象徵世人的愛情之路,他與初戀施絳年的愛情悲劇;也象徵詩人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以及象徵中國傳統文化,像雨巷一樣,相對封閉內向的特點。
  • 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陽心,華鎣渠江畫廊賞向日葵記
    位於華鎣渠江畫廊的三合團村,有一大片向日葵正迎陽盛放,入眼一片碧綠和金黃。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向日葵大大的花朵向著太陽,心裡一定裝滿了陽光。很想和向日葵呆久一點,這樣我們的內心也會是滿滿的陽光。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陽心。這也正是小編非常喜歡向日葵的原因,無論命運多舛,始終保持一顆向陽之心,生活也必定迎來陽光。
  • 向梅:成名於《女籃五號》,主演《保密局的槍聲》,83歲依然優雅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9)——向梅】No.18月10日,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向梅83歲的生日,在此,娛文娛視祝向梅藝術家生日快樂!健康長壽!借向梅藝術家生日之際,咱們再來了解一下這位藝術家。向梅,1937年8月10日出生於北京,本名武相梅,原籍河南鞏縣。她的父親武兆發教授是留美歸國的生物學家,母親黃月華畢業於東吳大學。夫妻倆育有七女一男8個孩子。
  • 廣安古寨之-鼎足寺寨(華鎣最高古寨)!
    明月鼎足寺寨張正超  姚澤遠 文     姚澤遠 圖華鎣雙河附近寨子多,哪個最高?明月鎮的鼎足寺寨!
  • 向梅:年輕時因為太美沒戲拍,42歲才因《保密局的槍聲》紅遍全國
    向梅在這部謝晉導演的《女籃五號》中扮演9號隊員。女主演是大名鼎鼎的秦怡。《女籃五號》所有的女演員都經過了全國海選,只有向梅是劇組只看到她的照片就決定錄用的。但是當時國家對在讀的大學生管理很嚴,任何單位都不允許隨便借調,劇組為了能夠爭取到向梅出演,還特意取得高教部同意,才把向梅借調到上海。
  • 年少只知《雨巷》美,讀懂後,一聲嘆息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丁香花開,細雨微風,很容易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想起江南的雨巷,小街石板,青瓦飛簷。想起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帶著一身詩意,從江南煙雨裡款款而來。曾經,也以為這就是最讓人心動的愛情。
  • 臺泥集團副總經理呂克甫先生一行到四川廣安市參訪
    臺泥集團副總經理呂克甫先生一行到四川廣安市參訪。(廣安市臺辦供圖)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訊 12月11日,臺泥集團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先生一行到四川廣安市參訪。廣安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主任何繼軍會見了呂克甫先生一行。
  • 趙博帶隊赴華鎣市調研牽頭市級重點項目——華鎣高興站貨場推進...
    12月3日,市委常委、副市長趙博帶隊赴華鎣市調研牽頭市級重點項目——華鎣高興站貨場推進情況。在華鎣高興站貨場項目建設現場,趙博同項目負責人深入交流,詳細了解項目當前施工、推進措施等相關情況,重點詢問項目是否存在資金困難、如何應對不利天氣影響等問題。趙博指出,華鎣高興站貨場是被列入國家二級鐵路物流節點規劃和「十三五」交通運輸部專項建設規劃的重點項目,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向梅老師的紗巾照集錦,優雅大方氣質盡現其中,不輸青年人
    雖然今天看起來這樣的紅紗巾似乎有些土氣,但它卻是時代的產物,而且在我看來,其實只要搭配好,還是挺顯氣質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當年已過青春年華的向梅老師紗巾系列圖。紗巾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向梅老師就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有過佩戴紗巾,紗巾的顏色也是各異,這些不同的紗巾經過向梅的巧妙搭配
  • 戴望舒《雨巷》英譯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講述了一位徘徊於悠長、狹窄、陰沉的雨巷的獨行者,期待碰到一位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然最終卻與之擦肩而過,給人留下了朦朧幽深的印象,反映了詩人迷茫感傷又充滿希望的心境。該詩寫於1927年。
  • 老照片欣賞 60年代上影廠三大美女 20歲的向梅尤嘉和22歲的朱曼芳
    向梅、尤嘉、朱曼芳,這三位早在60年代就走紅影壇的上影廠美女明星,我想各位影迷,一定沒有忘記她們吧?只是更多的觀眾,對於她們三人,真的久違了。尤其是對於尤嘉來說。自從1985年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見到她的身影了。很多觀眾,都非常想念她。
  • 檔案館|戴望舒:走不出愛情的雨巷
    1936年時的戴望舒(右一),左一為徐遲著名的《雨巷》一詩極有可能就是戴望舒蟄居杭州老家(位於大塔兒巷11號)時寫成的。所以杜衡後來回憶說:「《雨巷》寫成後差不多有年,在聖陶先生代理編輯《小說月報》的時候,望舒才突然想起把它投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