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代纏足這一畸形文化?

2021-03-05 睡前消息編輯部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很多人把 纏足的原因歸結為畸形審美,這是典型的混淆了「核心原因」和「直接誘因」。

最初的纏足的確可能源於少數人的畸形審美,但畸形審美多了,中國上千個縣,幾百年時間,出上萬個變態小團體也很正常,為啥纏足能從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普遍現象,乃至上升為主流價值觀?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f6e46b9f32019adbbc5a6eefd63386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f6e46b9f32019adbbc5a6eefd633868_r.jpg">

因為纏足符合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期許——女性是一臺生育機器,生育機器的最關鍵參數是專屬性。好機器只能接觸丈夫一個適齡男性,最好不要離開丈夫圈定的生育範圍,逛街交友一律放棄。而纏足恰恰限制了女性活動能力,是一種主動的「不出門」聲明。

士大夫作為男權思想的傳播者和執行者,遇到這種「聲明方式」後,迅速意識到這符合主流道德原則,應該成為家族管理條令的一部分,所以把纏足推崇為標準生活方式,進而引發全社會仿效和遵行。同期對女性類似的限制還有很多,纏足只是最廉價的落實方案,所以普及最廣。貴族家庭還會給女眷配上更「豪華」的男權限制:

孔府女孩

在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孔子還說過「女子與小人」之類瞧不起女子的話,所以一進入孔府內宅,我就看得更仔細了。孔府內宅是外人不能隨便進入的地方,尤其是男子。那些不得隨意出去的內眷們怎麼取水呢?在內宅門旁的「石流」前,導遊小姐告訴我們,孔府有專門的送水人,他們把水倒進石流裡,裡面的人在裡面接水用,這樣誰也看不見誰。


溝通內外宅的取水口,比銀行和監獄的設計更誇張


導遊小姐還說,在這個詩禮傳家,好學重教,有著悠久儒家思想的封建大家族,女子們地位很低,一般是很難出去的。如果孔府內眷們想見娘家人,就會有人悄悄地把媳婦的娘家父母請來,安排在左廂房接見,就算是回娘家了。聽說,女眷們在內宅最好的娛樂只有看戲,還有看書。在這不愁吃穿的大戶人家,也許不會有很多女子想看書或是想出去,因為那時女子也許是裹腳的,據說「三寸金蓮」五代或宋初就有,而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

http://www.tobacco.gov.cn/html/18/1804/4403720_n.html

不過,男權道德觀已經延續幾千年了,從先秦時代起就是男尊女卑,為什麼到了最近1000年,宋朝開始流行纏足呢?難道之前幾千年沒有喜歡纏足的變態小團體「啟發」統治集團嗎?

我猜,還是不要低估變態團體的創意,之前幾千年,小腳愛好者應該也是有的,主流男權文化也是有的,但要問為啥兩者沒有融合,還得進一步分析文化變化規律。

追根溯源,為什麼農業社會是男尊女卑?

因為農業取代了之前的打獵-採集,成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之前男性用肌肉去打獵,提供高熱量高蛋白的肉類食品,但偶然性較大;女性用耐心去採集水果堅果,每天都有但熱量不高——質量和穩定之間達成平衡,男女經濟地位是比較平等的。到了農業社會,糧食(和糧食餵養的牲畜)供應兼顧了高熱量和穩定供應兩個優點,誰能主導種植業,誰的社會地位就高。所以,掌握大量土地的人是貴族,提供耕作所需肌肉的男性是主導性別,女性成為相對的附屬品。

那麼,宋朝農業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以至於男權進一步加強?

從漢朝到唐朝,中原王朝幾經興衰,人口峰值始終是五六千萬,北宋的疆域縮小,人口反而爆炸,一般估算超過一億。之後中國人口雖然也有起伏,疆域也多次增減,但人口越來越多,人均耕地越來越少是大趨勢。宋朝不到6億畝耕地一億人口,人均5畝多;到了1949年,14-15億畝耕地5.4億人口,人均只有2畝多了。

人均兩畝地,一戶五口也不到十畝,十幾個籃球場大而已。在土地中央扔塊石頭,不怎麼用力也能扔到邊界外面。這麼小的面積,沒有拖拉機也很容易翻一遍,1-2個男性壯勞力足以對付,即便女性不參與耕作,莊稼也基本能達到精耕細作的極限。換句話說,人均土地下降已經基本否定了女性參加農業生產的意義。女人裹小腳,留在院子裡從事輔助工作,也基本不會影響人均糧食產量。

到這時候,士大夫們炫耀女眷的小腳,就不會被視為有錢人的奢侈文化。即便裹腳導致女性下肢肌肉畸形,窮人也「浪費」得起這個代價——越是窮人,人均土地越少,反而更能接受裹腳。所以,或是族長提倡,或是窮人仿效,裹腳文化迅速從地主士大夫向下層社會蔓延。

各階層相互促進,即便出現階層變動也不影響生活方式。這就是最近1000年裹腳文化泛濫的原因。民國雖然提倡放腳,但沒有解決女性農業勞動力相對土地「過剩」的問題,所以農村繼續纏足。我的奶奶和姥姥都是小腳。直到人民公社搞農田水利(新墾出5億畝土地),同時工業化吸引大量紡織女工進城,成年女性才穿上正常的鞋。

還有人用歐洲的束腰文化來比擬裹腳。這兩者的確有一定相似性。裹腳是女性在「能力」上聲明自己不接觸男性;束腰則是在「結果」上聲明自己未接觸男性——能束腰意味著未懷孕。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97669dd6099607ca10e8ae208150b9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

但不同的是,歐洲近代束腰時,人均土地多於中國,殖民和工業化也增加了女性勞動的意義,所以歐洲束腰沒有普遍化,只在上層社會略微流行了一陣子,中國的纏足卻是士大夫和平民家庭都奉行。這恰恰證明了纏足是男權文化和耕作方式互動的結果。

謝謝各位閱讀本文,馬前卒工作室將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纏足的體質人類學思考
    簡單了解一下,方知道纏足婦女之痛苦與生活質量不便,我想這對於理解古代婦女尤其是明清婦女的處境和心態當有一定的意義。以後研究婦女史的學者或可以此種材料出發進行一定的思考。吉林大學侯侃的博士論文《山西榆次高校新校區明清墓葬人骨研究》一文對山西榆次高校新校區明清墓葬的人骨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專門一節研究了足部骨骼畸形反應出來的纏足現象,文章通過對18例可能為纏足的而個體骨骼形態的測量和分析,用準確的數據和圖像向我們展現了纏足對人體足部骨骼造成的巨大危害,認為榆次這批畸形足骨為「跟行足」類型。
  • 聾人王大哥:古代女人為什麼纏足?
    纏足的陋習始於隋朝,到了宋朝,中國真正風行女子裹腳,當時大多數女子紛紛用人為的方法改變自己腳的形狀,使之成為三寸金蓮。三寸金蓮是當時人們認為婦女最美的小腳。那麼古代女人為什麼要裹腳?只是因為愛美嗎?實上,女子纏足跟男人是分不開的,有句古語道:「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和纏足的原因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取悅男人,纏足只是為了滿足男人的一種愛好,但是這個原因讓人無法接受。
  • 圖解中國女性纏足史,見證畸形的男性玩物心態
    引言上個世紀的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是美國著名的漢學家,一直從事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他搜集了大量的中國題材照片,製成幻燈片,在哈佛大學近代東亞文化課上使用,其中第53張是一位中國纏足婦人的X光照片,清晰透視出一個畸形的足部畫面,見證了裹腳陋習對多少代中國女性的摧殘。
  • 纏足是為了什麼?中國古代女人裹腳的由來
    中國古代女人裹腳的由來,其實裹腳就是纏足,女子纏足則是中國古代所特有的現象。所以,過去西洋人視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的時候,總以中國女人的小腳作為中國愚昧、落後的象徵。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女人裹腳的由來。纏足是為了什麼?中國古代女人裹腳的由來網絡配圖一、中國古代女人裹腳的由來中國女子纏足之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纏足」與「天足」背後的傳統文化和近現代文明的鬥爭
    女子纏足的陋習是中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產物,長期以來給中國女性的身心帶來了嚴重的創傷,是我國古代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一、纏足之傳統中國婦女纏足始於隋唐之際,宋代後纏足之風慢慢在社會興盛起來。
  • 纏足的習俗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年?
    現代人這種露臍裝、露背裝、各種露事業線的衣服,在古代簡直不可想像。今人流行隆胸,以期變得更性感,而古時候正相反,女性高聳的胸部必須用長長的布條緊鎖起來,本來健康的腳被酷刑似的纏成畸形的一小塊,著實讓人心驚。
  • 纏足女的「悲慘世界」!
  • 纏足陋習起源於何處?很可能是由唐朝盛行的胡旋舞演變而來的
    引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纏足陋習"和對"三寸金蓮"的畸形追求經常出現在清宮劇中。在這些清宮劇中,婦女有著長長臭臭的裹腳布,裡面是畸形而斷裂的腳掌,讓人不禁惋惜女性生活在了那樣可怕的時代。但是,清朝雖有極度變態的纏足陋習,"纏足"卻並非起源自清朝。那麼纏足的陋習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怎樣可怕的朝代才會培養出人們這種病態的審美呢?
  • 纏足的香豔與慘痛
    所謂「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性纏足被摧殘的痛苦。不管女兒如何哀哀痛哭,做母親的毫不憐惜,採取打罵的方式也要把女兒的一雙腳裹得小小的。說是「嬌女不嬌足」「小腳女人嫁秀才,大腳女人嫁奴才」。長大後雙足因肌肉擠壓,指甲軟化,嵌入肌肉,肌骨變形成弓狀,腳長以三寸為佳,美其名曰「三寸金蓮」。腿部不能正常發育,瘦削如棍。
  • 揭秘古代裹腳的女人 三寸金蓮如煙盒般大小
    三寸金蓮大概只有一包香菸盒那麼長  裹腳也叫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  文化  為什麼中國會流行裹腳呢?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統治者的意志對天下百姓的影響,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賞和讚美。裹腳就起源,就與統治者相關。據說裹腳是起源於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南唐後主李煜,他的嬪妃們用布把腳纏成新月形,在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李後主認為這是至美,於是後宮中就開始纏足,後來又流傳到民間。
  • 纏足到高跟鞋---女性的自虐史
    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族女性選擇纏足是通過自殘的方式避免被蒙古人佔有。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我個人認為:這一時期漢族纏足的風俗之所以大大流行,某種程度上是漢民族將其視為自我身份確認和識別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在很多民族裡都能見到,比如猶太人的割禮,比如某些民族的飲食禁忌。     到明朝,纏足風俗達到極盛時期。漢族女性幾乎無人不纏足,纏足已經成為女性美的一種重要標誌。
  • 畸形審美的歷史
    我們先從歐洲開始說起,1580年到1600年間束腰在歐洲以及地中海地區廣泛使用,可是當時是用來矯正脊柱畸形的,現在醫院裡也用這種方法來正畸。可是束腰還是非常流行,因為這是晉升到上流社會的必要手段,那麼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體態是美的嗎?
  • 纏足
    這股纏足風,不知始於哪朝哪代,有人說最初始於五代,源自南唐李後主的舞女窅娘。窅娘出身於江南水鄉,具有江南少女的獨特風韻,身段修長,纖腰豐臀,手臂柔軟。且姿容曼妙能歌善舞,窅娘尤其擅長表演唐代詩人王昌齡《採蓮曲》改編的採蓮舞。
  • 回顧纏足裹腳的歷史,誰是封建社會壓迫女性的罪魁禍首?
    回顧纏足裹腳的歷史,誰是封建社會壓迫女性的罪魁禍首?來源:麥田讀史 吳綾窄,藕絲重,一鉤紅。翠被眠時要人暖,著懷中。這是一首香豔詞,作者描寫自己睡覺時把女人的三寸金蓮擁入懷中的嗜好。作者不是我們料想中的市儈之徒,而是宋朝積極抗金、主張收復山河的張元幹。其實不值得大驚小怪,就像歐陽修白天是文化部長,晚上是婦女之音。
  • 東方纏足、西方束腰,為何中世紀的東西方都有這些不堪的陋習?
    纏足便是最醜陋的一個部分。魯迅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名為:《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有此推出孔夫子有胃病》。此文通過對纏足的抨擊,進一步批判中國的封建制度和傳統文化。除文學外,在近代的繪畫方面也有對纏足的抨擊,年畫《女子自強》畫中旁白就說到「中國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諸位知道毛病在哪裡嗎?
  • 漢族文化的畸形審美——人身豬蹄的時代 Foot binding
    滿族皇帝康熙曾在1664年嘗試禁止纏足運動,但失敗了。1800年後,中國有許多反纏足的運動,但一直到20世紀初才將這摧殘身體的行為徹底埋葬。現在還有許多老年婦女有著纏足後的殘肢,提醒我們這種行為其實離我們生活的年代並不遙遠。
  • 揭秘古代裹小腳恐怖過程,流傳千年的變態審美觀...
    儒家文化治國的古中國在太監和裹小腳這兩件事上,體現不出一星半點儒家文化核心「仁」的特點。據說古代父母們往往會選擇在冬天為小孩裹腳,這是古人的「智慧」,因為冬天很冷,這時候讓女兒裹小腳,可以利用寒冷來進行麻痺……這是古代勞動人民實踐過程中得出的「智慧結晶」!
  • 美麗「酷刑」:中國裹足、歐洲束腰、日本染黑牙,古代男人究竟怎麼個審美?
    是否纏足成為社會地位、貴賤等級的標誌,可見當時社會對於纏足的推崇。纏足言必三寸也始於明代,這就是「三寸金蓮」誕生的歷史土壤。2歐洲的束腰無獨有偶,如同中國古代女子纏足一般,舊時歐洲女性為了追求細腰而過分束腰,嚴重者身體畸形,更有甚者因此喪命。所謂束腰,是指女人為保持腰部纖細而用束腰帶束緊腰部的一種行為。同宋代宮廷的女子迷戀裹腳一樣,歐洲女子束腰之風的形成,也是源自宮廷。
  • 從纏足到高跟鞋
    小編小時候,看過一部韓國恐怖片——《粉紅色高跟鞋》,當時的小編太洋太那義務,完全不能理解女蛇精為了一雙高跟鞋痴狂的原因何在
  • 纏足與「金蓮」
    纏足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獨特習俗,歷來受到世人矚目。婦女纏裹後的腳被稱為「小腳」、「金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