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Ken, 是因為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卻大步流星地在職場之路上春風得意;
8/23醫獵分享會中,作為年齡最小的一位分享嘉賓,大家看到的卻是一個幽默、直接和睿智的Ken。
於是乎,大家不由發出「存在既合理」的感嘆;
於是乎,Ken再一次展現他獨特的魅力,吸粉無數!
Ken似乎對自己的職業選擇一直是堅定的,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獵頭行業,在加入CGL之前,先後在2家知名的外資獵頭公司任職,並專注於醫療行業。曾有人把Ken順利的職業發展歸結於運氣好,只因為當初選擇了醫療行業。
「回想當初加入醫療獵頭,我其實也不知道選擇前方是對是錯,更何況那個時候我也只是一個初出社會的小白。」
「相比行業,我覺得做獵頭更需要『吃得起苦』。當初我進入醫療獵頭也是一無所知,但我知道,既然做了選擇, 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所以如果你的職業發展選擇,只因為『行業好』,那以後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不論什麼行業,都會有起伏。」
「選擇是否加入某一行業,其實更重要的是從自身出發,了解自己身上的特質,先把『行業好』撇開,你可能思考起來會更加客觀。」
從Researcher 晉升到Director,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很多人都好奇,Ken的成功要素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能說我成功,只能說完成了階段性的目標吧,我覺得『成事』是沒有捷徑的,其實獵頭職場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地方,永遠是花多少精力,你就會有多少收穫。」
「很多人說Ken,『我看你平時好像挺輕鬆的,會玩會喝,也沒見你花多少時間加班』。其實我不是一個喜歡表現勤奮的人,我不喜歡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戰略是方向,戰術是手段。我願意花更多時間去研究趨勢,我覺得方向對了,這樣的努力才不會白費。」
「我也是一個挺『急』的人,我喜歡的樣子是,工作的時候就是工作,今天的事情必須今天完成。所以我覺得『正確的努力』和『自律的高效』在我的身上是非常適用的,同樣,我也會這樣要求我的團隊。」
疫情之下,時運不濟。很多獵頭處於低落之時,不免想法四起:
「我現在的行業不好, 所以我想換行業」
「我所在的公司有問題,我要換平臺」
「如果老闆給我這樣的資源,我就能把事情做好」
「公司的戰略方向如果是那樣就好了」……
管理一支三十多人團隊的Ken,在疫情當下,也承受著重大的壓力,也同樣承受著團隊和周邊不同的想法和情緒。
「我覺得每個人天生都是『評論家』,去幻想和評論都是容易的。而當你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是不會有那麼多想法,你唯一的想法就是怎麼做,用什麼方法做。有句話說『戰略都是幹出來的』,只有不斷的做,不斷的修正方向,才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光想是沒用的。」
「我鼓勵我的團隊去思考,但是這個思考是基於現有的資源、現有在做的事情的基礎上,去想怎麼做的更好。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很多的想法反而會讓自己沒辦法聚焦。」
對於Ken 而言,加入CGL是他職業發展的重要選擇。大家關注的或許只是他加入後是否還可以繼續譜寫他的傲人業績。
但卻很少人會知道, Ken成功的萌芽,早就在選擇之初已經種下,並在CGL的這塊沃土上,吸收著陽光和雨露,茁長成長。
「吸引到我的其實是CGL的一個活動,當時我看到那個活動上有楊瀾、鄭雲端、鄧康明,我在想什麼樣的獵頭公司在短短成立半年的時間就有這樣的影響力並能請到這些大咖。帶著這樣的好奇機緣巧合之下我接觸到了老P。」
「隨著跟老P的深入溝通,我被眼前這個『有活力、有感染力、有格局』的『老獵』吸引到了。自問,我到了老P的年紀,我能像他一樣嗎?敬佩之餘讓我更加堅定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做對事』很重要,到了我這個階段我覺得『跟對人』更加重要。」
「其實剛來CGL的時候不太適應,但在過去的一年多,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CGL是一個很容易產生『革命友誼』的平臺。
我們的價值觀是專業專注,合作分享,這個在很多利益為導向的行業其實很難做到的。」
「很多人會問我們CGL有那麼多行業和合伙人,邊界怎麼定呀,其實我們內部一直在說CGL的邊界就是合作,我們沒有禁止線只有合作線。
在這樣一個有『人· 情· 味』的平臺真的讓顧問與顧問之間,不同的團隊之間,甚至是不同的分公司之間產生了一種深刻的革命友誼。
每當我覺得累、壓力大的時候,這種『友誼』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無形的力量要比單純的利益驅動來的更加的鼓舞人心。」
看著傍晚下有些疲累的Ken,
此刻,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甚至是激動的光芒;
此刻,言語中卻充滿著感恩和驕傲;
此刻,更透露出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信心。
這就是一個率真卻堅持追求的男人;
這就是一個愛玩又奮鬥不息的職業人;
這就是一個真實並只做自己正確努力的醫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