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綠意競春天
——《一本草文叢》暨包頭六位本土作家新書發布會紀實
本期編輯/文字 蔡琳
冬日略有寒意,卻擋不住相聚的其樂融融。當春播夏衍的辛勤過後,盡情收穫的是秋收冬藏的豐碩。2020年11月14日下午3點,《一本草文叢》暨包頭六位本土作家新書發布會在包頭市圖書館舉辦,70多位讀者參加了本次活動。
活動現場
《一本草文叢》是由水孩兒主編,六位作家共同出版發行的套裝叢書。叢書內容形式多樣,題材有生活百態、所感所悟、別樣經歷,類型有詩歌、散文、長篇小說,作者均為包頭本土作家,收錄皆是多年珍藏之作。出版的作品分別為:
張常勝 散文集《流年》
溫少波 詩集《陽光下慷慨的遊魂與飛翔的石頭》
水孩兒 長篇小說《那段夢裡花開的日子》
王吉祥 散文集《奇言散文選》
孫玥芳 散文集《留守的故鄉》
王鎮庭、王棟 詩集《深谷幽蘭幾人知》
本場活動由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最美書友會成員蔡琳、馮永平主持。為營造輕鬆漫談的氛圍,近距離解答讀者對作品與作家的疑問,本次發布會設計為訪談式,經由提問開啟作者的內心世界,探尋創作背後的故事,感受作者寫作時的狀態。
第一位訪談嘉賓:溫少波。為了和各位讀者見面,原本在外地的他快馬加鞭,披星戴月,帶著滿滿的誠意趕到現場,不負與讀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訪談中,溫少波回答了讀者提出的四個問題:
1、這部作品是怎樣誕生的呢?包含了您什麼時間段的作品?
2、這些作品寫於您哪個人生階段呢?在這個階段中,生活狀態和寫作狀態是什麼樣的呢?
3、對您的文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環境和事件有哪些?
4、為什麼給詩集起名《陽光下慷慨的遊魂與飛翔的石頭》?
溫少波以幽默的語言,詳實的描述對以上問題做出解答。主播馮永平朗讀了溫少波詩集中的作品《眼睛》《一顆彗星》《鏡子》。讀者琚清在聆聽朗讀後這樣評價:
詩歌《眼睛》中,穹頂,是來自星空的彩夢,它是作者和孩子們共同的嚮往,那是作者心中最亮的地方,最真的情感,最純的意境,如同一汪晴朗無比的天空。
那一顆彗星,它沒有聲息日夜兼程,只為了將來有一天划過夜空時的壯麗。那輝煌的一瞬,雖短暫閃現卻是長久的積澱,雖遙遠冰冷卻令人難以忘懷。生命或許本該如此,我們只為自己綻放,不論時間長短,只在乎生命有過的飛翔。
詩歌《鏡子》讓我想到,從古至今,不知是男人讓歷史加速,還是女人讓歷史加長,時光的秘密,青銅鏡給予了答案。讀溫少波老師的詩歌,看似波瀾不驚,其實激情澎湃,要在細細品讀中慢慢體味,總有別樣的精彩!
第二位訪談嘉賓:王吉祥。王吉祥在《鹿鳴》《散文世界》等多家媒體上發表過作品,自2014年以來參加各類全國範圍內散文大賽,均收穫了最高獎項。王吉祥的網名叫百姓奇言,散文集的名字叫《奇言散文選》,無論是名字意義還是文章內容,都有一種深深的思考和責任感。在訪談中,王吉祥回答了讀者提出的三個問題:
1、這部散文集的主要內容和立意是什麼?
2、在您的分享中,我感覺到一種悲天憫人的善良和強烈的批判精神,也讓我們想起同樣有著這種精神的一位著名作家魯迅先生,那麼請問王老師,魯迅先生是您喜愛的作家嗎?
3、在您的分享中,我聽到您對散文的最高評價是要有質有價,您認為有質有價的散文什麼樣的?
王吉祥認真回答了讀者提出的問題,並推薦了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日出故鄉情》,由主播周雅坤朗讀。讀者梁詠梅欣聞王吉祥老師新書出版,囑託書友送去賀詞:
祝賀王吉祥老師的新書《奇言散文選》成功付梓!喜歡王吉祥老師的文風,他總能以敏銳的眼光,樸實內心和經歷吸引並打動著我們,讀著讀著便把我們帶回到那個永遠也無法磨滅的青春歲月,越咀嚼越有味道,沒有一絲絲的浮華與矯揉造作。這也是他成功的優勢!「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今天我代表家鄉的父老鄉親為您祝賀:願您在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精彩!我們為您感到驕傲!
第三位訪談嘉賓:張常勝。張常勝是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包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在《鹿鳴》《包頭日報》《包頭晚報》《文化包頭》等多次發表詩歌、散文、文藝評論、小小說。在訪談中,張常勝回答了讀者提出的兩個問題:
1、散文集《流年》出版,請談一談您的創作感受。
2、您的作品層出不窮,我們注意到這本書僅收錄了您的一部分作品,除了這本新書,您另外的作品還有哪些?
書畫家劉紅倫,攝影家斯琴欣聞張常勝老師新書發布,特意趕來現場觀禮。作為藝術上的知己摯友,書畫家劉紅倫登臺向張常勝老師表示祝賀:
我與常勝是多年好友,首先祝賀他的散文集《流年》出版,並為他在文學領域所取得成績由衷感到高興,在此深深祝福。
我最早關注他的文學作品,是他早些年寫的《一匹來自草原的棗紅馬》和《大青騾》,還有後來的《麥收季節》。反映農村生活這樣作品在當代是有的,但能寫出自己的語言風格作品並不多,這需要有深厚的農村生活經歷。常勝早年生活在農村,那種對故鄉的眷戀與鄉愁在他的筆下如沐春風,娓娓道來。他的許多散文語言有詩的韻味,但不泛濃濃鄉土氣息,文風不溫不火,文如其人,細細品讀還有厚厚人情味,感情真切回味悠長。
最後,祝他的文學道路日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讀者鑽鑽在場外發來祝辭:
讀張常勝老師的散文,總能把人牽回兒時的一堆記憶裡,樸實的文字裡滿是親切。前期張老師多以歷史人物和鄉村舊事為主體,很能喚起70後的回味與思索,每於滄桑之處讓人唏噓不已,感懷和情逸一併穿插其中,見性見明。新近又拜讀了張老師的《杭州印象》,感覺文風又提升了很多,敘述裡飽含了歷史的厚重,喻意也有了相當的深度,文字功力也好生了得,一定要向張老師好好學習!今因臨時有事不能參加幾位老師的新書發布會深感遺憾,在此深表歉意並祝賀幾位老師發布會圓滿成功,同時祝願老師們在文學領域再創輝煌!
主播蔡琳朗讀了散文集《流年》中一篇唯美浪漫的散文《桃花雪》。
第四位訪談嘉賓:孫玥芳。孫玥芳,筆名蘭雪兒,包頭衛生健康系統工作,作品散見於《草原》《鹿鳴》《中國鄉村》等。在常年的寫作生涯中,蘭雪兒的文字廣受歡迎,此次她的作品一經發布,立刻吸引了粉絲們的關注,今天的發布會,蘭雪兒的粉絲們組團到場送上祝福,也帶來了活動的一輪高潮。
賀英:故鄉是什麼?有人說是我們年少想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想回去,可是已經回不去的地方。認識蘭雪兒,而並不是從《故鄉》開始的,是從她爽直的個性,從她連珠炮似的語言,從她敏捷的思維,更是從她對工作的滿腔熱情開始的。跟她說話,只要你能跟得上節奏記錄,稍加整理,就都是一篇流暢的有深度的文本,因為有緣,也就有今天站在這裡,講她的機會。認識章古臺,是從她的文章裡,文章裡有父親母親、二妹、三妹、老舅,有樹林,河流和一些神秘的地方。從她的文章裡,你能讀到中秋的那輪明月,春節的那張車票,還有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鄉音,凡此種種,讓我們都有著對章古臺的一種非常神秘的嚮往。嚮往她從小長大的地方——章古臺是天地人倫裡,一片最富裕的汪洋,它不僅收容了千山萬水之外任性的眺望,更收容了如今的蘭雪兒所有的情感。
韓嶺:《留守的故鄉》是山水畫卷、是流沙般的故事,是人生循環往復的過程。離家時枝繁葉茂,落葉歸根卻已是人生半百,但請記得,你永遠是故鄉河流上赤腳奔跑的少年。根於鄉土,飄然遠行,那些人,那些事,始終魂牽夢縈。留守的故鄉,勾起沉澱在心底那縷鄉情的好書。
周瑞芬:在這初冬的午後,翻開蘭雪兒《留守的故鄉》,讓我們共同體會她對故鄉那種「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的款款深情!
李春:蘭雪兒《留守的故鄉》不僅是她自己在文學上的進步,也是固陽文學的一件幸事,《故鄉》的山水、故事,都是我們每個人童年的真實寫照,祝賀蘭雪兒。
楊二換:我是蘭雪兒《留守的故鄉》裡的人物,是那篇《冬季到湖北來看雨》裡面的記載,她用真實的筆觸描繪了她身邊的每一處真善美,謳歌人類的善良與真誠,感謝蘭雪兒,感謝新書發布會。
鄭玉宏:蘭雪兒的書我們愛讀,《留守的故鄉》不僅道出了天涯海角一個女孩子的童年,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所以讀之倍感親切,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我們對蘭雪兒此書由衷的讚嘆,希望蘭雪兒能擠出更多的時間寫出更多更美的文字。
李振霖:生命是璀璨的,在蘭雪兒《留守的故鄉》裡,我們讀到了那燦如夏花的美麗,也讀到了稍縱即逝的短暫,留下你的文字,讓生命之花盛開,蘭雪兒做到了,祝福蘭雪兒。
白賢智、劉虎明、趙美琴、韓麗娜:祝賀新書發布會圓滿成功,祝福蘭雪兒。
李海燕:生命無論以何種方式綻放,或者綻放在哪裡,如蘭雪兒的《留守的故鄉》娓娓道來,涓流如絲。讓我用詩來讚美她——幽蘭深谷有人識,陌上花香冷豔開,繾卷浮生芳草夢,長河醉月玉人來。
粉絲們送上的祝福,真誠、質樸又貼心,蘭雪兒和她的粉絲團專程從固陽趕來,距離雖遠擋不住她對讀者的真誠。
章古臺,是蘭雪兒的故鄉,在章古臺有一條河,是她的文學夢開始的地方,蘭雪兒的分享是《那一條河流》。「河流深深,從北向南流。時寬時窄的河流,清澈見底,我在河岸邊逡巡長大,在河流的放養下,在母親柳條的栽培裡,我漸漸成長,從小村婦,變成女生,到女人,我離開了那條河流。」分享中幾處動情,感動了讀者,也贏得陣陣掌聲。
主播趙美琴朗讀了《留守的故鄉》中的文章《等雪來》。優美的文字,深情的誦讀,讓蘭雪兒的作品雅致呈現。
王鎮庭、王棟家中幾代人都是從事教育工作,尤其喜愛詩文書畫,由於特殊原因作者未到現場,主播文星朗讀了詩集《深谷幽蘭幾人知》中的文章《大美內蒙古》。
本次《一本草文叢》出版,能夠集結六位本土作家心血之作,離不開主編水孩兒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談到這部文集的出版,水孩兒說:十二年前,《那段夢裡花開的日子》第一次出版時,我曾給讀者籤名:「只要有夢,枯草也會綻放美麗的花朵,它就開在我們的心裡。」十二年後,那片枯草已經變成花海。從前我們頭頂月光苦苦跋涉,今後我們朝著太陽一路奔跑!
綠草是生命的象徵,是堅韌的象徵。綠草不求名利,默默地做著自己,歲月更替中,無懼枯榮,總是為他人帶來生機。「一本綠意競春天」,由水孩兒主編、六位作家打造的《一本草文叢》,不僅是一本經歷、一本情懷,更是一本生機、一本夢想。四季輪迴,夜以繼日,六位作家默默寫作,常伴孤燈,不為俗世紛擾,只為當年文字的播種,為我們今天帶來文學的春天!
最後,六位作家向包頭市圖書館捐獻了新書,由圖書館文獻部、活動部分別為各位老師頒發收藏贈書。
《一本草文叢》暨本土作家張常勝、溫少波、王吉祥、孫玥芳、王棟、水孩兒新書發布會圓滿結束,讀者與作者上臺合影留念。
附書友益者三友對本次活動評論:
這種主持人與作者直接座談和摘取講讀部分作品內容的交流分享方式,看似隨意自由,貌似簡約,實則深刻。從作品到作者再溯及作品內涵的宣示,更能觸及文學作品創作的根源,乃至作家的生活底蘊和作品的靈感軼事,代表著諸多讀者的潛在意願,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心裡距離,有創意,蔡琳、永平和各位講讀者們,辛苦了!
包頭的作家和讀書群的朋友,或許都有可能會被問到:參與這次新書發布會的七位作家,誰是他們心裡最喜歡的那一位?是哪一位的哪一篇文字更能啟發、激勵、滋養、影響了讀者?一百個人裡邊,恐怕就有一百個不同的評價,或許這是一個比文學標準、評價原則更值得談論的問題?也未可知。
不只是因為心摹手追是最動人的精神事件,更因為標準和原則就具身於典範。
我們渴望聽到應該怎樣,更渴望聽到如何能夠富有教益地談論他人和藝術。
三友2020年11月14日記於上海璽華邨
蔡琳,網名翡翠之音,最美書友會副會長、青山分會會長,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文案策劃。喜歡旅行、音樂、讀書、寫作、繪畫,朗誦等。少年時期開始寫作,曾有文章散落各刊物。現在銀行從事財富管理及規劃工作。
最美書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