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天的狂風暴雨,第二天終於迎來了藍天白雲。到達約定的採訪地點,準備下車時,司機對記者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不就是聯想的發源地嗎?是的,它是聯想的發源地,也是智城雲的發源地,中科智城CEO陳援非博士告訴記者,他在這裡已經待了十餘年,從求學到就業再到創業,對他來說,這是夢開始的地方。在這裡,他開啟了雲上的萬物互聯時代,也用心助力著我國環保事業的前行。
(本專訪轉載自《新風 淨化》雜誌2016年第5期「特別關注」欄目 作者:劉璐)
中科智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繼聯想、曙光、龍芯之後重點培植的新興產業公司。公司基於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普適計算基礎軟硬體關鍵技術及系統」的支持,通過網際網路產業和IT產業的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博採眾長,潛心研發,推出了智城雲。智城雲隸屬於中科智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物聯網產品與解決方案研究、開發、銷售和技術服務。公司旨在整合先進技術物聯技術研發能力,加速家電、家居、醫療等物聯網產業聚合能力,共建一個各方多贏、健康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萬物互聯 開啟「物聯網」新時代智城雲作為業內領先的企業級物聯網雲接入和數據服務平臺,提供的是端到端的服務。這是個萬物互聯的雲,基本上什麼設備都可以接,包括健康、環保、智慧城市……陳博士打開了話匣子。
那什麼是萬物互聯呢?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是指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有價值。萬物互聯將信息轉化為行動,為企業、個人和國家創造新的功能,並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機遇。
陳博士認為,未來十年將會是物聯網的十年,我們可以相信身邊的一切都有可能變得智能化。物聯網是計算機、網際網路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通信技術的演進,正在推動我們從一個人與人連接的時代,邁向人與物、物與物相連的萬物互聯時代。世界上主要的製造強國,都圍繞著物聯網做了政策布局。比如美國提出了工業物聯網的概念,將物聯網的發展和重塑美國製造優勢集合起來,以期重新佔領製造業制高點;德國在《高技術戰略2020行動計劃》中提出了工業4.0理念;歐盟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物聯網政策系,積極推動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概念,並將其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預測,未來10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8萬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所使用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超過200億臺,物聯網正處於大規模爆發式增長階段。陳博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會接觸更多物聯網化的產品,老百姓會享受到信息化給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
物聯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冷到熱的過程,產、學界和普通大眾對物聯網的認知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而急劇變化,但中科智城卻一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最初我們想做一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平臺,把生活中用到的各種各樣的家電、燈泡、桌椅板凳、門窗等都聯到物聯網上,通過物聯網給大家帶來更便利、舒適的生活,這是我們的目標。現在我們正一步步接近這個目標,更會努力把它繼續做下去。」
深耕雲服務 力促合作共贏2015年,智城雲與國美正式合作。這是繼與格蘭仕聯合發布G+智慧家居平臺後,又跟萬家樂等家電行業領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作為在物聯網領域成立僅三年時間的企業,憑藉什麼優勢能與大家電廠商攜手共同布局智能家電生態圈呢?
作為有中科院背景的中科智城,它的技術、人才和資金不是一般的企業可比的。陳博士認為:「有中科院作後盾,我們具備過硬的前瞻性技術和實力,雄厚的技術實力也是眾多領軍型企業選擇我們的重要原因。我們成立的時候整個行業剛剛起步,現在我們的技術已遠超出同行業競爭對手,我們還在不斷努力,根據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著技術研發和儲備。」
智城雲團隊現在將近200人左右,團隊的人員進行不斷地優化及優勝劣汰,新的領導者不斷地成長起來。像現在的常務副總裁尋建暉來自華為,具有非常強的執行力;CTO翟勝飛來自中興通訊,是全棧型工程師、技術大牛;COO李寶磊歷任海爾集團北京、天津等多個分公司總經理、銷售事業部長、信息產品國內市場部總經理、華北大區市場總監、日日順網絡科技公司,掌管公司的整體市場,他在家電領域的產品製造、供應鏈、渠道經營、線上線下營銷方面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還有很多來自於微軟等大企業的人才,都是從普通員工做起,逐漸成為公司骨幹。採訪當天,恰巧碰見陳博士在面試一位海歸,當記者問及陳博士用人之道時,他說:「我會給年輕人一個平臺,讓他們盡情去展示自己,我們力爭打造一個戰鬥型、努力拼搏、正能量的團隊。」
有後盾,有技術,有團隊,就要為客戶做好服務。比如,作為國美重要戰略合作夥伴,智城雲與國美現有業務系統深度融合,並通過開放協議合作,共同制定協議開放標準,兼容各生產廠家智能設備,與國美共同創建「硬體製造+平臺開發+內容運營」三位一體物聯網智能產品研發平臺,發揮合力作用打造智能家電生態圈。陳博士說:「我們不僅僅幫企業做好產品,我們還幫好產品找好出路,打通銷售渠道,推動產業發展。」此外,智城雲還在北京、天津、濟寧、順德、成都等地設立了分公司,為客戶提供現場支持,近距離服務好客戶。
助力智慧環保 引領環境監測產業發展智慧環保是智慧城市概念的重要分支,也是物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的產物。其藉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各種環境監控物體中,通過雲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可以實現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並通過市場配置機制控制排放。
在陳博士的指引下,記者做了一項測試,打開微信公眾號「中科雲天環保」,點擊「我的附近」,我的所在位置、最近監測站點的名稱和距離、所監測的AQI值、空氣品質、最近更新時間等信息便一一呈現在眼前。據陳博士介紹,這得益於智城云為雲天環保打造的大氣監測微站「yumair」。「yumair」採用先進的高精度傳感器技術,能夠全參數監測常規六項大氣汙染物和氣象參數,實現變頻採集、固件遠程升級以及GPS在線定位等。利用政府行政區劃以及城市不同功能分區的結合來高密度布設大氣監測微站構建空氣品質傳感網絡,目前,山東和天津已經陸續建立微站,北京正在籌劃布局中。監測數據通過GPRS/LoRa技術傳輸至環境空氣品質大數據平臺,融合國家監測數據,利用可視化技術,反映網格化監測範圍內空氣品質分布實時狀態,輔助汙染隱患排查;環境空氣品質傳感網絡能反映網格化監測範圍內不同功能區空氣品質情況、室內室外的空氣狀況比較、空氣品質狀況的長期變化趨勢、微尺度下汙染源對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豐富展示網格化空氣品質精細監管的環保業務服務及大數據分析服務,為城市網格化大氣汙染防治規劃和對策提供指導依據。
智城雲開發出的完善的網格化分布式大氣環境在線監測與預測預警平臺,使環保與雲計算技術有機的結合,能夠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空氣品質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空氣品質監測和執法提供技術支撐,為環境管理、汙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從室外到室內,有監測、有方案、有聯動形成有效的閉環生態系統,建立一個從傳感器、專用傳輸設備、應用軟體、地理信息、雲端+移動應用的全產業布局的完整的物聯網生態圈,創造安全、環保、健康、智慧的工作生活環境。另外,智城雲還與中國空氣淨化行業聯盟聯合進行室內空氣與人體健康的研究,並積極參與到「煤改電」項目中,為環保事業獻力。
採訪後記:
從小就愛玩電腦的陳博士,畢業之後創業之前,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泛在網絡、普適計算、環境智能算法。當時他有個夢想叫「智能生活」,現在夢想已逐步變成現實,而且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