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著陸!中科迅聯中標航天科技稅管雲 助推航天產業鏈數位化

2020-12-22 中科迅聯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珍貴月壤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2020年12月17日9時18分,中科迅聯中標航天科技集團「財務信息化三年躍升工程」稅管雲工程,迎來裡程碑式的新跨越。

前者的「落地」,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的圓滿;後者的「落地」,則意味著中科迅聯正式跨入軍工行業,是繼中國科學院,國家電網、國家能源等央企之後,對頭部央企客戶的深入服務和戰略布局。同時也體現出了,e企聯的財稅數位化切入產業鏈協同的差異化方案,以及e票聯的密碼應用國產化全面支撐軍工涉密的業、財、稅、票解決方案的綜合競爭力。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

航天產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象徵著綜合國力,而且帶動了許多行業的科研發展。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深圳等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為滿足航天科技集團對財稅管理向數位化運營、智能化轉型的需求,以及對信息安全零隱患的要求,中科迅聯基於e票聯的安全數字發票中臺,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的原則,建設安全合規的稅企直連安全服務,提供發票進項管理和銷項開票全流程閉環業務場景應用,以及稅務風險管控服務。實現發票數據絕對信息安全,業務、稅務和帳務信息的實時交互共享,防範財稅風險,充分挖掘稅務數據信息價值,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全面助力航天科技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保駕護航,努力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發揮最大作用。

航天電子採購平臺公告

此項目的落地對中科迅聯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它不僅體現了中科迅聯基於國密算法構建網絡空間安全的進銷項發票數位化方案的優勢,且驗證了在汽車製造業和能源行業的服務經驗,順利延伸至軍工產業,更深化了對高端製造業的戰略聚焦。今後,中科迅聯還將以財稅政策背景趨勢,打造頭部央企的服務高地,從而橫向、縱向地全面輻射上遊產業,構建數位化供應鏈價值生態。

歸根結底,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才是大廈根基。無論是國家最高科研機構的中科院體系,還是能源製造業的頭部央企國家電網和國家能源,亦或是裝備製造產業的航天科技集團,中科迅聯提供的方案均以國產自主可控的國密算法為基礎,旨在以信創為出發點,深入服務頂尖企業和核心機構的財稅數字變革,保障央企數據絕對安全性,從網絡基礎設施層面推動開放共享的數字經濟升級。

相關焦點

  • 中科遙數天空地立體對地遙感觀測技術 助推我國商業航天遙感應用...
    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自「吉林一號」商業衛星成功發射之後,國內商業航天衛星產業就不斷提速,遙感衛星產業也實現了蓬勃發展,逐步實現商業化、國際化,國家重大戰略工程更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8月20日-21日,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主辦的第七屆上海航天發展學術會議在上海盛大召開。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飛控試驗隊凱旋
    12月17日凌晨,經過23天地月採樣旅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預定區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自2020年7月1日,首批試驗隊員入駐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嫦娥五號飛行試驗任務以來,試驗隊在文昌發射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度過了不平凡的5個多月,有些人甚至是連續執行了天問一號和嫦娥五號兩大任務。據統計,僅801所深空探測系統部就有15位試驗隊員出差在100天以上,最多的超過了200天。
  • 「嫦娥」一小步,中國航天一大步
    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
  •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
    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
  • 揭秘航天八院「黑科技」:嫦娥五號如何從月球返回地球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中國航天意義有多大?
    文/水大亦魚大 結論先行: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樣品,這意味著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時驗證了,我國目前所擁有的技術,意義重大。
  • 4、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介紹...
    2020-12-17 11:05:45來源:FX168 【社會新聞播報】4、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此前直播介紹稱,這是因為返回艙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高端的設備,往往只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5、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16日發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航天員回信激勵少年築夢太空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陸地,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正式收官,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從嫦娥五號發射、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月球著陸、採樣取材……直至返回地球,每一個瞬間都牽動著國人的目光,中國航天、嫦娥五號已成為「全民熱點」。在最近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
  • 航天主題快閃店亮相北京 中糧用「食」力助力航天事業
    11月21日,一場以「漫月食光」為主題的航天主題快閃活動亮相北京朝陽大悅城。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中糧旗下福臨門、家佳康、長城葡萄酒三大品牌強強聯合,值此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之際,為消費者帶去豐富多彩的航天科技體驗和航天品質產品,用「食」力為嫦娥五號登月加油助力。
  • 航天版「鋼鐵俠」接「嫦娥」回家
    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成功著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搜索設備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單人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收穫不只是知識,更是前行的動力
    伴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熱議的話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恰逢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航天員趙傳東的回信也送達到小朋友們的手中。比如在航天STEAM課《太空美食家》中,康師傅創新性地藉助5G技術,讓線上和線下的孩子們都能了解到身邊的航天科技——FD凍幹技術。正是運用這些航天科技,確保了方便麵的安全無虞。通過多次把課堂搬到「雲上」,康師傅讓越來越多科普基礎薄弱地區的孩子們能夠接觸航天、了解航天、從而立志航天,同時有效促進科普教育的均衡發展。
  • 特大好消息: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中國成為世界一流航天大國
    今年是非常特殊一年,也是中國科技突飛猛進的一年,今年最後半個月中國航天傳來了振奮國人的好消息。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國首發,航天推進艙實物、火箭殘骸實物,都在這裡著陸了……
    全國首發,航天推進艙實物、火箭殘骸實物,都在這裡著陸了…… 2020-12-19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真人劇場版嫦五任務全過程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從地球出發到月面採樣再到返回地球,動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號著陸點情緣之「飛彈之父」錢老恩師:美國航天奇才馮卡門
    中國嫦娥四號在尋找著陸點的時候,當時,考慮到諸多問題: 從嫦娥一號的全月圖來看,整個背面大面積的平坦月海只有兩個,最後選擇了南極--艾特肯盆地中的馮--卡門坑。
  • 航天專家話海南
    支持在文昌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打造航天數據接收、處理與應用創新基地;支持在海南建立海上絲綢之路航天國際交流平臺。支持商業航天企業落地海南,大力發展衛星綜合應用和「航天+」智慧海洋、生命科學、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支持推動海南航天教育培訓與文化科普旅遊產業發展。支持創辦國際航空航天大學,支持重大實驗設施等科技資源共享,推進航天特色旅遊,促進航天產業良性發展。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重返地球中國航天的詩和遠方
    據央視媒體報導,帶有2公斤月壤採樣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於1時59分,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玉兔」成功搶鏡。新世紀年代初的神州號載人飛船重返地球便在此降落。此次,由於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僅為載人飛船返回艙的七分之一,因此回收任務困難得多。
  • 航天科工測量雷達「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
    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凌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兩部測量雷達圓滿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的返回跟蹤測量任務。雷達對返回器返回過程進行了高精度測量,並為指控中心提供實時測量數據,為前方搜救提供有效的目標落點數據。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這片永遠背向地球的亙古荒原,在寂寞了數十億年後,終於迎來第一個翩翩降臨的地球訪客。「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了多項創新,填補系列國際國內空白,充分體現了中國航天人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的精神。」張立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