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071型船塢登陸艦、072B型坦克登陸艦以及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批量服役,我軍的兩棲登陸作戰投送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次於號稱世界警察的美軍。但是有一個似乎美中不足的問題卻始終受到不少軍事愛好者的詬病,那就是我軍兩棲艦艇的近防能力明顯弱於同級別的美軍兩棲艦艇。例如:美軍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配備了2門30毫米艦炮和2部21聯裝拉姆近防飛彈,還預留了2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裝填64枚ESSM防空飛彈)。相比之下我軍的071型船塢登陸艦近防配置可謂寒酸,僅僅只有4門630近防炮。
072B型坦克登陸艦更是只有一門單管30毫米速射炮,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情況稍強一些,好歹有了1130近防炮和紅旗10近防飛彈。對此許多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為啥我軍的兩棲艦艇如此忽視近防能力呢?按理說在戰時兩棲艦艇需要搭載數量眾多的登陸部隊,屬於典型的高價值目標,沒有靠譜的自衛火力如何讓人放心得下?當然也有的人解釋說這些兩棲艦艇都預留了空間,可以臨時加裝近防武器。但是改裝畢竟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而且艦員平時缺乏操作和維護的實際經驗,短期內也很難有效地使用這些武器,顯然是遠水難解近渴。
更有人尖銳地指出這是我軍缺乏實戰意識的體現,應該向擁有更豐富實戰經驗的美軍看齊,否則會在未來戰場上支付昂貴的學費。誠然現階段美軍在很多領域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象,但是不代表美軍的一切做法都是符合我們自身需求的。中美兩軍兩棲艦艇不同級別的近防配置,其根本原因還是各自差異化的任務環境所造成的。任何近防系統都是僅限於對付個別漏網之魚的突然襲擊,兩棲艦艇在戰時的根本保障還是來自於航空兵和防空艦構築的外圍縱深防禦圈,自身堆砌近防火力的邊際效益其實並不高。
而且美軍的情況比我們特殊一些,那就是美軍更加強調全球部署,特別是兩棲艦艇需要快速抵達不同位置的熱點地區,面臨很多突發性的非常規威脅,比如遊擊武裝零星的自殺性無人機或者山寨版反艦飛彈的偷襲。而美國海軍由於艦隊規模的縮減,缺乏足夠的中小型軍艦執行這種長時間、高頻度的貼身護衛任務。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普遍艦齡較大、在航率不高,護衛航母尚且分身乏術。瀕海戰鬥艦造價高昂、數量不足。有道是「求人不如求己」,美軍的兩棲艦艇自然更加注重本艦的近防武器配置。
我軍的兩棲艦艇在未來可預見的作戰區域都不會超出臺海海峽以及南海島礁,最多偶爾出趟遠門執行撤僑或者人道主義救援任務,通常情況下都不會單槍匹馬勇闖天涯。更何況我軍有的是海量、低成本的護衛艦艇可以隨時聽候差遣,數量多達30艘的054A(還有20艘的後續建造計劃)和72艘的056(後續建造數量同樣可觀),以及明年即將開建的054B,個個都有相當強悍的近防火力,由它們來充當075型兩棲攻擊艦、071型船塢登陸艦、072型坦克登陸艦的帶刀護衛,性價比和安全係數比兩棲艦艇自帶近防武器高得多。
更重要的是我軍目前的主要任務是以多快好省的方式擴充兩棲運輸力量,對於單艦的建造成本和入列周期都有嚴格要求,一些並不是非常必要的裝備就儘量暫時不上,只是預留安裝空間。比如071型船塢登陸艦就有紅旗10近防飛彈的位置,只不過因為經費原因一直沒有裝而已,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障礙。美軍一艘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造價高達18億美元,我軍一艘071型船塢登陸艦造價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略多。一門1130近防炮造價至少一億人民幣,一部紅旗10發射裝置再加上飛彈的價格更貴,裝艦以後又幾乎沒有使用的機會,還憑空把單艦成本抬高了一大截,實在是很不划算。所以這是多方因素綜合權衡的結果,跟什麼實戰意識扯不上關係。
作者:刻雨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