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社區團購「九不得」禁令發布後,電商是否還存在低價傾銷等行為?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實際體驗多個平臺發現,針對新用戶,仍存在低於市場價的銷售行為。
團購價格是農貿市場十分之一
1月7日,記者打開「橙心優選」平臺發現,針對該平臺新用戶,有不少超低價格的商品在售。比如0.99元4個雞蛋、不到1塊錢1斤的番茄以及各種蔬菜。
社區團購平臺針對新用戶推出了多種0.99元購買的生鮮食品。截圖
記者隨機挑選了一袋原價8.99元500毫升的洗衣液和原價4.99元的3棵小娃娃菜,經過各種優惠、減免,最終只付了0.67元。
在付款前,根據所填的地址信息,消費者可自行選取最近的提貨點。8日中午1時許,記者來到該提貨點,報手機號後,順利拿到了兩樣商品。記者在附近的農貿市場了解到,3棵娃娃菜的價格要四五元,在盒馬鮮生的線下店甚至賣到八九元,遠高於社區團購平臺。
粗略計算,團購平臺菜品價格是農貿市場的十分之一。
多個團購平臺都有「秒殺」低價產品
疫情催生的社區團購模式經過一整年的醞釀發酵,在2020年底得到井噴式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目前已有十多個活躍的社區團購電商平臺,在各大平臺內檢索發現,社區團購自提點遍布武漢三鎮。
為有效遏制通過低價傾銷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等行為,2020年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九不得」,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九項禁令出臺半月,電商們又重回低價賽道。
在「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十薈團」等平臺,記者看到,每天均有「秒殺」產品,以及為新用戶制定的大力度優惠政策。
農貿市場生意受影響
「方便、省時省力,是我們選擇社區團購的主要原因。」在多個社區團購提貨點,不少居民表示。
社區團購的不斷湧現,對農貿市場的生意產生一定影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了,基本靠周邊的老顧客在維持。」在惠濟菜市場經營了近20年蔬菜生意的劉家萍說。
今年60多歲的張先生住在銀泰御花園小區,退休以後,基本上隔兩天就和老伴一起去逛一逛菜市場。他說,在孩子們的指導下,他們也經常在拼多多上買菜,確實有很便宜的東西,不過還是會偶爾去菜場轉轉。「逛菜市場是一種生活方式,特別對我們這些退休的人來說,早已養成了習慣。」
低價傾銷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
多位社區團購供應商分析,截至目前,武漢社區團購訂單量最大的應該是拼多多,大家得出相對一致的評估結論是:「多多(日均)80萬—100萬件,美團70萬—80萬。阿里的盒馬相對少一些,估計不超過15萬件。」
社區團購平臺的興起,也催生了「團長」這一新職業。漢陽區五裡墩街朝陽星苑小區社區團購團長呂玲,在疫情期間一直是社區志願者,幫居民買菜送藥。目前,在十薈團、多多買菜、美團優選上都有她的身影。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家、教授梅志罡說,菜市場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社區團購再怎麼競爭,它仍然會存在。「菜場可以學習社區團購的長處,充分利用周邊社區居民的『熟人社會』,建立穩定的消費者隊伍,打通最後100米,提供競爭性服務。」梅志罡認為,社區團購的服務人群中,有一部分是「陌生人」,實體菜場的優勢則是要針對「熟人」,摸索出一條銷售新路。
針對近期社區團購電商涉嫌壟斷的行為,知名律師趙佔領認為,如果經營主體在相關市場具備市場支配地位,其所銷售商品確實低於成本,且低於成本價銷售又缺少正當理由,則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
(記者吳曈 胡義華 熊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