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價1.6元的土豆賣0.9元一斤,一條路上4天冒出28位團長,社區團購...

2020-12-26 中國青年報

12月19日,天津,幾位市民走進某社區團購自提點。

12月9日,天津,一市民從社區團購海報旁走過。

12月19日,天津,一拿手機的市民從超市前社區團購宣傳海報旁走過。

12月9日,天津,和平區一市民在閱讀社區團購的海報。

網際網路公司和菜市場的爭奪戰還在繼續。當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軍社區團購,社區微信群裡的廣告和手機App裡的優惠券替代了菜市場熟悉的吆喝聲和殺價聲。人們只需在手機上提前預購,貨物會在次日抵達顧客選中的自提點。

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做社區團購的第一個月,開城數量就達到120個。11月底,一家網際網路巨頭宣布,旗下社區團購已覆蓋200個城市,最多的一天,在36個城市開店。

在這裡,有人發現原價幾十元的燒烤爐只需兩元就能買到,也有人曾買到一分錢一斤的山楂、五角一枚的雞蛋、一元一斤的柑橘。

社區團購興起後,有顧客減少去菜市場、超市的頻率。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有批發商擔心流失傳統超市用戶,不願將熱銷產品供給社區團購平臺。也有網友擔心,網際網路用低價商品吸引顧客,會奪走菜販子的生計。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這個有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的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包括,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低價傾銷,濫用自主定價權,不得沒有正當理由的掠奪性定價,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

1

這場菜市場門口的爭奪戰,從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了。

成都一位全職「團長」(社區團購發起人),參與了至少6家社區團購平臺。他觀察到,每當新平臺進入,總會發放大額補貼,有的甚至會免費送水果、鹽、餐巾紙等。他研究各家平臺定期發放的優惠券,每天給顧客推薦最省錢的平臺。他最高的銷售紀錄是一天500多人下單。

顧客下單後,網際網路平臺把商品運送至他所在的自提點後。他要通知顧客,及時領取商品。每個訂單,團長能提成10%。銷售最多的那一天,這位全職團長獲得了1500元的提成。

自共享單車、外賣、網約車後,社區團購成了新一輪「價格戰」的戰場。除了價格外,善於經營人際關係的團長是網際網路公司必爭的「武器」。

山東省濟南市有一棟居民樓,出現了10個團長,業主調侃,「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在廣東省汕頭市紅領巾路,顧客12月14日打開某社區團購App時,自動匹配1家自提點,4天後,這條1.2公裡長的馬路上冒出了28家自提點。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位社區超市老闆說,有段時間他每天要迎接四五撥兒來自不同平臺的推銷員,說服他成為團長。直到與他競爭的其他兩家社區超市都成為自提點,他才加入其中三家網際網路平臺——他擔心顧客都流向其他兩家超市。

農村市場也成了網際網路公司必爭之地。截至12月21日,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的業務覆蓋範圍包括15個省份、175個地級市、1400多個縣市級、5100多個鄉鎮和4.2萬多個村。

一個在湖南省嶽陽市汨羅市龍舟社區開了20多年雜貨鋪的村民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18年以前,她每天早晨六七點出門,去菜市場買菜,帶回雜貨鋪售賣。鎮上的菜市場距離龍舟社區步行26分鐘。她回憶,村裡居家做飯的老人走不了遠路,也不會騎摩託車,不得不拜託親友,每周去菜市場採購一次,把菜都囤進冰箱裡。

女婿教會她使用社區團購平臺後,她當上團長。疫情期間,她每天能接200多個訂單。如今,有獨居老人請她每天下單購買新鮮蔬果,她幫老人送貨上門。她還在平臺上購買了某種北方水果,這種水果從未出現在汨羅市的菜市場裡。

汕頭市一對老夫妻,連團長提成都沒搞清楚,美團優選的廣告已經貼在了他們經營的雜貨鋪門口。兒子主動幫他們申請成為團長。此後,這個「一直沒有什麼生意的」的雜貨鋪迎來了更多客人。

2

網際網路來了,生意就來了。盛產冰糖橙和黃桃的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曾因交通閉塞導致水果滯銷。當地一家農產品銷售公司的負責人說,社區團購平臺從他們公司採購商品後,公司的冰糖橙銷售量是以前的3倍,成了平臺上的爆款。

但是網際網路帶來的不只是流量。湖南省長沙市是社區團購大戰中的重要城市。這個社區團購發展時間久、滲透率高的城市,吸引了多個網際網路平臺進駐,搶奪客戶。在長沙市嶽麓區錦尚生鮮市場,一位菜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多個網際網路平臺打「價格戰」明顯影響她的生意。近一個月,她的每日營業額從2000元減少到300元。

此前,長沙市的社區團購平臺少,平臺定價較高,對她的生意影響不大。但如今,有顧客告訴她,曾在網際網路上購買過0.9元一斤的土豆,0.68元一斤的紅蘿蔔。可她從批發市場買回的批發價,土豆最低價每斤1.6元,紅蘿蔔每斤1.3元。由於客流量減少,她的收攤時間從下午5點延長至晚上9點,但銷量依然沒有提高。

這位菜販在市場經營著一個6平方米的菜攤,並長期給飯館提供蔬菜。有一次,一個飯館老闆抱怨,疫情衝擊了飯館生意。他希望降低成本,從網際網路平臺購買食材,「等到你和平臺價格差不多,我再買你的貨。」此前,她給十幾個飯館供貨,團購平臺的「價格戰」開始後,只有6個飯館繼續和她合作。

她常去的批發市場,以前總會堵車,如今交通順暢。批發商看到她來進貨,表現得比以往熱情,希望她多買一些。可為了減少庫存損耗,她進貨時開始挑選土豆、蘿蔔這類耐儲存的蔬菜。她的菜攤上,原先有近100種單品可供顧客挑選,如今只剩下30多種。

等待顧客上門的時間裡,她和旁邊的攤販坐在一起唉聲嘆氣。這些情況,她沒有告訴上大學的兒子和在老家生活的父母。為了繼續支撐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這個初中學歷的女人決定,明年春節後,丈夫去送外賣,她去飯館做清潔工。

很難統計在這場爭奪戰中,有多少人的生計會受網際網路公司的影響。在一些剛剛發展社區團購的地區,有賣新鮮豬肉的小販,看到平臺只上線冷凍豬肉,且只有五花肉、豬肚兩種單品可供挑選,認為社區團購還需要發展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影響他的生計。還有人堅持在自己店鋪購買水果的顧客更懂品質,和網際網路用戶不重合。

相比而言,超市老闆比菜販子對社區團購更敏感。包頭一個社區超市老闆認為,生鮮的品質、種類、產地影響最終價格,而超市裡售賣的商品價格更加透明統一,在「價格戰」裡劣勢更大。

這位超市老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以某品牌的一箱牛奶為例。超市的進貨價是51元,超市的最低促銷價是53元,但社區團購平臺的團購價是44元。半年前,該超市每天差不多能賣出10箱這款牛奶,如今,一星期只賣四五箱。

薯片也有類似的遭遇。出廠價5元一桶的某品牌薯片,最終售價8元一桶,經銷商和超市各賺1.5元。但在社區團購平臺上,這款薯片只賣3元。超市老闆解釋,「如果零食過期,經銷商需要調貨,從超市回收零食,而團購平臺直接對接消費者,不需要擔心過期風險。」

這個夫妻檔社區超市,已經連續6個月顧客數量、新顧客增長數量、營業收入遞減。老闆選擇下架副食和水果。

3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異常低價的商品會帶來新的問題。

一個生產調料的廠家禁止經銷商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其負責人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近半年來,工廠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合作方投訴,稱社區團購平臺售賣的調料定價過低,攪亂原有市場,導致供貨混亂。

包頭市的一位零食批發商,和同行見面時,話題總繞不開社區團購。他認為,每個給平臺供貨的批發商都能賺錢,但是這種賺錢方式不可持續,平臺壯大後,會直接繞過批發商,跟生產工廠取貨。

他向包頭一所學校附近的6家小超市供貨。這6家小超市準備聯合抵制社區團購平臺,拒當團長。原因是,團長雖能提成10%銷售額,卻影響超市正常賣貨,如果顧客在超市購買商品,超市能賺15%,比團長提成多。批發商勸說超市要隨大流,他擔心,如果超市附近的文具店、洗化店成為自提點,會分走超市的人流。

由於各地社區團購發展情況不同,平臺上的低價商品質量不一。在湖南農村,用戶能買到真空包裝的鮮魚,而在社區團購發展較慢的包頭市區,曾有用戶購買的果蔬不夠克重。

包頭曾有個顧客花5.68元購買3個號稱「甜過初戀」、脆甜多汁的新疆阿克蘇冰糖心蘋果。可實際拿到手的蘋果只有普通檸檬大小,用戶要求退錢退貨。團長覺得扔了可惜,吃了幾口,發現並非平臺宣傳的冰糖心蘋果。

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意識到,社區團購的補貼大戰不會長期持續。12月中旬,成都多個團長收到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橙心優選發布的調價通知,稱會對商品價格進行調整,以保證社區團購行業良性發展。

近70個成都團長在微信群裡分析每個網際網路平臺的最新政策和動向。團長們最關心的是「去團長化」。有團長分析,如果未來社區團購平臺開始安排騎手送貨,或開實體店,團長的用處會越來越小。

他有深切的憂患意識:「我們沒有主動權,所有的東西都掌握在平臺手上。」他計劃的出路是,從各大平臺上淘回品質上佳的生鮮,在自己組建的團購平臺上架。

不過社區團購併沒有因為受到質疑和批評而減慢發展步伐,相反,更多公司有意在這條賽道試水。一位成都資深團長說,又有兩家新的網際網路巨頭準備開始社區團購業務,他們的推銷員近期分別邀請他加入平臺。

社區團購最早出現於2015年。2019年,多家社區團購平臺曾遭遇經營危機,有的平臺在多地撤站、裁員,也有平臺選擇合併。業內的共識是,疫情助推了社區團購的發展。據媒體報導,疫情期間,興盛優選在武漢地區的訂單有數十倍增長;有的平臺覆蓋武漢上千個小區,活躍用戶超過35萬。為此,武漢市商務局還協調了公交車、郵政車,用於運輸社區團購的貨物。

一個正在發展社區團購的公司稱,2020年的疫情,促使該公司下定決心發展社區電商。該公司從多個維度發現社區團購模式的潛力:農產品滯銷、農民買不到便宜的好東西;部分城市居民買菜需求沒有被滿足;極端天氣下難以出行,菜市場距離居民區遠。

2020年夏天,多個網際網路平臺入局社區團購。6月,橙心優選小程序正式上線運營。7月,美團推出美團優選,重點針對下沉市場。8月,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小程序試運營。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無聲的菜市場會繼續喧囂。在推銷員的鼓勵下,全職媽媽群體也加入團長的行列。新的用戶正嘗試在網際網路上下單。社區團購的版圖上出現新的城市。

與此同時,相關的規則也在陸續出臺,22日,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在此之前,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平臺經營者通過補貼、折扣、優惠、流量資源支持等激勵性方式實施的限制,可能對平臺內經營者、消費者利益和社會整體福利具有一定積極效果,但如果對市場競爭產生明顯的排除、限制影響,可能被認定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據媒體報導,12月9日,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一位社區團購平臺的工作人員也認為,社區團購的發展應循序漸進,既不嚴重影響小商小販的生計,又同步創造出很多就業崗位。而目前正在進行的價格戰破壞了生態鏈的平衡。他無法預計這場價格戰什麼時候會結束,「短則半年,中期則1年,長期可能3年」。

(本文圖片均由視覺中國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為啥又火了?「團長」佣金返點最高3成!還有額外獎勵
    作為社區團購濟南東部城區負責人的張振農,對於上半年的行情變化十分清楚:「以前是隔天配送一次,一輛車配送3-4個小區,疫情發生後,基本上是一天配送一次,而且一輛車最多能配送2個小區,有時候還會出現一個小區需要2輛車給配送。」 高廣濤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正是因為社區團購的再度火爆,將資本的目光引向了這個行業。
  • 社區團購齊聚信陽,年輕人在線上秒殺,老人們去往超市打折路上
    但是,信陽作為中部省份的一個三四線內陸城市,隨著滴滴橙心優選的最新登陸,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四大天團齊聚信陽,開始上演社區團長招募、新客價0.01元購物補貼、新人全額返等瘋狂補貼活動。在四大天團零門檻招募社區團購團長的誘惑下,舌尖上的信陽最近已經連續成功註冊了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的社區團長,多多買菜第一次註冊團長被駁回,第二次申請註冊正在審核中。有意思的是,作為橙心優選的新客,我花了0.01元買了一瓶康師傅綠茶,又花了3.60元買了一斤丹東大板慄,另外,平臺贈送了3元新人優惠券,因此,我只花了0.61元。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在成為社區團購BD前,他是島上賣魚乾的中年小販,守著妻兒,發不了橫財但衣食無憂。年初疫情暴發,海產品銷售無門。為謀生,張良當起了社區團購的團長,每天傍晚收集各家住戶的買菜需求,清晨出車到批髮菜市場採購。不做不知道,省去經銷、運輸等中間環節,生鮮產品的利潤差往往能到15%—30%之多。但時間一長,運輸配送、找老闆砍價讓張良感到疲憊,他轉行成了BD。
  • 理性看待社區團購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六家網際網路頭部企業代表參加。會議為社區團購行為規定了「九個不得」: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不得達成壟斷協議、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強監管的背後,是對「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作出的正面回應。
  • 沒了「1分錢」「1元錢」貨品 爭議浪尖的社區團購還能走多久?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1分錢」「1元錢」貨品減少,爭議浪尖的社區團購要「退燒」?0.99元能買1斤蘿蔔或買400g南豐蜜橘,新人專享貨品區10隻口罩只需1分錢此前以價格戰爭搶用戶正把社區團購從資本風口推到爭議浪尖。
  • 西安社區團購熱火朝天 質量是否靠譜消費者存疑
    於是,「社區團購」一時爆火:手機下單、樓下取菜。1分錢一盒雞蛋,1毛錢買斤土豆,2.99元一個紅心柚子,0.99元一斤的臍橙……除此之外,「限時秒殺」「0.01元起」「領紅包 贏免單」等促銷字眼在主頁面不停地閃爍。最近,「社區團購」可謂是冰火兩重天,那麼它到底靠不靠譜?是好是壞?連日來,三秦都市報記者走訪市場,採訪消費者,探訪商戶,試圖找尋答案。
  • 社區團購到底靠不靠譜 攤販表示以前不愁生意現在要等生意
    1分錢一盒雞蛋,1毛錢買斤土豆,2.99元一個紅心柚子,0.99元一斤的臍橙……除此之外,「限時秒殺」「0.01元起」「領紅包贏免單」等促銷字眼在主頁面不停地閃爍。最近,「社區團購」可謂是冰火兩重天,那麼它到底靠不靠譜?是好是壞?連日來,三秦都市報記者走訪市場,採訪消費者,探訪商戶,試圖找尋答案。
  •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月入過萬?記者親身體驗「真相」了
    記者申請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和興盛優選三個平臺的團長,近距離感受了一下社區團購大戰的火藥味兒。   1。興盛優選的新增門店數量,由9月的每周8000家增加到目前的每周1.5萬家。   各大平臺對社區團購人才的爭搶也異常激烈。
  • 社區團購VS傳統菜場
    「社區團購再幹一兩年,500平方米以上超市基本沒戲了。」12月6日,靠著一元店起家的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富國表示。很難說社區團購勢必會顛覆傳統商超,但是「買菜」這個高頻場景的確成為不少網際網路公司貫穿全年的重點業務。
  • 社區團購燒錢不靈了?1人身兼4個團,錢燒了團長沒留住
    這不是一個全新的戰場,你看社區團購戰火紛飛的長沙、武漢、成都,無一不是上一波創業者們已經徵服過的城市。興盛優選CEO周穎潔最近在朋友圈說,社區團購是個沼澤地,如果沒有客觀認識沼澤地的規律,越用力越猛烈陷得越深。但其實,巨頭們並沒有一腳踩進泥裡,而是站在了被興盛優選、十薈團們做好市場教育的水泥路上。
  • 社區團購燒錢不靈了?1人身兼4個團錢燒了團長沒留住
    興盛優選CEO周穎潔最近在朋友圈說,社區團購是個沼澤地,如果沒有客觀認識沼澤地的規律,越用力越猛烈陷得越深。但其實,巨頭們並沒有一腳踩進泥裡,而是站在了被興盛優選、十薈團們做好市場教育的水泥路上。社區團購這門生意足夠性感,給了巨頭們充分的想像力。
  • 社區團購曝品控隱憂:599元買阿瑪尼手錶,難驗真身
    「十薈團個別月有獎勵扶持,地推團隊擴展100個以上的團長,獎勵9888元,我一個月拉了幾個團長號註冊,就賺了1000多元」。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跑馬圈地依然是熟悉的模式。「比如今天這個社區團購平臺的黃瓜賣1元一斤,但是另外一個平臺明天可能賣1.5元一斤,我就讓團隊轉賣平臺上較低價格的黃瓜給顧客。」  楊同鑽的正是平臺燒錢補貼的漏洞。  此次,低價競爭仍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打法,多家社區團購平臺推出低於市場價格的新人優惠活動。
  • 一位90後菜販的創業記:社區團購火 我踩的卻全是坑
    今年6月,我加入到社區團購大軍,如果做得好,就想關掉線下的零售攤位,只做線上的配送,扛了4個月,以虧損告終。我是在網際網路朋友的鼓動下,開始社區團購項目。老顧客比較多,直接建了一個微信群,加些周圍小區的業主群,也與其他社區的團長合作。
  • 調查|社區團購曝品控隱憂:599元買阿瑪尼手錶,難驗真身
    低價粗暴攬客仍存在,新人一分錢能「薅羊毛」經過在各大平臺幾個月的摸索,楊同發現了新的「商機」,他利用各大平臺優惠差額,從低價平臺進貨,讓團長到另一個平臺售出,獲得中間差盈利。「比如今天這個社區團購平臺的黃瓜賣1元一斤,但是另外一個平臺明天可能賣1.5元一斤,我就讓團隊轉賣平臺上較低價格的黃瓜給顧客。」楊同鑽的正是平臺燒錢補貼的漏洞。
  • 資本、團長、供應鏈:社區團購是如何煉成的?
    以批發市場到顧客自提點共計10公裡為例,平均到每單成本基本在1元之內(日訂單量45單以上),頭部平臺如你我您更是將每單成本控制在0.5元以下。而微信小程序的誕生也使得平臺開發成本極低,甚至催生了眾多如蔬東坡一類toB端的SaaS服務企業;以蔬東坡為例,一個SaaS後臺售價2.98萬元,每年維護成本6800元。
  • 一座樓上10個「團長」!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爭搶
    趙趙稱,當時社區團購處於剛起步階段,一般情況下3—5天開一次團,對於上班的她來說,基本上保持著一周開一次團的頻率,商品也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經過她在小區業主群裡推廣,很快擁有了很多鄰居用戶。  「我記得當時開一次團大概有100多單,每一單的數額也還算可以,一次團購總額在1萬元左右。」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社區團購這場當前最火熱的零售創新業態,團長毫無疑問是整條鏈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面向終端消費者最關鍵的要素。各大巨頭交鋒的第一戰場,也正是對團長的爭奪。 目前,除了賽道頭號玩家興盛優選公布其團長數(超過30萬+,每周新增1萬左右)以外,新入局的網際網路巨頭,對其發展的團長數量都閉口不談,而將數據重點放在訂單量上。
  • 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九成團長搶一成佣金,大多數人淪為陪跑
    之後的一周,她的團購訂單量銳減了接近一半,原本賣滷菜的生意也受到影響。一位社區團購工作人員告訴豹變,由於各家平臺現在都在追求擴張速度,人員嚴重不足,開城後的前一個月,品質不穩定、缺貨,幾乎是困擾平臺和團長的最大問題。「我們也在盡力解決,但基本上很難避免」。
  • 社區團購曝品控隱憂:599元買阿瑪尼手錶,難驗真身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比如今天這個社區團購平臺的黃瓜賣1元一斤,但是另外一個平臺明天可能賣1.5元一斤,我就讓團隊轉賣平臺上較低價格的黃瓜給顧客。」楊同鑽的正是平臺燒錢補貼的漏洞。此次,低價競爭仍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打法,多家社區團購平臺推出低於市場價格的新人優惠活動。
  •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滴滴橙心優選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橙心優選的初心是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更加快捷便利的購物體驗。讓用戶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更好的商品,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在橙心優選平臺上,1.58元能買到4枚雞蛋和1斤土豆;超市裡賣19.8元的五花肉,這裡賣9.9元……每天有多場價格低至0.99元的秒殺活動,首單還可享受最低新人價0.01元,低價是社區團購吸引用戶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