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學隸書首選的就是《曹全碑》,曹全碑裡的變化還是挺多的。雁不雙飛應該只是指橫畫,橫與撇捺共用的時候還是有雙飛的,曹全裡的「居」字就出現了不止一次的雙飛。我練隸書是為了寫章草,但曹全碑、禮器碑、韓仁銘等名碑練了許久,卻一直找不到兩種書體在筆法上的共同點。後來看到了尹灣漢簡後才發現問題所在:一是寫得太大,指掌字變成了肘腕字;二是光看漢碑,用明清人的用筆去做漢碑的效果。所以感覺走錯了路子。漢簡起筆少逆鋒,藏鋒動作是垂直下筆撐開筆鋒形成的。收筆都出鋒,筆筆如此。以橫為例:主筆跟其他筆畫筆法無二,只是強調了收筆時波浪,故而看著與其他筆畫不同,張遷碑那種方筆絕非回鋒描畫成的,漢碑中橫畫的種種形態只是出鋒的大小與角度的不同罷了。家祖父曾經總結為:「八分至簡、一橫一豎」,可惜我領會得太晚,走了彎路。以上是個人學漢簡隸書的一點體會,僅供兄臺參考。
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
網友學書法的心得分享:
私下裡也練習書法,但是不求上進,只挑自己喜歡的寫,主要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別人說的很多理論雖然聽起來都挺好,但跟我沒關係啊,按著自己興趣的引導前進,邊寫邊體會,那天突然領悟到點什麼就感覺特別愉快。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放鬆,又不賣字為生,也不求成名成家,更不說精研書理了。所以,到現在就沒看多少書論,臨過碑帖也不多,感覺不配跟人聊書法。不過倒是期待那些雄心勃勃,讀書萬卷,臨帖無數的人可以拿出點成就,做一個當世的書法大家。但心裡也有點犯嘀咕,好像沒聽說過哪個書法家說什麼樣的人不配跟自己聊書法的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