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非常可憐的開國皇帝,一代明君,被自己兒子改成了昏君

2020-12-21 亞倫聊歷史

歷史上開國皇帝很多,算上亂世的,更是數不勝數,大多數朝代的第一個皇帝是明君,但在後來的皇帝中,一代不如一代,導致了王朝的滅亡,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今天說的是歷史上非常可憐的開國皇帝,一代明君,被自己兒子改成了昏君。

最著名的是秦朝,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不能說他是暴君,他在秦二世時期就完蛋了,縱觀歷代開國皇帝的歷史,他們的評價大多是好的,即使是秦始皇,也被後世評為千古一帝,但是,歷史上有一個開國皇帝,被自己的兒子黑了,本來皇帝是君主,但是他的兒子把他記錄為懦弱昏庸,那麼這個皇帝是誰呢?這位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

在秦王任期內,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這就是武術的九年,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自然成為皇帝,玄武門政變的結果是,李世民的皇位來自一個錯誤的途徑,這絕對是他的批判,也將受到後人的譴責,為了防止後人受到批評,李世民決定篡改歷史事實,首先,李世民在《漢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中犯了錯誤,在這兩部史書中,他大肆宣傳自己的貢獻,抹殺了李的作用,故意貶低李淵的能力,這一切似乎都有道理。

如果你仔細閱讀這些歷史書,你會發現其中有許多技巧,史書記載李淵是昏君,也是軟弱無能的皇帝,然而這只是史書上的記載,仔細看其他史料,會發現史書上的記載非常片面,不完全正確,無論從史書記載還是常識來看,李淵都不可能是一個懦弱優柔寡斷的失敗者,《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楊玄幹抗隋時,有人勸李淵抗隋,李淵覺得時機不成熟,後來李淵帶著三個兒子偷偷招募士兵,為後來的反隋戰爭做準備。

經過策劃,李淵首先殺死了隋煬帝的耳目,王威和高君雅,並與突厥建立了合作關係,這時候李淵已經準備好起義了,由此可見,李淵絕不是「昏君」,李淵一定有自己的策略,但是,因為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李世民的皇位可以說是來自一個錯誤的途徑,肯定會被後人詬病,結果李世民改史書,成了正統皇帝,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李淵是一個求大事的人,絕不是一個舉旗不定的懦弱之人,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父親是英主,兒子、孫子是明君,他卻差點搞垮帝國,成一代昏君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有一個人的位置非常的尷尬。他前後的幾位帝王,都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到了自己這兒,卻沒有這樣的天賦,皇帝當得磕磕絆絆就算了,還差點葬送了偌大的帝國,淪為朱家的罪人。此人就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兒子很少,存活下來的就只有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
  •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個是明君?哪個是昏君?
    明朝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朱棣和朱佑樘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昏聵不明和昏庸無道的皇帝要屬朱祁鎮、朱厚熜和朱由校。明君。一、明太祖朱元璋。
  • 父兄是昏君,自己是千古昏君,收一個義子,卻成帝國最有作為明君
    多少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因為敗家的子孫,而葬送了基業。秦始皇多麼雄才大略,結果攤上個胡作非為的二世祖胡亥,結果大秦帝國二世就亡國。然而歷朝歷代,都是昏君多,明君少,被偏安一隅的南宋,連第一代帝王都是千古昏君。 沒錯,剛剛提到這個人,就是在史書上遺臭萬年的宋高宗趙構。
  • 古代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那麼多的朝代變遷,那麼多的皇帝,那麼我們華夏歷史上昏君最少的國家朝代是哪個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的朝代——漢朝。漢朝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人的籍貫民族都是漢族,可想而知這個朝代對我們現在的人的影響。
  • 明朝皇帝朱厚照,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在明朝中行事荒誕的皇帝有許多,其中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箇中「翹楚」。明武宗朱厚照貪圖玩樂在明朝乃至整個古代歷史上,都是出名的。不少的史學家認為其荒淫無恥、沉迷酒色、荒廢朝政。朱厚照是否真的如世人所說的那般,是一個昏君呢? 萬千寵愛,個性獨特 明武宗朱厚照,大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其父親是明朝的有為君主——明孝宗朱佑樘。
  • 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道士皇帝」嘉靖的手段,究竟有多可怕?
    我國古代的皇帝有成百上千位,後世評論其功過對錯時,大致會將他們歸為兩類:明君和昏君。明君中的代表有很多,比如漢宣帝、宋仁宗等;昏君自然也有不少,例如漢靈帝等。對於這些皇帝,後世的評價幾乎都是一邊倒,非黑即白。
  • 明朝為何出了那麼多明君?從朱棣到朱佑樘,除了朱祁鎮都是明君
    明朝皇帝看似不正經的比較多,其實出色的皇帝還是非常多的。朱元璋的子孫後代裡,出色的有很多。明朝有兩個祖,一個是太祖朱元璋,一個則是成祖朱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後世皇帝認為,明朝的開國之君是朱元璋,但是朱棣以後的北京政權,那是朱棣開發出來的,所以說朱棣也是明朝的創業祖先。
  • 明憲宗朱見深到底是個怎樣的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一件事就知道
    如果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朱見深,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壞皇帝。但在某種意義上,朱見深並非那麼昏庸無能,他甚至可以被稱為是一代明君。 他恢復了叔叔朱祁鈺的皇帝頭銜,之前是被他父親朱祁鎮廢除了皇帝的頭銜。此外,在朱祁鎮統治期間,為忠臣于謙平反。敢於公開承認父親錯了,而朱見深又做了一次。 從這兩點,我們可以看出,朱見深至少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好人。 在朱見深繼位初期,他重用了賢臣李賢和商洛,並重新啟用了于謙的兒子。
  • 三位被洗白的歷史人物,「昏君」變成明君,荒淫無道卻不被人知
    他完全稱不上明君這個詞,我覺得他的弟弟都要比他明智。在這裡不多說,僅僅說「土木之變」這件事就能摘掉他明君的帽子。如果他是明君,他會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叩關叫門?如果他是明君,他會在王振有錯的情況下還替他辯解?如果他是明君,他會將忠於自己的于謙給殺掉?
  • 明君還是昏君,他是歷史上極具爭議的明朝皇帝
    講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故事。正德皇帝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究竟是昏君還是明君;雄才大略還是玩物喪志,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明武宗朱厚照為明孝宗嫡長子,生於1491年10月26日。 兩歲時,唯一的弟弟朱厚煒早逝,是孝宗唯一的成年兒子。弘治十一年春,出閣讀書,非常聰明且小心。以致孝宗極為喜愛,出遊必帶上皇太子。
  • 為什麼漢朝明君多?因為大勢因素比皇帝才智更重要
    歷史上所謂的明君,往往結果論居多。國泰民安或開疆拓土了,所以明君;大廈將傾或國破家亡了,所以昏君。實際上,明君或昏君,總歸只是一個人。一個人即便貴為九五,也只是湯湯大勢中一顆顯見的塵沙。但我們關注的往往只聚焦那顆顯見的塵沙,而忽略了湯湯大勢。漢朝皇帝為什麼明君多?
  • 他是古代著名昏君,留下一句名言被後世追捧千年
    在幾千年的古代歷史中,有一種人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力之大,無與倫比。這種人就是皇帝。皇帝處在古代社會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手握天下大權,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千萬萬人的安危禍福。因此古代老百姓們,無不渴望能碰上一個有道明君,而對無道昏君則人人痛恨,避之唯恐不及。
  • 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5大昏君,宋明佔四席,昏庸殘暴亡國恨
    中國5000年文化,在歷史上也湧現出很多千古可贊的帝王。但是5000年歷史,王朝成敗自然有明君昏君之分。朝代的發展也必受其影響而體現出不同的結局。今天便以自己的看法,說一下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亡國敗祖德5大昏君。
  • 司馬炎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昏君還是明君?
    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後人記住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歷史上的晉武帝司馬炎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司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與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嫡長子。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明朝昏君輩出?換成你也可能選擇當昏君
    著名的矮大緊先生高曉松曾經批判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三無之一就是沒有明君。且不論高曉松說的對不對,但是提到明朝,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明朝是出了名的昏君多,比如痴迷於煉丹藥的明世宗,耽於玩樂的明穆宗,又比如木匠皇帝明熹宗,總之,明朝可以說是一個昏君輩出的王朝。
  • 明代16位皇帝,除了3位明君,剩下的是「問題皇帝」
    明太祖雖日理萬機,卻毫無怨言,嚴格要求自己,欲做一代聖主,委實不易,慎與勤缺一不可。明太祖「遇事必精思而後行,唯恐不當,致生奸弊,禍及百姓,不敢有頃刻安逸;凡出一言、行一事,兢兢業業,唯恐上違天命下拂人情」,正是這種精神境界,日日勉勵自己,朱元璋才得以躋身名主行列,是明代最成功的皇帝角色扮演者。
  • 宋神宗是明君還是昏君?北宋滅亡是他的錯嗎?
    宋神宗趙頊是北宋爭議最大的皇帝。讚譽者認為他銳意進取,有理想、有抱負,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明君;貶低者認為他志大才疏,一味瞎折騰,結果把整個國家搞得雞犬不寧,國力不增反減,為後來的北宋亡國埋下了隱患,因此他是一位典型的昏君。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宋神宗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回顧中華歷史,其中誕生了不少英雄,也出現了不少明君,譬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都在各自的任期內極有功績。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
  • 康熙在歷史上的文化影響有多大?他是昏君還是明君呢?
    康熙這位8歲即位的皇帝做到了處變不驚,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堅韌不拔的剛強意志,誅鰲拜,收三藩,徵準葛爾,戰俄國,收臺灣,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讓這個原本可能像蒙元一樣只能享受百年國祚的異族帝國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時光。所以拋除其他偏見,康熙實際上是可以稱得上很厲害的皇帝。被一些人稱為千古的一帝也屬正常。因為真正歷史上,靠譜的皇帝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