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還是昏君,他是歷史上極具爭議的明朝皇帝

2020-12-21 一派之辭

在曲藝界有一出老劇目,叫《正德無兒訪嘉靖》又叫做《遊龍戲鳳》。講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故事。正德皇帝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究竟是昏君還是明君;雄才大略還是玩物喪志,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明武宗朱厚照為明孝宗嫡長子,生於1491年10月26日。 兩歲時,唯一的弟弟朱厚煒早逝,是孝宗唯一的成年兒子。弘治十一年春,出閣讀書,非常聰明且小心。以致孝宗極為喜愛,出遊必帶上皇太子。同時孝宗聽聞皇太子閒暇時進行喜好兵戎事,認為他安不忘危,所以也不予以幹涉。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孝宗皇帝駕崩。在文武百官進諫後,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

明正德九年正月,寧王朱宸濠獻新樣元宵四時花燈數百,窮極奇巧,內附火藥,明武宗命獻者將燈掛起。但當時是冬季,宮中又按例在簷下設有氈幕禦寒。以致火星觸及氈幕,引發大火,自二鼓時分一直燒至天明。火勢最大時,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見乾清宮的火災,武宗向左右開玩笑稱這是「好一棚大煙火也」兩天後壬午日,武宗以乾清宮災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遂下詔罪己,並諭文武百官,同加修省。後又常常離開帝都四處巡遊。

明武宗不想住在紫禁城,建成了「豹房」,有點像「酒池肉林」。其男寵也不計其數,名曰「老兒當」,但也有學者稱,這些人只是正德帝的翻譯官,因為他喜愛各國語言。那正德帝自然是不喜上朝的,他寵信劉瑾、張永、丘聚、谷大用等號稱「八虎」的宦官,使得「八虎」把持朝政。

而且正德帝喜好進行宗教靈異、怪力亂神,終日與來自西域、回回、蒙古、西藏、朝鮮實現半島的異域法師、番僧相伴。正德帝曾進修蒙古語,自稱忽必烈,也學藏傳釋教,自稱大寶法王。正德帝也親自接見葡萄牙使者皮萊資。

正德帝生肖屬豬,曾一度命令天下禁食豬肉,但他本人仍食用豬肉「內批仍用豕」;這種荒唐的舉動被大學士楊廷和的阻擋下,降敕廢除。

不僅如此正德帝還喜好武功,「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江彬的慫恿下,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到邊地宣府親徵,擊潰蒙古韃靼小王子,回去後又給自己加封太師。史稱「應州大捷」。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在封藩江西南昌叛亂,是為寧王之亂,不過四十三天,就被贛南巡撫王陽明及吉安知府伍文定募集散兵遊勇平定,斬殺三萬餘人,朱宸濠被擒。八月這個二十二日,武宗離開中國北京親徵。二十六日,武宗抵達涿州,王守仁平定叛亂的奏報送達,但武宗仍決定繼續南幸。十二月十一日,武宗傳諭內閣,以正德十五年元旦於南京朝賀、祭祀天地。 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宗御駕抵達應天府。第二天,祭祀南京太廟。八月初八日,武宗於南京受寧王降。八月十二日,武宗離京返回北京。

武宗御駕南徵返回途中,於淮安清江浦上學漁夫撒網,但他畢竟是個外行,於是就失足落入水中,並因此患病且「燥熱難退」。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十,回到北京,所有的官員出來正陽橋外迎接。十三日,皇帝在南郊祭祀天地,過程中卻突然嘔血,隨即回宮休息。此後皇帝的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

終於在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晚間,武宗突然向身邊的太監陳敬和蘇進表示自己可能無法痊癒,讓其召司禮監並稟告皇太后,由太后與內閣議處軍國大事,並為自己耽誤子嗣表示愧疚。十四日,武宗於豹房駕崩,得年29歲。

因為武宗無子嗣,只好遵守《皇明祖訓》,由武宗堂弟、孝宗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興王朱厚熜入嗣大統。正德十六年5月,朱厚熜趕到首都,上諡號為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上廟號為武宗。九月,武宗入葬天壽山陵區的康陵。

明武宗的一生極具戲劇意味。他雖然喜好武功,但不是窮兵黷武,還打了幾個勝仗;他雖然聲色犬馬,寵信宦官,但國事卻也沒耽擱。比如正德八年在江南全面實施稅制改革,不僅減輕了江南當地人的負擔,而且從弘治後期,江南地區累計拖欠中央稅款10年,正德卻僅用兩年時間就讓江南還清所有債務。而且,他還加大海外貿易,增加外貿經濟收入,擴大了朝廷稅源。

這就使得明武宗正德皇帝變成了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許他是個極有能力的天才,只是他的做法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罷了。記得有一句話是:「我是個天才,可惜天妒英才。」(doge)

相關焦點

  • 明朝皇帝朱厚照,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在中國古代的數千年歷史中,歷經了幾百個王朝,自然也就誕生了許多皇帝,賢明者有之,昏庸者更有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各個朝代的帝王也大有不同。而縱觀整個古代歷史,稱得上獨特的卻唯獨是明朝的帝王。
  •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個是明君?哪個是昏君?
    明朝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朱棣和朱佑樘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昏聵不明和昏庸無道的皇帝要屬朱祁鎮、朱厚熜和朱由校。明君。一、明太祖朱元璋。
  • 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道士皇帝」嘉靖的手段,究竟有多可怕?
    我國古代的皇帝有成百上千位,後世評論其功過對錯時,大致會將他們歸為兩類:明君和昏君。明君中的代表有很多,比如漢宣帝、宋仁宗等;昏君自然也有不少,例如漢靈帝等。對於這些皇帝,後世的評價幾乎都是一邊倒,非黑即白。
  • 歷史上非常可憐的開國皇帝,一代明君,被自己兒子改成了昏君
    歷史上開國皇帝很多,算上亂世的,更是數不勝數,大多數朝代的第一個皇帝是明君,但在後來的皇帝中,一代不如一代,導致了王朝的滅亡,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今天說的是歷史上非常可憐的開國皇帝,一代明君,被自己兒子改成了昏君。
  • 明憲宗朱見深到底是個怎樣的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一件事就知道
    在明朝i時期,當你談論到朱見深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毫無疑問, 建立西廠造成了無數的冤案;偏袒宦官,擾亂朝綱;寵愛萬貴妃,後宮上演了一場畸形的愛情;痴迷於煉丹術 。如果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朱見深,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壞皇帝。
  • 明朝昏君輩出?換成你也可能選擇當昏君
    著名的矮大緊先生高曉松曾經批判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三無之一就是沒有明君。且不論高曉松說的對不對,但是提到明朝,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明朝是出了名的昏君多,比如痴迷於煉丹藥的明世宗,耽於玩樂的明穆宗,又比如木匠皇帝明熹宗,總之,明朝可以說是一個昏君輩出的王朝。
  • 古代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那麼多的朝代變遷,那麼多的皇帝,那麼我們華夏歷史上昏君最少的國家朝代是哪個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的朝代——漢朝。漢朝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人的籍貫民族都是漢族,可想而知這個朝代對我們現在的人的影響。
  • 宋神宗是明君還是昏君?北宋滅亡是他的錯嗎?
    宋神宗趙頊是北宋爭議最大的皇帝。讚譽者認為他銳意進取,有理想、有抱負,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明君;貶低者認為他志大才疏,一味瞎折騰,結果把整個國家搞得雞犬不寧,國力不增反減,為後來的北宋亡國埋下了隱患,因此他是一位典型的昏君。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宋神宗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 明朝為何出了那麼多明君?從朱棣到朱佑樘,除了朱祁鎮都是明君
    明朝皇帝看似不正經的比較多,其實出色的皇帝還是非常多的。朱元璋的子孫後代裡,出色的有很多。明朝有兩個祖,一個是太祖朱元璋,一個則是成祖朱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後世皇帝認為,明朝的開國之君是朱元璋,但是朱棣以後的北京政權,那是朱棣開發出來的,所以說朱棣也是明朝的創業祖先。
  • 三位被洗白的歷史人物,「昏君」變成明君,荒淫無道卻不被人知
    「北齊文宣、武成兩帝,均極荒淫。」仔細品讀一下這句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就拿一些歷史小說來說,曹操這個人被描繪的不像個人,但是事實情況是什麼呢?曹操能文能武,統一過北方,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發展。小說都是這樣,一些影視作品就更不用多說,黑的東西能夠給你展現成白的。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回顧中華歷史,其中誕生了不少英雄,也出現了不少明君,譬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都在各自的任期內極有功績。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
  •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君還是昏君?
    朱祁鎮,明朝第六位皇帝,一生毀譽參半,毀於土木堡之變,揚於廢除殉葬制度。那麼如何評價明英宗的一生呢?他的一生是好是壞?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兒子,出生四個月就被立為皇太子,客觀上說,朱祁鎮是一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他信任宦官王振,結果導致在土木堡之變中葬送了明朝20萬精銳,自己也被俘,淪為了階下囚,一年的俘虜生活後,被人贖回明朝後,又被自己的親弟弟朱祁鈺監禁了七年,一年的被俘生活,七年的監禁,嘗遍了人間的冷暖,所以在他復位之後,做了好多被史家贊為「盛德之事
  • 司馬炎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昏君還是明君?
    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後人記住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歷史上的晉武帝司馬炎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 為何明憲宗朱見深在史書上評價很高,但現在人們都認為他是昏君?
    明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也讓人稱讚它為中國歷史上最「剛」的王朝。然而就是這個讓人驕傲的王朝卻出了很多奇葩皇帝,如蟋蟀天子——朱瞻基(明宣宗)、姐弟戀愛好者——朱見深(明憲宗)、荒唐天子——朱厚照(明武宗)、罷工皇帝—朱厚璁(明世宗)和朱翊鈞(明神宗)、木匠皇帝——朱由校(明熹宗),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明君,蟋蟀天子朱瞻基就是帶領明朝走向巔峰的盛世君主。但還有一個皇帝在史書中評價很高,可現在卻被認為是昏君的人,他就是明憲宗朱見深。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父兄是昏君,自己是千古昏君,收一個義子,卻成帝國最有作為明君
    多少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因為敗家的子孫,而葬送了基業。秦始皇多麼雄才大略,結果攤上個胡作非為的二世祖胡亥,結果大秦帝國二世就亡國。然而歷朝歷代,都是昏君多,明君少,被偏安一隅的南宋,連第一代帝王都是千古昏君。 沒錯,剛剛提到這個人,就是在史書上遺臭萬年的宋高宗趙構。
  • 父親是英主,兒子、孫子是明君,他卻差點搞垮帝國,成一代昏君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有一個人的位置非常的尷尬。他前後的幾位帝王,都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到了自己這兒,卻沒有這樣的天賦,皇帝當得磕磕絆絆就算了,還差點葬送了偌大的帝國,淪為朱家的罪人。此人就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兒子很少,存活下來的就只有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
  • 嘉靖不算是庸君,因為他聰明至極,善於權謀,但治國上絕對算昏君
    ——易中天談到明朝皇帝中的心眼最多,幾十年不上朝的,那首屈一指肯定是嘉靖,此人絕頂聰明,知人善任,權謀過硬,大權獨攬,只不過他將上述優點全部用於個人享樂,以至於萬千黎民無以為生,流民紛紛嘉靖,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的皇帝,卻在十幾歲入繼大統,沒兩年就能在「大禮議」之爭中,鬥倒了老江湖楊廷和,繼而掌控大權
  • 明朝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你知道是誰嗎?
    大明王朝共傳十六帝,可以說個個性格鮮明,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其中最受爭議的一個。 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大勝之後,朱厚照興衝衝地返回朝廷,對楊廷和說自己打勝了,結果楊廷和表面附和,暗中卻說皇帝是在吹牛。
  • 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5大昏君,宋明佔四席,昏庸殘暴亡國恨
    中國5000年文化,在歷史上也湧現出很多千古可贊的帝王。但是5000年歷史,王朝成敗自然有明君昏君之分。朝代的發展也必受其影響而體現出不同的結局。今天便以自己的看法,說一下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亡國敗祖德5大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