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動作自測膝關節健康,學會這幾招關節多用20年!

2021-02-22 優德醫藥網

膝蓋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別看膝關節如此堅固耐用,其實它也會經歷不斷成長、達到巔峰、開始磨損、衰老退化的過程。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腿最早出毛病就顯現在膝蓋上。膝關節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無法逆轉的。當你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為零;當你站立和行走時,它的負重是你體重的1-2倍,跑步時是4倍,蹲和跪時是8倍。膝蓋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別看膝關節如此堅固耐用,其實它也會經歷不斷成長、達到巔峰、開始磨損、衰老退化的過程。

膝蓋疼痛較輕的老人,上下樓梯、走路時會感到疼痛,跪坐、下蹲困難;繼續惡化後,起床時膝蓋會僵硬;最嚴重的連靜止時也會劇烈疼痛,不能行走。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全球近1/3的成年人都在飽受困擾。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膝關節的健康。如何自測膝關節的健康?如何緩解膝蓋痛?相信今天的分享可以為你解答。

方法:單腿站立,下蹲,膝關節成90°。

如果膝關節做不到90°,或是膝關節成90°前出現疼痛或不穩,說明你的膝關節軟骨已經退化、磨損。

方法:坐在一張43釐米高的凳子上,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再坐下,30秒內看能做多少次。

這個動作一是測膝關節的功能;二是測心肺功能。一般60歲以上的人需要做這個測試。

髕骨是膝關節炎最容易發生的部位

方法:放鬆狀態下按揉髕骨,若發生隱隱的酸痛

可能預示膝關節出了問題

儘可能維持標準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別以為增加3公斤沒什麼,外表也看不出來,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6公斤,上下樓梯則是增加12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適,儘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另外,年輕時激烈衝撞,關節曾經因車禍或運動受傷,可能在中年就出現關節退化的結果。美國籃球天王麥可喬丹球季賺盡榮華富貴,附帶的收穫是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在40歲報到。貨運或搬家工人等的退化性關節炎,是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鍾佩珍建議家庭主婦,儘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簡文仁則是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以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1)伸伸不息。可以增強股四頭肌,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膝關節穩定性。方法是躺在床上,兩腿放鬆,先抬左腿,把腳勾起來,腿伸直懸空,堅持3~4秒,放下。再換右腿抬起,把腳勾起來,腿伸直懸空,左右腿做完算1次,做10~15次。坐在椅子上,將腿懸空伸平,把腳尖儘量往上鉤,然後再往下踩,持續三五秒鐘。這個鍛鍊主要是讓大腿前面的肌肉更有勁兒,這樣運動的時候,膝關節受到的壓迫和磨損就小一點。通過直抬腿鍛鍊,能夠抵抗膝蓋骨外側韌帶的力量,使膝蓋骨處於正常的位置,減輕上下樓時的關節疼痛。曾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公衛學院教授的芬瑞˙帕芬博格在《哈佛經驗–運動與健康》一書中指出,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帕芬博格教授也提醒,足夠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關節要省省的用,不要折磨它或想訓練它,特別是年紀大了更要愛惜。因為運動傷害通常是超過能力負荷所造成的傷害,例如:40歲的人不能再把自己當20歲用,因為身體的機能都慢慢在退化,勉強的結果就很容易受傷。比如說,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可以從每天10分鐘開始,習慣後再慢慢增加5分鐘、10分鐘…,一直到30分鐘,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作法。鍾佩珍觀察很多現代人,平常沒運動,周末跟著家人朋友去爬山,結果回來腿酸,膝蓋也痛,就是缺乏循序漸進的結果,當然很容易受傷。走路、室內腳踏車、遊泳水中運動的交替多元組合,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帕芬博格教授建議。相較於慢跑,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遊泳及水中運動,因為水的阻力,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至於室內腳踏車,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因為它不但可以很激烈,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但是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坐下來向前踩踏版時,腳尖能碰觸地面為宜,避免膝蓋活動角度太大,反而磨損膝蓋。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不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該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如果還能走就走,但要循序漸進。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不要勉強。如果還能爬山,走斜坡會比走階梯好。下坡或下階梯比上山辛苦,可儘量坐車下山。如果需要,一般人在從事激烈或長時間運動時穿戴護膝保護膝蓋。但不需要選特別昂貴或功能特別強的護膝,因為愈強的護膝,保護支持效果愈好,但影響的活動範圍也愈大,而且用久了會減少鍛鍊肌肉的機會。不同形式的護膝也有不同功能。直統包護式的護膝,具有保暖、支撐的效果,但對膝蓋前方的骨頭髕骨壓迫較大。而前面有鏤空設計的護膝,則能讓膝蓋露出來,對臏骨壓迫較小,適合常做蹲站動作、膝蓋經常彎曲的人。還有一種是兩旁有加強護條的護膝,能保護膝蓋左右兩側。此外,護膝也不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使用,而是間歇性使用。例如,一開始爬山的前30分鐘不要戴護膝,戴上之後每30分鐘要拿下來休息幾分鐘。或是當膝蓋不舒服時穿上,狀況好時拿下,不要一直依賴護膝,才有機會訓練肌肉。至於腳底的鞋子,也要因事、因地制宜。例如,健走時要穿運動鞋或慢跑鞋,慢跑鞋的底部能太軟,最好有個船底的弧形,能讓腳順利完成一個圓弧的動作。爬山時要選抓地力強、厚底的鞋子。打球要注意鞋子是否有足夠的彈性、抓地力是否夠穩。如此一來,能減少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點擊圖片即可回顧)

■ 全球購商品春季大促,地表降價最強

■ 調便秘,緩解口腔潰瘍,提高免疫力


■ 澳樂維他氨糖關節靈,守護關節健康超全適應症和食用說明

相關焦點

  • 膝關節壽命只60年?教您1招,膝蓋酸痛減半,多用30年
    關節有可能因為「用」得不當而加速損傷,甚至好多人還沒到60歲,關節就已經要「退休」了!那怎麼避免「用」錯呢?先通過三個簡單的測試,看看您的關節好不好。單腿站立,下蹲,膝關節成90°,是否出現疼痛或不穩?
  • 每天練練這4個動作,讓你的膝關節更好!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膝關節使用頻繁,承重壓力大,隨著年齡等因素發生退化。很多人都會忽視疼痛等危險信號,如何自檢膝關節健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自測。 ▍單腿下蹲自測法
  • 骨科主任兩招搞定膝蓋疼,不花一分錢,簡單到不敢相信!
    據《科學時報》報導,李光耀先生患有20多年肩周炎的老毛病,看過很多名醫,總不見效,很是苦惱。後來我國領導人委派葛氏父子為其治療,收效很好。隨後葛氏父子就受到邀請,到新加坡同濟醫藥學院教學,在這之前,新加坡中醫正骨的醫師很少。葛鳳麟說:「現在很多那兒的正骨醫師都是我的學生。」
  • 3個動作自測肩頸健康 湯臣倍健健力多告訴你肩頸不好怎麼調理
    常常伏案工作,低頭玩手機,帶來的後果就是頸椎酸痛,肩頸勞損,導致頸椎病和肩周炎等關節疾病找上門。那麼,怎麼判斷自己的肩頸有沒有問題呢?肩頸不好怎麼調理?一、3個動作教你自測肩頸健康自測動作一:伸手摸對側的後腦勺,比如用左手摸右耳朵,右手相反。能完成則說明肩關節向前活動沒問題。
  • 人到中年膝關節退化怎麼辦?堅持做4個動作,讓關節保持年輕狀態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人群容易發生膝關節退化的情況! 1、體重基數過大的人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你的體重越大,對膝蓋的壓力就越大,而膝蓋磨損也更厲害,所以就容易導致膝蓋出現各種問題。體重過大的人走路都困難,更別說運動了,所以,胖子們往往都缺乏運動,從而進一步影響膝蓋健康。
  • 老牛侃健康丨你的膝關節退化了嗎?3個動作自測膝蓋健康
    膝關節處於「黃金十五年」時期,只要不破壞膝關節組織,基本不會感受到疼痛。膝關節開始退化,軟骨產生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時間短且難以察覺。膝關節退化慢慢嚴重,膝關節容易出現酸痛。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要特別注意膝關節的保養了。
  • 膝關節強化訓練,9個動作鍛鍊腿部肌肉,保護膝關節,讓你更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們步入中年以後我們的關節與骨骼的健康程度就會慢慢地下降,而在各個關節當中,最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應該是膝關節,作為全身最為複雜的膝關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負責負重與行走,而當膝關節存在問題之時必然會影響我們的正常活動,尤其是在我們步入老年之時,很容易因為膝關節的問題給我們帶來較大的健康銀隱患,所以當我們在年輕之時就應該重視對於膝關節的保護,
  • 膝關節最怕的三個動作
    研究表明,當你平躺時,膝關節的負重幾乎為零,當你蹲和跪時,膝關節的負重是你體重的8倍,此刻所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
  • 強化膝關節,讓膝關節年輕態,就這三個動作!
    因為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到膝關節,它是身體部位中運用最頻繁的關節之一,只要不出問題也往往會被人所忽略,現在膝關節疼痛的人開始慢慢年輕化,如何好好保養膝關節成了重中之重,不要等到難受了再注意!除了注意保暖之外,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三個有助於強化膝關節的體式動作,堅持練習,好好保養!
  • 膝關節退化?嚴重者可致無法走路,三個動作,預防膝蓋退化!
    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膝關節疼痛的問題,只是有的人膝關節疼痛持續惡化,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從臨床膝關節疼痛疾病的發生期來看,大至上可以概分為以下幾期:0歲~20歲為醞釀期,20歲~40歲為臨床前期,40歲~60歲為臨床期,60歲~80歲為殘障期。也就是說,40歲以後開始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一般膝關節疼痛的部位,以膝關節內側的「內側皺襞」居多。
  • 【健康】跑步到底傷膝蓋嗎?一分鐘自測,你的膝蓋還好嗎
    有三個動作可以對我們的膝蓋健康狀況進行簡單自測,難度從難到易: 因為關節內部的炎症導致關節滑膜分泌出很多液體,表現出膝關節腫脹。 ●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吃不上勁兒」「打軟腿」,常出現在早晨起床下地時和爬樓梯時,其實是軟骨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和退化。 ●細。
  • 避免現實中「膝蓋中箭」 三招為你膝關節「充值」
    管家說:網友上網總愛說「膝蓋中箭」、「給跪了」,可如果現實中膝蓋有中箭的感覺可就要注意了。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王海芳30歲後:膝關節開始老化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丁悅教授介紹,人體膝關節這個重要的「零件」就像一個機器的零件,用久了就會出現老化和磨損。「作為一個負重關節,膝關節在不同的姿勢下的負重也不盡相同。」
  • 人體關節的靈活與穩定訓練系列--膝關節
    人體的運動關節有支撐與活動功能,運動關節需要同時1-2個活動面靈活性和穩定性相互協調。     膝關節通常大家都知道需要穩定性,具體來說,膝關節(股脛關節)需要冠狀面的防止外翻、防止脛骨相對於股骨過度外旋的穩定性,矢狀面的屈伸需要靈活性。     為什麼要膝關節(股脛關節)需要防止膝外翻的穩定性呢?
  • 中老年人膝關節容易受損?這5個傷害膝關節的行為,趕快制止
    膝關節是人體最為重要的關節之一,也是最為容易出現健康問題的關節之一。如果在生活中不注重對膝關節的保護,不小心得了膝關節炎等疾病,不僅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人的行動能力,甚至走到膝關節置換這一步。
  • 究竟該如何保護膝關節?
    膝關節磨損的自測關節的壽命主要與人類的基因、外傷和運動量及強度有關。
  • 膝關節壽命只60年?常坐高板凳,膝蓋酸痛減半
    醫聊科普有人說,膝關節的平均壽命是60歲?是真的嗎?那60歲以後,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度過?關節有可能因為「用」得不當而加速損傷,甚至好多人還沒到60歲,關節就已經要「退休」了!那怎麼避免「用」錯呢?
  • 4個動作改善扁平足,讓關節更安全,讓深蹲更高效,讓腿型更好看
    從專業角度來說,足弓是趾骨關節與跟骨關節之間形成的區域性縱弓及橫弓,它們按照位置也可分為外側弓和內側弓,我們大致了解即可。但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形態。那麼顧名思義,扁平足就是我們的足弓塌陷及消失,從而呈現出一個扁平狀態。
  • 簡單的三個動作加速關節恢復
    現代社會,很多人因為繁重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導致身體上出現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而滑膜炎就是我們平時挺常見的一種,大多數人是因為外在壓力引起了關節損傷所導致的,一旦發生將給患者帶來很大的麻煩,嚴重影響生活。所以身體一旦有什麼問題一定不要拖,及時去解決,可知悉正商磁療貼,幫助維持關節穩定。
  • 趁年輕,把膝關節保護好,8個動作練出強健膝關節
    比如,如果你是年輕人,對保護膝關節的意識有多少?在你的膝蓋沒有疼痛到影響你的生活的時候,是否有去關注它呢?人老先老腿,與其到了不可挽回的時候才去做,不如趁年輕,從現在就開始。 膝關節會參與我們非常多的日常活動,又是人體中最大的承重關節,如果膝關節出了問題,它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那麼想保護膝關節,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 跑步 有氧鍛鍊害怕膝關節磨損嗎?8個動作幫你康復膝關節增強保護
    ,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時,對於膝關節的磨損是巨大的,還有力量訓練對於關節也有一定的磨損,例如訓練動作的姿勢不對,或者使用的重量超出自己控制能力,這些都會增加對關節的磨損,在健身訓練中我們要重點保護這幾個關節部位,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手腕這幾個關節部位是運動健身訓練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