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2021-03-03 消化知多少

 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胃氣者,谷氣也,榮氣也,運氣也,生氣也,清氣也,衛氣也,陽氣也。又天氣、人氣、地氣,乃三焦之氣。分而言之則異,其實一也,不當作異名異論而觀之。

     飲食勞役所傷,自汗小便數,陰火乘土位,清氣不生,陽道不行,乃陰血伏火。況陽明胃土,右燥左熱,故化燥火而津液不能停;且小便與汗,皆亡津液。津液至中宮變化為血也。脈者,血之府也,血亡則七神何依,百脈皆從此中變來也。人之百病,莫大於中風,有汗則風邪客之,無汗則陽氣固密,腠理閉拒,諸邪不能傷也。

      或曰:經言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又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又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又頭痛耳鳴,九竅不通利,腸胃之所生也。請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陰土也,至陰之氣,主靜而不動;胃者,陽土也,主動而不息。陽氣在於地下,乃能生化萬物。故五運在上,六氣在下。其脾長一尺,掩太倉,太倉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稟,乃能薰蒸腐熟五穀者也。胃者,十二經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則萬化安,病則萬化危。五臟之氣,上通九竅。五臟稟受氣於六腑,六腑受氣於胃。六腑者,在天為風、寒、暑、溼、燥、火,此無形之氣也。胃氣和平,榮氣上升,始生溫熱。溼熱者,春夏也,行陽二十五度。六陽升散之極,下而生陰,陰降則下行為秋冬,行陰道,為寒涼也。胃既受病,不能滋養,故六腑之氣已絕,致陽道不行,陰火上行。五臟之氣,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養皮膚血脈筋骨,故言五臟之氣已絕於外,是六腑生氣先絕,五臟無所稟受,而氣後絕矣。肺本收下,又主五論氣,氣絕則下流,與脾土疊於下焦,故曰重強。胃氣既病則下溜,經雲:溼從下受之,脾為至陰,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竅之源,使不能上通於天,故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胃者,行清氣而上,即地之陽氣也,積陽成天,曰清陽出上竅,曰清陽實四肢,曰清陽發腠理者也。脾胃既為陰火所乘,谷氣閉塞而下流,即清氣不升,九竅為之不利。胃之一腑病,則十二經元氣皆不足也。氣少則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則血虧,故筋骨皮肉血脈皆弱,是氣血俱羸弱矣。勞役動作,飲食饑飽,可不慎乎。

      凡有此病者,雖不變易他疾,已損其天年,更加之針灸用藥差誤,欲不夭枉得乎?

相關焦點

  • 從「九竅」看出脾胃健康
    經常會遇到很多患有脾胃病的年輕患者,他們看上去精神狀態非常不好,有的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過於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長得很肥胖,看似體格龐大,但是一點都不結實,一身肥肉;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有未老先衰之態……,這些多是由於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
  • 脾胃虛,則九竅不通.學古人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養護,值得收藏!
    因此,九竅有問題了,我們先要想到是不是脾胃出問題了。很多患有脾胃病的年輕患者,他們看上去精神狀態非常不好:有的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過於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長得很肥胖,看似體格龐大,但是一點都不結實,一身肥肉;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有未老先衰之態……這些多是由於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造成的。
  • 九竅決生死
    所以,修道所說的竅,大體上與人的激素是分不開的,它的影響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響一條經脈,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那麼,頭上四竅接「天氣」,腰腹部三竅接「地氣」,這是七竅。修道開九竅,還有兩個竅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中丹田和我們背後的夾脊竅。夾脊竅在我們兩胳膊的連接處,我們平常背後這兩肩膀連接的夾脊竅是閉死的,修道的時候要打開它,打開以後和人體正面的中丹田來接「人氣」。
  • 中醫說的「九竅」是什麼意思?
    (想及時看到我們更新的內容請點擊上方藍字:本能系統醫學論,再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即可,順便在文末點個在看哦)選自:徐文兵《知己》人的頭面七竅加上前陰尿道和後陰肛門就是九竅以後物質器官和感覺器官的分離,有的徹底,有的就不徹底,有些動物肛門的性快感依然存在。進化到了哺乳動物,首先分開的是糞道,肛門獨立排便,與泌尿功能和生殖功能分開。其進化意義在於充分發揮了結腸和直腸的存儲糞便的功能,利用微生物發酵化腐朽為神奇,為身體提供更多的營養。禽類沒有存便的器官和功能,只能隨時排便,無論是在站立時還是飛翔中。
  • 竅的作用和九竅的位置
    】講的內容不太一樣,但我覺得對我習練太極拳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因此將這篇文章抄錄於下,由於原稿字跡有的不太清晰,只好根據臆測,估計意思相差不遠,因此,僅供太極拳愛好者參考。「九竅」各有其實際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竅」的存在不能離形,「竅」的作用不能離氣,「竅」的運用不能離意。意、氣、形是練竅的基礎,所以竅與·靜功的「三層九步功」有關,它包含著「九竅」的練法。各竅位置和作用:1、上丹田:即主竅,在兩眼之間,此處是「意」的中心,真氣的根源,此竅至為重要。
  • 三關九竅療法——幫您打開疾病的黑匣子
    何為三關九竅?     《道藏輯要》曰:人身背骨有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此三關,左右皆有竅,一關通三竅,三關攜九竅,故名:三關九竅。       九竅分布於身軀的前、後、上、下、中,組成九宮八卦之象,蘊含著太極陰陽之理。前身屬陰,上、中、下三丹田,陰為柔目,主收藏,是養生之處,應含蓄於內,運化周身。
  • 古中醫「三關九竅」溫灸法
    「九竅」各有其實際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竅」的存在不能離形,「竅」的作用不能離氣,「竅」的運用不能離意。意、氣、形是練竅的基礎,所以竅與·靜功的「三層九步功」有關,它包含著「九竅」的練法。能九竅相合,則九九歸一,有無混化,即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自會產生形如太虛,身似宇宙,無內無外,無邊無際之感;到此境界,即無所謂中心,而處處都是中心,也無竅可守,而處處都在竅中,也就是達到了「意無意、竅無竅、無意之竅是真竅」之境。
  • 人有九竅,其中3個是重要機關,懂得控制的人,自控力很強大!
    有的人自控力很好,不胡思亂想,說拿起就拿起,說放下就放下,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有的人自控力差,剛好相反。道家解釋了一個人自控力強弱的根本原因,在於能量的控制。人有九竅,其中3個是重要機關,懂得控制的人,自控力很強大!
  • 開九竅的方法
    修身練功、先開九竅。九竅打開,不僅能吸收宇宙能量精華,而且能排放身體的其他汙垢濁氣。關鍵,「意到」、「手到」、「身到」,重要是要用心去做。貴在堅持。「九竅」打開後配合手療、點穴、推拿及其他自然療法,有病調理,無病保養,修心養性,強身健體。
  • 胡云翼《宋詞通論》:學界公認「現代派」詞學研究的扛鼎之作
    這本書分為《宋詞通論》與《宋詞人評傳》上下兩篇。《宋詞通論》寫宋詞的起源、興盛、發展、變遷、衰落、原因和結果,《宋詞人評傳》則是宋詞重要作家的生平、作品介紹與批評。今天讀完《宋詞研究》,整理完《宋詞通論》的思維導圖,特將主要內容按「定義」、「興衰」和「概觀」三大重點,簡要解讀如下:1、宋詞定義和研究意義在不少古人的論述中,我們常會見到「詞是末技」這樣的說法。那麼這些古人為什麼會看不起詞呢?
  • 寶寶睡覺的4個壞習慣,是輔食添加過度脾胃虛,寶媽別亂餵了
    嘉嘉苦笑說:「家裡的溫度一點也不高,孩子的奶奶懷疑孩子缺少微量元素,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但是結果顯示孩子一切正常。」我思考了一下告訴她,你家寶寶有可能是因為輔食添加過度,導致脾胃虛弱,所以才睡不好覺。
  • 人體「精、氣、神」開關的特效穴,能開九竅!
    首先是鬆開關節之間的腱,接著骨,要不斷的鬆開關節之間的腱,關節之間不松,氣不能順暢的流動。我們習慣於拉緊,應不斷的放鬆。當我們初學時,動作是緊繃繃的。我們學習知道那些動作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運而後動的動作。當肩關節能鬆開時,其它的都容易了,腳 三關中踝關最難松。尾閭關鬆開後,氣可通上背部。「練太極拳要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因為心有所畏便緊張,緊張就不能松。
  • 中醫說的「九竅」是什麼意思? | 徐文兵
    我們將在下面的學習中一起認識「九竅」這個身體結構。人的頭面七竅加上前陰尿道和後陰肛門就是九竅。當然,對於男人而言是這樣,因為男人的生殖腺通道和尿道是合二為一的。女人則不然,其尿道和陰道是分開的,所以女性應該有十竅。女性在14歲初潮前,外陰大小陰唇處於半閉合狀態。
  • 並非美玉都能隨便戴,人有九竅,玉有九竅塞,知道這些你還敢戴嗎
    九竅玉是指堵塞或遮蓋在死者身上九竅的9件玉器。"九竅"指的是雙眼、雙耳、鼻孔、嘴、肛門和生殖器,古人認為堵住這"九竅",可防止人體內精氣外逸而使屍體不朽。古時陪葬品中常見的玉器種類有玉衣、玉塞、玉含、握玉等。
  • 物演通論看世界之四十二:談談「做自己」
    人,不以地域分,不以國籍分,根本上只以精神認知分。宮寶森自然是能打過馬三的,只是因為宮寶森心懷悲憫,面對自己的徒弟本能的沒想過下殺手,沒想到卻被馬三所殺。「見眾生」者,思慮自己的得失結局少,所以未必都有好結果,但也算求仁得仁。當被廢了武功的馬三意識到師傅的寬容時,不知道會不會改惡從善,若能從此向善,才終不負師傅的悲憫之心。
  • 食療調理脾胃虛
    食療調理脾胃虛脾胃虛弱的症狀:畏冷,很容易手腳冰涼,尤其是冬季;舌苔較厚,有齒痕;膚色暗黃,缺乏紅潤與光澤;胖的較虛,皮膚鬆弛,尤其是腹部
  • 脾胃虛,百病生嗎?脾胃不好的人,大多有這4大特徵,該如何調理
    脾胃虛,百病生嗎?脾胃不好的人,大多有這4大特徵,該如何調理中醫把脾稱之為後天之本,《景嶽全書》記載:「胃氣為養生之王,是以為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已經和以往的古人產生了很大的區別,脾虛也不再是由營養不足而引起。
  • 脾胃虛則身體弱!一個中醫食療方,專補脾胃,幫過很多人
    醫生都驚訝了,「這個方子是專門調理脾胃虛的,你一個小姑娘居然這麼懂,是學中醫的嗎?」。  我聽後太開心了,書沒白讀,馬上抓了材料回去試試。  沒想到,不僅脾胃好了,皮膚也變好了~特別在潮溼季節更加明顯,還會出現大便不成形,黏膩,衝馬桶的時候還衝不乾淨。  為什麼會有這種悶悶的感覺呢?  脾主升清,喜燥惡溼,身體溼氣過重,就會阻礙清陽不能正常上升到我們的頭部,就相當於沒有新鮮的空氣上來,你肯定渾渾噩噩。  當然,你也可以看下舌頭,如果舌苔厚膩或者齒痕印很明顯,就是脾虛的表現
  • 溼氣重、體質弱、脾胃虛,這些問題怎麼辦!
    春季是人體溼氣最重的時節,體質弱的人很容易導致脾胃虛,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
  • 4歲男孩瘦到皮包骨,醫生說是「脾胃虛」,這4大原因成罪魁禍首
    在中醫上有這麼一個說法:"脾胃虛則百病生,脾為後天之本"。意思就是說,如果人的脾胃能夠正常的運化食物,則身體會非常健康,反之則會經常生病。在一些兒科門診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孩子比同齡人要格外瘦小、面色發黃、經常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