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究竟做了什麼,能得康熙如此敬重?她是祖母,更是親娘

2021-01-10 清朝那些人

康熙皇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他被後世部分學者尊稱「千古一帝」,雖然還有待商榷,但《清史稿》對其「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的歷史功績評價,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

清初法國傳教士白晉曾經在《康熙帝傳》中,如此評價康熙皇帝:

具備天下所有人的優點,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應列為第一等的英主。

8歲繼位、16歲實掌朝政大權的康熙皇帝,在清朝入關初期的動蕩朝局下,「內則削平大難,鞏固統一之基礎;外則戰勝強敵,恢張帝國之威信」,真正穩固了清朝對中原地區的皇權統治。再加上康熙皇帝在位期間表現出來的「仁孝性成、勤政愛民」等明君所為;再加上康熙皇帝自身絕對堪稱一代大家的文學修養、綜合素質;以至於諸多國外學者對其的評價,也以「天下之聖主」、「英傑之主」、「千古英傑」居多。

擁有如此歷史功績,康熙皇帝絕對有理由笑傲中國封建皇權歷史。可在康熙二十六年,祖母孝莊太后病重之際,康熙皇帝竟如此自我評價: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啥意思?

康熙皇帝的「軍功章」上,孝莊太后的貢獻是巨大的、是決定性的、是不容磨滅的!

僅憑此一言,或許還不能說明康熙皇帝對孝莊太后的推崇和敬重,我們再來舉幾個例子:

1、康熙十一年,孝誠仁皇后所出嫡長子承祜,不幸夭折,當時康熙皇帝正侍奉孝莊太后於湯泉療養。為避免孝莊太后擔憂、悲痛,康熙皇帝在向孝莊太后請安時,「含痛問安,笑語如常」;朝臣前來慰問,康熙皇帝也要避開孝莊太后,於僻靜處「垂淚面諭安葬事宜」。

2、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孝莊太后病重,康熙皇帝「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后」。不騎馬,不乘轎,步行到天壇,向天祈禱,「若大數或窮,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太后崩逝於慈寧宮,康熙皇帝在悲痛欲絕之餘,六違祖制,甚至不顧「朕躬忌諱」;甚至不顧朝臣勸阻,「立意割辮」;向孝莊太后盡了最後一次孝道。

正如白晉對康熙皇帝的評價那樣,「康熙皇帝的孝順和感恩是如此罕見,他因此獲得了舉國百姓的尊敬和擁戴」,對於孝莊太后,康熙皇帝確實將孝道做到了極致。即使,清朝帝王以「孝」治天下,康熙皇帝對孝莊太后所行,也明顯已經超出了政治需要。

那麼,孝莊太后究竟做了什麼,能得康熙皇帝如此敬重、孝順?

雍正皇帝登基後,曾經在《大清景陵聖德神功碑文》對孝莊太后有過如此評價:

皇考自幼齡奉孝莊文皇后慈訓,凡飲食起居、視聽言動,皆有矩度。

這句話以後才是雍正對康熙皇帝的積極評價,也就是說,雍正皇帝也堅定認為康熙高尚的品質、優良的作風、高雅的氣質,幾乎都來自於孝莊太后的「鞠養教誨」。

康熙皇帝的文化功底、治國能力幾乎全部來自於孝莊太后的教導

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曾經如此評價康熙皇帝,「上而天象、地輿、歷算、音樂、考禮、行師、刑律、農政,下至射御、醫藥、奇門、王遁,滿蒙、西域、外洋之文書字母,殆無一而不通,且無一不創立新法,別啟律途」。就文化素養而言,康熙皇帝在諸多方面都絕對有資格被稱為一代大家;就治國能力而言,康熙皇帝如此深厚的文化功底,無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這一切,均來自於孝莊太后的諄諄教導。

康熙皇帝為皇子時,孝莊太后便十分喜愛,對其教導也最為嚴厲。據康熙皇帝晚年回憶,幼年玄燁在孝莊太后的嚴格要求下,竟然一度達到了「好讀書,嗜書法,留心典籍,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的瘋狂地步。甚至在身染天花重疾,出宮治療期間,孝莊太后還專門令蘇麻喇姑每日指導,繼續學習。

康熙皇帝登基後,孝莊太后更是經常出現於南書房,刻意培養其在用人行政、管理國家方面的能力。在孝莊太后的積極影響下,年齡尚幼的康熙皇帝便寫出了「人主居四海臣民之上,所關甚巨。然代天理物,端在躬行;致治興化,必先修己」的「明主之言」。康熙皇帝小小年紀便能於困局之中,如此乾淨利落的扭轉時局並迅速開創諸多歷史創舉,可孝莊太后的諄諄教導絕對有著直接關係。

命苦的康熙皇帝,全賴孝莊太后撫育

在無數光環的環繞下,康熙皇帝自幼的悲苦命運往往被人忽略。這個8歲喪父、11歲喪母的苦命天子,曾經在孝莊太后崩逝時,流露過心中的悲苦。《清實錄·聖祖實錄》有載:

朕自八齡皇考世祖皇帝賓天,十一歲又遭皇妣章皇后崩逝。二十餘年以來,全賴聖祖母太皇太后撫育教訓。今遽遭捐棄,五內摧迷。顧念慈恩,罔極難報。

對於康熙皇帝而言,孝莊太后名為祖母,實為親娘,「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8歲即位的康熙皇帝,雖是帝王,更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在偌大的皇宮中,雖有嫡母、庶母、宮女、太監的照料,但像孝莊太后這樣事無巨細、體貼入微的關懷,才是真正讓其忘掉苦痛、沐浴慈愛的來源。

正因如此,康熙皇帝才會在孝莊太后崩逝後,表現得如此悲痛,才會發出「罔極之恩,畢生難報」的肺腑之言。

康熙皇帝劇照

正如《清史稿》對孝莊太后的評價,「世祖、聖祖皆以衝齡踐祚,孝莊皇后,當時無建垂簾之議者。殷憂啟聖,遂定中原,克底於昇平」,孝莊太后有成為武則天的機會和能力,但她只是將慈愛感情、政治才幹付諸於順治皇帝,尤其是康熙皇帝身上。正是有了孝莊太后的傾心撫育,才有了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稱號,才有了「康乾盛世」的百年輝煌。

參考文獻:《清實錄·聖祖實錄》、《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康熙帝傳》、《嘯亭雜錄》

相關焦點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不下葬
    康熙皇帝在中國古代王朝歷代帝王之中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位,之所以能夠有雄才大略與他的祖母孝莊有著很大的關係。孝莊輔佐了兩代帝王,一個是他的兒子,另一個便是康熙,從康熙幼年的時候就開始教育輔佐,可以說,孝莊在清朝的發展之中佔據著極重要的地位,也幫助康熙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帝王。
  • 孝莊太后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那她為什麼不像慈禧一樣垂簾聽政?
    而就在這件事鬧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局勢突然出現了轉機。多爾袞妥協了,主動退出了爭奪之戰。並且,將孝莊太后年僅六歲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扶上了王位,這個人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孝莊太后的兒子福臨並沒有什麼權力,那麼,多爾袞為什麼會讓他當上太子呢?很多人不禁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 清朝最榮光的宮女,孝莊太后視其為閨蜜,康熙皇帝與她感情深厚
    即使是康熙皇帝的女人,在沒有嬪以上內庭主位的情況下,也沒有資格撫養皇子。但是偏偏就有這樣一位侍女,讓康熙皇帝不顧規矩,把自己的兒子皇十二子交到她的手上撫養。這個侍女就是康熙的啟蒙老師——蘇麻喇姑。蘇麻喇姑受到康熙的如此重視,真的僅僅是因為她做過康熙的老師嗎?康熙讓她享受妃子的待遇,又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深意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麻喇姑有什麼特殊之處。
  • 清朝第一位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的一生
    話說,皇太極足足比孝莊大了21歲,當她爸都綽綽有餘了,雖然夫妻生活沒什麼問題,孝莊也給皇太極陸續生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但是孝莊卻始終沒能成為大叔控,倒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成為了她一生都無法忘懷的人。多爾袞比孝莊大一歲,由於多爾袞多年徵戰沙場,積勞成疾,皇太極派孝莊去照顧多爾袞,這照顧來照顧去,就照顧出了情誼,但兩人始終保持著柏拉圖式的情感,並沒做出什麼破格的事。
  • 她身為太后,為何停屍37年未被安葬,「太后下嫁」是否確有其事?
    孝莊的靈柩,自康熙二十七年四月開始,便安放在了順治皇帝孝陵旁的「暫安奉殿」,只是沒想到這一放,竟長達37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才就地建起昭西陵,孝莊遺體才正式得以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向孝順的康熙至死都未將祖母的遺體安葬
  • 故宮裡的皇家秘密,太后寢宮慈寧宮,卻為何孝莊之後無人敢住?
    她輔佐了兩位皇帝登基,六歲登基的,孝莊的兒子順治帝,也是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也就是第一個入住紫禁城的大清皇帝,那麼孝莊自然就是故宮裡的第一位大清太后,她那個時候就住在慈寧宮。還有個八歲登基的,是孝莊的孫子康熙,此時的孝莊成為了太皇太后,她還接著住在慈寧宮。
  • 孝莊太后: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的傳奇女子
    康熙帝在清朝中不僅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也是一位治國有方的好皇帝,然而縱然康熙在登基後十分勤勉,背後若是沒有她的幫助,康熙也不會有機會帶領國家走向盛世。康熙背後的這位女人可以說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在她的一生中加上皇太極和後來全程輔佐的順治、康熙一共是三位帝王,可謂是嘔心瀝血,並且同時她也是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太后。
  • 清朝兩個巔峰級別的女人,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相比有什麼差別?
    清朝兩個巔峰級別的女人,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相比有什麼差別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女權的地位普遍較低,在古代的女性當官的非常少,能夠從政的更是罕見。而在清朝就有兩個女人,地位達到了巔峰,那就是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兩個人對於清朝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如果把這兩個人作為比較對象的話,誰更厲害一些。兩個人雖然都參與政事,但是兩人站的位置確實不一樣,孝莊一直作為幕後人物輔助順治和康熙,而慈禧卻打著垂簾聽政的幌子,明目張胆的結黨專權。
  • 孝莊死後,抬棺材的途中發生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提起孝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是大清國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傳奇的賢良后妃,還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直到今天,她身上的傳奇仍然未減半分,以她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數不勝數,且播放率節節攀高。《孝莊秘史》、《康熙王朝》、《大玉兒傳奇》等,都是火遍螢屏的優秀電視劇,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她。
  • 不受順治寵愛的孝惠皇后,卻能當56年太后,康熙是如何孝敬她的?
    康熙對這個他皇阿瑪的繼後的好,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體現出來,讓這個不是他親生母親的皇后,安坐五十六年太后的位子,就是最好的明證。那麼康熙究竟是如何具體孝敬這位孝惠皇后的呢? 下面給大家列舉三件典型代表事件。
  • 順治最愛的女人董鄂妃做了什麼事,讓孝莊太后那麼厭惡她?
    孝莊太后,眾所周知,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的一生培養、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稱她為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政治家,也不為過。克就是這麼一個大人物,卻對自己的兒媳董鄂妃厭惡至極,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這就是傳統的婆媳關係嗎?
  • 在太后生前,稱呼「孝莊」是錯誤的,為何稱「慈禧」就沒錯?
    清宮劇中,孝莊文皇后和慈禧太后是兩個經常出現的人物。很早的時候,大家就指出了《康熙王朝》中的錯誤,孝莊一直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對的,因為「孝莊」是她的諡號。諡號是人逝世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用來高度概括一個人的生平,評價他的是非功過。
  • 孝莊輔佐兩代帝王而不效仿武則天稱帝,是沒實力還是沒野心?
    那麼孝莊太后在當時為什麼不效仿武則天稱帝呢,是沒實力還是沒野心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客觀來說,孝莊太后之所以沒有越權,沒有稱帝,首先是因為當時局勢不會給她這種機會,也就是說沒實力;其次不說有沒有實力,本身以孝莊太后的表現來看,她也沒有這種野心,還是很安分守己的。
  • 《康熙王朝》:容妃被降罪到死都在刷馬桶,康熙無情還是孝莊害她
    《康熙王朝》容妃是康熙最為寵愛的妃子,她相貌美麗、性情賢惠、溫婉大方,更是於與康熙更是情投意合。容妃前半生與康熙恩愛有加,甚至是康熙的賢內助,很多國家大事康熙都會和容妃商議。但是這個女人後半生就太可憐了,先是女兒藍琪兒被送給葛爾丹和親,再就臨危受命太后的遺旨大庭廣眾下阻止康熙廢太子,被康熙以假傳聖旨論處被發配去洗馬桶。還有就是放走了一個應該要被殺的女人,這個女人懷了太子的兒子。廢太子風波,皇帝有苦說不出容妃就像當初曹操弄死糧草官一樣,無辜替孝莊頂了罪。
  • 鰲拜罪不至死,孝莊太后這一計很明顯,鰲拜太蠢竟沒看出來
    相信大家都看過《鹿鼎記》,主要講的是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的故事,劇中韋小寶曾進宮做太監,還和少年皇帝成為莫逆之交,沒錯,這位少年便是日後的康熙大帝。
  • 清朝三代君主都與科爾沁聯姻,康熙為何拒絕?他不怕得罪孝莊嗎
    孝莊太后是康熙皇帝的奶奶,也是康熙長期以來最依賴的人。所以說康熙對孝莊太后的敬重,超過了任何人,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生母佟佳氏。那麼康熙時期,是怎麼對待孝莊太后的娘家人的呢?我們都知道孝莊那是科爾沁蒙古的女人,科爾沁長期保持和清朝的聯姻關係,那麼康熙時期有沒有繼續保持和科爾沁的聯姻呢?
  • 孝莊曾經輔助過兩代君王,她為什麼不像武則天一樣做皇帝?
    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與蒙古結盟,公元1614年,蒙古成吉思汗氏族的哲哲(孝莊的姑姑)嫁給了清朝皇帝皇太極為妃,1625年,哲哲的侄女,也就是孝莊也嫁給了皇太極,很顯然,這是屬於政治聯婚。孝莊嫁給皇太極後,雖然後宮地位不及親姑哲哲,並不是特別受皇太極寵愛,但好歹也是養尊處優的皇妃,沒吃過什麼苦頭。
  • 康熙王朝中蘇麻喇姑和孝莊太后親如姐妹,歷經五朝,結局令人意外
    蘇麻喇姑正是在陪伴孝莊學習的過程中,憑著她的良好悟性,出色地掌握了滿語,並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幾十年後,孝莊選中她為愛孫玄燁「手教國書」,表明她具有紮實的滿語文功底。據《嘯亭雜錄》記載,「國初衣冠飾樣」,皆蘇麻喇姑「手制」。另據《清史稿》載:「清自崇德初元,已釐定上下冠服諸制。」
  • 康熙王朝3:孝莊怒斥順治,順治終無意皇位,一心向佛
    上集講到順治在天下和佛門面前搖擺不定,他到底會做何選擇呢?這時的順治一把推開大門面向眾臣,索尼見到皇上喜極而泣,跪在地上,順治說在次日日出之前會給大家一個了斷。孝莊現在也深知大清朝的危難時刻來了,但皇帝的性子她一清二楚,再加上皇帝從小就崇尚佛法,光勸他怕是不行,所以只能從妖僧行森入手,但行森已經潛移默化地勸皇帝皈依佛門長達十八年之久,尤其在鄂妃去世後更是變本加厲,此人不除天下難以太平,但是就此殺了他也非上策,殺人不如誅心,最後太后決定讓索尼去找佛門大宗師玉林秀,並奉上一封親筆信,想讓玉林秀大師出面勸阻行森,讓行森主動去改變皇帝心意。
  • 孝莊想把孔四貞嫁給順治,無奈她已訂婚,孝莊:那就做我的女兒吧
    清朝順治十一年(1654年),孝莊太后在紫禁城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這位客人年僅18歲,身為女子,她面色英武,面對孝莊太后,她不但沒有過於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