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是我入坑的作家,而阿婆則是讓我真正喜歡上推理的作家。
兩個人的書都涉獵不少,從東野先說起吧,最一開始的時候是同事的《從前我死去的家》和《空中殺人現場》知道東野的,兩本短篇通讀下來也沒花多長時間,當時就是覺得,跟看動漫的感覺不一樣,感覺更複雜更細膩,當時果斷入坑,在網上買了東野的許多小說,最有名的《白夜行》啦《嫌疑人X的獻身》啦《惡意》啦《解憂雜貨店》《秘密》等等,都是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當然讀的時候也是興奮不已的,當讀東野的書越來越多的時候,感覺到某些缺失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後來知道了是因為東野的推理大多是屬於社會派推理,與本格推理(古典推理)不同的是沒有精心設計的案情和動機,以及常見的密室又或者是暴風雪山莊模式等,這對於從小就受到《名偵探柯南》薰陶的我來說,其實是拓寬了我對推理的認識。
本格推理說白了其實就是老老實實講案子,講案子的匪夷所思的地步,偵探又是多麼的聰明的機智;社會派推理一般不是著重講」案件「本身,而是通過一個或者一系列的案件來描述人們的內心和社會的陰暗。 所以東野大多數的作品呢,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來自人物的感受,結合著某件案子的羈絆,往往會讓讀者投入更多的感情在其中,而不是只想著兇手是誰,用了哪些手法之類的。
阿婆的書看的不算多,但是屬於上乘精品的,基本上都讀了個遍,每次讀完合上書的那一刻都能感覺到來自阿婆深深的套路。阿婆的很多套路已經被用爛了,所以從現在往以前看感覺沒什麼太大的驚喜,但是看任何書都不能只是單單看書的本身,更要結合作者和當時的環境來看,試想一下,在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黃金時代,阿婆的作品帶給人的衝擊力是多麼強大!!她筆下最有名的比利時小鬍子偵探」赫爾克裡·波洛「的形象是不是不用細想就能浮現在你眼前呢? 就我讀過的來說,大概可以用兩個字描述出來——精彩! 除了案子本身的精彩之外,阿婆對於各種人物及錯綜複雜的關係的描述和掌控也讓我嘆為觀止,出場人物眾多,但是確能輕鬆對應上每一個人、每一種性格,這兩者相結合起來,也才使得阿婆的作品直到現在都毫不褪色。
具體的可以參照阿婆的神來之筆《東方快車謀殺案》,相信很多不看推理作品的也多多少少聽過這個名字,可見其影響力! 阿婆還有最偉大的一點就是顛覆了很多人對推理一成不變的看法,有很多作品帶來了非凡的衝擊,在這裡我就只說一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羅傑疑案》(也有當時翻拍的電影,也非常棒),是一部有很大爭議的作品。我不劇透,但是我想談談我初次閱讀時的體驗,熬不拖沓的敘事節奏,慢慢把故事引向最後判決的高潮,一口氣讀完之後,只覺得頭皮發麻,把書捧在手上,靜靜的發了一會兒呆,這真的是那個時代的作品?就現在而言,也熬不遜色啊,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阿婆的作品的手法大多就是所謂的「套路」,把人物和劇情全部糾纏在一起,在最後來一次大爆發,精彩的程度不言而喻,相對於東野很喜歡的開放式的結尾,引人深思,我更喜歡阿婆的處理方式,乾乾淨淨的畫上句號,當然,這只是個人喜好罷了。
阿婆的作品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框架,把所有的人物放在一個小小的世界裡一起擦出火花,對案件本身的探討和分析非常多,所以喜歡本格推理的朋友千萬千萬要看阿婆,真的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當然,以上全都是我個人不才的見解,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種《白夜行》,所以挑刺兒和嘲諷我是不予理會的,要是還有什麼不足的,也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