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知道扇貝為什麼跑路了

2022-01-29 觀點

這段時間,南太平洋的湯加火山爆發,威力相當於1000顆廣島原子彈。全球紛紛擔憂之際,有投資者卻跑去問上市公司獐子島董秘:

火山爆發,扇貝會不會遊入貴公司海域,從而提振公司效益?

這也不怪網民調皮,在過去的短短5年時間裡,獐子島的扇貝曾「跑路」三次,「餓死」一次,創下離奇傳說。

此情此景,舊文重發,博君一笑。


來源 | 拳王的故事(ID:quanwangstory)

責任編輯 | 包不同

點擊查看硬核財經猛料:和6000個EMBA老闆聊完之後,我的錄音放在了這裡!

某上市公司的扇貝宣布跑路,一度在金融圈引發軒然大波,我作為前生命科學工作者,現金融工作者,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來談談這個事情。算是我自己的一個獨立調研。

 

2016年冬天,我去日本北海道度假。富良野寂靜的雪地,函館瑰麗的夜景,洞爺湖星垂平野的視界,都令我沉醉。當然,最讓我流連的是札幌的二條海鮮市場,那裡有比烏賊還大的帝王蟹,有現殺現做的海膽,有玲瓏剔透的魚子,以及扇貝。

 

北海道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扇貝,學名帆立貝,由於北海道古稱「蝦夷地」,所以又叫蝦夷貝。蝦夷貝和我們平時吃到的舟山或者廣東扇貝不大一樣,是長這樣的:

                       

端的是個大肉多,盤靚條順。由下圖可見,蝦夷貝擁有碩大的閉殼肌,所以它開閉起貝殼來可謂虎虎生風,據估算,如果90萬隻蝦夷貝同時開殼閉殼,足以引發一場小型海嘯。

日本氣象局的專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假說,2011年福島地震就是因為東北部海域的扇貝集體扇動貝殼所致。後來日本人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改良了扇貝的養殖方式。過去的扇貝採用「串養法」,學名「垂下式」,即用繩子將扇貝穿成串,垂到海中養殖,便於統一管理與捕撈。

如上圖可見,垂下式的優點是不用擔心扇貝跑掉或躲起來,並且可以優化空間分配利用。但缺點就是扇貝能夠通過繩索傳遞共振,一旦一隻扇貝開始扇動,繩子上的所有扇貝都會予以共鳴,以彰集體主義。由於所有的繩索都互相聯通,一傳十十傳百,最終這片養殖場的所有扇貝都會在同一時間扇動貝殼,造成巨大振動。-福島地震和海嘯也許就是這樣來的,那裡曾經有著全日本最大的扇貝養殖基地。

 

後來日本的絕大多數扇貝養殖基地都進行了改良,把垂下式改成了地撒式,通俗的講就是放養。這下雖然給扇貝管理增加了難度,且有減產之虞,但是再也不用擔心扇貝引發地震。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位於地震帶上的國家來講,安全的重要性遠在產量之上。

 

但我在北海道發現,這裡的部分養殖基地仍然沿用著垂下式的養殖方式。下圖為北海道的扇貝養殖方式分布,可見其東海岸均改用地撒式,而西海岸仍使用垂下式。

                                      

我就此事諮詢過當地漁民,漁民說他們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這是政府的統一部署。他們說,北海道西岸的扇貝產量明顯高於東岸,這足以證明垂下式養殖的先進性。

 

我研究了一下日本地震帶分布圖,日本是個多地震國家,原因是其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交界線在日本島以東,所以東海岸的地震頻率遠高於西海岸。於是我得出初步結論:之所以北海道西岸採用垂下式養殖扇貝,而東岸採用地撒式,是因為東岸更靠近地震帶,必須採用地撒式,避免扇貝集體扇動貝殼引發地震。

而西海岸離地震帶較遠,無需擔心扇貝共振,所以仍採用養殖效率更高的垂下式。

 

但生物專業畢業生的直覺告訴我,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注意到兩個數據,2016年,北海道扇貝的總產量為6.3萬噸,其中有70%以上出口到中國大陸。我計算了一下,也就是有4.4萬噸的扇貝出口到中國。而另一個數據是,2016年北海道本地的扇貝消費量有3.2萬噸。

 

這就很奇怪了,就算北海道的扇貝只出口中國,不出口到其他地區,那本地也只剩1.9萬噸的結餘。這憑空多出來的1.3萬噸扇貝是哪裡來的?難道北海道自己也進口扇貝不成?

 

帶著這個令我輾轉反側的謎題,我在2017年的三月份再次來到北海道,這是北海道扇貝的捕撈季,無數的漁船在札幌的碼頭穿梭。我來到小樽碼頭蹲守,試圖找到解開謎題的鑰匙。

 

一天的捕撈是從凌晨3點開始,我完全不明白為何要趕這麼早,既然是垂下式養殖,像釣魚一樣把繩子拉起來不就完事了。但我還是和漁民一樣3點就來到了碼頭,北海道初春的寒風就像一把昭和年間的武士刀,有一種古老的凌冽。我用大衣裹住臉頰,一旁的漁民大叔嘲笑我臉嫩、嬌氣。他說這算什麼,充其量只能叫做流動的空氣,你是沒見識過真正的海風。

 

到了清晨7點,第一抹晨曦已經染黃了碼頭的船舶和重型機械。這時我看到海浪明顯增大,

風愈刮愈烈,船隻隨著浪濤上下起伏。我正欲開口,漁民做出了閉嘴的手勢,讓我側耳傾聽。

 

我聽見「隆隆」的響聲,厚重而空靈,仿佛從無限的遠方傳來,聽得我直欲斷魂。我問大叔這是什麼東西,大叔說,西穩多四科稜。我都不知道這是英語還是日語,但我也不敢多問,怕大叔掏出昭和年間的武士刀捅我。

 

然後漁民們就此收工,這才不到8點,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他們相互吆喝,約著去居酒屋喝酒,從上午就開始一場宿醉。留下我在碼頭上傻眼不已,我衝大叔喊:扇貝在哪?

 

大叔回頭看看我,意味深長地笑而不語。

 

說好的捕撈季呢?為啥不進行捕撈?從3點到7點整整四個小時,漁民們除了直直在海邊站著張望,啥都沒做。當他們聽到那隆隆的響聲,就像聽到下課鈴聲一樣準時收工。

 

一連半個月每天都是如此。我都快被凍成面癱了,仍然沒有什麼新發現。眼看假期就快到頭,我不由得心急如焚。

 

在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比平時晚起了半個小時,當我無精打採來到碼頭時,發現漁民們的表情與往日不同,異常的肅穆,感覺就像在朝聖,又像是在迎接著什麼。那隆隆的響聲越來越清晰,仿佛音源已經來到了近海。

 

一個漁民突然大喊道:ki馬西大!ki馬西大!我掏出有道詞典查了一下,這是日語「來了」的意思,而且是一種敬語。

 

漁民們紛紛湧到岸邊,大聲狂呼ki馬西大!ki馬西大!我從一個漁民手裡接過望遠鏡,看見漆黑的天際線處有無數的暗流在湧動,似是有龐大的事物在靠近。我嚇得差點把望遠鏡都掉海裡,比劃著問漁民:「哥斯拉?」

 

漁民白了我一眼,告訴我那是扇貝,一大群扇貝,不計其數的扇貝。

 

那是扇貝在遷移。

 

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場面,而且,扇貝原來真的會跑路?

 

等到天亮時,這一大群扇貝已經靠岸了,這時,漁民們終於開始了半個月來的第一次捕撈,準確說是扇貝自投羅網,一頭扎進了早就備好的大網中。這大網綿延數公裡,每個網眼裡都擁擠著四五隻扇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一網打盡下來,少說也有20萬隻。

 

一道閃電划過我的海馬體,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那把開啟謎題的鑰匙。

 

原來北海道並沒有進口扇貝,扇貝是自己跑來的!這1.3萬噸的差額就是這樣產生的!

 

我問漁民,為啥這些扇貝會哭著喊著跑到北海道來受人捕撈?

 

漁民說,它們沒有哭著喊著跑來,它們這是在回家。就像倦鳥思歸。

 

我問漁民這些扇貝是從哪裡回來的?漁民警惕地盯著我打量,半晌後問我,你是哪國人?

 

我愣了一下,心想為啥討論個扇貝還需要查戶口?此中定有隱情。於是我沒跟他講實話,而是告訴他我是臺灣人。

 

他緊繃的額頭一下放鬆了,滿面春風地說:「自己人!自己人!」

 

「這些扇貝都是產自北海道的帆立貝,我們每年秋天會出口貝苗到中國大陸,養殖在大連的海域。好像叫做獐子島。

 

我們北海道最大的秘密,就來自於西海岸的扇貝。之所以採用垂下式養殖,並非考慮垂下式便於管理和捕撈,這只是幌子。秘而不宣的核心是共振。

 

扇貝到了每年初冬,會因為發情而扇動貝殼,由於通過繩索相連,很快就形成了共振。不要小看這共振,雖然西海岸遠離地震帶,不至於形成地震,但是每天凌晨,超過50萬隻扇貝產生的共振波,還是能夠沿著海底地殼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比如中國東北。

 

扇貝是對振動極其敏感的生物,所以我們日本一直在研究用扇貝預報地震。而正是基於此,大連的扇貝能夠感受到從北海道傳來的振動波,對於它們來說,那是故鄉的呼喚。

 

日本的專家在給大連方面提供養殖建議時,提出了下撒式的方案,所以大連的扇貝都是放養在海底。這給它們跑路提供了便利,每年冬天,大連的扇貝在感受到同胞的呼喚後,就會循著振動波開始一場偉大的回歸。」

我感覺自己在聽天方夜譚,就算扇貝真有這本事,大連和日本之間還隔著個半島呢,它們順著振動波遊過去,只會遊到朝鮮。

 

漁民仿佛看穿了我的疑慮,他解釋道,扇貝的本領不僅僅在於感知振動,它們還對溫度敏感。扇貝的適宜生存溫度是5度以上,所以它們會本能地循著暖流遊動。

 

我顫抖著點亮手機,百度了太平洋的洋流圖。

黃海暖流和日本暖流(對馬暖流)在朝鮮半島南端匯合,給扇貝形成了一條完美的赴日航線。

 

「每天早上三點,我們會準時來到碼頭,觀察遠道而來的大連扇貝,這是它們的起床時間----扇貝也需要休息的。接下來大連扇貝拼命地扇動貝殼遊啊遊,這也形成了共振,和北海道扇貝發出的振動波在大海中央碰撞,就產生了這隆隆聲。」漁民繼續給我科普。「隆隆聲越來越接近日本,終於在經過長達3個月的跋涉後,第一批大連扇貝在今天到達北海道。接下來每天都會有大連扇貝到來,2016年,共計有1.3萬噸大連扇貝從獐子島遊回北海道。這是史上最偉大的遷徙,堪比當年智人從非洲走向歐亞大陸。」

 

我沉默了,事實是如此的令人難以置信,卻又無從辯難。我思考了很久,終於找出一個不合理之處,我問漁民大叔,既然雙方都在向對方發出振動波,那為何只有中國的扇貝遊回日本,而日本的扇貝卻不遊向中國?

 

「所以北海道西岸的扇貝要用繩子串起來,他們倒是想去遠方,可是走不了啊!」大叔奸笑道,大和民族兩千年來的智慧全刻在他腮幫的褶子上。

 

我的獨立調查就此告一段落,我想,這足以給某上市公司正名了。扇貝真的會跑路,不,它們是在回家。

 

作為調查的結尾,我去百度了該上市公司「扇貝減產」的公告,我看到在公告發布(1月30日)的前一天有如下新聞:

 這在三十六計裡叫啥來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首相親自出馬掩護扇貝撤退,小日本真是苦心孤詣。

 

回國後為了徹底驗證這一理論的真實性,嚴謹的我還是設計了生物實驗。

 

在成都買不到北海道的扇貝,只有用普通扇貝代替:

 

給扇貝播放它們的家鄉歌曲,喚起鄉愁:

奇蹟真的出現了,扇貝奔向了音源:

當然,這批扇貝跑不到日本去,它們錯把電磁波當成了同胞的振動,跑進了我的微波爐。沒文化太慘了。

在把扇貝肉吃進嘴裡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漁民大叔那句「西穩多斯科稜」的意思。那是一句英語,「Seawind is calling」.

 

那隆隆聲就像海風,在Calling you coming home.

>廣佛銀行融資政策大全<   今日一選>>

| 經濟學博士好文推薦:10年之後,中國到底會有多少人?

相關焦點

  • 扇貝又跑路了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梗 扇貝又跑路了啥意思介紹
    最近小編總是在網上看到"扇貝又跑路了"這句話,相信很多小夥伴和小編一樣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下面就請大家和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扇貝又跑路了什麼意思 什麼梗介紹  在2018年1月30日晚,獐子島宣布2018年1月31日開市起停牌,同時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去年淨利潤從盈利變為巨虧數億元
  • 扇貝不僅肉好吃,它還真的會「跑路」,而且速度快,每秒30釐米
    蝦夷扇貝「蝦夷」是日本北海道地區的舊稱,因為這種扇貝最初是在這裡發現的,因此起名叫「蝦夷扇貝」。 還記得前段時間很火的「扇貝跑路」事件嗎?蝦夷扇貝就是這件事的主角。蝦夷扇貝是我們日常食用扇貝中最大的,它的直徑可以達到20CM以上。
  • 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最有紀律性的動物
    2019年第一季度,為了虧掉4514萬的指標,扇貝們再次營業,又一次上演「跑路戲碼」,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時,扇貝們對這個冰冷的世界已經有些絕望了,這極有可能是壓垮扇貝們的最後一勺蒜蓉。到了19年的雙十一,扇貝們又準備了大約3個億的鍋,面對突如其來的虧損指標,這些軟體動物門的低智商生物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如何交差,只能在光棍節之後,選擇集體慷慨就義。
  • 發水:王八爬樹;水冷:扇貝跑路;案例的背後想到的概念是什麼
    02扇貝會跑路2014年10月30日晚,獐子島發布三季報,稱「因遭遇惡劣氣候——冷水團的影響」,公司幾年前在海裡播下的價值7億元蝦夷扇貝遭遇絕收。因此,公司前三季度業績由盈利轉為巨虧8.12億。2018年1月30日,獐子島又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遭遇集體死亡,後經過核算損失合計6.4億元。公司方面稱,上述扇貝遭遇降水減少、海水溫度異常加上餌料短缺,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以致最後誘發死亡。兩次事件被網友戲稱為「獐子島扇貝跑路」。
  • 傳言中會「跑路」的扇貝,吃起來會是什麼樣的體驗?
    而扇貝除了作為食材讓人惦記著之外,它那會「跑路」的特性,也讓人津津樂道了許久。全靠它那一百多隻眼睛,沒錯,就是一百多隻。仔細觀察扇貝的外套膜,會發現一個一個的小黑點,那就是扇貝的眼睛,每隻眼睛都有視網膜和晶狀體,能感受到光線變化,但分辨不出形狀,但對於扇貝用來發現海星等天敵來說,已經足夠了。
  • 傳言中會「跑路」的扇貝,吃起來會是怎樣的美味?
    而扇貝除了作為食材讓人惦記著之外,它那會「跑路」的特性,也讓人津津樂道了許久。看到這裡的人,可能會疑惑,這扇貝怎麼會「跑路」?事實上,這扇貝還真的會跑,而且扇貝跑得還不慢,每秒鐘能跑50釐米。畢竟,扇貝是貝類中唯一會遷徙的物種,在歐洲甚至被稱為「朝聖貽貝」。
  • 扇貝丁以及史上最簡單的吃扇貝丁大法!
    要說到扇貝丁有多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真實身份……扇貝丁來自於海裡的扇貝~扇貝丁其實就是扇貝的閉殼肌,是為扇貝提供動力的重要器官。它的續航能力有點弱,一閉一合沒多少個回合就累了。扇貝跑路主要靠扇貝丁。因為常常運動,扇貝丁的肉質十分緊緻。這就好比雞腿,會動的肉總是更美味。
  • 蝦夷扇貝沒跑,剛剛,獐子島的財務總監又跑了!
    就是一個大型電視連續劇……還有人調侃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獐子島的扇貝就在跑,現在自己已經工作了,扇貝的故事還在繼續……有人說,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的最有組織,有紀律,顧大體,識大局的雙殼綱軟體動物了。它們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
  • 日本扇貝收割4萬中國韭菜,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但就在收穫的當下,也不知道是不是獐子島公司生物技術強悍,愣是讓這些日本貝突破了生理極限,舉族逃亡——按照科研機構的研究,蝦夷扇貝一生的移動範圍都不會超過25米,可大膽放養——讓4.2萬股東損失慘重。 關鍵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果然是養不熟的貝。
  • 能讓扇貝跑路的瑤柱,還堪稱海中的「天然味精」
    要說到瑤柱有多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真實身份……瑤柱,來自於海裡的扇貝~扇貝是一種很具欺騙性的海鮮,因為它看起來特別老實……>大多數情況下都給人一種錯覺,就是它會傻傻待在水底,一副很好被抓的樣紙……然鵝……老實好抓,只是扇貝的假象,因為,扇貝其實很會跑!
  • 終於知道我為什麼一直單身了
    我終於知道我為什麼會單身那麼久了……故事是這樣的——找不到朋友一起打遊戲,於是我大廳發了個「排位拉我」。有個迪迪秒加我秒拉我…我們全程就是路人一樣也不開麥就打遊戲打了好幾把……中途遇到一個三排的隊伍,大家玩的都很厲害,我玩的張飛,迪迪玩的馬克,情侶男玩的楊戩,情侶女玩的武則天,燈泡男玩的玄策………打完這一把然後他們拉我們兩個五排……有意思的開始了……燈泡玄策:
  • 扇貝肉和扇貝柱,到底哪一個更鮮美呢?
    熟悉扇貝的人都知道扇貝是一種對於新鮮的程度十分有要求的海鮮,新鮮的扇貝具有一種十分清甜、鮮的滋味和彈脆的口感,那麼扇貝作為海鮮一直是分為兩種陣營的一種是喜歡吃扇貝肉的一種是喜歡吃扇貝柱的,經常可以看見網上有人說扇貝最好吃的部分是扇貝柱,也有一部分人說扇貝就應該吃帶黃的扇貝肉
  • 堪稱海中的「天然味精」,它不僅鮮,還能讓扇貝跑路
    要說到瑤柱有多鮮之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真實身份…… 瑤柱,來自於海裡的扇貝 然鵝…… 老實好抓,只是扇貝的假象, 因為,扇貝其實很會跑!
  • 扇貝肉這樣做才好吃
    提起扇貝,大家最常想到的可能是獐子島的蝦夷扇貝,也就是之前「跑路」的那個扇貝。
  • 香煎扇貝 Recipe No.18 Scallops
    今天想教大家來做扇貝。扇貝有著來自大海的潔淨甘甜的香味,是我最喜歡的海鮮類食材之一。它們的做法非常簡單,當然,如果你不知道正確的烹飪方法,毀掉它們也是分分鐘的事啊。Today I want to teach you how to cook scallops.
  • 「七鶴大人」的粉絲被稱作「七彩扇貝」,知道由來後還敢粉他嗎?
    如果平時有一些看短視頻的習慣的話,那麼七鶴大人這個主播,我想大家會比較熟悉。 但是最近有一些七鶴大人的粉絲,竟然叫他七彩扇貝,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意思呢?
  • 蝦夷扇貝跑路6次,北鬥系統截住去路,控股股東收到刑事判決書
    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的人們都知道,扇貝跑了又回來了,最後又跑了……前前後後經過了六次,而製造了如此離奇故事的公司,就是A股的公司獐子島(002069)——一家在遼寧大連的上市公司。看到了吧,這幾天北鬥導航剛剛全球組網成功,證監會就發布了利用北鬥導航查辦獐子島的過程,真不知道證監會是不是收了廣告費這樣做的,給北鬥導航做了這麼大的廣告。不過我們的重點在證監會查辦獐子島上,所以就沒有辦法提得太多。
  • 扇貝為何一而再大逃亡?證監會亮黑科技:衛星定位還原違法過程
    六年四次扇貝「大逃亡」,把獐子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家都關注的是,扇貝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大規模「失蹤」?扇貝的「失蹤」和財務數據有哪些關係?證監會稽查部門揭開了這起案件的面紗。6月24日,獐子島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總裁吳厚剛,海外貿易業務群執行總裁勾榮,證券事務代表張霖遞交的書面辭職申請。
  • 扇貝肉的做法,美味扇貝食譜
    其實扇貝肉還可以製作成很多其他的美味佳餚,朋友們想知道扇貝肉的做法及粉絲扇貝肉的做法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扇貝肉的做法的內容。一、粉絲蒸扇貝肉的做法:健康功效:扇貝:補腎、滋陰、下氣粉絲:補血、富含碳水化合物、富含鐵紅椒:溫中、開胃、消食食材用料:扇貝8隻、粉絲200克、大蒜50克、紅椒10克青椒10克、鹽5克、胡椒粉5克、雞粉5克、豉油10克、香油5克1、將扇貝洗淨泥沙放入碗中,扇殼用刷子刷淨。
  • 蒜蓉扇貝 蒜香烤扇貝
    原料:扇貝、蒜、姜、油、鹽做法:1、扇貝在清水裡洗乾淨,因為是連殼一起烤,所以扇貝外殼也要刷洗乾淨2、用小刀將扇貝撬開,將扇貝的圍邊去掉,衝洗乾淨(扇貝的性別一眼看出來)3、蒜切小粒、姜切小粒(蒜的量是姜的兩倍),加入半小勺鹽、1小勺油、半小勺味極鮮拌勻4、烤盤鋪錫紙,將扇貝放上,然後將蒜姜均勻鋪在每隻扇貝上,170度烤箱1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