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齋還是信遠齋?想喝地道老北京酸梅湯,關鍵得看配料表裡的「糖」

2020-12-13 北京日報客戶端

筆者第一次見到可口可樂,大約是在九歲左右。那時在增光路的北面剛剛建起了紫玉飯店,飯店門口有一溜向客人們出售商品的商店,仿古造型,自帶一股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氣質。有一次,我和幾個同院的孩子壯著膽子鑽進去逛了一圈,發現裡面的東西並不多,零零散散地陳列在玻璃櫃檯上,與其說是商品,還不如說是展品。唯一比較密集的是放在窗臺上的一排裝著黑褐色液體的玻璃瓶子,因為造型獨特,比北冰洋更加凹凸有致,瓶身上還有一圈大大的英文。出了商店,小夥伴們議論那是個啥,有個一向不懂裝懂的傢伙說八成是賣給老外的瓶裝酸梅湯,這個答案讓我們覺得非常滿意,連連點頭稱是……

是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孩子們心裡的消暑飲料,除了北冰洋,就是酸梅湯。

「熟水梅湯」有講究

酸梅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據民間傳說,某一年的夏季霍亂流行,很多人生病和死亡,為了救人,官府醫生煮烏梅水給患者飲下,救人無數,因為此「藥」屬湯劑,故得名酸梅湯。據說早年間賣酸梅湯的鋪子都掛著個幌子,一根銅棍兒,上面橫焊著一個月牙形的銅筒,就是針包之類的遺意。而遊走街巷賣酸梅湯者,右手拿著兩個小銅盞兒,摞在一塊兒,上下相碰,發出叮叮之音,這是表示當年醫生用來盛酸梅湯的銅碗兒。宋末元初學者周密所著筆記《武林舊事》中有「滷梅水」的記錄,據說就是酸梅湯的前身。而今天我們所喝的酸梅湯,其實是從清宮御膳房傳到民間的。乾隆學者郝懿行在《曬書堂詩鈔》裡就寫道:「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主要是烏梅、山楂、桂花、冰糖這幾樣。烏梅是用半黃的梅子煙燻後製成的。先把烏梅泡發,然後放入山楂、冰糖,加水進行熬製。這個水必須是開水,不許用涼水,故稱「熟水梅湯」。熬好以後撈出烏梅,在梅湯裡加入桂花、蜂蜜什麼的,以調出不同的風味。然後將之倒在磁罈子或缸裡,封上口,用冰鎮著,這樣暑天喝,又解渴又解暑。需要強調的是,老北京的「冰鎮酸梅湯」講究的是冰塊只能鎮在容器外面,不能直接放進裡面,這主要是因為那時的冰塊都是天然冰,不潔,放在酸梅湯裡面怕引起飲者鬧病。著名學者金雲臻先生在《燕居夢憶》裡說,這一條和「熟水梅湯」是保證酸梅湯質量和信譽的關鍵,「雖街頭小販也都嚴格遵守,這是當年老北京做買賣的職業道德所在」。

上述製作酸梅湯的原料中,其他沒有什麼異議,唯一特殊的是糖。郝懿行在《證俗文》中說:「今人煮梅為湯,加白糖而飲之,京師以冰水和梅湯,尤甘涼。」這也正是京師酸梅湯享譽全國的原因,冰糖比白糖更具備敗火之用,口感也更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的增加,京城的部分商家也用上了白糖。鄧雲鄉先生曾經指出:「(製作酸梅湯)最好是冰糖,一般則多是白糖了,早年間是沒有糖精等騙人的玩意兒的。」到了民國年間,凡是廟會上賣的酸梅湯,基本上加的都是糖精了,社會動亂,竟連一碗酸梅湯的純正都保不住,實在令人嘆息。直到今天,在市場上面對林林總總的酸梅湯,消費者選購時依然要看配料表中是冰糖還是白糖,如果不差錢,還是買冰糖的為好。

不過筆者在《日下回眸》中看到文化學者袁樹森先生的一篇文章,說舊京的酸梅湯也有「用杏幹加冰糖」熬製,這個說法非常新奇,幾乎在舊京掌故的文章中僅此一例,值得重視。

從九龍齋到信遠齋

最初,酸梅湯的銷售方式主要是貨郎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一邊走一邊掂打著前面說的兩個小銅盞,吆喝聲是「喝酸梅湯嘞,冰鎮的好喝」,翁偶虹先生說還有一種串巷貨聲,聽來更悠長有味:「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鬧碗嘗一嘗——酸梅的湯來另一個味兒來!」

隨著年深日久,酸梅湯漸漸成了北京人習以為飲的風味飲料後,銷售方式也由「遊走型」漸漸變成「固定型」,在街道邊、樹底下,頂好是水井邊,把裝著酸梅湯的大鐵壺用冰塊或直接放在井水裡拔著,擺一張小飯桌和幾個小碗,往來的客人落座可喝,十分方便。

再往後,以製作酸梅湯為特色的「老字號品牌」出現了,這其中最早出名的當屬「九龍齋」。九龍齋位於前門甕城內,即箭樓和城樓之間,在道光年間就已經名滿京華,進士方浚頤的 《春明雜憶》贊道:「止渴梅湯冰鎮久,馳名無過九條龍。」鹹豐年間的軍機章京來秀做《望江南詞》曰:「都門好,甕洞九龍齋,冰雪滌腸香味滿,剔骨灌頂暑氛圍開,兩腋冷風摧。」最後一句把其解暑之效寫得活靈活現。而光緒年間的富察敦崇著《燕京歲時記》更是明確指出:「酸梅湯以酸梅和冰糖煮之,調以玫瑰木樨冰水,其涼振齒,以前門九龍齋及西單牌樓邱家者為京都第一。」

「西單牌樓邱家者」熬粥的酸梅湯也叫「邱家梅湯」,跟鼓樓前「聚盛長」、西四牌樓「隆景和」都是跟九龍齋其名的酸梅湯名牌。彼時北京的酸梅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淡香型」,講究色淺黃而澄澈,入口淡遠而清醇,九龍齋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進入民國後,「淡香型」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色如琥珀、有如蜜汁,甜香厚重兼而有之的「濃香型」酸梅湯,其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信遠齋。

信遠齋的全名是信遠齋蜜果店,顧名思義,酸梅湯只是其銷售的產品之一,它營銷的還有蜜餞果脯、糖葫蘆等食品。信遠齋最初位於東琉璃廠西口路南,小小的兩間老式門面,紅油門柱,綠油窗欞,磨磚對縫,十分精緻。門楣上懸掛有一黑油金字牌匾,上書「信遠齋」三個字,圓潤嫵媚,是光緒翰林朱益藩的手筆。信遠齋的主人姓蕭,河北衡水縣人,行三,按照北京老派稱呼,時人喚之曰蕭三爺。蕭氏家族原本是在琉璃廠開書鋪的,字號叫論古齋。清末多有改行者,蕭三爺就改賣了酸梅湯為主的食品(傳說是一些有交誼的達官貴人把宮廷製作酸梅湯、秋梨膏的秘方傳抄給他,制出後大受歡迎)。當時人們逛琉璃廠,常把信遠齋誤以為跟榮寶齋一樣的書畫古玩鋪,一進去方知別有洞天,一碗酸梅湯下去連呼過癮,是以文人墨客多有光臨且為之傳名,據說梅蘭芳、馬連良等京劇大師也經常光顧,取其祛暑潤喉之效,更好地為觀眾表演。

信遠齋能紅,不光配方獨特——在很多史料中都記載他們家在熬製時加了砂仁、豆蔻等獨特的作料——而且其經營方式很有講究。據說信遠齋不僅在酸梅湯裡加入桂花,還把桂花水潑在店門口,路上老遠就聞到香氣撲鼻,尤其是夏天,令人精神一振,所以過路的人都禁不住要進去喝一碗。此外,信遠齋在盛放酸梅湯的容器上別具匠心,是一個藍青花瓷的罐子,每天只熬兩罐,清晨熬好晾涼,夏天瓷罐外用冰鎮著。打的時候用一個平淺的木提子,置於小碗中,呈金黃色,據親自喝過「原版信遠齋酸梅湯」的胡金兆先生回憶,「與上等的紹興黃酒色澤相近,其味香醇,酸甜適度,極為爽口,餘味無窮」,唯一的缺點是「量少價高,只能香口鎮暑,慢慢品,而不能解渴」。

「大個兒梅湯」也好喝

除了信遠齋這樣創出牌子、開店經營的字號,更多的酸梅湯銷售者還是在路邊支個案子賣,攤兒不大,但傢伙什兒講究得很,銀漆的冰桶、成對兒的大海碗、冰盤、小瓷壺兒,案子四周圍著藍布,並有「冰鎮梅湯」的字樣,上面罩著一把大布傘,是為了給顧客遮陰擋陽之用。

這類「擺攤賣酸梅湯」的字號中,比較有名的是前面提到的、曾跟九龍齋並稱為京都第一的邱家梅湯,其口味亦屬淡香型。後因設攤妨礙交通,民國初年被取締。歇業後,邱家梅湯將熬製方法傳授給西單一家水果店,逐漸在民間得以流傳。金雲臻先生在《燕居夢憶》裡回憶一位常年在他家大門口打冰盞兒的雜貨車小販,人生得高大魁偉,嗓音洪亮,因為得了邱家梅湯的真傳,所以夏天自製酸梅湯非常出名,其醇、香、甜,不在名店之下,甚至要更勝一籌,在附近住戶中很有聲譽,以至於被稱為「大個兒梅湯」。金雲臻先生寫道:「每到夏天傍晚,大家正在院中乘涼之際,只聽門外一陣敲『冰盞兒』的鏗鏘聲,一個洪亮的聲音喊出:『果子乾兒哎,玫瑰棗兒哎』,便知道是賣酸梅湯的到了,紛紛提壺覓碗,口中喊著『買大個兒去』,一齊奔出門外。」那時,一壺酸梅湯的價格是二十個銅板,單買一杯是兩枚銅板,相當於一個燒餅的價錢,在當時可謂不菲。因此,大部分老百姓還是去乾果店或中藥店買酸梅回家,自己煮沸,加入白糖和桂花,味道雖然不如「品牌」,但也很好喝。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九龍齋和信遠齋的酸梅湯在市場上失去了蹤影。筆者兒時,家裡喝的酸梅湯是用一種名叫「酸梅晶」的原料調製而成的,記得上小學時,夏天的課間,學校的廚房會自製酸梅湯發給學生們喝,那個味道似乎比酸梅晶調製出的更「衝」一些,喝完就連鼻腔裡都會充溢著很長一段時間的酸甜氣,後來市場上又出現了各種包裝的酸梅湯飲料,但我依然懷念小學時代學校廚房的自製品——再有名氣的品牌,再響亮的字號,都抵不過童年和少年的偶遇,說到底,那些交口傳頌的「中華老字號」,也不過是無數代的無數人與它們無數次的美好邂逅。

原標題:地道的老北京酸梅湯有什麼秘方?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呼延雲

流程編輯 王夢瑩

相關焦點

  • 地道正宗的北京味,童年裡的甜美回憶,消夏飲品酸梅湯就是講究!
    也有固定攤位叫賣,攤兒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間熬得),掛一幅寫著「冰鎮熱水酸梅湯」的牌子。一聲叫賣聲悠揚:哎~玉泉山的水來,東直門的冰,喝的嘴裡涼了嗖嗖,給的又多來,湯兒好喝~但不要以為北京酸梅湯是市井飲品,那是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後來傳入民間,於是大街小巷、乾鮮果鋪、藥堂醫館的門口,隨處可見賣酸梅湯的攤販。
  • 地道北京味的酸梅湯,到底有啥秘方?
    然後將之倒在磁罈子或缸裡,封上口,用冰鎮著,這樣暑天喝,又解渴又解暑。需要強調的是,老北京的「冰鎮酸梅湯」講究的是冰塊只能鎮在容器外面,不能直接放進裡面,這主要是因為那時的冰塊都是天然冰,不潔,放在酸梅湯裡面怕引起飲者鬧病。著名學者金雲臻先生在《燕居夢憶》裡說,這一條和「熟水梅湯」是保證酸梅湯質量和信譽的關鍵,「雖街頭小販也都嚴格遵守,這是當年老北京做買賣的職業道德所在」。
  • 老北京御香齋酸梅湯——古法熬製,正宗品牌。
    好了,大家都別難為自己,確實是想喝酸酸甜甜地飲料,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牌子,御香齋,這個牌子生產的酸梅湯簡直要吹爆了,非常好喝。為什麼我推薦御香齋的酸梅湯呢,是因為與其他品牌,類似於康師傅、九龍齋和永裕堂等等的比較,它的口味最正宗,生產安全,價格親民,是值得大家選購的品牌。我今天把這幾個牌子全部都拿出來,全面公正地比較,你就能夠發現御香齋的好了。
  • 信遠齋酸梅湯:煙燻梅子的味道
    雖然沒有梁實秋說得這麼贊,也沒有自己去中藥房抓烏梅甘草陳皮煮得合自己心意,但是確實是成品酸梅湯裡相對比較好的。看成分表也不是百分百天然。不過不加增稠劑,嘗得出淡淡的屬於烏梅的煙燻味道。還是不錯的,夏天可以買買。喜歡玻璃瓶。評語說完了。購買連結微信不給放,各位上淘寶隨意搜好了:信遠齋,酸梅湯。就近買之。下面是無關的。
  • 一口氣喝26瓶酸梅湯,告訴你哪種值得買!
    喝起來煙燻味兒比較重,雖然標註著烏梅汁含量大於等於10%,但喝著梅子味不算很明顯,喝下去喉頭偏甜,冷藏會讓它的風味更好一點。信遠齋除了小手雷還有一款塑料瓶包裝,喝起來跟小手雷味道差不多,但熱量稍稍低一點。
  • 信遠齋酸梅湯被曝甜蜜素超標 青島超市少見同品牌產品
    被抽檢的酸梅湯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檢出值為1.01 k/kg,而國家標準值為≤0.65 k/kg,因此被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信遠齋(天津)飲品有限公司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並申請復檢;經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復檢後,維持初檢結論。
  • 【不能「梅」有你】信遠齋桂花酸梅湯,百年傳承消暑佳品
    這個時候,有一杯冰鎮的酸梅湯,莫過於最大的幸福,什麼暑氣都沒了!酸梅湯其實很有歷史淵源,在古代就是夏日國民飲品!平時吃火鍋啥的,吃完剛從辣油裡撈起的牛羊肉,再配上杯裡的酸梅湯,一頓飯下來,沒有幾扎酸梅湯根本不夠喝啊!
  • 關於夏天喝酸梅湯的問題
    比如,以500毫升一瓶計算,其含糖量約為50克,過多地喝這種高糖的酸梅湯並無益於健康。若是自己在家煮酸梅湯時,我建議不妨減少用糖量。雖然味道略差,但勝在健康。問:酸梅湯是溫著喝好,還是冰著喝好?答:都好。我喜歡溫著喝。
  • 老北京VS新氣泡,全網10款酸梅湯哪個最宜這個夏天?
    我們組織了編輯部的小夥伴測評了10個品牌的酸梅湯,帶來最新酸梅湯測評~請看——測評產品經典老北京:壽全齋、信遠齋、御香齋氣泡新勢力:漢口二廠、元気森林、北冰洋從配料來看,10款酸梅湯飲料都添加有烏梅汁,並不是靠僅僅加香精調味。當然為了產品的色澤,10款酸梅湯都添加食用色素提升產品賣相。從營養角度來看,元気森林酸梅汁蘇打氣泡水所含熱量最低(0kJ/100mL)。
  • 信遠齋酸梅湯甜蜜素超標,廠家回應:疑似假冒
    市場抽檢酸梅湯甜蜜素超標 復檢仍維持原結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在對飲料、水產品、水果、蔬菜等6類食品336批次樣品進行抽檢時,發現不合格樣品7批次。其中,標稱信遠齋(天津)飲品有限公司生產、北京鴉兒李記南城餐飲有限公司經營的桂花酸梅湯飲料,甜蜜素檢出值為1.01k/kg,而國家標準值為≤0.65 k/kg,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這批不合格酸梅湯,容量為每瓶300毫升,生產日期為2019年9月9日。甜蜜素是一種常用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到40倍。
  • 在哈爾濱吃地道的老北京炙子烤肉!
    銅鍋燒炭,雖然成本比電磁爐高出很多,但是味道卻不是現代化的機器和電能夠帶來的。決心要把老北京傳統燒肉帶回哈爾濱的80後老闆,選肉配料全都親力親為,肉要選最好的,味道不滿意就一次次嘗試研究。▼ 酸梅湯喝著開胃的酸梅湯著名的北京信遠齋桂花酸梅湯。
  • 夏日解暑必備,泡著喝的老北京酸梅湯,酸爽清涼又開胃,瞬間讓你「降溫10度」!
    雖然自己在家也能熬酸梅湯,但畢竟食材有限。有時去中藥房抓個方子,甘草、陳皮大都有濃重的藥味,烏梅酸度不夠,簡直像喝中藥……  焦躁的季節,誰能拒絕這充滿誘惑的酸爽? 可是如何才能在雜亂繁雜的市場中,挑選出口味地道,又健康的酸梅湯呢!
  • 老北京夏日的幾款消暑利器,這種古老的冰箱你見過嗎?
    老北京冷食冷飲種類多,汽水、酸梅湯、果子乾、雪花酪、刨冰,以及玻璃粉兒、杏仁豆腐、小豆粥等。當然製作的精粗,用料的高低也大有講究。但「冷源」統一:都用天然冰。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人還是用天然冰降溫製冷。大概在三十年代中期,北京就有了人造冰。人們不太認可,比天然冰貴,還覺著易溶化,不耐存放。
  • 自製正宗老北京酸梅湯,炎熱的夏天,就要來一碗冰鎮的才過癮
    自製正宗老北京酸梅湯,炎熱的夏天,就要來一碗冰鎮的才過癮時光再倒流個幾百年,你會在《金瓶梅》中發現酸梅湯的身影,一天,西門慶同學手拿芭蕉扇子在花園內消夏,覺得暑氣難消,就叫春梅做了一壺「蜜煎酸梅湯,放在冰盤內冰著。」
  • DIY老北京酸梅湯,解膩又消暑
    >> 廚友買家秀 by 喵小姐miu對於酸梅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尋找了好幾個夏天,終於找到了最滿意的酸梅湯——「尋山老北京酸梅湯」。湯汁稠厚掛壁,帶有淡淡煙燻香,酸的明亮又回甘強烈,收口微澀,層次鮮明,越啜越奇妙,地道的老北京風味!
  • 夏日解暑必備,老北京酸梅湯,酸爽清涼又開胃,瞬間讓你「降溫10度」!
    夏天,嘴巴又開始想念酸梅湯的味道,酸酸甜甜,在悶熱的季節,咚~咚~咚~咚~喝上一大杯冰鎮酸梅湯,瞬間澆滅燥熱的小火苗,任何字都不足以形容那種酣暢淋漓!  酸梅湯算是中國傳統的夏令飲料和解渴佳品。可以追溯到清朝,因為御膳高油、高糖,造成肥胖者居多。為了改善飲食結構,御膳房研製出了酸梅湯,可以去油解膩,養生益氣!
  • 在家DIY老北京酸梅湯,解膩又消暑!
    如果這時候能喝上一碗冰涼酸甜的酸梅湯,入口舌尖先觸到一股清冽的酸爽,眉頭不由得輕皺,豁然間舒爽感從舌尖傳達至心脾,煩躁的靈魂也瞬間感覺得到了降溫。尋找了好幾個夏天,終於找到了最滿意的酸梅湯——「尋山老北京酸梅湯」。湯汁稠厚掛壁,帶有淡淡煙燻香,酸的明亮又回甘強烈,收口微澀,層次鮮明,越啜越奇妙,地道的老北京風味!
  • 酷夏 一杯有內涵的酸梅湯妙不可言
    清朝時,酸梅湯在宮闈之中很流行,當時的御茶房應乾隆帝的要求,在烏梅湯的基礎上調製出酸梅湯,並逐漸流入坊間。酸甜可口 真「上頭」酸梅湯喝著真「上頭」,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怎么喝都不夠。清朝中期到民國,酸梅湯從皇城傳到民間,當時北京城有個店鋪叫「信遠齋」,那裡賣的酸梅湯特別有名。
  • 北京老字號信遠齋酸梅湯甜蜜素超標
    標稱信遠齋(天津)飲品有限公司生產,北京鴉兒李記南城餐飲有限公司經營的桂花酸梅湯飲料,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檢測值為1.01g/kg,標準規定為不大於0.65g/kg。信遠齋(天津)飲品有限公司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並申請復檢;經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復檢後,維持初檢結論。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熱議: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喲,這不是猴爺嗎!給您請安了!」一段標題為「老北京偶遇行禮」視頻裡,一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單膝下跪給面前的「猴爺」行了個禮。「猴爺」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但穿的卻是盤口對襟衣,頭戴瓜皮帽,全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評論區裡,有網友大呼「我這是穿越了嗎」,還有人則是看起了熱鬧:「老北京人都這樣嗎?太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