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財經每日話題
回顧歷史,看破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銀行在十幾年前有一個統計報告,目前世界上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可謂能用一個指頭數的過來。在邁入高收入國家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國家都被卡在了人均三千美元到一萬美元之間。而在這個中等收入陷阱中,只有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例外。
除去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就是日本,韓國,以色列和亞洲四小龍這裡,我們只看日本,韓國。日本用了12年,韓國用了八年就成為了高收入國家。目前日韓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三萬美元,而很多拉美國家、東南亞國家用了四十餘年,還是沒有成功突破人均一萬五千美元。那麼韓國和日本憑什麼能成功逃離中等收入陷阱呢?
先說日本,日本最早在明治維新之後就開始全面走資本主義道路了。二戰中的日本工業發展快,工業技術好,在戰後經濟恢復迅速。雖然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於美國的扶持,但日本本身的自然資源卻是匱乏的。所以日本在戰後一直走創新和科技主線,積極推行教育改革、民主制度改革,這點是值得學習的。
雖然日本在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後,美國依照慣例打壓第二名,把日本給幹趴下了,到現在還沒緩過來。但是日本目前在國際上還是有很多能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比如一提到日本,就會想到索尼、松下、省油的日本車。日本的文化輸出也是一流,特別是電影行業和動漫產業,俘獲了全球一票鍾愛粉。所以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錢包很重要,精神文化發展也同樣重要。
再看韓國,也只用了八年時間就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讓我們回憶一下,最近這些年韓國都幹了啥。總體上看,韓國近些年的經濟增長十分穩定,然後韓國的研發投入率一直是世界前茅,所以誕生了三星、現代這樣的企業。
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韓國文化產業輸出很成功。而且主要都輸出給了中國,單就這一點就為韓國創造了6%以上的GDP,韓國的遊戲、泡菜和歐巴都不是白送給我們的,都要我們掏錢。
總結一下日本和韓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都是靠升級創新核心技術。而中國目前是什麼樣的?前幾年,專家提出很多論調都認為中國進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網上這方面的論文一搜一大堆,那幾年都趕時髦,用各種證據證明中國進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聊怎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把這些論文看一遍再梳理一遍,發現這些論文基本上都沒有用什麼特別科學的和規範的方法來驗證中國到底有沒有進入中等收入陷阱。
這種風潮出來沒多久,新常態這個詞就橫空出世,把這些所謂的學者的臉都給打了,從那以後就很少有人再聊中國是不是進入中等收入陷阱這件事了。進入新常態後,我國為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不斷調整結構去槓桿,供給側改革,鼓勵創新。其實這些都是我國一直在不間斷的,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而做的努力。
所以說我國只是剛走到中等收入陷阱邊緣,還沒有陷進去。而且國內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並開始著手解決問題了。這裡我們可以說一說我國跟日韓比在哪幾方面存在困難。
第一個困難是人口基數太大,不管產出的多高,用人口一除,人均產出立刻變得很低。第二個困難是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是很大的,直接造成了基尼係數增加。這個問題不好解決。
第三個困難是欠債太多,前幾年粗放增長是欠了很多環境債,加上目前很多地方的債務問題還有點積重難返,還包括很多不太方便說的歷史遺留問題。
第四個困難是可能會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和技術發展帶來的一波結構性失業問題。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最近一兩年,我們還是發現改革是有成效的,所以至少對我國成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也應該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