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拳擊時代
新手小白想學一門格鬥術防身,選哪種好呢?
隨著拳擊與格鬥的市場火爆,相關的影視作品增多,漸漸的讓大眾認識和了解了它的魅力。
市面上也出現各種形形色色的道館武館拳館,可選擇的格鬥項目種類也逐漸增多,散打、拳擊、跆拳道、泰拳、空手道、合氣道、MMA、自由搏擊、摔跤、柔術、柔道、踢拳、桑博、甚至還有兵擊等等。
面對這麼多各種各樣的格鬥術,很多人都犯了選擇困難症。大多數人在選擇時,一般都會有大致像這樣的三連問:
1、哪種格鬥術最厲害最實用?
2、哪種學起來最厲害最實用,對新手來說困難度最低?
3、哪種學起來最厲害最實用,新手來說困難度最低,學起來時間還短?(問哪種格鬥術學費最便宜的不算)總結一下中心意思就是哪種神功能速成還無敵?
這些格鬥術總體可分為站立系和摔柔系,從專業角度來看,UFC在早期的一些比賽,往往是摔跤或柔術出身的選手站統治地位,大名鼎鼎的「骨頭」喬恩·瓊斯,還有俄羅斯的「小鷹」 哈比布·努曼格莫多夫等等都是曾經的摔跤手。
在我國傳統武術中,公認最具實戰性的也是中國式摔跤。那麼摔投系的格鬥術是否能滿足小白的三點要求呢?
別忘了,在真實的突發情況裡,對手的高矮胖瘦可是未知數,而學防身的初級愛好者也不可能像專業摔跤手一樣純熟的施展技術,倘若是菜鳥的水平遇到身高體壯的對手,勝敗就懸了。
格雷西的高手能做到證明柔術可以以小博大,但作為初學者的你來說就不那麼容易證明這點了。而且街頭實戰一旦摔到了地面,不可控的因素就太多了,街頭的地面環境可比八角籠裡複雜得多,纏鬥中任何狀況都可能發生,可不是拍幾下就有裁判過來拉開的狀況。
自由式摔跤
說完摔柔系,接下來就是站立系了,散打,泰拳等等都在此範疇內,風靡我國青少年群體的跆拳道也在其中。
它源於朝鮮,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崔鴻熙將軍將跆跟與花郎道和部分空手道演化為「跆拳道」。
後成立國際跆拳道聯盟(簡稱ITF)成立,特點是更追求實戰性和力量。
而風行我國的是WTF(世界跆拳道聯合會),特點是動作好看時尚,不追求實戰性,去掉很多殺傷性較大的招式,防身效果大打折扣。
有句老話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腿法是站立系的重武器,但是訓練中對腿的關節活動幅度和靈活度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格外重視腿部的力量訓練。
這對大多數隻想強身健體或者防身自衛的初學者來說,單單是下叉的痛苦也能嚇跑一堆人。而且本身實戰中消耗體能就會很大,在腎上腺激增的情況下,以初學者的水平踢兩下,就算踢到對方,也未必能起到有效的打擊,反而更增加體能流失(在泰拳訓練中,並不像散打或跆拳道那般必須下叉)。
除了對身體柔韌度,力量等要求,站立系的拳法、步法、身法、腿法、摔法(泰拳另還有膝法,肘法)等各種技術,這對初學者來說時間用的更多,要學習的技術也更多。如果是技術更全面的綜合格鬥MMA,那要學的東西就更多了,光學好柔術就很不容易了。
一年半載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全面純熟掌握各項技術,也就談不到實戰時的運用了。
說了這麼多,最後首推的,當然還是拳擊了。
首先,拳擊對身體柔韌度,尤其腿部的要求不像其他項目那麼高,初學者不用擔心柔韌訓練的痛苦。拳擊更著重爆發力,對絕對力量的要求也不高。拳擊的動作相對較少,所以比起其他項目來,拳法的技術更加細膩。
故而同樣學習一年,其他格鬥項目的學習進度達到初具規模已經很不錯了,而對初學者來說,認真學習一年的拳擊水平,防身自衛的能力已綽綽有餘了。
拳擊講究距離感、精準度、速度、步伐移動這在防身實戰中更具有優勢。在大多數格鬥項目裡,都有拳法,拳擊是格鬥之本,學好拳法,學習其他的格鬥項目也能更好的掌握。
拳擊手很容易一拳解決戰鬥
當然,任何一種格鬥術,學好了都厲害,但是學了未必要用出來,更重要的是磨練意志,增強自信,真正在生活中遇到突發情況,必須能保持一顆冷靜而強大的心來面對。
永遠不要信一些所謂的街頭防身,空手奪刀這種噱頭為宣傳的拳館和教練。
在「打架成本高,下手需謹慎」的時代,一個強壯的身體,充滿自信的精神狀態,堅毅的目光就是最好的防身;隨時有防範危險,主動遠離危險的意識就是最好的防身;永遠不給任何人冒犯和欺凌的因素和理由,就是最好的防身!
本文轉載自:拳擊時代
作者:王輝
(前兩天看到一個小視頻,不過今天找好久找不到了,相信很多朋友看過。是一個男的拒絕量體溫和志願者發生衝突,結果志願竟然是個古典式摔跤練家子(我諮詢了專業人士後,得知對方應該是古典式摔跤。因為自由摔跤什麼都可以用,古典摔跤只能用上身去摔...),在理論與動手過程中動手男子四次進攻被志願者用四種摔法輕鬆放倒地上,最後志願者暫時制住動手男子等待警察處理。
其實只要練到家,在實戰中還是挺有用的,小編自問如果是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可以「無傷害」制服該男子,小編只會幾種接腿和抱摔的摔法,但是體重太輕,在這樣嘈雜的環境基本施展不出來,所以肯定會出拳腿,這樣的話會對對方造成非常大創傷,不論是不是我佔理,把人打壞了就是觸犯法律。所以多學些不同格鬥技巧很重要,技多不壓身。同樣面對突發狀況可以有能力的理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