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暖心大院」有啥魅力?讓村民高高興興地每天都來

2020-12-17 農村大眾

江家峪村的「暖心大院」,二層小樓就是民生澡堂。

村中一棵百多年的元寶樹已經兩人都摟不過來了,樹下就是沂源縣西裡鎮江家峪村剛加蓋不久的民生澡堂二期小樓。

民生澡堂西邊是村裡的幸福院;幸福院裡,暖心食堂、圖書棋牌室、休息室一應俱全。民生澡堂北面是村裡的醫療服務點,大夫每天都會來點上為村民看病拿藥。這個古樹遮蔭、青磚鋪地,村裡人每天來玩耍的院落,就是江家峪村的「暖心大院」。

「民生澡堂是今年3月份開始建設的,有無障礙設施,可以讓24個人同時洗澡。原先我們山區村子大冬天的裡老人們洗個澡可麻煩了。有了這澡堂,村民受益不說,周邊村子的貧困群眾也能來洗澡。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和困難群眾還免費。」 12月4日,江家峪村村支書杜繼剛介紹起了這裡的情況。

每天來「暖心大院」玩耍,是村民們開心的事。

有了一期澡堂成功的經驗,村裡在10月份開始澡堂的二期提升工程,一層平房變成了漂亮的二層小樓。同時村裡也把幸福院及配套設施統一進行了升級改造。每天早飯後,村民們就絡繹來到「暖心大院」,洗澡的、打牌的、看書的……到了晌午,暖心食堂裡飄出來飯菜的香味,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們、環衛工們都可以在這裡免費吃上可口的一餐。

幸福院裡的圖書棋牌室。

「我們結合《村規民約》和《村信用管理辦法》把村民的誠信、家庭潔美、志願服務等指標量化評分,評分高的村民,可以優先或免費洗澡、吃飯、基本醫療檢查、代辦事務等。村民們現在參與村裡事務的積極性特別高。」杜繼剛說。

村醫宋婷婷在給村民拿藥。

民生澡堂、幸福院和暖心食堂的管理,都是村裡的志願者在操持著。志願者董方蘭是暖心食堂炊事員,每天上午她都早早的來到食堂備餐,食堂的食譜她會提前擬好,公布在公示欄裡。郭俊梅則每天負責澡堂的打掃管理。宋婷婷是村裡醫療服務點的醫生。家住鄰村的她,每天上午下午各一趟為村裡的群眾看病開藥。古樹下的院落裡,是滿滿的幸福感。

村裡小廣場配套的文體設施。

村裡的垃圾分類站。

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這個小山村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村莊的變化,也看在了每個村民的眼裡。路面硬化了、花池子建起來了、垃圾分類了、健身器材配齊了、村外的景點建起來了…… 作為沂源縣最大的連片中華壽桃產區,就連每年10月份來收桃的外地客商也對這裡的變化讚不絕口。

「澡堂能使了,莊裡現在到處裡乾淨,這是事實啊。」70多歲的尹鳳榮大娘是幸福院的常客,她對村子這一年來的變化特別滿意。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唐峰 通訊員 張琦 孫靜

相關焦點

  • 幸福大院日子天天像過年
    說起家,住在林甸縣幸福大院的村民格外令人羨慕。村裡的鰥寡孤獨、貧困戶、無房戶,生活無依無靠,為了讓他們有個家,過上幸福的好日子,林甸縣專門為他們建起了17個幸福大院。幸福大院這個「家」,溫暖,敞亮,舒心,安穩。住在幸福大院的人幸福指數究竟有多高?
  • 海澱這個大院食堂,暖胃更暖心!
    海澱復興路40號院又被稱為鐵建大院為了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吃到放心菜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不僅提供種類全、花樣多的餐品更有「外賣小哥」零跑腿費送餐上門一邊是「外賣小哥」騎著裝有紅色送餐箱的小車穿梭在社區居民樓之間將剛取出的餐品熱乎地送到居民手中就是這樣一項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需的便民服務
  • 【鮮活城事】放起炮來跳起舞 看看陶卜齊的村民高興啥...
    【鮮活城事】放起炮來跳起舞 看看陶卜齊的村民高興啥.....村民們一邊往嶄新的公交站牌走,一邊激動地向鄰居們吆喝著。剪彩儀式上,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家載歌載舞,內心表達出對公交車開通的喜悅之情,在喜慶的鞭炮聲中,118路公交線路延長至陶卜齊村段正式投入運營。剪彩過後,榆林鎮黨委書記狄明代表榆林鎮向公交三公司獻上了寫有「黨和政府心繫人民造福陶卜齊,公交公司全力解決村民出行難」字樣的錦旗。
  • 野豬「成群結隊」地來了,「豬進人退」,村民把靠山的地都餵給了野豬
    村民知道,捕殺野豬肯定是違法的,他們只能想盡辦法驅趕。大山裡種的莊稼,常被麻雀突襲,村裡人有許多防鳥的招數。這些招數也都被用作「防豬」。郭振福在苞米地裡插了幾根竹竿,上面穿著鮮豔黃色的反光馬甲,期望能夠嚇退野豬。但這個辦法馬上被證明毫無用處。「近幾日,野豬甚至把馬甲也拱了」。
  • 曲靖這個地方的百年大院 你去過嗎?
    曲靖這個地方的百年大院 你去過嗎? 曲靖城郊, 南盤江畔, 有個亮子村。
  • 蘭空大院我來了
    我來了,蘭空大院。承載了我們的青春、承載了我們的夢想、承載了我們回憶的蘭空大院我來了。
  • 魅力十足的喬家大院,有著眾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談及電視劇《喬家大院》,大家應該並不陌生了吧?現實生活過的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原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喬家大院的古建築威嚴氣派,從高空俯瞰,大院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
  • 大方三元鄉:大冬天,村民穿著「白色蓬蓬裙」在地裡幹啥?
    遠望獼猴桃種植基地,村民們身穿「白色蓬蓬裙」,正在土地上辛勤勞作。  「他們腰上系的是種植獼猴桃時使用的白色地膜,每天每個村的基地裡有20多名村民在務工。」三元鄉政府工作人員袁毅介紹道。  2019年5月,經大方縣農牧投資有限公司實地考察,發現三元鄉的勝發村、群豐村、勝興村和群興村,無論是氣候條件、海拔高度還是土質土壤都適合種植獼猴桃,在村黨委組織領導下,黨員幹部發揮基層壁壘作用,多次走訪村民家中,經多次洽談,結合群眾意願,決定在勝發村、群豐村、勝興村、群興村發展獼猴桃產業園7600畝,淨作1230畝,通過與2300畝楊梅、1200
  • 村委會大院的燈亮了——記林州市東崗鎮大井村第一書記連城
    可是,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  大井村村委會有一座二層小樓,走廊上有幾個小燈,只有夜晚村裡開會和村幹部加班的時候燈才亮,人走燈滅。  當地群眾習慣節儉,村委會亮起長明燈,大家會不會有意見?連城琢磨,怎麼能讓村委大院在老百姓心裡亮堂起來呢?  2018年8月初,連城走村入戶,看看老百姓咋想的。
  • 背包客從祁縣去喬家大院,頗具戲劇性,4種交通工具,換乘了5次
    昨日到了祁縣,好好逛了逛古城,渠家大院、長裕川晉商茶莊博物館、珠算博物館、度量衡博物館等旅遊景點,給了留下了深刻印象,與平遙古城相比,散發著不一樣的魅力。早起,今天的重頭戲是聲聞天下的喬家大院。在手機地圖上導航了一下,發現悲催了,行程這麼糾結嗎?要走這麼長距離!
  • 傅凱順:細說黃甫李家大院
    一些精緻的磚雕、木雕、門窗被毀壞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但是整體建築還是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相傳黃甫在輝煌時期曾經有360個大門頭子,也就是有360進四合頭大院,著名的有李家大院、祁家大院、魏家大院、曹家大院、趙家大院等等。在明末清初,黃甫是邊塞互市,當時的老百姓形容繁華的黃甫是「車水馬龍走,人流如潮湧」。
  • 西安這個區政府開放大院讓市民免費停車 還將開放更多單位大院
    市民夜間可把私家車停在灞橋區政府大院對於很多有車族來說,下班回家把車停在哪成了最頭疼的事情。停小區裡?要麼車位費太貴,讓一些有車族望而卻步;要麼車位有限,下班晚搶不到。停路邊?擋了道要么半夜被電話吵醒去挪車,要麼大清早和交警打遊擊戰,經常被貼罰單。
  • 體育場路1號大院添了一對「姐妹」 「幸福大院」古城裡開枝散葉
    錢阿姨所說的「幸福大院」就是去年12月31日本報報導的《在「幸福大院」裡吃頓團圓宴》一文中提到的大院。當時,由蘇報「黨建幫幫團」牽頭,攜手9家共建單位,在體育場路1號大院打造了可供居民運動、閒聊、議事的「共享空間」。在大院建成一周年之際,蘇報「黨建幫幫團」記者走進大院,見證近一年來這裡發生的變化,探尋大院裡發生的點滴故事,感受「幸福大院」裡傳遞出的城市溫度。
  • ...疫群英譜」每天為防疫一線人員送餐100份!慶陽這個餐館老闆很暖心
    大年初二,魏顯德在回家途中,看到許多醫護人員、民警、志願者都堅守在疫情防控卡口一線,忙著為來往車輛消毒、登記,還給村民測量體溫,非常辛苦。尤其是當他看到一線工作人員手裡端著一桶桶方便麵的時候,心裡非常難過,這麼冷的天,他們整天吃方便麵怎麼能行?
  • 河北何家大院:大院仍在後人難尋,有錢人難逃「富不過三代」魔咒?
    但是,當今社會,依然有不少富商家道中落,這主要是由於其疏忽對後代教育、不善經營家庭。 1. 冀商分支,清朝始建 這位百年前的大地主名為何芝瑞,何家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一手操辦,何家大院就是由他組織人修建的。
  • 我的世界:村民每天都在謝謝玩家,「不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說到我的世界這款遊戲,就不能不提一個有趣的生物,那就是村民。村民們每天都在謝謝玩家,不僅幫他們清空了箱子中的物品,還為了房間的通風考慮,將旁邊的木頭全部挖走。對此演說家只想說一句,「不用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 虎新路9號大院開心抱團養老
    楊銘棟和周冬琪都是姑蘇區虎丘街道觀景社區虎新路9號大院的居民,他們關注的是大院16戶居民共用的一口井。35年來,這口井承載了大院居民的用水生活,也見證了大院鄰裡互助團結、抱團養老的溫暖融合。在這個「開心大院」裡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平凡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匯成一股幸福的源泉。
  • 得時勿喜,失時勿悲,歡歡喜喜地捨棄,高高興興地付出
    一個圓可以滾得很快,將兩旁的美麗櫻花看成一掠眼的紅煙;倘若一個圓截去一角,這個殘缺不完整的圓就無法很順暢地在櫻花大道裡很流暢的滾動,無法有風馳電摯的快意,但卻也可盡情拈染櫻花的燦爛,沉浸於花草的世界裡,並可享受和煦的陽光,真是愜意極了。
  • 村民端來「四菜一湯」,值班崗亭成了「深夜食堂」
    大興區安定鎮東蘆各莊村村民崔寶玲大姐,一邊嘴裡念叨,一邊戴好口罩、手套,穿上厚厚的棉衣向崗亭走去。自1月26日村裡設置了進出入崗亭,崔大姐便成了東蘆各莊村崗亭每晚「探班」的常客。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崔大姐便開始為崗亭執勤的人準備「夜宵」,有時候忙不過來,女兒也一起加入。
  • 村民致富的引路人——記敦化市江源鎮二合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
    -07 09:37 分享   本報記者 代黎黎 通訊員 張燁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