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轉而反轉,連邏輯都不通,《鶴唳華亭》還是不如《琅琊榜》

2021-01-15 老周新視野

大眼

摘要:11月11日優酷開始播出古裝劇《鶴唳華亭》,一時好評如潮。但是看過之後,劇情確實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峰迴路轉,但明顯感覺是為了反轉而反轉,劇情設計連基本邏輯都說不通,還是不如《琅琊榜》。

11月11日優酷開始播出古裝劇《鶴唳華亭》,一時好評如潮。有朋友強力推薦,所以也去看了。但是看過之後,劇情確實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峰迴路轉,但明顯感覺是為了反轉而反轉,劇情設計連基本邏輯都說不通,還是不如《琅琊榜》。

就從最早幾集的元服冠禮大典來說。

基本劇情是這樣的:皇太子蕭定權年滿二十,要舉辦元服冠禮大典。中國古代,男子二十及冠,也就是束髮戴帽,表示成年。元服冠禮就是成年禮,作為太子就意味著可以行使太子相對應的權利。所以一直覬覦皇位的皇長子齊王蕭定棠就設計破壞這個及冠大典,他讓宮女吳內人在大典時從鳳儀門上拋下攻訐太子的捲軸,但此事卻被女官張尚服發現,張尚服就密告給了太子,於是太子就在大典時將這事抖了出來,此時張尚服為阻止吳內人反被推下城樓。大典因此中斷,在隨後的調查中,還剩一口氣的張尚服卻並沒有指認齊王的陰謀,然後咬舌自盡。太子要求搜查行兇的宮女和捲軸,結果奉皇帝命令負責搜查的女官姜尚宮是齊王的人,所以庇護吳內人並毀去捲軸。面對沒有人證物證的情況,太子卻提出自己為了保全兄弟之情,所以臨時模仿齊王筆跡另寫了一個捲軸,被毀去的只是假捲軸,真捲軸被張尚服藏起來了。於是大家再去找真捲軸,還先被太子找到了,但皇帝趕來一看,卻是個空白捲軸。皇帝就讓太子第二天朝堂請罪。第二天朝堂上,太子先是自行脫去冠帽外衣,素衣請罪,然後卻突然大逆轉,拿出了人證物證——齊王派去殺吳內人滅口的殺手原來是太子的人,吳內人成了證人。真正的捲軸也在,交給皇帝的空白捲軸是臨時掉包的!齊王的陰謀就此被揭破,不過這中間還有反轉,齊王一見人證就不打自招了,實際上這認證已經受傷講不出話來了,而帶來的捲軸還是空白的。夠燒腦的吧,不過這樣的劇情安排遠遠沒有大偵探波洛那樣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根據推理分析絲絲入扣找出真相那麼精妙,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味道。最後,太子以大局為重,並沒有追究齊王,而是將所有罪責都推給了張尚服,是張尚服從中挑撥,引出事端,反正張尚服已經自盡,就讓死人背鍋,股權了皇家顏面。這倒合情合理,太子這麼處置才是最明智的。

呀呀呀,整個劇情已經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五折六折了,幾乎過十分鐘就有一次反轉,那真叫跌宕起伏峰迴路轉驚心動魄。

但是細細一想,整個劇情基本邏輯都說不通。

首先太子,元服冠禮這是多大的事啊,正因為如此重要,齊王才會想盡辦法來阻撓破壞。如果知道了齊王的陰謀,應該是設法阻止齊王陰謀,讓大典順利進行。怎麼會大典到了皇帝就要給自己戴冠的重要時刻,反而自己叫停,來揭露齊王的陰謀,反而讓大典取消?再有什麼天大的事也要先把儀式辦完,這才是正常邏輯,誰會這樣丟西瓜撿芝麻?再退一步說,太子就是想要通過這事打擊齊王,最關鍵的物證捲軸為什麼要交給張尚服保管?完全應該是自己保管,再不然給自己最親信的心腹嘉義伯顧逢恩保管,沒有任何道理給張尚服啊。

再說張尚服,原來是太子生母皇后身邊的宮女,太子還曾救過她。按理她是太子一邊的人,所以才會將齊王的陰謀報告太子,但是最後為了阻止吳內人被推下城樓,且不說這麼高的城樓上摔下來居然沒死,而且醒過來後卻矢口否認齊王有陰謀,又成了齊王的人,將太子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如果說她和齊王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係,那麼根本沒必要去告訴太子,只做不知道這事就好,也不會送了自己性命。久居深宮的女官,連這點基本常識都不懂嗎?如果是幫助齊王給太子設局,那就更是畫蛇添足了,只要拋下攻訐太子的捲軸,太子的元服冠禮就黃了,作為齊王根本沒必要再橫生枝節多此一舉搞這種局中局的把戲。所以張尚服的行為邏輯上也是說不通的。別急,會有反轉,果然張尚服就是吳內人的聖母,為了庇護女兒,所以在朝堂上寧可自盡也不供出女兒。這下看起來,邏輯上說得通了。但是,在宮禁森嚴的皇宮,宮女能夠懷孕生子,孩子的父親是誰》難道是皇帝嗎?這個看似合理的情節就更說不過去了,估計編劇自己也編不下去,只好就此含混過去,反正張尚服已死,就不用深入下去了。

至於,齊王這樣機密的陰謀怎麼會讓張尚服知道?玩宮鬥的人,連這點保密戒心都沒有,布置事情門口居然沒有把風的?而且如此重要的捲軸,吳內人肯定是貼身收藏,怎麼可能讓張尚服調包了呢?更是匪夷所思了。

最後說說齊王,寫攻訐太子的捲軸怎麼還需要齊王自己動手?這不是留下罪證嗎?隨便找個人寫,萬一事情不成,還可以反咬太子派人寫的來構陷自己的,這樣淺顯的策略,玩政治的齊王會不明白?

至於攻訐太子的是三年前皇后病故當晚沒能守在床邊,以及顧逢恩謊報軍情叫開宮門,也不是什麼無人知道的隱秘,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在朝堂上提出來,更加名正言順,有什麼必要搞這種小動作?

所以這個一連用了四五集的元服冠禮大典風波,根本就站不住腳經不起推敲,完全是故弄玄虛,為了反轉而反轉,實在不夠嚴謹,比起《琅琊榜》還是有不小距離。

看到這段太子與齊王之爭,大眼馬上就想到了明朝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萬曆皇帝朱翊鈞偏愛最寵信的鄭貴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所以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就順便說下中國傳統的繼承制度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這是大原則大底線。所謂「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兒子,很多人以為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制,錯了,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只有一位,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后,官宦人家的正妻就是太太,皇帝的妾就是除了皇后之外所有的嬪妃,官宦人家的妾就是俗稱的小老婆,正式稱呼是「姨娘」。正妻和妾之間的地位懸殊是非常大的,正妻是主人,妾只不過比奴婢稍高一些。就連妾生的孩子,名義上都是正妻的,就得管正妻叫「母親」。所以嫡子繼承是正統首選,都不用看排行,這就叫「立嫡不立長」。在《鶴唳華亭》中,太子是皇后所生的嫡子,是天經地義的繼承人。趙貴妃所生的庶子齊王,根本就沒有絲毫競爭的資格。看看《紅樓夢》裡嫡子賈寶玉對庶子賈環是怎樣的等級優勢就明白了。如果要廢嫡立庶,那在封建社會簡直和大逆不道一般無二了,會遭到大臣的群起反對,根本想都不要想。而且劇中的太子老師是天下聞名的大儒盧世瑜,舅舅又是軍中大佬武德侯顧思林,齊王哪有一點機會啊。

所以,《鶴唳華亭》這個太子上位的情節,如果在當年封建社會,根本就沒有任何疑問,也沒有任何人敢有覬覦之心的。只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子才會「立長不立幼」,或者才有「立賢不立長」的可能。《琅琊榜》裡太子、譽王、靖王都不是嫡子,所以才有可能競爭皇位繼承人,這在古代倫理道德上才是合情合理的。同樣,朱常洵和朱常洛都不是嫡子,萬曆才有可能想讓三子朱常洵繼位,如果有個嫡子,那根本就不用多費心思了。即便都是庶子,眾多大臣維護「立長不立幼」的原則也是相當堅決,和萬曆皇帝整整鬥爭了十五年,最終還是萬曆落敗,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三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后,按照慣例,親王16歲就應該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了。但是,萬曆一拖再拖,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福王28歲才讓他去了洛陽封地。而且還給了福王大量的錢財和土地。但好景不長,二十多年後明末大起義,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陽,福王的巨額家產都成了李自成的軍費。

可見,《鶴唳華亭》的編劇對中國傳統倫理知識還是弱了一點,細節上也差了一點,還是拿元服冠禮來說。作為成年禮,及冠最主要有三件事:束髮,戴帽,起表字。古人是不理髮的,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後來清兵入關,要漢人剃髮,激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這才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說。漢人的拼死反抗,最後也迫使清朝讓步,「女留男不留」,女子保留漢人傳統的髮型和服飾。所以頭髮絕對是大事,成年禮上的束髮是要請貴人或者德高望重之人來做的,而劇中竟然是女官張尚服來替太子束髮,這就違反了封建社會的基本禮數。平時宮女或僕人可以幫太子束髮,但在及冠禮這一天,是絕對不可以的。

再有起表字,在大典上是皇帝給太子起了表字。這也不對。古人的名字實際上是名和字分開,而且得很清楚,名是一出生就有了,通常是家裡長輩起的,三國到南北朝以單名居多,宋以後大都是雙名了。古人認為直呼其名是極不禮貌的,除了自己的長輩或者上級可以稱呼名字,一般相互交往時作為尊重就稱呼「字」。而字,是用來「以表其德」,所以又叫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再起的名字,通常是和本名涵義相關的。如諸葛亮字孔明,張飛字翼德,趙雲字子龍。亮和明,飛和翼,雲和龍,都是有關聯的。社會交往時。平輩或者小輩、部下,都是稱呼字,以示尊重。自稱當然是名,這是表示謙恭。

具體來說,劉備叫諸葛亮,可以直呼其名。關羽張飛,就只能稱「孔明先生」或「孔明兄」了。當然,劉備也可以稱「孔明先生」,那就表示特別尊重了。而關羽要是直接叫「諸葛亮」就是非常無禮了。至於諸葛亮自稱一定是「亮如何如何」,絕不說「孔明如何如何」。

而這個表字通常是老師或者有聲望的尊長來起的,所以為太子起表字的最佳人選一定是老師盧世瑜,而不會是皇帝來起。

由此可見,無論是大原則,還是小細節,《鶴唳華亭》還是有不少欠缺,比起《琅琊榜》確實還有不小距離。不過,畫面唯美,對白精煉,演員演技不俗,亮點還是不少,希望後續能夠越來越精彩。

相關焦點

  • 悽絕的別雲間,鏡頭之美,全體演員演技之精湛,堪比琅琊榜
    別雲間的調色明顯比鶴唳華亭強很多。如果說原來鶴唳華亭哪裡不足夠精良,那就是一個個卡粉的臉,除此之外,可稱完美。別雲間,不知為何,少了鶴唳華亭反轉,其實鶴唳華亭的反轉還是相當有看頭的。當年之所以有些人不喜歡後來的反轉,是因為次數太多,而且一些小事情上還在反轉。
  • 開頭10秒就被驚豔到,3集有7個反轉
    上一次我們聊到「裸播」,還是在6月。那時候,《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沒打一聲招呼就悄然上線,《長安十二時辰》更是連導演也是播出之後才知道已經播出的消息,簡直讓人驚掉下巴。而這一次,新上線的電視劇除了「裸播」之外,還在首播時間上打了觀眾一個措手不及。
  • 幽默是邏輯的反轉,更是種智慧:如何讓自己的表達即幽默又有深度
    02邏輯反轉的幽默一個笑點直接拋出來,這樣並不好笑,而是要突然戳中聽者的笑點,要達到這種效果,你還需要鋪墊。哲學家康德說:在一切大笑裡,肯定有荒謬,背理的東西。什麼意思呢?就是幽默的邏輯的和我們平時認知的邏輯不一致,所以幽默才產生了。舉個例子,歌手大張偉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大家都應該熱愛小動物,因為它們非常好吃。這句話的前一句是一個鋪墊,在大家的共識裡,熱愛小動物,是保護小動物,做為一個明星,倡導保護小動物合情合理。
  • 銀行股強勢反轉的核心邏輯是什麼?
    長城證券認為,本輪銀行股反轉的核心邏輯在於宏觀經濟復甦和資產負債表出清,看好未來一年銀行業績反轉、估值回升。在銀行反轉的邏輯方面,各大券商的分析主要覆蓋在資產質量、息差企穩、利潤增速修復等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銀行在去年二、三季度持續加大撥備計提、強化不良認定。
  • 132分鐘無尿點,反轉後還是反轉,結局神了
    不得不說,在反轉這條路上,印度懸疑電影真的是做到了極致。反轉一個接著一個,真相霧裡看花終隔一層,讓人越看越上頭。沒有反轉,都不好意思歸類到懸疑片的範疇裡。影片從第3分鐘就開始反轉,反轉之後還是反轉,全片132分鐘完全無尿點,更是在最後1分鐘都還在反轉!《法醫追兇》影片開頭就說不出來的詭異。在小男孩超長的睫毛過後,把鏡頭對準了一群雞。
  •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寫《鶴唳華亭》的影評人,是該正視羅晉的演技了
    文|令狐伯光楊文軍導演,羅晉,李一桐主演的《鶴唳華亭》,整部劇一共60集,現在播出了55集,劇集已經來到了尾聲。這部古裝權謀劇自從播出開始,圍繞的爭議和討論也是蠻多。比如電視劇角色間動人的情感,再到劇中「為反轉而反轉」的權謀設置等等。
  • 鶴唳華亭大結局:齊王給蕭定權下跪叩首,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近日由羅晉、金瀚、李一桐等人主演的《鶴唳華亭》迎來了大結局,該劇一向以高能反轉著稱,但是在大結局的時候這一技能似乎是消失了。此前有網友表示,看《鶴唳華亭》的時候,太突兀的劇情一定會反轉,但是大結局的時候,金瀚東窗事發被貶為廣川君王,這一劇情竟然沒有了「反轉」神技的加持。被貶後的蕭定棠終生不得返京,更不得踏入皇宮一步,為了奪嫡,蕭定棠母子二人千般萬般算計,兩任中書令為此喪命,最終也還是躲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 《鶴唳華亭》好不容易忍到大結局,卻還是有三點不明
    《鶴唳華亭》劇情跌宕起伏,演員演技精彩絕倫,可如果問觀眾是靠什麼堅持到最後,答案只有一個字「忍」。「感覺自己腦子不夠用」,相信這是很多人看完《鶴唳華亭》後最大的感受。近幾年,「宮鬥」、「宅鬥」劇確實深受觀眾愛戴,可每集幾個反轉實在太燒腦。
  • 懸疑電影的模板,反轉反轉再反轉,95分鐘也不冷場
    大家好,我是阿術,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這部電影堪稱近年來懸疑電影的最佳模板,橫掃國際各大影展,憑藉著顛覆邏輯的智慧犯罪捕獲了一批又一批的影迷,只要去到影院,全程95分鐘絕沒有冷場部分。
  • 別再把「反轉40次」當懸疑燒腦片最高標準了!
    問題是,它自己的前後邏輯在打架呢。 看完電影的我,好想打電話給110分鐘前的自己,千萬別浪費這一個多小時啊!——哦不對,按照電影的設定,只有90年代的女人可以打電話給2020年,這臺電話不但是個內線,撥號系統還是單向的——那麼問題來了,最後一次反轉的時候,為什麼是2020打給了90年代呢?
  • 《鶴唳華亭》:我的小心臟啊!
    導演就各種渲染氣氛啊,看得人很著急,最後張內人還是沒說出口。完了,太子這下兇多吉少了。典禮開始了,被指使的宮女也順利來到了城樓上,氣氛一觸即發。然後就反轉了。殺害宮女的那個太監也是太子派去的,就為了在大王的人面前做一場戲,讓他們以為證人已經死了。最後大王也在太子步步緊逼下,口不擇言,自己承認了罪行。最後我以為大王終於要涼涼了,結果太子又放過了他,把事情都推給了死去的張內人,為這件事畫上了句號。
  • 《琅琊榜》和《鶴唳華亭》:PK一下皇帝
    首先,他們都姓蕭。不知道為什麼,中國網絡小說的古言,南北朝是一個出場率很高的時代,而南朝四代裡,有兩家皇帝姓蕭,所以蕭姓和王、謝一樣,在古言裡的出場率也就相當高。只不過《琅琊榜》的蕭選是個寡情多疑的皇帝,而《鶴唳華亭》的蕭鑑是個長情驕傲的皇帝。其次,他們的家族內鬥都很激烈。
  • 《鶴唳華亭》導演楊文軍:拍劇為還原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大美
    《鶴唳華亭》的改編難度挺大的,作者有點不甘心拿來小說,稍微填充一下順著故事脈絡寫下去,他希望有更宏觀的、宏大的一個敘事和結構,所以他把前面的故事重新架構了。前十多集都是新寫的,人物的內心邏輯、性格設定、人物關係還按照原小說的格局走,只是把故事往前倒推了一下。
  • 賠率優先,蘇泊爾有哪些反轉邏輯?
    所以,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線下零售渠道在四季度復甦也是蘇泊爾業績反轉的主要邏輯之一。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微弱復甦,和前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滑不及預期,也是蘇泊爾股價至今沒有反應的原因之一。市場之前的擔心也不是多餘的,8月份公司股價開始回調,在三季報業績出來之後,股價也立馬大跌。
  • 叮咚快評|「司機闖紅燈家屬拒作證」反轉,媒體做錯了什麼?
    現代版「農夫與蛇」反轉了。 12月8日,廣東東莞網約車司機艾先生車上的一名嬰兒突發疾病,艾先生連闖三個紅燈緊急救人,事後聯繫乘客作證以撤銷罰單時,乘客卻稱「跟我沒關係」。此事引發廣泛關注後,交警部門證實醫院給錯了電話,此事系烏龍,司機和真正家屬見面相互道歉。
  • 別雲間和鶴唳華亭的邏輯問題
    別雲間最大的邏輯問題是你與子的邏輯問題。琅琊榜中也曾有父不知子,可是琅琊榜中的皇帝定位是準確的。那個皇帝就是個凡人,他忌憚兵權過大的胡歌一家,可偏偏優秀的大兒子被污衊要謀反。別雲間的父子之間的邏輯有點看不懂。好些片段寫皇帝獨自流淚,內心獨白:兒子,我是愛你的,只是因為要磨練你,我為了國家不得不平衡勢力,所以只能夠讓人吃些苦。可惜你不懂為父,不懂為父。這樣的人設就跟邏輯較上勁了。我們更換一下人設如下,會如何呢?
  • 《鶴唳華亭》裡的「歡樂擔當」,鄭業成盡顯少年意氣
    由優酷全網獨播,楊文軍執導的歷史傳奇劇《鶴唳華亭》自11月12日開播以來,憑藉高能反轉的劇情、精美的服化道、全程在線的表演受到觀眾的廣泛認可,熱度迅速攀升。而由青年演員鄭業成飾演的儒生顧逢恩一角也從眾多角色裡脫穎而出,積極樂觀盡展少年意氣,更被網友贊為「在劇中特別的明亮」的一個角色。
  • 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摩天大樓》,「全員惡人」帶來全員的演技驚喜
    每年的暑假,總會有一兩部爆款電視劇橫空出世,以一些獨特的魅力點掀起某種潮流,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由郭濤、楊子姍領銜主演,楊穎特別主演的都市情感懸疑網劇《摩天大樓》,在暑假收尾之時,楞是活生生讓人沉醉於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劇情之中,無法自拔。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不是左右反轉?而是前後反轉?
    其實在這一塊,鏡子的成像是永遠不會左右反轉的,也更不會上下顛倒著讓你來看。小編今天就百科了一下,鏡子為什麼不能左右反轉,而只能前後反轉。也就是說只能在反射出你都前面。為什麼這樣呢,初中物理我們就應該學過,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所以你看到的情況便是這樣了。
  • 單相電機怎麼實現正反轉
    單相電機如何實現正反轉1、單相電機轉動的原理三相電機正反轉的要點是換相,讓三相存在120°的相位差,出現正反轉的情況,想要單相電機正反轉,就要搞清楚單相電機能夠啟動的原因。2、正反轉的要求很多人就會問是不是所有的單相電機都是可以正反轉的,其實不然,很多電機是不可以實現正反轉的,比如罩極電機、潛水泵電機等等,這些電機雖有的有電容,但是由於用途的特殊性,在使用的時候會對電機進行改造,增加單向軸承、反轉卡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