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都有哪些表現?會變成胃癌嗎?醫生提醒:有一種很有可能

2020-12-16 騰訊網

說起慢性胃炎,可能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上了點年紀、吃個火鍋、飢餓過度等,時不時的都會給你來個「肚子疼」,一到醫院檢查,大多都說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嚴重一點的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但是如果不管不顧,發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就要高度重視了,因為它很可能變成胃癌。

1、什麼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胃黏膜炎性改變。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在慢性胃病中居首位。

自纖維胃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於慢性胃病的認識、診斷與治療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常見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

其中,前兩者為黏膜層的炎症反應及炎症細胞浸潤,伴有或不伴有黏膜糜爛;後者出現胃黏膜腺上皮的萎縮,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因子的減少,同時可伴有黏膜的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患者的胃癌發生率比普通人高。

2、慢性胃炎經常有什麼症狀?

(1)上腹痛

上腹痛是慢性胃炎最常見的症狀。慢性胃炎的上腹痛多數無規律,與飲食無關。疼痛一般為瀰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鈍痛或脹痛等,可因進食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加重,少數與天氣冷暖交替有關。

(2)腹脹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脹症狀,主要因黏膜慢性炎症導致胃內容物排空延遲、食物滯留、消化不良所致。

(3)暖氣

由於消化不良、胃內容物滯留,在消化酶消化、細菌酵解等過程中,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因而患者出現暖氣。胃內氣體排出後,患者的上腹飽脹感可暫時緩解。

(4)出血

出血是慢性胃炎比較嚴重的症狀。出血的原因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胃黏膜炎症較重,胃黏膜損傷、糜爛。

(5)其他

由於消化不良,患者會出現胃口差、食欲不振;由於胃內容物排空延遲,導致酸性物質反流入食管,患者會出現反酸、燒心。

患者還會出現繼發於腹痛、腹脹的噁心、嘔吐,繼發於腹脹、消化不良的食欲不振、營養不佳、消瘦;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因鐵元素、維生素等吸收障礙,可出現貧血,引起全身乏力、疲倦等症狀。

3、慢性胃炎會變成胃癌嗎?

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僅有黏膜的炎症和(或)損傷,其症狀常常比較輕微,經過正規、有效治療及正確的生活調理,症狀可以很快緩解,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的癌變率極低,大家不必過於憂慮。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癌前狀態,或稱癌前疾病,其病變影響了胃腺體結構與功能,胃黏膜的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嚴重者可達到無酸的程度。

同時,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胃活檢中常提示伴有腸上皮化生,這是指胃黏膜正常胃腺體細胞消失,而由一種形態類似小腸或大腸腺上皮細胞的細胞所代替。

研究顯示,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老年人、膽汁反流等因素密切相關。病理研究發現,約50%的胃癌患者的癌細胞形態及結構類似腸上皮細胞(稱為腸型胃癌)。

通常認為,這種胃癌是由大腸上皮化生轉變而來的。儘管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關係密切,但據文獻報導,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成胃癌的患者往往之前沒有規範治療,並且伴有重度大腸上皮化生或重度不典型增生。

總之,即使患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也不必過分擔憂,但應當根據醫生的專業意見,規範治療,定期複查,同時在生活中注意飲食調養,保持舒暢的心情,適當參加體育運動。經過正確、有效地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逆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極大地改善預後。

相關焦點

  • 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淺表性胃炎長久不治成胃癌!
    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床症狀,部分淺表性胃炎會引起噯氣、腹脹、腹痛、腹瀉等諸多不適症,對患者的生活構成不良影響,所以很多患者想知道淺性胃炎的病因,以便及時治療。那麼淺表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 胃癌拖到轉移才發現?胃癌轉移,都有哪些途徑?醫生詳細解讀
    胃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一般由胃炎演變成胃癌。慢性萎縮胃炎再發展到腸上皮化生,異性增生之後,發展成為胃癌。所以說胃癌也非常容易出現侵襲和轉移。當胃癌出現轉移的時候,會損害我們身體的其他組織。那麼胃癌一般有哪些轉移途徑呢?
  • 腹部有硬塊就是胃癌嗎 胃癌有哪些症狀
    癌症是每個人都懼怕的疾病,所有人都知道癌症最顯著的徵兆就是腫瘤,或者說惡性腫瘤本就是癌症,有些朋友在自己的肚子上摸到了硬塊,就會很擔心是不是胃癌,那麼腹部有硬塊就是胃癌嗎?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胃癌的症狀以及身體各部位的腫塊昭示著什麼。
  • 女子頻繁出現口臭,竟查出胃癌,是怎麼回事?醫生這麼回應
    近日,一篇名為《30歲女子長期口臭 查出胃癌後崩潰! 醫生說3類人最好儘早檢查》的文章引起了小艾的好奇。 大概內容是,30歲女性查出胃癌,之前長期有口臭。 口臭算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即使你每天吃薄荷糖,也難免會有出現異味的時候,如果口臭真能跟胃癌扯上關係,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已經在向胃癌靠近?細思極恐!
  • 40歲女工人確診胃癌,半年後離世,醫生直言:中年夫妻睡前這事要克制!
    據了解,黃姐在一家工地上班,6年前檢查患有慢性胃炎,這些年來一直有吃藥控制,也因為吃藥控制減輕了不適症狀,讓黃女士胃炎加重而不自知,發展成了慢性萎縮性胃炎。 黃姐就是由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異型增生,導致胃裡長了腫瘤,發生胃癌變。
  • 飯後總是腹痛腹脹,究竟是不是胃癌的表現?醫生建議你檢查胃鏡
    52歲的劉先生三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掛了三次消化內科的門診號,他的問題始終是,醫生,我吃完飯總是感到腹痛腹脹,吃了胃藥,症狀時好時壞,我到底得了啥病,是不是胃癌?
  • 得了胃癌,為什麼會排出黑便?除了黑便,胃癌還有哪些表現?
    於是乎,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在關注健康養生,誰也不想早早的就得了癌症。胃癌是近來高發的一個癌症,而且死亡率也是很高的。以前我們吃的喝的,都是純天然的,那時候蔬菜還沒有打上農藥,那時候豬肉還沒有注水,那時候發現胃癌都是十裡八鄉的大新聞。而現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食品安全卻得不到保障,另外經常吃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早早地把胃給傷了。
  • 慢性胃炎不能吃哪些食物?消化科醫生:該吃就吃,但要做好3件事
    在慢性胃炎發病率高的情況下,平時吃一頓飯會有明顯的胃部不適症狀,如反酸打嗝。"據統計,每年患慢性胃炎的人數高達6000萬,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在我國,胃病一直是每個人都十分重視的問題,但仍有很多人不重視自己的健康,通常認為胃痛和不適都是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 可能被4種病「盯上」了,其中包括胃癌
    然而,很多人出現了疾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不良反應,特別是吃飯之後總是有不良症狀出現的人需要警惕疾病。那麼,吃完飯之後有哪些表現說明身體健康存在問題呢?很多人總是吃完飯之後出現了胃部疼痛感覺,如果已經有這種情況存在,不排除是疾病發出的信號,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了解具體的原因。
  • 胃癌術後康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
    胃癌術後康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 時間:2020-12-22 13:53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胃癌術後康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胃癌是比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我國是胃癌高發。
  • 大事記|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分餐制有必要普及嗎?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是胃內最重要的一種細菌。它經口到達胃黏膜後定居感染,經數周或數月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後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胃癌等。
  •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優勢有哪些?
    點擊查看 專家簡介:楊宏,北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四病區 副主任醫師,腫瘤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胃癌和結直腸癌的綜合治療及外科手術。胃癌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很高,然而胃癌的早期診斷率比較低,給胃癌的治療帶來不便。那麼您了解胃癌嗎?
  • 你知道嗎?有些水果吃了會引起胃癌變,探討胃癌的引發因素和預防
    其次,哪些水果吃了之後,容易發生癌變呢?1、獼猴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朱欣佚副主任醫師提醒,獼猴桃屬寒性,過食損傷脾胃的陽氣,會產生腹痛、腹瀉等症狀。2、棗子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提醒,鮮棗不宜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這是因為大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一次大量攝入會刺激腸胃,造成胃腸不適。
  • 提醒大家!大蒜泡醋為什麼會變成綠色,還能吃嗎?會不會對身體有傷害?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大蒜泡醋為什麼會變成綠色,還能吃嗎?會不會對身體有傷害?在日常生活中醋泡大蒜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用方法,經常食用醋泡大蒜可以預防一些身體疾病,可以對身體起到保健的功效,而且味道也非常清脆,是比較開胃的小菜,在醋泡大蒜時間長了以後大蒜會出現變綠的情況,大蒜變綠是可以食用的,而且不會損壞營養。那麼,大蒜變綠是怎麼回事?
  • 慢性胃炎患者早知早受益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出現了胃部不適的情況,胃部不適要引起重視,你的胃很有可能生病了。胃出現這些症狀,就是在提示你,你可能患上慢性胃炎了你在胃痛、胃脹、痞悶、納呆、噯氣、燒心嗎?這些都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表現,慢性胃炎分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按中醫理論主要由於外邪犯胃、情志不調、飲食傷胃、脾胃虛弱導致胃氣鬱滯,不通則痛。
  • 50%人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吃什麼食物預防?醫生說:這樣預防
    全球有一半人都有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人口密度,經濟水平,衛生水平都有關係。我國發病率50%,發展中國家約50-80%,發達國家25%。面對很多疾病,絕大部分人都想著吃什麼食物就能治病!食物沒有副作用,有能填飽肚子,還能治病,一舉三得!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回答這個問題,醫生往往要了解很多您的情況,比如年齡、性別、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生活飲食習慣、甚至工作環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建議和方案。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很多消化科醫生都會建議根除治療。我國幽門螺旋桿菌(以下簡稱HP)的感染率高達50%—67%,意味著幾乎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被感染。研究表明,感染者中大約有1%的人最終會演變成胃癌。而我國有7億人感染,即便是1%的感染者不加治療罹患胃,那麼將有700萬人是胃癌的候選人。是非常令人恐怖的數字!
  • 60歲老劉長期口臭,查出胃癌,醫生提醒:平時少吃這類食物!
    幽門螺旋桿菌的罪魁禍首:高鹽食物高鹽食物會破壞胃壁,而受到破壞的胃壁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風險,有八到九成的慢性胃炎、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再加上長期的胃潰瘍會導致胃癌,世界衛生組織便宣布幽門螺旋桿菌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病最大的的致病菌,對人體的健康存在著非常大的威脅,而且幽門螺旋桿菌的生存能力和傳染率都很高,一旦人們忽視了它的存在,很容易發展成胃炎等胃部疾病,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
  • 都有哪些?區分6種常見癌症表現,症狀持續是關鍵
    #百裡挑一#有不少朋友諮詢有關癌症的問題,說過自己的感受,當聽到自己或者家人被醫生告知患了癌症的時候,會感覺天都塌下來了,非常絕望,覺得這個世界都要拋棄自己了,不過醫生隨後告知自己不用過於擔心,是個原位癌,屬於早期,甚至還笑著說,這個癌連保險都不管。早期兩個字會讓他們感覺有些安慰,但依然會感到疑惑和擔心,同樣是癌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嗎?原位癌又是個什麼癌症呢?
  • 體內有炎症,時間長了真的會變成癌嗎?醫生:3種炎症的確要小心
    這一結論讓很多人感到害怕,因為炎症實在是太多了,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各種各樣的炎症,都是大家平時經常得的,以前總認為是小毛病,拖一拖就好了,現在可不能這麼想了,此外,醫生提醒你,有3種炎症更要當心。01腸炎—可能會變成腸癌身邊很多人都有腸道上的疾病,腸炎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是細菌感染,或者是著涼了,現在冬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