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慢性胃炎,可能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上了點年紀、吃個火鍋、飢餓過度等,時不時的都會給你來個「肚子疼」,一到醫院檢查,大多都說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嚴重一點的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但是如果不管不顧,發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就要高度重視了,因為它很可能變成胃癌。
1、什麼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胃黏膜炎性改變。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在慢性胃病中居首位。
自纖維胃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於慢性胃病的認識、診斷與治療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常見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
其中,前兩者為黏膜層的炎症反應及炎症細胞浸潤,伴有或不伴有黏膜糜爛;後者出現胃黏膜腺上皮的萎縮,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因子的減少,同時可伴有黏膜的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患者的胃癌發生率比普通人高。
2、慢性胃炎經常有什麼症狀?
(1)上腹痛
上腹痛是慢性胃炎最常見的症狀。慢性胃炎的上腹痛多數無規律,與飲食無關。疼痛一般為瀰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鈍痛或脹痛等,可因進食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加重,少數與天氣冷暖交替有關。
(2)腹脹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脹症狀,主要因黏膜慢性炎症導致胃內容物排空延遲、食物滯留、消化不良所致。
(3)暖氣
由於消化不良、胃內容物滯留,在消化酶消化、細菌酵解等過程中,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因而患者出現暖氣。胃內氣體排出後,患者的上腹飽脹感可暫時緩解。
(4)出血
出血是慢性胃炎比較嚴重的症狀。出血的原因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胃黏膜炎症較重,胃黏膜損傷、糜爛。
(5)其他
由於消化不良,患者會出現胃口差、食欲不振;由於胃內容物排空延遲,導致酸性物質反流入食管,患者會出現反酸、燒心。
患者還會出現繼發於腹痛、腹脹的噁心、嘔吐,繼發於腹脹、消化不良的食欲不振、營養不佳、消瘦;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因鐵元素、維生素等吸收障礙,可出現貧血,引起全身乏力、疲倦等症狀。
3、慢性胃炎會變成胃癌嗎?
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僅有黏膜的炎症和(或)損傷,其症狀常常比較輕微,經過正規、有效治療及正確的生活調理,症狀可以很快緩解,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的癌變率極低,大家不必過於憂慮。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癌前狀態,或稱癌前疾病,其病變影響了胃腺體結構與功能,胃黏膜的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嚴重者可達到無酸的程度。
同時,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胃活檢中常提示伴有腸上皮化生,這是指胃黏膜正常胃腺體細胞消失,而由一種形態類似小腸或大腸腺上皮細胞的細胞所代替。
研究顯示,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老年人、膽汁反流等因素密切相關。病理研究發現,約50%的胃癌患者的癌細胞形態及結構類似腸上皮細胞(稱為腸型胃癌)。
通常認為,這種胃癌是由大腸上皮化生轉變而來的。儘管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關係密切,但據文獻報導,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成胃癌的患者往往之前沒有規範治療,並且伴有重度大腸上皮化生或重度不典型增生。
總之,即使患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也不必過分擔憂,但應當根據醫生的專業意見,規範治療,定期複查,同時在生活中注意飲食調養,保持舒暢的心情,適當參加體育運動。經過正確、有效地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逆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極大地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