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車讓人·人守規」:扮靚城市文明底色 引領三秦文明風尚

2020-12-11 中國文明網

  2017年5月1日,一項「車讓人·人守規」的文明交通實踐行動在古城西安啟動。隨之,該行動被推廣到陝西省各地,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禮讓斑馬線」的印記。經歷3年的宣傳教育、集中整治和鞏固提升,陝西省城市交通秩序顯著改觀,城市文明形象大幅提升。3年來,「車讓人·人守規」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過路者為車讓人文明行為點讚。陝西日報 記者 喜順攝

  古城西安文明名片

  2017年5月,由市文明辦牽頭組織,西安市在全省先行先試,推行「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實踐行動。此前,在人們的印象中,這都是在國外一些地方才能看到的情形。西安能做到嗎?人們會輕易接受這種文明行為嗎?

  「車讓人·人守規」不只是一項單純的文明交通實踐行動,而是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有力推手,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明讓生活更精彩」的具體實踐。

  4月18日,在西安市長安南路十字,一位私家車司機王軍說:「剛開始推廣時,司機們大多是怕扣分,怕被罰款,都是被動式禮讓行人。現在好了,走到斑馬線前,都會自覺減速禮讓,這已經成為一種自然。」

  「車讓人·人守規」行動啟動以來,西安市重點解決「怎麼幹」的問題,將行動分成3個步驟。2017年重點抓「車讓人」,2018年重點抓「人守規」,2019年是兩項並行實施,且始終以宣傳動員為前提,集中整治為關鍵,常態保持為目標強力推動。

  在「車讓人」行動過程中,西安市採取「先易後難、先公後私」的推進策略。西安市公交總公司在駕駛員中推行「5321」禮讓標準,通過現場檢查、視頻查詢等專項檢查方式,對公交車禮讓行人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將結果納入線路及駕駛員個人月度考核和星級管理指標,引導公交車駕駛員做到文明行車,帶頭踐行「車讓人」。

  同時,西安市計程車管理處協調全行業近3萬名駕駛員分批接受培訓教育,要求駕駛員籤訂「車讓人·人守規」承諾書,並在市區常年設點檢查計程車文明駕駛情況,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當場記錄,並通報相關企業實施整改。

  接連出招,打出了一套套漂亮的組合拳。越來越多的車主加入「車讓人」的行列中,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主動踐行「人守規」, 「車讓人·人守規」成為體現西安文明進步的城市名片,讓城市更有溫度、更有情懷、更加文明。

交警現場執法中。陝西日報 記者 喜順攝

  引領三秦文明風尚

  2019年6月24日,中共陝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正式印發《關於推廣西安市「車讓人·人守規」經驗在陝西省開展文明交通實踐行動的方案》,將西安市「車讓人·人守規」經驗推向全省。陝西成為全國首個在全省範圍內推廣「車讓人·人守規」的省份。

  根據記者調查,陝西省「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實踐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及時安排,認真推動落實。據介紹,銅川市北市區一馬路沿路學校多企業多,每逢上下班高峰期,人車搶道現象時有發生,自「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實踐行動開展以來,銅川市在長虹南路、正陽路西段、正大路建設使用3處車讓人電子監控設施,在南市區重點十字路口安裝人行過街安全語音提示樁8個,建設使用南市區市一中門前學生優先智能過街系統和北市區文化宮門前行人優先過街智能設施。南、北市區啟用4套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自動抓拍系統,加大了對不文明行車與不禮讓行人行為的查處力度。「可以感受到『車讓人·人守規』的文明氛圍愈發濃厚。」王益區委幹部李志宏說,這既是一條道德底線,又是一條行為準則。

  神木市為有效解決行人和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問題,創新工作方法,建成的首個交通勸導學習點,對交通違規行為人進行再教育,通過違規對象的不同,分別抄寫「車讓人·文明行」保證書、機動車駕駛人保證書、行人保證書、電動兩輪車駕駛人保證書等,或填寫交通安全知識答卷,從而有效減少了闖紅燈、越線、不禮讓斑馬線等不文明交通陋習和安全隱患;寶雞市、楊凌示範區持續開展常態化交通違法整治和城市交通環境治理;延安市、漢中市、榆林市、銅川市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成效明顯;延安市在重點車輛管控方面舉措有力,以「實名+工作單位」的形式對違法行為人進行曝光。

  目前,「車讓人」在全省形成一種風尚,「人守規」有了明顯進步。

4月26日,鹹陽市一市民正在過馬路。我省實施「車讓人·人守規」以來,城市交通運輸秩序發生了很大改變。 陝西日報 記者 喜順攝

  「人」「車」共建文明環境

  斑馬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文明線,也是保障行人安全的生命線。正因如此,近年來各地把斑馬線禮讓活動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來抓。但是從各地開展的情況看,在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下,「車讓人」都執行得較好,而「人守規」就相對差一些。一些行人在過斑馬線時沒有時間觀念,看手機、打電話、闖紅燈,這些行為都影響著交通文明,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而西安市在治理機動車不禮讓行人的同時,也對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進行了治理。

  4月25日,在西安市西華門西南角的行人、非機動車違法教育處罰點,西安交警支隊蓮湖大隊西大街中隊中隊長吳剛正在對闖紅燈的單某芳進行交規教育。「看著手機一不小心就闖紅燈了……」單某芳說。登記完身份信息,學習完交通法規後,單某芳在幾種交通安全教育方式中,選擇了在自己朋友圈裡發出寫有「請遵守交通規則,人人都是參與者」的文字後離開。

  「西安交警在開展行人、非機動車交通秩序治理時,靈活教育方式,通過學習交規、當交通志願者維護秩序、觀看交通警示教育片等方式,使違法者的內心深處得到觸動,提高了遵紀守法意識。同時,在全市的10個十字路口設立違法教育處罰點進行『掃臉』糾違。」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傳科科長楊波說。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西安市解放路五路口的違法教育處罰點,看到十字路口非機動車穿梭在機動車道混行,甚至「逼停」機動車。一輛載人的非機動車在十字路口被交警攔下,隨後被帶到教育處罰點,在告知非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行為後,交警對其「掃臉」糾違,後臺可以清晰看到違法當事人信息和過往交通違法記錄。交警告訴違法當事人原則上第一次進行糾違和學習,對第二次交通違法的採取警告處罰,對第三次及以上交通違法的行為人將從嚴頂格處罰。違法當事人接受了批評教育和學習,表示今後在道路行駛中一定遵紀守法。

  「『車讓人·人守規』行動在寶雞啟動以來,我每次過斑馬線的時候,計程車或者私家車都會停下來,我覺得心裡挺溫暖的。別人都能讓讓我,我為什麼就不能守規則呢?」4月19日,寶雞市民王新軍說。

  據了解,陝西省自去年在全省13個市區印發落實「車讓人·人守規」方案或實施細則後,各地也先後舉辦了大型「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實踐行動啟動儀式,其中,西安市、鹹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漢中市、安康市、楊凌示範區、西鹹新區的文明交通實踐行動已經覆蓋全域範圍。

  隨著陝西省交警部門對「車讓人·人守規」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城市交通文明禮讓之風日漸濃厚,街頭機動車不禮讓行為逐年減少。2019年,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共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交通違法25.5萬例,較2018年全年大幅下降。從2017年5月全市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實踐行動以來,至2020年4月,西安交警共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交通違法106.4萬例。

  記者手記:

  曾幾何時,行人為了過馬路,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當「車讓人· 人守規」文明新風拂面而來,機動車禮讓行人成為斑馬線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車讓人」一時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人們無不為之點讚、為之感動。

  然而,當「車讓人」被點讚之時,另一種現象卻依然在延續。行人無視交通信號燈隨意橫穿馬路,過斑馬線沒有時間觀念,看手機、打電話,扎堆演繹「中國式過馬路」,不僅造成交通不順暢,也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車讓人」還需「人守規」,這是維護好正常交通秩序的前提。行人在過馬路時不遵守交通規則,更甚者翻圍欄、闖紅燈,讓人心驚膽戰。倡導「車讓人」,並不是指行人就可以肆意在馬路上穿行。「人守規」才更利於「車讓人」的合理推進。

  「車讓人· 人守規」齊頭並進才能共建交通規範。寶雞市鳳縣交警推行對非機動車違法行為者現場學習現場考試的舉措,就是表明了管理方對任何一方不偏袒的態度,更是展現立法束規公平性的重要一步。讓「中國式過馬路」成為過去式,尤其是像西安市這樣車流量大的城市,「車讓人」「人守規」的行為都不能少。

  西安市從「人讓車、人怕車」到「車讓人· 人守規」,這一轉變使這個城市更加文明。如今,「車讓人· 人守規」已被市民所接受,它不再是一紙規定,而是成為推動這個城市文明進步的動力。

  文明是人們舉手投足凝結成地美麗,是人們共創、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漫步在全省各地的大街小巷,文明氣息不僅表現在優美的城市環境中,更體現在市民「車讓人· 人守規」的溫情之中。(陝西日報 記者 喜順)

  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反映著交通秩序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折射著城市的溫暖和文明。不論是車讓人,還是人讓車,都應該是每個交通參與者的自覺行動。近日,記者採訪了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秩序處相關負責人,就「車讓人」「人守規」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一、如何理解「機動車應當禮讓斑馬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機動車禮讓斑馬線,這是法定要求。通俗講,就是當機動車遇到斑馬線的時候,都應該減速行駛,即使斑馬線上沒有行人在通行;如果斑馬線上有行人正在通行,車輛必須停車讓行。

  二、有的斑馬線配套設置有信號燈,有的沒設信號燈,有什麼不同的要求?

  行人不隨意橫穿馬路,是機動車安全通行的保證。行人通過馬路時,如果有斑馬線就應當從斑馬線通過;如果沒有,應該觀察左右車輛,確認安全後通過。

  對於設有信號燈的斑馬線如何通過?機動車、行人都應嚴格按照信號燈指示通行。當然,信號燈設施必須規範,必須符合國標要求,並確保運行狀態良好,出現故障及時得到維修。

  對於未設置信號燈的斑馬線,機動車通過時,駕駛人應當主動讓行、避讓行人,行人也要積極配合,做到「車讓人、人快走」。

  三、機動車通過交叉路口右轉或左轉時,應該注意什麼?

  在有多相位信號燈的路口,首先應該嚴格遵守信號燈指示,紅燈亮時,轉彎車輛不得通行。行人步入斑馬線,車輛行經交叉路口轉彎時,必須讓行。同時,行人也須遵守斑馬線方向的交通信號燈。對於右轉(左轉)、直行同時放行的車道,紅燈亮時,轉彎的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

  四、斑馬線通行方向信號燈由綠燈變為紅燈,行人未完全通過斑馬線,而車行道信號燈已變為綠燈,車輛該如何通行?

  這種情況仍應該堅持行人通行優先。當信號燈紅燈亮時,未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不應再進入。已經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在二次過街設施位置等候斑馬線綠燈再次亮起,車輛仍需在斑馬線前等候行人通過,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再通行。

  五、行人站在斑馬線附近不走,怎麼辦?

  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是機動車必須要做到的,但有時候可以分情況來確定。如果行人站在斑馬線附近並沒有通過馬路的意圖,尤其是在沒有信號燈的路口,駕駛員要提前減速觀察,同時可以簡單與行人進行手勢溝通,確認安全後通行。

  六、斑馬線前人車互讓,怎麼辦?

  如果駕駛員在禮讓中發現行人也在示意讓車輛先行通過,駕駛員可以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正常通行。在駕車出行過程中,車道出現菱形地面標線,就是提示前方道路30米至50米處設置有人行橫道,應減速慢行,並須注意行人橫過馬路。停止線之前一般也會施劃有倒三角形的停車讓行地面標線或者「車讓人」的提示文字,提醒廣大駕駛員在接近斑馬線前必須要降低車速、仔細觀察,確認安全後通行。同時,有斑馬線和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機動車和行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信號燈指示通行。(陝西日報 記者 喜順)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文明實踐」車如何讓人?人如何守規?6幅漫畫告訴你~
    近日,我市全面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活動。車如何讓人?人如何守規?小編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方便廣大市民朋友更好地理解「車讓人·人守規」。1斑馬線無人 我慢行司機駕車遇前方斑馬線沒有行人時,請提前減速,低速通過,並注意觀察,隨時做好停車讓行準備。1無信號燈路口 主動讓 當司機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燈的交叉路口,遇有行人橫過道路時,請主動減速避讓,禮讓行人安全通行。
  • 車載垃圾桶引領文明行車新風尚
    車載垃圾桶引領文明行車新風尚 2020-05-12 0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石獅:精耕細作讓文明成為城市底色
    石獅文明辦 供圖 精耕細作深挖內涵 繡出城市最美底色 石獅的文明城市創建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自1994年起,石獅連續九年被評為「福建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此後,「福建省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隨著創建工作的深化,一個個越來越響亮的榮譽隨之而來,從未間斷。近30年的努力為石獅積累了深厚的文明底蘊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蔡萌芽認為,文明不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榮譽,更應成為一座城市的底色。
  • 「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石獅:精耕細作讓文明成為城市底色
    漫步大街小巷,一面面繪著獅城美景的圍牆和一張張洋溢著幸福微笑的面容讓人如沐春風。文明,近在眼前。11月10日,在獲悉石獅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後,石獅市委書記、市文明委主任蔡萌芽第一時間與市民朋友們分享這一喜訊。在蔡萌芽眼中,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屬於全體市民,值得大家珍惜,更值得石獅人為此自豪。
  • 擦亮文明底色 鞏固脫貧成果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擦亮文明底色 鞏固脫貧成果——永靖縣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發展綜述    冬季,位於黃河岸邊的永靖縣仍然遊人如織。多民族安居樂業、和睦相處。    這裡曾是國家「三區三州」、全省「兩州一縣」脫貧攻堅重點縣。
  • 中華文明起源地-陝西
    陝西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華山,大雁塔等就在陝西。而這座城市不僅僅只是有著名的古文化,更是有多種多樣的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今天帶你們來了解一下去西安必打卡的美食有哪些!
  • 弘揚時代主旋律 引領文明新風尚
    文明,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對一座城市來說,文明,是一種形象,一種品牌,更是一種實力。 市民的道德修養猶如標尺,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區,雲巖區以常態化長效化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為著力點,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文明餐桌、禮讓斑馬線等文明行動,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旋律,讓文明成為一種常態、一種風尚。
  • 溫州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的背後奧秘
    溫州市經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瑞安市經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和縣)榮譽稱號。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含金量最高、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對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的最高評價。2014年溫州首次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7年成功蟬聯。
  • 擦亮文明底色 鞏固脫貧成果——永靖縣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發展...
    「整縣脫貧摘帽是新的起點,我們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以城帶鄉、城鄉融合,以城市的文明進步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永靖縣委書記尹寶山說。永靖縣楊塔鄉勝利村周興則夫婦種植的金銀花喜獲豐收。資料圖。
  • 引領首都好風尚,傳唱文明新童謠
    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優秀童謠作品,啟迪心智、塑造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建國門街道積極組織各社區、轄區內校園參與首都文明辦、市教委等四部門聯合開展的「好少年唱響文明新風尚」新童謠徵集推廣活動,轄區居民、學生踴躍參與,充分發揮自身才華
  • 讓「警察藍」成為文明的底色!連雲港市公安機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印記
    11月10日,中國文明網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連雲港市不負眾望,成功入選。一時間,全市上下歡欣鼓舞。轉發、轉發、再轉發,點讚、點讚、再點讚……喜訊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傳遍了港城的大街小巷。這一刻,所有人的艱辛和汗水化成兩個字:值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明,讓城市更優雅。
  • 江西玉山:幸福做底色 文明一座城
    對垃圾壓縮中心進行擴建,完成5個垃圾中轉站建設,添置了大型垃圾保潔車16輛、流動保潔車80輛,縣城保潔水平全面提升。  經過幾年來的持續創建,玉山的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各方面越來越好,群眾見證著文明創建一天天給城市帶來的點滴變化,從旁觀者變成了支持者、參與者,掀起了全民創建的熱潮。
  • 義烏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8年6月,我市掀起「規則義烏、義行天下」文明創建新高潮,文明從禮讓斑馬線開始……時至今日,禮讓斑馬線成了義烏街頭靚麗的風景線。一個人禮讓很微小,一群人禮讓會潛移默化影響身邊的人,一座城市的禮讓,就是一陣陣撲面而來的文明春風。做事有規則,城市有標準,守規則先得立標準。
  • 渭城區新興街道垃圾分類「五字訣」引領文明新風尚
    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鹹陽市渭城區新興街道以基層黨組織為主要陣地,把握好「統、宣、教、監、獎」五字關鍵,用「繡花」功夫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廣泛鋪開,逐步深入,讓紅色力量所到之處綻放綠色花朵,帶動群眾寫好垃圾分類答卷,引領城市文明新風尚。
  • 雲南芒卡:「四普」文明實踐引領發展新風尚
    近日,臨滄市滄源自治縣芒卡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載體、以萊片村為試點、以志願服務為形式,通過法普、禮普、科普、文普「四普」,著力提升村民綜合素質,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接續抓好沿邊小康村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 【三城同創·文明城市建設進行時】彩繪扮靚城市街景
    【三城同創·文明城市建設進行時】彩繪扮靚城市街景 2020-09-22 10: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金寨縣吳家店鎮:「振風超市」引領文明新風尚
    為大力弘揚鄉村文明新風,推動移風易俗,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收官之戰,今年以來,吳家店鎮始終將各村振風超市管理和運營工作作為主要推手,以「更新觀念、改變陋習、激發動力」為方向,按照「6+x」模式,一月一評的要求,「三舉措」助推振風超市建設,積極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
  • 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湘潭為什麼能?
    三年過去,「堅持」又一次為湘潭文明創建工作帶來了豐碩的成果,也給了湘潭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自信與從容。從容,源於崇德向善的風尚就在老人為找不到車發愁時,一輛計程車恰好經過,不僅熱心地把老人送到了醫院,並且連車費都沒收。在交警的幫助下,黃俊找到了這位好心的哥,補上了車費,送上了錦旗。道德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要育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在成功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後,我市依然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創建之魂來抓,引領廣大市民崇德明禮、向上向善。
  • 河北省文明城市創建巡禮|唐山:文明綻放鳳凰城
    堅持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匯聚創建合力  深秋時節,漫步在唐山街頭,筆直寬闊、乾淨整潔的路面讓人舒心;馬路上車輛文明禮讓,文明出行蔚然成風;公園廣場綠意盎然,金黃的銀杏樹與藍天碧水相映成趣;在市場、車站以及各個公共場所,人們依照「一米線」有序排隊,秩序井然……生活在此的唐山人,處處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城市文明新風,時時感受著創城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 亳州市:「特色文化牆」引領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安徽亳州把鄉村文化牆作為宣傳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充分利用壁畫、牆體繪畫等表現形式,將村民喜聞樂見的內容等展現在村民面前,既給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也在潛移默化中滋潤了村民的精神土壤。打造鄉村文化牆 「秀」出美麗新農村走進譙城區華佗鎮祝集新村,一處處生動靚麗的文化牆繪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