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欣
李冰
何建行
劉海鷹
15白衣天使獲第二屆「廣州醫師獎」 多位醫生感嘆
由廣州市醫師協會組織的第二屆「廣州醫師獎」評選結果昨日揭曉。來自廣州十五間醫院的十五位醫師獲得了這一殊榮。他們中既有坐著輪椅堅持為患兒手術的兒科醫生,也有從不收紅包反而借錢給患者看病的「送子觀音」,還有開創了我國胸外科微創技術先河的領軍人物。
「中國的醫生承擔的責任非常大,他們不光要做臨床工作,做研究,還要進行教學。可以說,絕大多數我們國家的醫生付出都是巨大的。」在昨日的頒獎儀式上,行醫27年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何建行作為獲獎者代表發言時感慨,中國的醫生是最苦、最累的醫生,他們將自己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病患的身上,但如今社會上對醫護人員的一些誤解,尤其是最近發生的哈醫大醫生遇害事件,也讓人感到「不安」。
文/記者饒貞、黎蘅 圖/記者喬軍偉
妙手仁心
心臟病專家陳欣欣:
坐著輪椅上手術臺的醫生
陳欣欣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臟中心主任。由於長年長時間堅持手術,腰肌勞損和腰間盤膨出已經成了他的職業病,每年都要發作一兩次。
去年11月12日,正逢廣州亞運會開幕,陳欣欣也難得在家休假陪兒子,不想卻接到了科室的電話,一個來自贛州不足10天患有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心下型)的新生兒急需手術。陳欣欣當日腰疾發作,無法站立,可他二話沒說便趕回了醫院,坐著輪椅進了手術室。
為了不影響手術進程,他請麻醉師連續打了3針封閉鎮痛,卻絲毫沒有緩解疼痛。麻醉師很猶豫地說:「陳主任,不能再打了,劑量太大了。」可陳欣欣卻說:「不打怎麼做手術?再打一針吧,出事我自己負責!」就這樣,陳欣欣一共打了4針封閉。2個小時過去了,孩子轉危為安,可止痛針的藥勁兒也過了,陳欣欣疼得倒在了值班室裡。
在陳欣欣的帶領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臟中心每年救治1000多例患了重症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成功率達98.8%。
「送子觀音」李冰:
主動借錢給病人看病
李冰是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出了名的「送子觀音」,每天找她看病的不孕不育患者,一早就把醫院候診大廳坐得滿滿當當。
不少在李冰的幫助下成功受孕的患者對她特別感激,總是想著法子給她送「紅包」,但李冰從來不收。李冰不但拒收病人的「紅包」,遇到外地求醫的患者不夠錢支付藥費,還會主動替患者墊付。一次,一位外地患者看完病後,不夠錢取藥,她二話沒說掏出300元給患者。過了幾天,患者遞給她300元。李冰以為患者要送紅包,立即嚴詞拒絕。患者被逗樂了,說:「李主任,您可別想歪了,我們是來還錢的。」這麼一說,李冰醫生才記起墊付藥費這回事。
李冰在醫院有「鐵娘子」的稱號,雖然醫院是早上8時開診,可她每次7時多就會來到門診,一直看到晚上7時,只要出門診,中午從來不休息,簡單吃個盒飯就給病人繼續看病。據統計,光是2010年一年,她的門診病人就差不多達到了2.5萬人次。
廣醫一醫院長何建行:
開創胸外科微創技術先河
何建行現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除了這一系列的頭銜,何建行還有一重身份,他是國內最早開展胸外科微創手術的專家,更是國內完成肺移植手術最多的醫生之一。
2000年以前,全國開展肺移植手術不足20例,獲得長期存活的僅2例,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何建行在鍾南山院士的支持下,瞄準了這一高地,帶領移植團隊發起了衝擊,並取得重大進展:1999年,何建行在成功完成亞太地區笫一例同種異體氣管移植手術的基礎上,於2003年1月21日完成了華南地區第一例成功的同種異體肺移植手術。目前,何建行教授及其團隊已經完成臨床肺移植手術40例,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何建行還是國內微創胸外科手術的領軍人物。廣醫一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徐鑫告訴記者,何建行是最早把胸外科微創手術引入中國大陸的專家之一。迄今為止,何建行已完成胸腔鏡及胸腔鏡輔助微創傷胸外科手術10000多例,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前列。
胃腸腫瘤專家劉海鷹:
既是醫生也是腫瘤患者家屬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腹外科的劉海鷹教授是國內知名的胃腸腫瘤外科專家。十多年來,在他的帶領下,腫瘤醫院的腹外科從一個單一科室發展成分類齊全的多個專科,並培養了一大批醫療骨幹和研究生。而這一切都是劉海鷹主任在家庭經歷了不同尋常的變故之下取得的。
八年前,劉海鷹的妻子不幸患上晚期結腸癌,在妻子患病的這六年裡,他盡了一個丈夫和醫生的雙重責任。為此,他幾乎放棄了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與愛好,他在給了妻子最好的治療和陪伴的同時,也沒有耽誤一天的工作。妻子曾抱怨說:「我病了這麼多年,你竟然沒有為此請過一天假來陪我!」每當此時,他總是心中充滿歉意地安慰妻子說:「等我忙完這段時間就請假陪你!」可最終妻子還是沒能等到這一天就離他而去了。而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劉海鷹常說:「我也是腫瘤病人家屬,我非常理解腫瘤病人和家屬的心情,我要用我的努力為他們帶來生的希望。」
談哈醫大事件
醫生遇害事件令人「悲哀和心寒」
作為獲獎者之一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兼神經內科主任潘小平感慨地說,自己從醫30年,一直從心底裡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十分崇高,「每當一個病人轉危為安時,來自病人和病人家屬的笑容對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回報」。然而,潘小平也坦承,最近發生的哈醫大醫生遇害事件令她感到「悲哀和心寒」。
潘小平告訴記者,為了防止自己科室的醫生受到傷害,她從很早開始就要求所有診室的醫生不能背對著門坐,並囑咐他們提高警惕。「這不是第一次發生醫生被傷害的事件,我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潘小平表示,雖然中國的醫生現在處在比較艱難的時刻,但「我相信以後會變好的」。
患者應尋求規範途徑解決問題
作為獲獎者之一的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教授陳德昨日談及哈醫大醫生遇害事件時認為,無論存在多麼深層次的矛盾,患者都不應該以這種形式對待醫生以達到自己的訴求。
他表示,由於特殊的職業關係,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客觀存在的,但有不同意見時,應尋求一種規範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如果患者可以隨意辱罵甚至傷害醫生,如果醫生自身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以後大家的健康靠誰來維護?最終受害的還是患者。」
廣東醫療糾紛預防
和處理辦法將出臺
本報訊(記者陳翔)昨天,《羊城論壇》第143期「醫患關係大家談」舉行。由於「哈醫大醫生被殺」事件備受矚目,此次論壇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力等參加活動。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唐小平透露,廣東省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辦法將出臺,屆時將有效打擊「醫鬧」、預防醫療糾紛。
獲獎名單
鄧河晃
廣州市精神病醫院主任醫師
朱慧蘭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主任醫師
劉海鷹
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
李冰
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李斯明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楊智聰
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何建行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陳德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教授
陳欣欣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臟中心主任醫師
陳諧捷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祝維峰
廣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黃崇博
廣州市正骨醫院主任中醫師
舒建昌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主任醫師
譚守勇
廣州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
潘小平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兼神經內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