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2021年美國患者安全目標(醫院版)|患者|安全|美國|...

2020-12-16 健康界

2021 Hospital:

Hospital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20201028日,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TheJoint CommissionTJC)發布了《2021年患者安全目標》(2021NPSGs),並將於202111日在以下8種不同類型的衛生保健機構實施。

  • 門診(Ambulatory Health Care)

  • 行為健康機構(Behavioral Health Care)

  • 重症醫院(Critical Access Hospital)

  • 家庭照護機構(Home Care)

  • 醫院 (Hospital )

  • 實驗室(Laboratory Services)

  • 護理中心(Nursing Care Center)

  • 診間外科(Office-Based Surgery)


GOAL 1  準確識別患者身份


GOAL 2  增強醫務人員間的有效溝通


GOAL 3  確保安全用藥

  • NPSG.03.04.01  在給藥前,對未標記的藥物進行標識,如置於注射器、藥杯和無菌盤中的藥物。在所有準備藥物和物品的區域都要進行此操作。

  • NPSG.03.05.01  要特別注意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

  • NPSG.03.06.01  記錄並傳遞正確的患者用藥信息。確定患者正在服用的藥物,並將這些藥物與給予患者的新藥物進行比較。為患者提供關於他們需要服用的藥物的書面信息。告訴患者每次去看醫生時都要帶上最新的藥物清單。


GOAL 6  安全使用設備警報


GOAL 7  預防醫院相關性感染

 

GOAL 15  識別患者安全風險


通用目標   預防手術錯誤

  • UP.01.01.01  確保對正確患者的正確身體部位進行正確的手術。

  • UP.01.02.01  在患者身體上標記正確的手術位置。

  • UP.01.03.01  在手術前暫停並核對,以確保無誤。

 

 

2021年美國患者安全目標

(醫院完整版)


 目標 1    提高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度

NPSG.01.01.01

在提供照護、治療和其它服務時至少使用兩種患者識別符。

---NPSG.01.01.01的合理性

患者身份識別錯誤幾乎在患者診斷和治療的所有環節都會發生。該目標有兩層涵義:首先是正確地識別擬提供服務或進行治療的患者;其次是為該患者提供正確的服務或治療。可以使用的識別符包括患者的姓名、分配好的識別碼、電話號碼或其它患者特有的識別符。

由於尚不能自主表達,且缺乏易識別的特徵,新生兒身份識別錯誤的風險更高,除將新生兒的身份識別錯誤或進行錯誤的操作外,還包括對錯誤的嬰兒進行母乳餵養,進而可能將母親的體液及潛在的病原體傳播至嬰兒體內。因此,適用於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可靠識別系統是必需的,以防止身份識別錯誤。

NPSG.01.01.01  執行要點


1.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至少兩種患者識別符:給藥、輸血、成分輸血時;收集臨床檢驗中的血液樣本及其它樣本時;提供治療時。其中,患者的病房號碼或物理位置不能作為識別符。(另請參照MM.05.01.09, EPs 7, 10; PC.02.01.01, EP 10)

2.  在患者面前標記血液和其他樣本的容器。(另請參照PC.02.01.01, EP 10

3.  對新生兒患者採用不同的身份識別方法

註:防止患者身份識別錯誤的方法包含但不限於如下:

  • 使用獨特的命名體系,可以聯合使用母親的名、姓以及新生兒的性別(如「Smith,Judy Girl」,如重名,則用「Smith,Judy Girl A」和「Smith,Judy Girl B」等進行區分)

  • 識別條碼腕帶的標準實踐(如使用兩個身體部位和/或用條形碼進行識別)。

  • 在醫務人員之間建立溝通工具(例如,使用視覺上的標識以提醒醫護人員要注意名字相似的新生兒)


 目標 2   增強醫務人員間的有效溝通

NPSG.02.03.01 

及時向醫護人員提供重要的檢驗檢查結果

---NPSG.02.03.01的合理性

臨床檢驗和診斷中的危急值明顯處於正常範圍之外,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危及生命的情況。該目標的目的是在規定時間內將這些危急值提供至授權的責任醫師,以便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NPSG.02.03.01  執行要點


1. 制定檢驗和診斷危急值管理的書面程序,並闡明以下內容:

  • 臨床檢驗和診斷中危急值的定義

  • 臨床檢驗和診斷中危急值的報告者和接收者

  • 臨床檢驗和診斷中危急值報告的可接受時限

2. 執行臨床檢驗和診斷中危急值管理的程序。

3. 評估臨床檢驗和診斷中危急值報告的及時性。


GOAL 3   確保安全用藥

NPSG.03.04.01 1   

在手術和其它治療環境內,對無菌區內外所有的藥物、藥物容器和其它溶液進行標記。

註:藥物容器包括注射器、藥杯和藥碗。

--NPSG.03.04.01的合理性

未經標識的藥物和其它溶液是無法識別的。當藥物和其它溶液從原來的容器中移出,並裝至未經標識的容器中時,錯誤就可能會發生,有時甚至可能是災難。這一不安全的操作忽略了安全用藥管理的基本原則,但在很多機構中,這一操作卻很常見。

對所有的藥物、藥物容器和其他溶液進行標識,是一種減少風險的做法,符合安全用藥管理的要求。該操作解決了在手術和其它治療中用藥的一個潛在風險點。在MM.05.01.09中也對藥物和藥物容器的標註有所闡述。

NPSG.03.04.01的執行要點


1.  在手術和其它治療環境中,不論是無菌區內、外,都要對未及時給用的藥物和溶液進行標識。就算僅有一種藥物,也要進行該項操作。

       註:「立即給藥」是指經授權的醫務人員準備或獲得的藥物,直接給患者服用,過程中沒有任何時間間隔。對於標識的及時性,請參照NPSG.03.04.01, EP 5。

2.  在手術和其它治療環境中,不論是無菌區內、外,當藥物從原包裝中移至另一容器中時,要對其進行標識。

3.  在手術和其它治療環境中,不論是無菌區內、外,藥物的標識內容包括:

  • 藥物或溶液的名稱

  • 濃度

  • 藥物或含藥溶液的總量(若不能從容器上明顯看出)

  • 稀釋液的名稱和容量(若不能從容器上明顯看出)

  • 24小時內沒用完時的到期日期

  • 24小時內到期時具體的到期時間

註:治療時間很短時,日期和時間可以不進行標註。

4.  口頭和視覺上同時核對所有藥物或溶液的標識。採用授權的雙人核對,其中一人準備藥物,另一人給藥。

5.  藥物或溶液配製完畢後,請立即貼上標籤,除非立即給藥。

    注: 「立即給藥」是指經授權的醫務人員準備或獲得的藥物,直接給患者服用,過程中沒有任何時間間隔。

6.  立即丟棄任何未經標識的藥物。

7.  在操作結束時,移走無菌區內所有標記的容器,並丟棄其中的藥物。

    註:該條不適用於感染控制所需的多用途藥瓶。

8.  所有在無菌區內外的藥物和溶液及其標識,都應由進入和離開的人員進行檢查,以實施用藥管理。



NPSG.03.05.01 

要特別注意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

      註:該條不適用於預防靜脈栓塞或其它常規性短期預防性抗凝療法(如和治療或住院相關的)。

--NPSG.03.05.01的合理性

抗凝療法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心房顫動、深靜脈血栓、肺動脈栓塞、機械心臟瓣膜植入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凝藥物比其他藥物更有可能造成傷害,源於其劑量複雜、監控不足、患者依從性不一致等。因此,該目標有可能會正面影響患者在服用這一類藥物上的安全性,包括改善患者的預後效果等。

為了在抗凝治療中達到更好的效果,患者教育是一個關鍵環節。採用含患者參與的抗凝治療的標準操作實踐可以減少肝素(未進行分餾,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

NPSG.03.05.01的執行要點


1.  醫院使用已批准的方案和循證實踐指南來啟動和維持抗凝治療,所考慮的方面包括藥物選擇,劑量選擇及根據患者的年齡、腎功能及肝功能等調整劑量,藥物-藥物和藥物-食物相互作用,及其它可能存在的風險。

2.  醫院使用已批准的方案和循證實踐指南終止抗凝治療,並對每次治療中出現的出血事件進行處理。

3.  醫院使用已批准的方案和循證實踐指南對所有口服抗凝藥物的患者進行圍抗凝期管理。

4.  醫院以書面形式制定製度,以規定抗凝治療開始及調整檢驗檢查結果。

註:對於所有接受華法林治療的患者,使用當前的國際標準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來監控和調整劑量。對於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劑(directoral anticoagulant,DOAC)的患者,應遵循有關實驗室檢測的循證實踐指南。

5. 醫院通過以下方式踐行抗凝安全實踐:

6.  醫院對進行抗凝治療的患者及家屬進行教育,內容包括

  • 藥物劑量和服用計劃的依從性

  • 按時複查並進行檢驗檢查的重要性(如果適用)。

  • 潛在的藥物-藥物和藥物-食物反應

  • 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

7.  如果有條件,醫院只使用口服單位劑量的產品,預充注射器,或預混輸液袋。

     註:對於兒科患者,只有在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預充注射器產品。

8.  當患者靜脈內連續輸注肝素時,醫院使用可編程輸注泵,以確保劑量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藥物重整介紹  

可查看【患者安全】藥物重整:正確的藥物清單  2017-07-11

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CuIUlVs_qn5oaLwAEl8PRA

 

NPSG.03.06.01 

患者用藥信息的準確呈現和傳遞

--NPSG.03.06.01的合理性

      有證據表明,用藥偏差(medicationdiscrepancies)可以影響患者的治療結果。藥物重整的目的即是識別和解決這些差異——比較患者正在(和應該)服用的藥物和最新開具的藥物的過程。這種比較涉及識別藥物重複、遺漏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繼續使用當前藥物的必要性。醫生需要重整的信息包括藥物名稱、劑量、使用頻次、途徑和目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識別上述需要收集的信息,將其和新開具的處方進行重整,並確保其後處方的安全性。

NPSG.03.06.01的執行要點


1.  當患者入院或在門診就診時,了解他/她正在使用的藥物信息,並以列表或其他形式進行記錄,這對用藥管理人員非常有幫助。

     注1:用藥現狀包括常規用藥和按需用藥,可見藥物定義的術語表。

     注2:從一名患者處獲知完整的用藥信息通常比較困難,因此從患者處或其他途徑收集這些信息的真誠努力就可認為已經達到了這一執行要點的目的。

2.  在非24小時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患者診療環境中,定義所要收集藥物信息的類型。

     注1:非24小時醫療衛生機構包括急診科、初級醫療衛生機構、門診放射科、門診手術室和只用於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等。

     注2:需要收集的藥物信息包括藥物名稱、劑量、用藥途徑、頻次和目的等。

3.  比較從患者處獲知的藥物信息和新開具的處方,以識別並解決用藥偏差問題。

     註:用藥偏差藥物疏漏、重複、禁忌症、不清晰的信息和改變等。由醫療衛生機構授權的人員完成上述比較過程(另請參照HR.01.06.01,EP1)。

4.   當患者出院或結束門診診療時,提供給患者(必要時包括家屬)書面用藥信息(如藥物名稱、劑量、用藥途徑、頻次和目的等)。

5.   當患者出院或結束門診診療時,向他/她解釋用藥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註:解釋的內容包括要告知患者提交一份用藥清單給他/她的初級診療醫生;當停藥、改變劑量或增加新藥(包括非處方藥)時,及時更新用藥信息;在緊急情況下,隨時攜帶用藥信息。(關於患者用藥教育方面的內容,請參考標準MM.06.01.03,PC.02.03.01和PC.04.01.05。)


  目標 6    減少臨床警報系統相關的危害

NPSG.06.01.01 

提升臨床警報系統的安全性

臨床警報系統的目的是通知醫務人員潛在的患者問題,但如果不能有效管理這些系統,就可能會影響患者安全。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警報信號很難發現,而在同時,在多個診療區域,很多個警報信號同時發出,由此造成的噪聲和顯示的信息就會削弱醫務人員對警報信號的敏感性,導致他們忽略掉一些警報信號,甚至直接將其關掉。另一些和臨床警報系統有效管理相關的問題包括能發出警報的設備過多,警醒設置為默認設置無法操作,警報的報警區間太窄等。在不同醫院,甚至在同一醫院的不同科室間,這些問題大不相同。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安全問題。通用的解決方案尚未發布,但一所醫院需要理解自身狀況,並開發一種系統的、協調配合的方法用於臨床警報系統的管理。標準化有益於安全的警報系統管理,但也有必要針對不同臨床科室、患者群體甚至單個患者,進行個性化管理。該目標關注和患者安全最直接相關的臨床警報系統的管理。當警報系統管理的解決方案發布時,該目標會進行更新並反映最佳實踐。

註:關於警報安全的其他信息可以訪問AAMI網站。

https://www.aamifoundation.org/coalitions/clinical-alarm-systems/ complementary-research/.

NPSG.06.01.01的執行要點


1.   領導者將警報系統的安全性列為醫院的優先事項之一

2.   基於以下信息,識別出最重要的警報信號,並對其進行管理:

  • 醫務人員和臨床部門提供的信息。

  • 如果該警報信號沒有得到處理或發生故障,會給患者帶來風險。

  • 該警報信號是必需的還是不必要地產生了噪聲並導致了警報疲勞

  • 基於內部不良事件歷史得出的患者傷害的潛在性基於內部不良事件歷史,該警報對患者傷害具有的潛在性。

  • 公開發表的最佳實踐和指南。

(更多關於醫療設備風險管理的信息,請參考標準EC.02.04.01。)

3.   針對上述識別出的警報信號,制定警報管理制度和程序,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更多信息請參考標準EC.02.04.03。)

4.  對醫務人員和授權的獨立執業者就他們所負責警報的目的和正確操作進行培訓。


  目標 7   減少醫院相關性感染的風險

NPSG.07.01.01 

遵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現行的手部衛生指南和/或世界衛生組織(WHO)現行的手部衛生指南

--NPSG.07.01.01的合理性

根據CDC,每年有數百萬人在醫療衛生機構內接受照護、治療和服務時會被感染。因此,醫院相關性感染(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HAIs)是一個會影響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患者安全問題。解決HAIs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提升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水平。遵從WHO或CDC現行的手衛生指南可以減少感染源從醫務人員向患者傳播的途徑,進而減少HAIs的發生率。為了確保該NPSG的依從性,醫療衛生機構需要評估其對於CDC和/或WHO手衛生指南的依從性,通過一個提供手衛生政策、培養手衛生文化、監控手衛生依從性並提供反饋的可理解的項目得以進行。

NPSG.07.01.01的執行要點

1.  施行一個遵從CDC或WHO現行手衛生指南中IA、IB和IC分類的項目(另請參考IC.01.04.01,EP 1)。

2.  設定改善手衛生指南依從性的目標(另請參考IC.03.01.01,EP 1)。

3.  基於所設的目標,改善手衛生指南的依從性。


  目標 15     醫院識別其患者群體中的特有風險

NPSG.15.01.01

降低患者自殺的風險

註:執行要點中的第2-7條僅適用於精神病醫院中的患者和綜合醫院中正在接受行為健康狀況評估或治療且以此作為其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的患者。

--NPSG.15.01.01的合理性

儘管醫療機構中僱有員工且晝夜不停運轉,患者自殺是報告頻次較高的一類前哨事件。識別治療中或出院後具有自殺風險的患者是保護這類風險人群的關鍵一步。

NPSG.15.01.01的執行要點

1.   對於精神病醫院和綜合醫院中的精神科:醫院對其環境風險進行評估,並確定可能用於自殺的物理環境特點;醫院採取必要措施將風險降至最低(例如,移除可用於懸掛的錨定點、門鉸鏈和掛鈎等)。

      對於綜合醫院中的其他科室:實施程序以降低自殺高危患者的自殺風險,例如一對一的監測,在不影響患者醫療護理的情況下移除有自殘風險的物體,評估由探視者帶入病房的物體,並在將患者轉運到醫院其他地方時採用安全的轉運程序。

      註:綜合醫院的非精神科病房不需要預防上吊自殺的專用裝置。但是,這些部門也應定期評估其臨床區域,以確定哪些物體可能會被患者用於自殘,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將這些物體從被確定為自殺高危患者的周圍環境中移除。這一信息也可用於培訓監控高危患者的員工(例如,制定檢查表以幫助員工記住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移除哪些物體)

2.   使用一種有效的篩查工具對所有因行為健康狀況而被評估或治療的自殺意向患者進行篩查。

      註: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The Joint Commission,TJC)要求使用有效的工具對12歲及12歲以上患者進行自殺意向篩查。

3.   對於上述被篩選出的具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使用循證流程對其進行自殺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其自殺傾向、計劃、意圖、自殺或自殘行為、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等。

     註:執行要點2和3可以通過一個流程或設備完成,以同時篩選患者的自殺傾向並評估其嚴重程度。

4.  記錄患者的整體自殺風險水平,並制定降低自殺風險的計劃。

5.   遵循書面制度和程序,對被確定具有自殺風險的患者進行照護,制度和流程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

  • 對有自殺風險患者的照護人員進行培訓和能力評估。

  • 重新評估其風險的指南

  • 對有自殺高危風險的患者進行監控

6.  遵循書面制度和程序,為確定有自殺風險的患者提供出院諮詢及出院後的照護服務。

7.  監測篩選、評估和管理自殺風險患者的政策和程序的執行情況和有效性,並根據需要採取行動,提高其依從性。


       預防錯誤部位,錯誤治療方式及錯誤患者這一通用目標的技術手冊

該通用目標適用於所有手術和非手術有創治療。有證據表明,需要全身麻醉或深度鎮靜的治療程序對患者造成的風險最大,儘管其他治療方式也會影響患者安全。醫院可以通過準確識別患者、進行適宜的治療方式並確保正確的治療部位,以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該通用目標基於如下原則:

  • 錯誤患者、錯誤部位和錯誤手術可以且必須加以預防。

  • 為了對正確的患者,在正確的部位上施行正確的治療,使用多個互補的策略是必需的。

  • 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主動參與,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升施行治療的所有人員間的有效溝通。

  • 儘可能地,患者也要參與到該過程中,必要時其家屬也要參與。

  • 確保安全方面最有效的是對標準化程序的一致性施行。

在以促進團隊合作並鼓勵員工樹立確保患者安全的醫院文化,該通用目標施行的最成功。在設計工作流程以達到這一通用目標時,醫院要將其文化考慮在內。在一些醫院,要對該通用目標的要點逐一闡明,而在另一些醫院,則僅在該通用目標內設計流程,而沒有具體說明。

基於最佳工作方式和特有的文化,醫院應當識別出進行治療前核查和部位標記的最佳時機及場所。治療前核查的頻次和範圍由治療方式的類型和複雜程度所決定。該通用目標的三個要素沒必要非得按照時間順序核查(儘管治療前核查和部位標記在最終的「暫停」檢查之前)。在整個醫院內,治療前核查、部位標記和「暫停」檢查應當在最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註:當從決定開始治療到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施行治療的醫務人員和患者都沒有發生變化時,部位標記可不進行。


UP.01.01.01 

施行治療前核查

--UP.01.01.01的合理性

醫院應當確保每一項治療都是患者需要的,且治療對象是正確的患者。治療前核查的頻次和範圍由治療方式的類型和複雜程度所決定。

治療前核查是一個收集信息並確認的連續過程。治療前核查的目的是,確保所有相關文檔、信息或設備:

在治療開始前,治療前核查可能需要多次在多個場合進行。儘管由醫院決定由誰在什麼時候收集信息,但是這一過程最好有患者參與,可能的時間節點如下:

計劃治療時

  • 入院前檢查和評估時

  • 入院進行治療時

  • 患者離開治療前所在區域或進入治療室時

 在開始治療前要解決信息缺失或不一致的問題。

UP.01.01.01的執行要點


1.  施行治療前核查,以確保在正確患者正確的部位上施行正確的治療。

註:患者要儘可能參與到治療前核查中。

2.  識別治療的必備要素,並使用標準列表核查這些要素的可用性,至少要包括以下:

  • 相關的文檔(如病史和身體檢查資料、籤署的治療知情同意書、護理評估資料和麻醉前評估資料等)

  • 做過標記且正確顯示的診斷和放射檢查結果(如放射圖像,病理和活檢報告等)

  • 任何需要的血液製品、植入物、器械和/或治療用的特殊設備。

      註:該條執行要點的預期目的是,標準列表可用且在治療前核查中得到了一致性的應用,但沒有必要證明對每位患者都使用了該標準列表。

3.  對治療中所用的物品和要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匹配。

 

UP.01.02.01

介紹

手術部位錯誤應當絕對不能發生。但在醫療衛生照護過程中,這一錯誤時有發生,威脅著患者安全。治療部位標記是保護患者的一種方式,在醫院內使用統一的標註方法可以促進患者安全。當一項治療中所涉及的可能治療部位有多個,且可能發生混淆時,需要對其進行標記,以預防錯誤,如不同的肢幹、手指和腳趾、損傷位置、脊柱水平、器官等。若雙側結構(如扁桃體或卵巢等)都需切除時,無需標記手術部位。

關於治療部位標記的責任人,存在較大分歧。一些人認為,因為授權的獨立從業者本身就對治療負責,因此應當標記手術部位,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為了優化工作流程和效率,應當由其他人員進行標記。

沒有證據表明治療部位標記者的工作職責會影響患者安全。手術部位錯誤的發生率非常低,因而也沒有足夠可用的數據。此外,在該領域也沒有清晰的共識,標記治療部位應當由誰進行。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沒有繼續在該問題上保持沉默,而是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案,可以達到部位標記的目的。標記是團隊成員間關於患者的一種溝通工具,因此,應當由最了解患者的人標記部位。大多數情況下,標記者會是負責實施治療的人員。

認識到在有創治療中這一過程的複雜性,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授權讓另一名人員來標記部位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被授權的人員熟悉患者且參與到了治療過程中,包括:

授權的獨立從業者仍對這一治療全面負責,儘管部位標記可以由其他人完成。


UP.01.02.01

標記治療部位。

UP.01.02.02的執行要點


1.  識別出需要標記切開或植入部位的治療方式。至少地,當可能的治療部位多於一個,且可能發生混淆,一旦在錯誤部位進行治療會負面影響治療質量或安全性時,要對治療部位進行標記。

      註:對於脊柱方面的治療,不僅治療前要在皮膚上標記一般的脊柱區域,術中影像技術也可用於定位並標記具體的脊椎水平。

2.  在治療前標記治療部位,患者儘可能參與這一過程。

3.  對治療最終負責且治療時在場的授權獨立從業者對治療部位進行標記。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授權的獨立從業者會授權另一名人員標記治療部位,但這名被授權的人員必須被醫療衛生機構準許參與治療,且具有如下資格:

    註:上述特定情況由醫院領導決定,即治療部位可由具有上述資格的人員進行標記的情況。

4. 標記治療部位的方法和所作的標記清晰,且在整個醫院內一致地得以應用。

    註:標記在治療部位上或附近,且可見的時間要足夠長,在皮膚準備和鋪單後仍然可見。黏性標記物不可單獨用於標記治療部位。

5. 在患者拒絕標記治療部位,技術上或解剖學上無法標記治療部位時(如黏膜表面或會陰部等),還有書面的替代過程可用。

    註:需要使用替代程序的其它情況有:


UP.01.03.01  

在治療前進行「暫停」(time-out)核查

--UP.01.03.01的合理性

「暫停」核查的目的是在治療前施行最後的評估,確保正確的患者、部位和治療方式,該條通用目標正是關注於「暫停」檢查的這些最小特徵。一些人認為,基於諸多原因,應當在麻醉前施行「暫停」檢查,因為此時患者可以參與。醫院可能會在麻醉前施行「暫停」核查,也可能會在那時增加另一「暫停」核查。在「暫停」核查中,所有活動都在最大程度上暫停,因而核查人員可以集中核對患者、部位和治療方式。

團隊中的指定成員進行「暫停」核查,包括主動在治療團隊中所有相關成員間進行溝通。只有所有問題或擔心都得以解決,治療才能開始。若能在全院得以統一施行,「暫停」核查是最有效的治療前核查方式。

UP.01.03.01的執行要點

1. 在開始有創治療或切口前及時進行「暫停」核查。

2.   「暫停」核查具有下列特點:

3.  當患者接受兩項或更多項治療,且實施治療的醫務人員變動時,在每一項治療開始前都要進行「暫停」核查。

4.  在「暫停」核查中,團隊成員至少要核查以下內容:

5.  記錄「暫停」核查的完成。

註:記錄的數量和類型由醫院決定。


【原文】

  https://www.jointcommission.org/standards/national-patient-safety-goals/


翻譯:黃歡歡 重慶醫科大學2018級護理研究生

審校:艾慧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設備處

編輯:肖明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

相關焦點

  • 【熟記】2019版手術患者十大安全目標
    目的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頒布的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標》,制定手術室環境下執行《患者十大安全目標》的具體措施,指導手術室護理人員臨床實踐。 2.目標八:鼓勵患者參與患者安全 9. 1加強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鼓勵患 者與家屬主動與手術醫生、護士溝通,包括手術方式、知情同 意、過敏史、植入物、義齒等。
  • 日本患者安全歷史與現狀|安全性|患者|日本|安全|醫療|措施|事故|...
    日本患者安全措施介紹       日本在1961年實現了全民醫保覆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日本衛生系統在總體目標達成方面排名靠前。然而,日本醫療服務質量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1999年和2000年初,日本發生了一系列嚴重的患者安全事故(表1)。
  • 我省醫院多舉措保障患者就醫安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醫療機構逐步恢復正常門診,患者就診量也隨之增加。為避免門診大廳出現人員擁擠、患者掛號和繳費扎堆等現象,我省醫療機構在日常診療中,大力推行分時段預約就診,同時前移門診排查,實現患者分時分批治療,保障患者就醫安全。
  • 蘇州科技城醫院醫囑前置審核系統在產科上線,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蘇州科技城醫院醫囑前置審核系統在產科上線,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2020-06-22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肺癌患者福音 奧希替尼獲批一線療法 更加安全高效
    對於國內肺癌患者來說,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他們將迎來更安全、高效的一線靶向治療新選擇。肺癌是中國第一大癌症,每年我國約有70萬新診斷的肺癌病例,其中,高達4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都存在EGFR突變,這種突變多發生於不吸菸、非小細胞腺癌、女性及亞裔患者。雖然,現在醫學還難以將突變的基因恢復正常,但是已可通過使用藥物來阻斷癌細胞的信號傳導,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
  • 醫生安全若無保障最終受害者是患者
    在昨日的頒獎儀式上,行醫27年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何建行作為獲獎者代表發言時感慨,中國的醫生是最苦、最累的醫生,他們將自己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病患的身上,但如今社會上對醫護人員的一些誤解,尤其是最近發生的哈醫大醫生遇害事件,也讓人感到「不安」。
  • 全員「上陣」嚴格防疫,青島和睦家力保患者安全就診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青島和睦家醫院第一時間響應,啟動緊急部署,積極完善各項舉措,嚴密執行防控措施、院內感染及消毒隔離措施,始終如一、全力以赴地守護所有就診者、家人及員工的健康和安全。  全面防範多重保護,守護全院健康   面對未知的新冠肺炎,青島和睦家醫院對全體醫護人員多次進行如何正確穿脫防護服和如何正確與患者接觸交流的培訓。此外,自春節起,多次模擬疑似病例出現後的轉診流程,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和睦家採用電話預約制,可在預約環節就對客戶旅行史、接觸史及發熱等症狀的詢問篩查,降低不必要的暴露風險。
  • 應對常見皮膚病,患者該如何安全合理用藥?
    應對常見皮膚病,患者該如何安全合理用藥?在新冠肺炎時期,無論是居家隔離還是外出上班,日常防護成了大家必需做好的功課,而由防護所引發的皮膚病或原有皮膚病的加重,患者應該如何去應對呢?在這裡,臨床藥師整理了一些疫情期間常見皮膚病的線上用藥諮詢問題及應對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期望皮膚病患者居家也可以做到安全合理用藥,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 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論壇主席、中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杰指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舒適化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安全、舒適成為患者的首選。
  • 西城區廣外醫院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
    為進一步推進醫院中層幹部隊伍建設,提高中層幹部管理能力,近日,醫院黨委舉辦西城區廣外醫院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邀請到北京市西城區衛健委醫管中心劉永東主任進行授課,廣外醫院、廣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導幹部、中層幹部、後備幹部以及黨支部委員、團總支委員等參加培訓。
  • 為什么女性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了?心理專家:社會環境太安全了
    抑鬱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生物、心理、社會環境諸多因素都有關,據流行病學統計,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群體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 但目前中國社會,心理疾病知識普及率較低,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只是想的太多,根本算不上疾病。
  • 共建臨床護理質量與安全,關注慢病患者健康
    由生命活水醫療集團承辦的2020年第二屆生命活水護理論壇於2020年12月4日在生命活水醫療集團會議中心採取線上線下方式舉行。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陳銳主任到會致辭。陳銳主任指出: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員對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如何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慢病防治、如何應對今冬明春的新冠疫情防控等等,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廣大的護理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希望此次論壇能給大家帶來啟迪和幫助。
  • 醫用床墊,一般要選擇健康安全的可水洗軟墊,有利於患者恢復
    醫用床墊是醫院用得比較多的醫用床品之一,醫用床墊對於醫院來說也是沒到換洗之時必要採購的物品。樂倍康醫用床墊在醫院的需求量不小,特別是中大型醫院裡的床位數量也不少,每一張床都需要一個床墊。一般會選擇健康水洗軟墊,因為醫院的床品是需要清洗的,而且需要比較強度的清洗,所以醫院採用的一般是可水洗的健康水洗軟墊。醫用床墊一定要保證健康、安全、舒適。健康是對患者的承諾,無論是在醫療技術上還是在患者所用的醫用物品上,像醫用床墊這類的貼身使用的物品一定要保證健康安全。
  • 美國醫生給患者寫「分手信」
    最近,美國克利夫蘭一家大學醫院的醫生給一名患者寫了一封「分手信」,還發表在克裡夫蘭(Cleveland)發行量最大的《簡樸報(The Plain Dealer)》上。這封信是這樣寫的:這家醫院基礎醫療部的副總裁託德·柴格兒(Todd Zeiger)說:「在我20年的行醫生涯中,只記得有兩三起這樣的事件。」信中並沒有提到原因,這封信的作者蒂拉·莫內(Tyra L. Mone)醫生為保護患者隱私拒絕談論原因。託德·柴格兒稱,醫患關係終止有很多種情況,例如患者缺席預約、拒絕服用醫生開的藥、無視醫囑、患者的行為不當和肢體威脅等。
  • 美國紐約醫療資源緊缺,有醫院讓兩名患者「共享」一臺呼吸機
    新冠疫情在美國紐約州繼續蔓延,住院患者人數在一天內激增了40%。由於呼吸機資源不足,當地已經有醫院開始嘗試讓兩名患者共同使用同一臺呼吸機。據《紐約時報》3月26日報導,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開始使用一些呼吸機治療多名患者,這一「突破」可以緩解呼吸機嚴重短缺的局面,並幫助全美各地的醫院應對患者激增的情況。紐約長老會醫院的管理人員表示,本周已開始在其下屬的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院實施「呼吸機共享」(ventilator sharing)。
  • 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利納西普治療復發性心包炎患者安全有效
    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利納西普治療復發性心包炎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44:51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Allan L.
  • 美國醫療系統遭「史上最嚴重網絡安全威脅」 數百家醫院或被影響
    據美聯社29日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周三發出警告稱,網絡犯罪分子正在通過勒索軟體發動針對美國醫療系統的攻擊,可能對數百家醫院造成影響。 或導致數據被盜及醫療服務中斷 FBI和美國其他兩個聯邦機構在周三的聯合警報中警告稱,他們有「威脅到美國醫院和醫療服務商的網絡犯罪的可靠信息」。惡意網絡參與者正在使用勒索軟體瞄準醫療行業,這可能導致數據被盜及醫療服務中斷。
  • 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切實保障醫療安全,打造誠信醫院
    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切實保障醫療安全,打造誠信醫院------**醫院醫療服務天天3.15       2019年醫院提出了「再聚焦、齊發力、新徵程」的新五年規劃,重點是回歸醫療本質,提升醫療質量管理,因此制定了《醫院醫療質量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
  • 以患者為中心,銳珂醫療助力移動成像更安全、更靈活
    「現在有必要提升患者床邊成像能力。」銳珂醫療全球數位化X射線解決方案全球市場經理Sarah Verna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隔離重病患者有助於促進其康復。DRX-Revolution產品設計初衷正在於此,旨在捕獲高品質圖像的同時,幫助確保患者和醫生的安全。」
  • 患者故事:醫院的春節
    凌晨兩點,清華長庚醫院又一間手術間燈火點亮,無影燈下蘇偉、李偉、荊林凱還有叫不上名字的麻醉醫生、護士緊張忙碌。凌晨四點五分手術室門開了,手術後的先生看到我,雖然沒有說一個字,可我讀懂他的意思,他認識生命中一直與他經歷30多個風雨春秋的我。伴隨著辛丑年春節的第一縷陽光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貴懷和他的麾下,又開始查房了。「你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