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過年了,臘月二十八晚上,在外邊「蹦噠」了一天的我撩平在臥室的床上,拿起手機隨意翻看著,腦子裡回味這一天老朋友們難得小聚的點點滴滴。
一聲沉重卻巨大的聲音從客廳傳來,我起身衝到客廳,只見先生直挺挺仰面倒地,頭下是血,沒有意識,呼吸粗重。急呼120,慌亂中,趕來的鄰居一家四口幫我忙前忙後。
40分鐘後,我和匆忙趕回的兒子把受傷的先生送到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急診診室。
接診醫生是個三十出頭的帥小夥,名叫荊林凱。腦部CT急查,傷口處置,和上級醫師匯報溝通……。
CT顯示:右側硬膜外出血、顳葉腦出血,雙側硬膜下出血,右側顳骨、顴弓骨折,右頂顳部軟組織血腫。「但出血量不大,不需要手術,暫時觀察。」荊大夫及時果斷處置和下步處置意見,都得到手機另一端主診醫師蘇偉的肯定。
看到醫生快速有效的處置,和已經甦醒的先生,我心裡逐漸安定下來。
「這邊來,查核酸,鼻子酸一下哈。」非常時期,本就很忙的醫院急診大廳各個窗口排起長龍;「能快點兒嗎?這麼多人排隊。」繳費處夜班值守的小夥子已經飛速地敲打鍵盤,可印表機四平八穩地「滋啦啦」地不趕趟兒,讓排隊繳費的患者家屬有些心急;「大夫,這哥們喝多啦,咋整啊?」「大夫,我家老媽摔了,您給看看。」……
「您過來,看看這片子,這是骨折點。」「叔叔,您到這兒量血壓」「阿姨,您到急診大廳等候方便我們觀察。」……
是夜十一點多了,急診大廳、各急診診室絲毫沒有消停的意思。
可白大褂們忙而不亂,講話彬彬有禮,就連「叔叔、阿姨」的稱呼都讓你深感親切,我在心裡安慰自己,選對了醫院,可後來先生發生的突然變化,又讓我的心一次又一次懸了起來。
子夜,時間向著牛年又近了一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時候,看著輪椅上迷迷糊糊的先生,荊大夫囑咐道:「扶他,到床上睡吧。有事隨時叫我。」
半小時後,先生躺下、坐起反覆不斷,嘴裡嘟囔著「頭疼、頭疼」看他異常反應,我心裡有些不忍,叫大夫還是再看看?糾結中,我報告了護士。很快荊大夫匆匆趕來,「複查CT」。半小時後結果出來了,「蘇哥,出血明顯增加,看來得手術了。」荊大夫迅速通過手機聯繫他的上級醫生蘇偉。
蘇偉:「備皮、通知手術室。」
凌晨一點多了,風塵僕僕趕來的蘇大夫把他的手術設想對著電腦CT檢查圖像講給我。一是傳統方式開顱止血,穩妥,但創口大,恢復慢。二是嘗試微創介入止血,在發生破裂的腦膜中動脈血管裡放入彈簧圈,栓塞止血。優點是創傷小,可一旦止血效果不理想,面臨著再行開顱手術。「您看您選哪個術式?」
「蘇大夫,我完全信任你,我相信你會竭盡全力的。」
凌晨兩點,清華長庚醫院又一間手術間燈火點亮,無影燈下蘇偉、李偉、荊林凱還有叫不上名字的麻醉醫生、護士緊張忙碌。
凌晨四點五分手術室門開了,手術後的先生看到我,雖然沒有說一個字,可我讀懂他的意思,他認識生命中一直與他經歷30多個風雨春秋的我。
伴隨著辛丑年春節的第一縷陽光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貴懷和他的麾下,又開始查房了。「你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哪?」我先生已經開始可以回答簡單的問題,抬腿舉手也完全沒有問題。王主任告訴我給我先生採取的微創止血手術方法創了「清華長庚醫院的首例」,在國內也十分罕見。原來2019年蘇偉醫生到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進修學習神經微創技術,「這種方法在美國並不鮮見」。我心裡不禁竊喜:「選對醫院,選對醫生。」可兩天以後我先生又發生的病狀,又讓我心生恐慌。
蘇偉查房
初四一早透過病房的玻璃窗看到室外陰霾一片,似乎為了配合這天氣的不爽,我先生也嘴裡時不時發出「頭疼,頭疼」的痛苦呻吟,看他痛苦的表情,值班醫生決定加做CT探明原因。CT結果顱內顳葉實質內見團狀高密度影,大小10㎜x15㎜。又有新的出血發現……。我的心一下又懸起。
「周邊的滲血應該問題不大,您看這裡是剛來時就有些跡象……」而正在家休假聞訊趕來的蘇偉大夫對著兩次CT檢查圖像又和我交流,讓我懸著的心,安定下來。
今天(2月25日)出院第三天,躲過一劫的我們,夫妻二人相攜,又回公園健步走。看著身體逐漸恢復、語言能力正在康復路上的先生,我心中是喜悅和感激。
住院時,康復師進行語言康復
14天陪護所見所聞,清華長庚醫院留在我心間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心細、負責的帥小夥荊林凱醫生;深夜出更,披掛上陣,劍膽琴心、勇擔風險、開創顱內微創手術止血之先河、醫德高尚的蘇偉醫生;年過半百大年初一仍心中念著患者、率隊查房、床邊探病問診的科主任王貴懷教授;工作主動熱情,細緻到位不敷衍的一個個護士小妹。就連康復醫師、CT檢查技師、心電圖室的工作人員、醫保問訊處諮詢員,配餐員、保潔員、看門的大姐,認真履職工作不怠慢的形象都是那麼的生動、美麗。
祖國寶島臺灣長庚醫院因先進的管理而聞名海外,作為一個感同身受深夜急診、後來住院的患者,14天陪護的家屬,我們有理由相信,誕生於六年前醫學領域高地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有一支朝氣蓬勃、有知識有技術,敢創新的醫療團隊,憑藉你們無私奉獻高尚的醫德、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無畏艱險的技術鑽研勁頭,有患者和家屬的信任,打造醫學事業航母未來可期!我們相信,你們一定會不斷地在救死扶傷為患者服務的杏林,開墾新的處女地,結出更多新的醫學技術碩果,為健康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患者家屬小荷
2021年2月25日
文章 神經外科 患者家屬 小荷
排版 宣傳中心 於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