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醫院的春節

2021-03-05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就要過年了,臘月二十八晚上,在外邊「蹦噠」了一天的我撩平在臥室的床上,拿起手機隨意翻看著,腦子裡回味這一天老朋友們難得小聚的點點滴滴。

一聲沉重卻巨大的聲音從客廳傳來,我起身衝到客廳,只見先生直挺挺仰面倒地,頭下是血,沒有意識,呼吸粗重。急呼120,慌亂中,趕來的鄰居一家四口幫我忙前忙後。

40分鐘後,我和匆忙趕回的兒子把受傷的先生送到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急診診室。

接診醫生是個三十出頭的帥小夥,名叫荊林凱。腦部CT急查,傷口處置,和上級醫師匯報溝通……。

CT顯示:右側硬膜外出血、顳葉腦出血,雙側硬膜下出血,右側顳骨、顴弓骨折,右頂顳部軟組織血腫。「但出血量不大,不需要手術,暫時觀察。」荊大夫及時果斷處置和下步處置意見,都得到手機另一端主診醫師蘇偉的肯定。

看到醫生快速有效的處置,和已經甦醒的先生,我心裡逐漸安定下來。

「這邊來,查核酸,鼻子酸一下哈。」非常時期,本就很忙的醫院急診大廳各個窗口排起長龍;「能快點兒嗎?這麼多人排隊。」繳費處夜班值守的小夥子已經飛速地敲打鍵盤,可印表機四平八穩地「滋啦啦」地不趕趟兒,讓排隊繳費的患者家屬有些心急;「大夫,這哥們喝多啦,咋整啊?」「大夫,我家老媽摔了,您給看看。」……

「您過來,看看這片子,這是骨折點。」「叔叔,您到這兒量血壓」「阿姨,您到急診大廳等候方便我們觀察。」……

是夜十一點多了,急診大廳、各急診診室絲毫沒有消停的意思。

可白大褂們忙而不亂,講話彬彬有禮,就連「叔叔、阿姨」的稱呼都讓你深感親切,我在心裡安慰自己,選對了醫院,可後來先生發生的突然變化,又讓我的心一次又一次懸了起來。

子夜,時間向著牛年又近了一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時候,看著輪椅上迷迷糊糊的先生,荊大夫囑咐道:「扶他,到床上睡吧。有事隨時叫我。」

半小時後,先生躺下、坐起反覆不斷,嘴裡嘟囔著「頭疼、頭疼」看他異常反應,我心裡有些不忍,叫大夫還是再看看?糾結中,我報告了護士。很快荊大夫匆匆趕來,「複查CT」。半小時後結果出來了,「蘇哥,出血明顯增加,看來得手術了。」荊大夫迅速通過手機聯繫他的上級醫生蘇偉。

蘇偉:「備皮、通知手術室。」

凌晨一點多了,風塵僕僕趕來的蘇大夫把他的手術設想對著電腦CT檢查圖像講給我。一是傳統方式開顱止血,穩妥,但創口大,恢復慢。二是嘗試微創介入止血,在發生破裂的腦膜中動脈血管裡放入彈簧圈,栓塞止血。優點是創傷小,可一旦止血效果不理想,面臨著再行開顱手術。「您看您選哪個術式?」

「蘇大夫,我完全信任你,我相信你會竭盡全力的。」

凌晨兩點,清華長庚醫院又一間手術間燈火點亮,無影燈下蘇偉、李偉、荊林凱還有叫不上名字的麻醉醫生、護士緊張忙碌。

凌晨四點五分手術室門開了,手術後的先生看到我,雖然沒有說一個字,可我讀懂他的意思,他認識生命中一直與他經歷30多個風雨春秋的我。

伴隨著辛丑年春節的第一縷陽光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貴懷和他的麾下,又開始查房了。「你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哪?」我先生已經開始可以回答簡單的問題,抬腿舉手也完全沒有問題。王主任告訴我給我先生採取的微創止血手術方法創了「清華長庚醫院的首例」,在國內也十分罕見。原來2019年蘇偉醫生到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進修學習神經微創技術,「這種方法在美國並不鮮見」。我心裡不禁竊喜:「選對醫院,選對醫生。」可兩天以後我先生又發生的病狀,又讓我心生恐慌。

蘇偉查房

初四一早透過病房的玻璃窗看到室外陰霾一片,似乎為了配合這天氣的不爽,我先生也嘴裡時不時發出「頭疼,頭疼」的痛苦呻吟,看他痛苦的表情,值班醫生決定加做CT探明原因。CT結果顱內顳葉實質內見團狀高密度影,大小10㎜x15㎜。又有新的出血發現……。我的心一下又懸起。

「周邊的滲血應該問題不大,您看這裡是剛來時就有些跡象……」而正在家休假聞訊趕來的蘇偉大夫對著兩次CT檢查圖像又和我交流,讓我懸著的心,安定下來。

今天(2月25日)出院第三天,躲過一劫的我們,夫妻二人相攜,又回公園健步走。看著身體逐漸恢復、語言能力正在康復路上的先生,我心中是喜悅和感激。

住院時,康復師進行語言康復

14天陪護所見所聞,清華長庚醫院留在我心間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心細、負責的帥小夥荊林凱醫生;深夜出更,披掛上陣,劍膽琴心、勇擔風險、開創顱內微創手術止血之先河、醫德高尚的蘇偉醫生;年過半百大年初一仍心中念著患者、率隊查房、床邊探病問診的科主任王貴懷教授;工作主動熱情,細緻到位不敷衍的一個個護士小妹。就連康復醫師、CT檢查技師、心電圖室的工作人員、醫保問訊處諮詢員,配餐員、保潔員、看門的大姐,認真履職工作不怠慢的形象都是那麼的生動、美麗。

祖國寶島臺灣長庚醫院因先進的管理而聞名海外,作為一個感同身受深夜急診、後來住院的患者,14天陪護的家屬,我們有理由相信,誕生於六年前醫學領域高地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有一支朝氣蓬勃、有知識有技術,敢創新的醫療團隊,憑藉你們無私奉獻高尚的醫德、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無畏艱險的技術鑽研勁頭,有患者和家屬的信任,打造醫學事業航母未來可期!我們相信,你們一定會不斷地在救死扶傷為患者服務的杏林,開墾新的處女地,結出更多新的醫學技術碩果,為健康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患者家屬小荷

2021年2月25日

文章 神經外科 患者家屬 小荷

排版 宣傳中心 於悅超

相關焦點

  • 【春節故事】春節更忙碌,她們是生命的守護者!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每位中國人最期待的日子。當萬家團圓、歡度春節的時候,總有這麼一群可敬可愛的醫護人員,依舊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守望著我們的健康平安。這群「春節不歸人」成為節日裡一道道溫暖亮麗的風景線。祥和而忙碌的春節即將過去,今年大年三十至年初六,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各病區住院患者人數多達80人,並完成多例急診手術,包括腦動脈瘤栓塞術、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開顱去骨瓣減壓術、顱內血腫清除術等。科室及時調配床位、安排值班醫護人員,保證患者能得到及時診療和優質護理。
  • 某醫院180份乳癌報告全錯,約一半患者或已...|患者|談判|醫院|醫保...
    湘雅醫院做到了】12月12日,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他們的住院時間還不到24小時!這得益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健康時報)【多家醫院疑騙保!
  • 春節期間,癌症患者如何盡享節日佳餚?
    新春佳節馬上就要來臨,團圓聚餐必不可少,那麼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如何在春節期間既能享受美食和過年的氣氛
  • 疫情期間 光華醫院來了一群「特殊」的患者
    3月5日,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為聾人患者特別增開了一次「同聲傳譯」愛心助聾門診,為10名聾人患者提供分時段預約就診服務。  下午一點半,光華醫院二樓診室上演了一幕無聲畫面:醫務志願者梁文穎帶著一位聽障患者走進診室,她一邊用雙手和患者比劃著,一邊向醫生解釋患者的症狀,動作嫻熟老道。
  •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歐日蘭:危重患者的「全能保姆」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急診科副護士長歐日蘭在湖北隔離病區全力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危重患者的「全能保姆」海南日報記者 劉襲 特約記者 李珂從2月25日進駐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隔離病區參與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 春節長假 重慶商場超市醫院調整上班時間
    春節長假 商場超市醫院調整上班時間 此外,我市不少醫院調整了門診時間,過節期間你如果要去醫院看病請注意時間。不少市民春節出行多是坐輕軌和地鐵,軌道交通為了方便市民,有的線路特意延長了運營時間。   春節商超   開關門時間有調整   除夕和春節期間,我市大部分超市、商場都調整了開關門時間。
  • 春節期間他們收了近10名燒燙傷患者,最小患者3個月
    紅網時刻2月5日訊(通訊員 朱芙蓉)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峻,醫護人員奮鬥在一線,和病毒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而一些突發意外也在考驗著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大年初四凌晨2點,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燒傷科主任周忠志的電話響了,值班醫生告訴他,兩個孩子同時被燒傷,需要緊急支援。
  • 春節期間痛風患者如何好吃好喝?醫生交代這些細節讓您愉快過年
    祝大家春節愉快,幸福快樂!新春佳節,家庭團聚、走親訪友,衣食住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吃」。這話不假,畢竟食物是人類生理需求的基本形式,而春節期間,各種宴席也變成了加強親情紐帶的一種途徑。但是,面對美味佳餚的誘惑,痛風患者也好,尿酸高的人也罷,都害怕自己太「放肆」,一不留神就可能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 醫院現場|醫生「全副武裝」,發熱門診24小時運作,春節門急診安排快...
    「發熱前14天內是否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是否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症狀持續時間」等等問題並進行登記。預診分診點的護士還會給發熱患者測量體溫,並給患者派發「外科醫用口罩」,指導患者佩戴好,再陪同發熱患者到發熱門診的醫生處就診。此外,該院也啟動了春節期間隔離病房的運行。
  • 血透室的感人故事:醫院的貼心人文關懷,讓惠州這位腎友重拾生活希望!
    血透室的感人故事:醫院的貼心人文關懷,讓惠州這位腎友重拾生活希望!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淨化室,無論白天黑夜、寒冬酷暑,透析治療周而復始地進行著。每天早上七點開始,醫護人員準備透析用物、管路安裝預充、穿刺上機、監測血壓、觀察病情……有時還會因腎友高鉀、心衰等「插曲」,上演搶救的驚險場景。我們在這裡和腎友們相聚,也在這裡聽到很多關於他們的故事。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用ECMO技術成功救治1新型肺炎患者,屬全省首例
    1月22日中午,澎湃新聞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獨家獲悉,該院用移動心肺儀(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屬全省首例。澎湃新聞就此事專訪湖北省武漢市聯合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危重症移動ECMO中心主任夏劍。
  • 除夕夜,聽聽各行各業的春節故事
    大白新聞在春節來臨之際,採訪了7個不同行業的人,在熱鬧喧囂的春節背後,帶你走進他們的故事,傾聽他們對家人想說的話語和願望。醫務工作者篇提起春節,在北京廣安門醫院的吳醫生認為,對醫院而言,其實完全放假不值班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
  • 北京各大醫院春節門診開放時間來了
    春節臨近。大家忙著過年,可以擇期看病的患者往往會避開春節,北京各大醫療機構也會開啟假日門診模式。 發熱門診 很多人出現發熱、尤其是出現夜裡高燒,都會匆匆跑急診,其實,因發熱到醫院,可就近去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就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 讓患者滿意是醫院永遠的追求
    周口市中醫院積極探索醫院科學管理的長效機制,使醫療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社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該院以加強醫院管理、提高內涵建設為重點,管理工作逐步步入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軌道,確保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同時,該院還建立健全醫院工作督察督導體系。通過不懈的努力,醫院兩個效益不斷提高,醫院行風建設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及廣大患者的好評。
  • 【患者安全】2021年美國患者安全目標(醫院版)|患者|安全|美國|...
    如果有條件,醫院只使用口服單位劑量的產品,預充注射器,或預混輸液袋。     註:對於兒科患者,只有在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預充注射器產品。8.  當患者靜脈內連續輸注肝素時,醫院使用可編程輸注泵,以確保劑量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 「紙短情長,道不完心中感謝」——來自武漢市第七醫院患者的感謝信
    患者供圖我叫王偉,家住武漢。在二月初我和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2月5日下午6點左右,我們來到了武漢市第七醫院尋求治療,12日上午,我們由急診室轉入三樓住院部四病區接受了住院治療。通過近20天的治療,身體恢復的很好的,於3月1日,我們全部康復出院。我及我的家人對貴院、貴醫療隊抱於無法用言語感激的心情。為此,請接受我寫這封遲到的感謝信給你們。
  • 防護服背後的故事:被患者面對面噴了一口痰、穿成人尿不溼……
    一支由湛江市4家醫院組建而成的17名最美「逆行者」精英醫療團隊已集結完畢,隨時準備出發馳援湖北。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作為湛江市定點救治醫院,任務重,人手緊張,在接到湛江市將組建醫療隊的信息後,仍然排除萬難派遣精英參加,前線的醫護人員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在他們厚厚的防護服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 華東醫院血液淨化中心——先進「淨血」技術,保障患者安康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血液淨化中心創建已近30年,中心配備有世界領先的血液淨化設施,醫護人員技術精湛,能熟練開展各種血液淨化技術。多年來,始終嚴抓各種醫療制度的落實,注重醫護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 動態|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陳晨一家的抗疫故事
    春節前,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放射科醫生陳晨 成為了天津援非醫療隊的預備隊員,和來自其它醫院的隊友一起脫產在外培訓學習,為幾個月後代表天津醫務人員去非洲執行援外醫療任務做準備。陳晨所在醫院作為河東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啟用戰時管理機制,各科迅速行動起來。 作為科室的業務骨幹,他迅速回到科室,在一線和同事們一起抗擊疫情。他 大年三十當天就回到了崗位上。 由於大家對於新冠肺炎影像表現比較陌生,他和同事們積極學習交流,有了病例大家集體討論。
  • 武漢同濟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揭牌 患者可在線就診買藥
    中新網武漢10月24日電 (李韻熙)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簡稱「武漢同濟醫院」)網際網路醫院24日揭牌,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在線就診、開立處方、郵寄藥品等服務。經過近1年運行、完善、調整,武漢同濟醫院網際網路醫院逐步優化,形成一套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據悉,在這裡患者可在線就診、開立處方、郵寄藥品。其中,該院自製的維生素E霜、尿素軟膏等「網紅」藥品,也有了專門的線上「藥房」,患者可像淘寶購物一樣,線上支付後直接郵寄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