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圈栓塞術拿下腦內「不定時炸彈」

2020-12-23 澎湃新聞

彈簧圈栓塞術拿下腦內「不定時炸彈」

2020-09-23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護士:

32床病情加重!患者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嘔吐加劇,趕緊通知醫生。

介入組醫師:

患者深度昏迷、嘔吐加重、呼吸減慢、左側瞳孔對光反射消失,病情加重,需與家屬立即溝通並進入重症監護室!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腦卒中介入組逯振想醫師和顏進項醫師立刻趕到病房,查看32床患者樊女士病情後,向患者家屬講明目前病情及搶救方案。

 

據悉,8月20日10時,樊女士因半小時前突發頭痛、噁心嘔吐入院,入院後CT診斷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給予吸氧,心電監測,止血、控制腦水腫等治療。樊女士入院半小時後,突然病情加重,間斷嘔吐,呼吸衰竭,處於深度昏迷狀態,通過球囊輔助呼吸。腦卒中介入醫師檢查後,表示患者不排除再次出血的可能,存在呼吸衰竭、心臟驟停、猝死的風險,需立即轉入重症監護室。

 

術前 --動脈瘤顯影

術後--動脈瘤顯影消失

樊女士在移動呼吸機的輔助下行腦動脈CTA檢查(CT血管造影術)顯示顱內動脈瘤,通過醫生的溝通,患者家屬了解詳細病情後,同意行神經介入手術治療。

腦卒中介入組確定了手術方案並做了周密安排,在全身麻醉下行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手術很順利,彈簧圈栓塞後造影顯示,瘤體完全栓塞,正常血管完全不受影響,術後患者神志逐漸清醒,逐步恢復自主呼吸。

如果把頭部的血管想像成水管,顱內動脈瘤就像薄弱管壁上鼓起的包,在血流的衝擊下隨時有爆裂的危險,一旦爆裂,就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腦實質損害和各種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隨時會危及生命,被稱為腦部「定時炸彈」。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顏進項表示,顱內動脈瘤破裂是腦血管病高危急症之一,具有發病急、致死、致殘率高的特點。通過介入手術治療,進行彈簧圈栓塞是根治動脈瘤的重大突破,該類手術不用開顱,創傷小,併發症少,在手術創傷、對病人神經功能損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針對大腦中動脈、基底動脈等顱內深部動脈瘤處理方面優勢更大。

目前,由神經內一科副主任逯振想、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顏進項等人成立的腦卒中介入組,應用全腦血管造影術可診斷腦血管疾病、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診斷;開展了急性腦梗死血管內取栓術、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腦動脈瘤栓塞術、腦血管畸形栓塞術、頸動脈海綿竇瘻介入治療、基底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椎動脈狹窄血管成形術、鎖骨下動脈狹窄血管成形術等腦血管疾病的介入診療技術。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科學、規範的診療方案,使更多腦血管患者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線索:顏進項

作者:孫峰松  楊康寧

審核:孫國華  張園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八旬老太顱內動脈瘤破裂,大腦後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救命
    據介紹,顱內動脈瘤被稱為大腦深處的「不定時炸彈」,如不及時治療,隨時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因患者年齡大,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多年,醫生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後,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家屬同意手術治療。醫生隨後為楊老太盡興了全腦血管造影術,術中患者血管迂曲、硬化,給手術帶來極大困難,經科內會診,醫生對手術風險、併發症及預後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為其制定了科學、周密的手術方案。在徵得家屬同意後,醫生為楊老太進行了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完成,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繼續進行後續治療,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 多發腦動脈瘤患者轉危為安,原來是因為介入治療巧放的彈簧圈
    「 近日,神經內一科裴正平團隊成功為一名腦血管動脈瘤患者實施了全腦血管造影+顱內動脈瘤栓塞術。術後患者神志清楚, 言語清晰,無噁心嘔吐,四肢肌力恢復正常。
  • 警惕顱內動脈瘤——腦子裡的「不定時炸彈」
    如果頭顱CTA/MRA有疑問,可以考慮行全腦DSA術,以確定診斷。三維腦血管造影(3D-DSA)是腦血管病精準診斷的金標準,但DSA一般不用於體檢,而用於最後的確診和介入治療。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發現了動脈瘤必須要治療嗎?治療的話怎麼治療?
  • 「世博新聞」七旬老太突發頭疼,醫生用幾個彈簧圈救了她
    高致死、致殘率的腦內炸彈顱內動脈瘤是由於腦動脈局部血管異常改變產生的腦血管瘤樣突起。顱內動脈瘤在腦血管病患者中,其發病率僅次於腦梗塞及高血壓腦出血,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顱內動脈瘤未破裂時,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是,破裂動脈瘤的致死、致殘率卻很高,所以,神經外科醫生習慣稱顱內動脈瘤為「不定時炸彈」。救命的「彈簧圈」11月18日凌晨,我院接診了一位75歲的動脈瘤患者。
  • 【案例分享】泰傑偉業Perfiller栓塞用可膨脹彈簧圈系統上市後全國...
    自 Guglielmi等[5]在1991年首次使用裸鉑金彈簧圈(bare platinum coil,BPC)治療顱內動脈瘤以來,血管內治療以其微創、快速的優勢迅速成為顱內動脈瘤的重要手段。 BPC 的平均填塞率僅為20%~30%,依靠血栓形成來填充動脈瘤,一部分不穩定的血栓在機化前溶解,從而導致彈簧圈壓縮和動脈瘤復發[6]。
  • 【案例分享】Perdenser彈簧圈緻密栓塞眼動脈段大型動脈瘤
    近年來,隨著介入栓塞材料的進步更新以及手術操作人員技術的愈發精湛,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血管內治療可能較微創外科治療未破裂動脈瘤更加安全[5]。 對於眼動脈段動脈瘤來說,隨著介入新材料和技術的進步,血管內治療眼段動脈瘤現在變的更加安全和有效,並且可以避免對視神經的損傷,所以對比外科手術夾閉幾乎很少引起視力障礙[6]。
  • 53歲男子顱內動脈瘤破裂危及生命,神經外科團隊巧放彈簧圈化險為夷
    反覆推敲入院後積極予以護腦,補液,抗血管痙攣等對症治療,生命體徵得以穩定,但是此類動脈瘤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瘤腔大血栓形成後可能脫落導致腦梗,已有破裂的瘤體仍有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需要採取手術治療等積極幹預措施。
  • 2020年3月NMPA「首注」器械推薦:聖紐科的射線束掃描系統、德吉奧的咽部神經肌肉刺激器、美科微先的熱熔斷三維彈簧圈
    貨架有該產品可用於對顱內動脈瘤和諸如動靜脈畸形和動靜脈瘻等其它神經血管異常實施血管內栓塞術。該產品還可用於阻塞神經血管系統的血管,籍以永久性地阻斷流向動脈瘤或其它血管畸形處的血流,及對外周血管系統的動靜脈實施栓塞術治療。
  • 彈簧圈的選擇—第七回 破裂大型動脈瘤
    北京天壇醫院呂明教授發布的「顱內動脈瘤栓塞攻略之彈簧圈的選擇」系列獲得同行的一致好評。經呂明教授授權,「山醫大一院血管神經外科」公眾號將陸續轉載呂明教授作品,以饗讀者。
  • 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生活質量優於子宮動脈栓塞術
    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生活質量優於子宮動脈栓塞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 23:15:05 英國諾丁漢大學Jane P. Daniels團隊比較了子宮肌瘤切除術和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
  • 急性腸繫膜血管栓塞
    風溼性心臟病,左心房內有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左心室內可有血栓形成,這些部位的栓子脫落可隨血流進入腸繫膜上動脈造成栓塞。胸主動脈或近側腹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或動脈瘤內血栓脫落,是造成腸繫膜上動脈栓塞的另一原因。由膿毒血症的細菌栓子也可引起腸繫膜上動脈栓塞。
  • 臨床常見的 — 栓塞 !
    一、血栓栓塞由血栓脫落引起的栓塞稱為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見的一種。由於血栓栓子的來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對機體的影響也不相同。1. 2.體循環動脈栓塞  栓子大多數來自左心及動脈系統的附壁血栓(如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時心瓣膜贅生物、二尖瓣狹窄時左心房附壁血栓、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少數發生於動脈粥樣硬化潰瘍或主動脈瘤表面的血栓;極少數來自腔靜脈的栓子,可通過房、室間隔缺損進入左心,發生交叉性栓塞。動脈栓塞的主要部位為下肢和腦,亦可累及腸、腎和脾。
  • 一例慢性肺動脈栓塞的治療分享
    從實驗和病理觀察,急性肺栓塞後第1周,由於自溶和脫落血栓的收縮,60%以上病人肺動脈部分血流可通過栓塞部位,不能溶解的栓子將造成永久性肺動脈栓塞,加之小的肺栓塞反覆發生,最終導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其他不能通過正常溶解機制溶解的栓子包括已經機化的脫落血栓、脂肪栓塞或腫瘤栓子,較少見的還有長期中心靜脈置管和心內膜起搏電極的附壁血栓造成肺栓塞。
  • 當圍術期遇上肺動脈栓塞
    近日,上海第六人民醫院ICU王學敏主任在2016年圍手術期麻醉管理學術論壇上跟大家分享了圍術期肺動脈栓塞的診斷與處理的有關經驗。        肺血栓栓塞症一旦發生,肺動脈管腔阻塞,血流減少或中斷,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血流動力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