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跳出已知的體系,用別樣的角度去看世界

2020-12-13 走遍了大江大河

機器是有思想的。」這是「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說過的一句話。

圖靈的理論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們只是出於戰爭的壓力,被迫選擇相信圖靈。

他的為人處事、行為邏輯都被當時的社會所排斥

他在周圍人眼中就是一個偏執狂、瘋子。儘管最後他成功破譯了密碼,成為了戰爭的功臣。

然而現在回頭看看圖靈,你能看到的是他無數的豐功偉績。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哲學家和瘋子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只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有些現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種學科、知識都不能解釋的話,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解釋,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謬或者離奇,都要學會去尊重。

當我們習慣性地根據自己的認知去判斷一件事情是對是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扼殺了探索新世界的可能。

這些觀點來自於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錄——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想要傳達給你的是要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學會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想法。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誕生於作者對精神病患者精神世界的好奇。

作者高銘當時還是一名影視策劃人員,他用4年時間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實地走訪,通過細微的觀察最終出版了我國第一本以精神病患者為主體的訪談手冊。

作者用最直白的方式呈現書中每一位精神病患者的言行舉止,用通俗的語言來傳達每一位患者的世界觀。

書中許多帶有哲學意味的內容令我印象深刻,如: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精神,可以讓你決定自己的一切。客觀影響了你,組成你的思想,所以最終又成了你的主觀。當你知道的越來越多,你就和別人越來越不一樣,實際上,每個人都是越來越和別人不一樣。

這些「意味深長」的內容,值得反覆咀嚼也不會乏味。

從局外人的角度看,書裡的主人公們是精神病患者,反過來,從他們的角度看,我們這些正常人才是「不正常的」那個。

到底誰才是精神病患者?那些被稱為「瘋子」的人,他們看待世界有別樣的視角,從有趣的角度去思考人生。

他們對世界本質的探索過分痴迷,又非常執著,才招致疾病的侵襲。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俗世之中每個人都有病,都有精神疾病,因為貪、嗔、痴、慢、疑... …終有一樣或多樣,是屬於芸芸眾生的沉痾固疾。

這正是這本書神奇的地方~不經意間把我們分成「兩面派」,讓我們產生多維度的思考。

那麼世上一切對立的概念,是不是要統統推翻,重新來過。

也許精神病患者未必真的就是精神病人,正常人也未必就是健康的人。

這本書表面看著是帶有灰色的、壓抑的格調,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我的理解是,作者用這種形式來表達那些沉重的生命哲理!畢竟生命往往承載著不可言說之重!不是嗎~

這本書上市12個月,銷售量就突破了200萬冊,長期盤踞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在一眾明星當中,胡歌也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有一次《如夢之夢》的劇組裡,朋友李宗雷送給胡歌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裡面有一個觀念胡歌特別認同,就是著名的世界非正常論:精神病院的一堵牆內外,哪個才是正常的世界?

我們可以試著透過這本書中所講述的不一樣,看看「瘋子」眼中世界的本質與人生的真相。

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樣:「對與錯、好與壞、清晰或者混亂,邏輯與無序,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種近乎宗教意識般的共鳴。」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它不僅能夠激發你的想像力,而且還能夠對你的人生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但思特裡克蘭德的獨特就在於他沒有受過正規繪畫教育,在窮困潦倒行為乖張近乎瘋子的狀態下,卻畫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天才作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難道真是「不成魔、不成活」?難道瘋子與天才真的只是一步之遙?查閱資料,結果令人目瞪口呆,大量事實表明,天才與瘋子確實只有一步之差,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毫不過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探索未知的勇氣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作者高銘耗時四年,去跟蹤採訪幾十個精神病人,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感知每一個獨特生命的世界觀。於是我看到了可以穿梭於時間的三維蟲子,我看到了多重人格如何活生生將人折磨致死,我看到了細微之處的觀察以及換位思考的另一種呈現,我看到了身邊各式各樣的「死亡威脅」,我還看到了那個沾沾自喜、淺薄無知的自己。
  • 【原創文章】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火了,因為它打開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很多人看得背脊發涼,因為他們在瘋子的世界裡找到了認同。 ――《環球人物》雜誌每個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樣的。既然一個世界可以演繹成這麼多樣,那麼嘗試一下很多個世界來讓一個人看,這樣似乎很有趣。
  •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2020-08-3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瘋子在左,天才在右。一起來看下那些電影裡開掛的天才人生
    每個人都曾想過自己會是一個智商超群,卓爾不凡的天才。但往往現實會告訴我們,我們僅僅是那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但是著並不妨礙著我們對於天才的嚮往。我們都很好奇天才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是否有著我們普通人的這些煩惱。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4部關於天才的電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關於天才的苦與樂。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關於它的生活哲學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被推薦是比較早的事情,我是在近日逛書店偶然看到,才想起要拜讀一下這本很早被朋友推薦的書。第一天看的時候,第一篇就看得我毛骨悚然,感覺自己看的不是一本關於精神病的書,而是一本恐怖小說,從而深深的覺得,這本書看完可能真的就瘋了。
  • 《超能陸戰隊》: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的成長需要引導與陪伴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讓人感到非常惋惜,他們被稱為「天才罪犯」。這些罪犯都擁有著超越常人的智商,或者擁有著非比尋常的技能。但是他們卻將自己的智商或者技能用在了犯罪上。研究發現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年少時多多少少都缺乏關愛與陪伴,孤獨、迷茫導致他們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鑽研二十年,致敬弗洛伊德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10月27日,《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攜《人人都能夢的解析》(大師致敬版)做客西西弗書店·西安萬和城店。高銘鑽研二十年熱忱書寫,致敬偉大的弗洛伊德--《人人都能夢的解析》,這一次,讓你讀懂「夢的解析」。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複雜是人生的常態,純粹是心靈的淨土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知識,是負擔嗎?知識永遠不會是負擔,欲望才是負擔,你的知識只是知識,你要看本質,有了知識你自己又附加了很多欲望出來,也就是說你獲取知識的原始動力不是純粹的。上大學是為了什麼?工作後又上那些各種補習班是為了什麼?為了渴望知識?
  • Scorpion Dagger: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內心OS:米蘭時裝秀獨創臺步)現在給你一個近距離接觸Scorpion Dagger作品的機會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坐在副駕駛的你,請繫上安全帶我享受於為名畫創作有趣的「幕後」生活,看他們離開畫面是如何生活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幻想他們從畫面上走開,離開博物館回家,他們會做些什麼,這和博物館驚魂夜有異曲同工之妙。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新作:這本短篇小說集,帶你天馬行空
    這本書的作者,出生於70年代的北京,他不是個哲學家卻喜歡問為什麼,他不去動物園卻非常喜歡動物。如果你看過他寫的另一本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那麼你對我剛才的那段作者介紹應該不陌生。就是這樣一位不那麼典型的暢銷書作家,用他天馬行空的思想為我們寫出了這部《狂想代理人》短篇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和瘋子是個怎樣的界定?什麼是天才,什麼是瘋子?小時候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瘋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永遠不可能有交集。但是實際上天才和瘋子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定的界限,一個天才很有可能在來自外界的壓力之下變成一個不被人理解的瘋子。
  • 《天才在左》中10句經典語錄,感受他人的內心世界,句句扎心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明,以訪談的形式記錄了自己所接觸過的一些病人,他們之間思維的差距,讓你真正的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讓你能夠感受到其實天才和瘋子,只是一念之差罷了。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一本書當中那些最經典的語錄。第一、哲學家和瘋子,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一個在想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而另一個,去真正的實踐了。
  • 3道心理學測試題, 你是天才還是瘋子?
    為什麼是下面幾道看似簡單,卻經常被心理學家用來衡量天才和精神病之間的那條線呢?我也常聽說,天才和瘋子就在於一線之間,我總覺得有些詭異。最近買了一本書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通過記載另一個角落,另外一群特殊的人,讓我們能夠更加了解瘋子或者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讀。 後來我發現天才和瘋子確實有些看上去相似的地方,但是細細研究又存在本質的差別。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神秘博士中的梵谷
    他生前只賣出去過一幅畫,還是親情買賣而他一生都在畫畫他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但在當時無人能懂他的畫,覺得畫的亂七八糟,認為他是個精神不正常的人。今天要說的英劇《神秘博士》中關於梵谷的一集--《神秘博士》第五季第十集博士帶著同伴艾米去參觀巴黎奧賽美術館中梵谷的畫作,體會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梵谷將自己生命揮灑到畫作上,為後印象主義畫作開創了先驅!
  •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天才電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是上帝的寵兒,他們在某一方面擁有著常人可能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執著,他們一樣擁有著喜怒哀樂。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部天才電影,帶你一起走進天才的世界!天才都是瘋子,或者擁有瘋子想法的人。02海上鋼琴師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的潛意識裡,藏著怎樣的天才人格
    這樣悽慘的經歷,造成了威爾錯誤的認知和行為: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用極端的防禦機制對抗世界。為了讓威爾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教授請了很多心理學專家為威爾做輔導,竭力發掘他的數學天賦。如威爾一樣,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用過去禁錮,看不到自己優秀的一面,該如何發覺優勢,展翅高飛?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丨有人信仰聖主,也有人崇拜撒旦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夏萌主播的領讀◆ ◆ ◆親愛的共讀小夥伴,今天我們將繼續閱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給自己設計的未來是這樣的:等到父母死後繼承他們的財產,能活多久就算多久,沒錢了他就要去殺人搶劫。 他覺得他自己其實也沒什麼事,就是不想上學了。他覺得他的生活過得很沒勁,他也沒做過什麼,除了不想上學不想工作以外,就是在紙上亂塗亂畫而已。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原來這些「名人」,都有過「精神病」史!
    天才跟瘋子往往都是共存的,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就像極度聰明的人很大機率都是極度癲狂的。瑞典一項樣本研究實驗發現,從事創業型的人群,患有情感障礙的概率顯著比普通人要高,以及自閉症患者的兄弟姐妹,一般都會在創造性行業中,有這更為突出的表現。那麼現實中有哪些瘋狂的天才呢?
  • 18張插畫,簡單介紹了梵谷的一生,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看了很多有關梵谷的書籍和電影,他沉浸在對他一生的熱愛中。下面是他用插畫,畫的梵谷的一生。文森特·威廉·梵谷(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出生於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梵谷得了瘋病(癲癇病),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