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是有思想的。」這是「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說過的一句話。
圖靈的理論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們只是出於戰爭的壓力,被迫選擇相信圖靈。
他的為人處事、行為邏輯都被當時的社會所排斥。
他在周圍人眼中就是一個偏執狂、瘋子。儘管最後他成功破譯了密碼,成為了戰爭的功臣。
然而現在回頭看看圖靈,你能看到的是他無數的豐功偉績。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哲學家和瘋子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只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有些現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種學科、知識都不能解釋的話,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解釋,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謬或者離奇,都要學會去尊重。
當我們習慣性地根據自己的認知去判斷一件事情是對是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扼殺了探索新世界的可能。
這些觀點來自於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錄——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想要傳達給你的是要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學會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想法。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誕生於作者對精神病患者精神世界的好奇。
作者高銘當時還是一名影視策劃人員,他用4年時間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實地走訪,通過細微的觀察最終出版了我國第一本以精神病患者為主體的訪談手冊。
作者用最直白的方式呈現書中每一位精神病患者的言行舉止,用通俗的語言來傳達每一位患者的世界觀。
書中許多帶有哲學意味的內容令我印象深刻,如: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精神,可以讓你決定自己的一切。客觀影響了你,組成你的思想,所以最終又成了你的主觀。當你知道的越來越多,你就和別人越來越不一樣,實際上,每個人都是越來越和別人不一樣。
這些「意味深長」的內容,值得反覆咀嚼也不會乏味。
從局外人的角度看,書裡的主人公們是精神病患者,反過來,從他們的角度看,我們這些正常人才是「不正常的」那個。
到底誰才是精神病患者?那些被稱為「瘋子」的人,他們看待世界有別樣的視角,從有趣的角度去思考人生。
他們對世界本質的探索過分痴迷,又非常執著,才招致疾病的侵襲。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俗世之中每個人都有病,都有精神疾病,因為貪、嗔、痴、慢、疑... …終有一樣或多樣,是屬於芸芸眾生的沉痾固疾。
這正是這本書神奇的地方~不經意間把我們分成「兩面派」,讓我們產生多維度的思考。
那麼世上一切對立的概念,是不是要統統推翻,重新來過。
也許精神病患者未必真的就是精神病人,正常人也未必就是健康的人。
這本書表面看著是帶有灰色的、壓抑的格調,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我的理解是,作者用這種形式來表達那些沉重的生命哲理!畢竟生命往往承載著不可言說之重!不是嗎~
這本書上市12個月,銷售量就突破了200萬冊,長期盤踞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在一眾明星當中,胡歌也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有一次《如夢之夢》的劇組裡,朋友李宗雷送給胡歌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裡面有一個觀念胡歌特別認同,就是著名的世界非正常論:精神病院的一堵牆內外,哪個才是正常的世界?
我們可以試著透過這本書中所講述的不一樣,看看「瘋子」眼中世界的本質與人生的真相。
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樣:「對與錯、好與壞、清晰或者混亂,邏輯與無序,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種近乎宗教意識般的共鳴。」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它不僅能夠激發你的想像力,而且還能夠對你的人生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