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深入了解市民對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等方面的認可度與滿意度,常州市發改委於2020年11月03日至2020年12月02日組織開展美麗常州建設公眾滿意度在線調查。現將本次調查結果匯總如下:
一、調查結果
1、您的性別?(單選題)
男佔76.19%
女佔23.81%
2、您的年齡段?(單選題)
18周歲以下佔0%
18~30周歲佔25.4%
31~40周歲佔23.81%
41~50周歲佔20.63%
51~60周歲佔20.63%
61~70周歲佔7.94%
70周歲以上佔1.59%
3、您的學歷?(單選題)
初中及以下佔6.35%
高中(中專、職高)佔31.75%
本科(大專)佔53.97%
碩士及以上佔7.93%
4、您在常州市居住了多長時間?(單選題)
1年以下(短期旅遊出差等)佔3.17%
1~5年佔11.11%
6~10年佔6.35%
11~20年佔9.52%
21~30年佔9.52%
31~40年佔22.22%
40年以上佔38.11%
5、您目前居住在常州哪個區縣?(單選題)
新北區佔26.98%
天寧區佔31.75%
鐘樓區佔11.11%
武進區佔19.05%
金壇區佔3.17%
溧陽市佔1.59%
常州經濟開發區佔6.35%
6、您目前居住地屬於?(單選題)
城市佔65.08%
鄉村佔34.92%
7、您對所在地整體生態與居住環境狀態滿意嗎?(單選題)
非常滿意佔9.52%
滿意佔25.4%
一般佔33.33%
不滿意佔11.11%
很不滿意佔20.64%
8、您對所在地的空氣品質滿意嗎?(單選題)
非常滿意佔6.35%
滿意佔25.4%
一般佔39.68%
不滿意佔17.46%
很不滿意佔11.11%
9、您感覺近幾年所在地的霧霾天氣變化情況如何?(單選題)
顯著減少佔20.63%
略有減少佔38.1%
沒有變化佔26.98%
略有增加佔9.52%
顯著增加佔4.77%
10、您認為所在地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水質如何?(單選題)
非常好佔4.76%
比較好佔26.98%
一般好佔34.92%
比較差佔22.22%
非常差佔11.12%
11、您認為所在地的土壤是否受到汙染?(單選題)
沒有汙染佔17.46%
輕微汙染佔31.75%
一般佔36.51%
比較嚴重佔6.35%
非常嚴重佔7.93%
12、您對所在地的綠化情況滿意嗎?(單選題)
非常滿意佔7.94%
滿意佔33.33%
一般佔30.16%
不滿意佔12.7%
很不滿意佔15.87%
13、您對所在地的生活垃圾處理狀況滿意嗎?(單選題)
非常滿意佔6.35%
滿意佔34.92%
一般佔33.33%
不滿意佔19.05%
很不滿意佔6.35%
14、您對居住地的市容市貌或鄉村整潔清潔方面是否滿意?(單選題)
非常滿意佔4.76%
滿意佔28.57%
一般佔36.51%
不滿意佔12.7%
很不滿意佔17.46%
二、結果分析
此次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4個問題,調查結果如上所述。從結果來看,參與調查者主要居住在天寧區、鐘樓區、武進區、新北區,少數參與者住金壇區和溧陽市;城市居民居多,佔比65.08%;在常州居住30年以上的居多,佔比60.33%。參與調查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60周歲,其中18~30周歲佔比25.4%、31~40周歲佔23.81%、41~50周歲佔20.63%、51~60周歲佔20.63%。學曆本科(大專)以上的參與者居多,佔比61.9%。
58.73%的參與者認為所在地的霧霾天氣有所減少,其中認為霧霾天氣顯著減少的佔20.63%,認為霧霾天氣略有減少的佔38.1%。66.66%的參與者認為所在地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水質好,其中認為非常好的佔4.76%、比較好的佔26.98%、一般好的佔34.92%。41.27%的參與者對所在地的綠化情況和生活垃圾處理狀況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當然,也有31.75%的參與者對所在地整體生態與居住環境狀態感到不滿意或很不滿意,比如在空氣品質方面,不滿意的佔17.46%、很不滿意的佔11.11%;在市容市貌或鄉村整潔清潔方面不滿意的佔12.7%、很不滿意的佔17.46%。
這些數據表明,我們大力推進美麗常州建設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大氣汙染防治、水生態綜合治理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和短板,需要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三、意見和建議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我們將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支撐,建設美麗常州,共創幸福家園。
一是加強大氣汙染防治。聯動治理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系統推進VOCs、生物質鍋爐、工業爐窯等綜合整治,有效降低PM2.5和臭氧濃度。
二是統籌水生態綜合治理。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持續強化太湖水環境治理,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實施長江、滆湖、長蕩湖、天目湖等水源地保護工程。
三是聚焦土壤汙染防治。抓牢土壤汙染源頭預防、調查評估與風險管控,組織開展重點地區和重點地塊汙染修復。持續推進建築垃圾、工業固廢等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