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宗:中醫史文物收藏第一人風範長存

2020-12-15 大眾生活報

著名收藏家、著名中醫史學家,被譽為「中國中醫史文物收藏第一人」的張雅宗先生近日在京仙逝,享年72歲,追悼會於12月15日在八寶山舉行。張雅宗一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推廣,致力於中醫史學研究及相關文物收藏,一生中為搶救國寶級中醫文物殫精竭慮,宵旰憂勤,成績斐然。他的離去,是我國中醫史研究領域的重大損失,令中醫史文物收藏事業失去了引領方向的舵手。

張雅宗是河北武清縣人,筆名宗時,出身於收藏世家,耳讀目染,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從事收藏事業,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原《收藏家》雜誌社編輯、記者,曾任北京東方收藏家協會文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民主建國會機關幹部。

數十年來,張雅宗著作等身,其專著《貨幣保值與珍寶鑑藏》、《中國文房四寶》、《中國古玩精品》等;與他人合著《民間收藏指南》、《個人貨幣增值導向》、《中國古玩辨偽全書》等,字字璣珠,深邃博大,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普遍性,是專業領域的指南針,在業內外擁有極高的聲譽。

張雅宗早年在文房四寶收藏方面頗具建樹,藏有宋代北鬥七星硯、國寶明代故宮鎮庫墨錠等珍貴文物,經常帶領圈內專家和收藏愛好者們舉行各種雅集活動,傳播文化。20世紀八十年代初,張雅宗有感於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無與倫比的獨特地位,開始潛心深研中醫史,並明確了中醫文物的收藏方向,搶救性收藏了先秦青銅扁鵲針、先秦玉制手術刀、雍正母本針灸明堂圖、唐代邢窯藥研缽等珍貴文物。此外,張雅宗在中國古代佛教文物、古代玉器藝術品收藏方面,以及書畫鑑定、書法藝術方面也頗有造詣,是業內權威專家,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粉絲。

幾十年來,張雅宗的中醫史文物研究和收藏工作,得到了中醫領域眾多權威專家的認可和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士程莘農、中國中醫史奠基人李經緯、世界針灸聯合會終身主席王雪苔、科技部中醫藥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賈謙、中醫耳鼻喉方面著名專家耿鑑庭等等,數十位中醫界的前輩大師,都曾給與張雅宗幫助和勉勵,並對他收藏的文物給與了極高評價。

世界針灸聯合會的終身主席王雪苔將張雅宗收藏的先秦青銅扁鵲針命名為「中華第一針」。這枚針上部有一個扁的喜鵲,惟妙惟肖,針的器型較為粗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造、品相最完好的扁鵲針,也是全國首次被發掘的與扁鵲同時代、同地域,並明確飾有扁鵲圖騰的醫用針具。該針是張雅宗四十多年前從內蒙古收集到的。

張雅宗收藏的《雍正母本針灸明堂圖》是清宮太醫院雍正八年的手書覲呈本,撰有給雍正皇帝覆旨的奏文,並加蓋清宮太醫院印、清宮廣儲司印以及一枚王爺印章。該套掛圖保存較為完好,經過世界針灸聯合會主席王雪苔(時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部總經理拓曉堂及相關各領域專家幾經驗證,並經過兩次國家級專業學術研討會,最終證實其為當今世界範圍內年代最久,品級最高的針灸明堂圖實物。

張雅宗收藏的珍貴中醫史文物可謂瀚若星辰,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唐代邢窯白釉醬斑藥研缽」經眾多權威專家論證,確認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瓷質藥研缽,是早期中醫發展史中,研磨類文物實物當中難得一見的實物。「先秦骨柄青銅刀」從外觀上看,已經和現代手術刀的外形相差無幾,對於中醫史研究來說,也是一件意義十分重大的珍貴文物。王雪苔老先生初見此刀的時候很興奮,據王老考證,這把青銅骨柄手術刀的現世,至少可以把中國的外科手術史再向前推進500到700年。

張雅宗的一生,遜志好學,風儀偉長,孜孜求索,杜絕名利,堪為當今學者之典範。常與他接觸的人,都感覺到他身上洋溢著中國傳統文人的氣質又閃耀著學者型收藏家的理性光芒,不慕榮華,甘居清流。作為一位充滿文化責任感和理想主義情懷的收藏家,張雅宗把他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中醫史文物研究和收藏事業。他生前曾經多次談到:「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責任感,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中華文脈的傳承,要做一些真實的、實際的工作才行。」對於時下常見的文物藝術品交易行為,他認為,一位真正的收藏家,是不能鑽到錢眼兒裡去的,不能讓經濟行為駕馭收藏行為,所以,他珍藏的珍貴中醫史文物,從未出手,一直到他駕鶴西歸,仍然成體系地完整保存下來。

如此眾多的珍貴文物,應該如何才能最大化地體現它們的價值?多年來,張雅宗一直在為建議一座真正的中醫史博物館而奔走,他畢生的夙願就是,把自己收藏的這些文物陳列在這座博物館中,向世界展示中醫的博大精深和深刻文化內涵,展示中醫數千年來發展歷程的真實史實。遺憾的是,這個願望直到今天也沒有實現。

張雅宗的一生,是為中醫史事業嘔心瀝血的一生,是為搶救國寶級中醫文物思深憂遠奮鬥不止的一生,他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文化遺產。張雅宗仙逝之後,他的後人真誠希望,父輩的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多的人所認知,父輩的窮畢生心力建立的中醫史文物收藏體系,最終能夠建成一所中醫史博物館,在中華文明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傳承流轉,永放光芒。

編輯:賀賀

相關焦點

  • 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一生珍藏,一紙獎狀
    年輕時的張伯駒他一生酷愛收藏,為了收藏他不惜傾家蕩產甚至犧牲性命,而最終卻將一生珍藏都捐給了國家,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中國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啟功稱讚他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 古董收藏第一人,家中隨便一件就上千萬!!
    他是收藏古代藝術品的泰山北鬥,被稱為「古董第一教父」,他對明式家具收藏頗具建樹,又被成為「明代之王」。他是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學者,最具權威的國際亞洲古典藝術專家。宋/金時期木雕彩繪菩薩坐像(這是安思遠19歲首次購入的第一件中國文物)安思遠豪宅:一座藝術博物館
  • 斯人已去,風範長存——石德亮先生逝世七日祭
    斯人已去,風範長存——石德亮先生逝世七日祭原創牛忠仁赤峰市老一輩穆斯林播音藝術家、德高望重的石德亮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的摯愛親朋,離開了他鍾愛一生的播音事業。如今斯人已去,風範長存。石德亮先生,您是出生地承德人的驕傲!您是第二故鄉赤峰人的驕傲!您更是穆斯林民族的驕傲!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德亮伯兒:您的音容笑貌將永留人間!求真主提升石德亮伯伯在天堂的品位,阿米乃!
  • 文物復原——《金甌永固杯》
    收藏這樣一尊象徵江山永固、盛世長存的世界珍寶,可謂是每個人的夢想。為此,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仿複製專業委員會監製出品了《金甌永固杯》,國寶家藏,全民共享。
  • 中國老酒收藏第一人鍾情獨鐘的「國家名酒」:可雅 XO白蘭地
    11月22日,中國老酒收藏第一人、曾品堂創始人曾宇,聯合中國白蘭地開創者張裕,以復興中國傳統酒文化為契機,攜手定製限量款桶藏15年XO白蘭地(青花瓷),在江西南昌上市發布,零售價達2588元/瓶。張裕為何與曾品堂「一見鍾情」?老酒行家曾品堂又將如何挖掘百年張裕的新內涵?❶這款合作酒貴過茅臺這款貴過茅臺的酒,從造型上看別具一格。
  • 羅馬文物及文藝復興時期市鎮收藏的興起
    本文研究了15世紀和16世紀羅馬文物市鎮收藏出現的證據。文章認為,這些大多在義大利半島和法國南部的小鎮上的收藏被忽視了,其光芒被王侯和教會收藏所掩蓋,但它們為市鎮保護過去遺存所做的努力提供了重要的早期證據。這些收藏建立在中世紀的收藏和陳列傳統的基礎上,但也反映了新的人文主義者對古典文物及其保護的興趣。
  •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12月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
    受陝西省文物局委託,我館作為陝西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單位之一,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公益性鑑定諮詢服務。02鑑定諮詢承擔部門及專家儲備此活動由我館藏品管理部文物徵集科負責具體事宜,同時根據預約情況決定是否邀請外聘專家。
  • 現場如何斷真贗,「遺產日」探訪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
    今天(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上海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亮點活動之一,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於今天下午1:30開啟面向社會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這標誌著自2017年,上海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免費鑑定諮詢服務試點工作以來,又新增一處試點,上海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服務機構達到5家。
  • 亞生·阿木斯裡木:紅色時光收藏人
    圖文/記者:買迪努爾·吐爾遜實習記者:郭紅燕通訊員:何豐在高昌區艾丁湖鎮莊子村,有一位「民間紅色收藏家他告訴記者,他最早收藏的是一座白色的毛主席半身雕像,大小和成人的手掌差不多,是他父親送給他的第一件禮物。從此之後,他便開啟了紅色收藏之路。亞生·阿木斯裡木說:「我收藏的毛主席像章主要以紀念章、獎章、功勳章為主,還收藏曆屆國家領導人的畫像,表達對國家領導人的崇敬,這也是收藏意義。」如今,老人已經收集了60餘副偉人畫像,一千餘枚徽章。
  • 古玩行情預測:2020年收藏界什麼藏品值得收藏?未來文物發展方向
    聽三藏細細道來,現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目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所以當下的一個古玩市場是一個新的契機!
  • 中國室內設計第一人!憑什麼,連成龍都聽他的?!
    他就是高文安高文安,是香港由建築師轉為室內設計師的第一人,也是香港第一個為品牌做代言人的室內設計師。在近40年的設計生涯內,設計了超過5000個室內設計項目,其中頗為知名的案例包括為成龍等明星設計住宅。早在1976年,他就在香港創辦了「高文安設計有限公司」,擁有了逾百人的團隊,設計項目涵蓋了商業空間、家居住宅等各種空間類型,被譽為香港室內設計之父。
  • 2020「盛世收藏」文物鑑定正式收官,「金繕」絕技讓瓷器「復活」!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冬日午後,深圳文物鑑定現場讓人大飽眼福。穿越古今之餘,更領略中華技藝之美。2020年度深圳試點開展的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活動16日下午在修葺一新的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盛大收官。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聯合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欄目、深圳市收藏協會共同舉辦。本場活動的主題是陶瓷、書畫和雜項,邀請到鑑定諮詢專家、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副站長何鋒、原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所長任志錄、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和原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劉濤為廣大藏友現場「鑑寶」。
  • 轟趴·Sneaker潮薈|走近國內球鞋收藏第一人範耘碩
    每一雙球鞋都是來之不易的藏品,每一件收藏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現在,紅網體育聯合翌希體育,共同推出《轟趴·Sneaker潮薈》系列專題報導,帶領讀者走進球鞋潮流文化,一同揭秘球鞋收藏達人們背後的故事。稿件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博:greatkobe816郵箱:hnyxty1124@163.com走近國內球鞋收藏第一人範耘碩文/符洹雨 雷妍靜若論當今中國球鞋收藏第一人,不少鞋友會將這一票投給範耘碩。國內球鞋收藏第一人範耘碩和他鍾愛的AJ球鞋。
  • ...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舉行
    2020年6月9日上午,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聚賢堂舉行。  十八大以來,我市秉承歷史文化遺產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和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理念,努力創新,積極作為,促進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蓬勃發展。
  • 法國歸還掠奪文物,「稀世寶劍」重回非洲,卻拒不歸還中國文物
    法國總理愛德華在舉行這場儀式的時候稱,這一次法國將要歸還西非26件文物,這把寶劍僅僅是第一件。歸還了非洲的文物,卻絕不歸還中國文物法國此舉,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深意了。在法國的博物館中,從非洲帶來的藏品,至少有9萬件,僅僅是巴黎的一個博物館,就收藏了約7萬件南非的古董。
  • 收藏文物很容易一本萬利,這樣的事情,大概只有古玩行業能做到
    收藏文物很容易一本萬利,這樣的事情,大概只有古玩行業能做到文/華勇相信大家都知道,收藏文物是很容易做到一本萬利的,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因而直到今天,仍然吸引著眾多收藏家的目光。他們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收藏文物,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隨著時間推移,古玩市場的文物越來越少了,也讓大家感到非常遺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越來越多的假文物充斥市場,不免讓人感嘆,古玩市場的水太深了,沒有一定的眼光和功力,很容易受到欺騙。不過也有很多運氣不錯的收藏家,居然在文物市場撿漏,讓大家感到非常羨慕。
  • 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無償為你掌眼
    位於多倫路145號的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成為第五家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的機構這是6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多倫路145號,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正在開展的「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的一角。鑑定諮詢包括書畫、陶瓷器、玉器、雜項、錢幣、古籍和名人信札等8個傳統收藏門類。
  • 廣東開展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試點工作 市民可來免費「鑑寶」
    廣東開展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試點工作 市民可來免費「鑑寶」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7-04 鑑定意見僅供參考,不予估價,
  • 中國小夥繼承英國莊園,挖出6萬件珍貴中國文物,無償上交國家
    在國外的知名博物館中,沒有一家看不見中國的文物,藏品共計有160多萬件。這些加上在民間的收藏,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便達1700萬以上,而其中又有多少真正是他們買回去的?
  • 紅色追憶:與革命文物相遇
    我們仰著臉,目光緊追朱德總司令身後的這些革命文物。它們歷經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見證著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如今靜靜地躺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內。在聆聽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時,我們真切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崇高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