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發布「水清岸綠」行動計劃!5年新增千頃水面

2020-12-21 騰訊網

海澱發布「水清岸綠」行動計劃!5年新增千頃水面

清晨,迎著朝陽慢跑在

大寨渠變身的濱水公園

帶著美好心情開啟新的一天

傍晚,漫步在南沙河沿岸

遠眺西山晚霞

感受水清岸綠的詩意海澱

周末了,帶上家人逛逛故宮北院

感受五一渠串聯永豐路的水岸風光

......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這番美好的生活場景

將要出現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

7月15日上午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

(2020—2025年)

新聞發布會

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展示中心舉行

發布會不僅給出了一份

「水清岸綠」最新工作清單

還重點發布了「十四五」期間

「水清岸綠」行動計劃的

「任務書」和「施工圖」

2020年

海澱將堅持目標導向

優先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重點項目

邁出「水清岸綠」行動計劃

「從新出發」的堅實步伐

海澱將建設綜合防洪排澇體系

將防洪排澇和「水清岸綠」項目緊密結合

確保安全度汛;

完善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供水基礎設施

完成永豐調蓄水廠建設

溫泉供水廠開工建設

解決困擾多年的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用水問題;

▲永豐調蓄水廠施工現場

搭建循環水網體系

北區南沙河水系12條溝渠恢復生態基流;

「三山五園」地區繼續實施

北旱河北支溝、南旱河等

區域水網貫通計劃

進而實現清華、北大、

圓明園等區域的水系連通;

加強生態水系修復

五一渠、大寨渠等綜合治理工程

打造水清岸綠的河渠樣板;

南部地區金河、北旱河、

萬泉河生態治理工程

打造景秀文盛的海澱水文化;

▲大寨渠濱水公園效果圖

營造北區地區生態園林溼地

以南沙河主河道為骨架

重點推進西玉河、

蘇家坨、崔家窯溼地建設

有效緩解周邊區域面源汙染

和初期雨水汙染

為「溼地群」、「海綿心」建設奠定基礎

▲南沙河

在「十四五」期間

海澱「水清岸綠」行動計劃

有了更為明確的「任務書」

築牢固若金湯的防洪排澇體系

鋪設傍水依林的慢行生態綠道

建設水清岸綠的生態河渠樣板

營造一碧萬頃的生態園林溼地

修築穩定安全的供水保障系統

......

▲姜志發/攝

到2025年

海澱將鋪設百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

建設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水鄉;

增加千頃水面

水面覆蓋率由2.6%增加到5.2%;

生境、理化、生物等水體指標逐年上升

主要河渠由「亞健康」或「不健康」

過渡到「健康」狀態

實現「水清岸綠」生態目標

「十四五」期間

海澱「水清岸綠」堅持——

分區規劃,突出重點

濱水走廊,藍綠交融

南部地區講述海澱水文化

重點塑造一區兩軸三循環的

慢行空間和親水岸線

即主要圍繞「三山五園」地區

分別以金河、萬泉河為軸

建設南旱河片區、園外園地區、

圓明園片區水網循環系統

在園外園地區恢復自然生態的河湖水網

在萬泉河地區打造親水宜人的文化走廊

北部地區構建海澱水生態

重點建設一軸四核多河渠的

循環水網和生態溼地

即主要以南沙河為軸線

沿岸新建西玉河、崔家窯、

蘇家坨、上莊4個核心溼地

串聯雨水溼地和各條河渠

逐步形成溼地與溼地相連

河渠與河渠互通

各功能互補的水系生態系統

營造一碧萬頃的海澱水生態

「水清岸綠」除了聚焦

城市防洪、生態恢復、

水系循環和溼地建設

四大類項目

還新建或對現有巡河道路升級改造

形成多條貫通的

慢行濱水走廊和親水岸線;

建設溼地、蓄滯洪區和循環補水系統

形成藍綠交融的生態綠網和濱水空間

描繪出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宜居的宜人畫卷

既充分保護水生態、建設水生態

又充分利用水生態~

海澱區將通過嚴格落實

「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

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

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區

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提供水生態保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北京海澱官方發布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
    未來5年,咱海澱親水空間、濱水走廊將年年增加!丨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  今天(7月15日),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 △ 左圖:海澱河湖水系規劃  右圖:海澱綠地系統規劃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以水生態治理為主線,立足解決「水不清」「岸不綠」「水不流」
  • 一圖讀懂《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
    一圖讀懂《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 2020-07-17 19:22:11|來源:北京海澱
  • 增千頃水面百公裡濱水慢行走廊!海澱要變生態水鄉
    2025年增千頃水面,主要河渠達到健康狀態;鋪設百公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建設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水鄉,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綠色生態水系景觀......今天,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按照這一計劃,海澱區將通過北辛莊排洪溝、草廠村溝綜合治理等項目
  • 靜海水務賦能「水清岸綠」 多措並舉打造水生態美景
    靜海水務賦能「水清岸綠」 多措並舉打造水生態美景 2020-10-13 22: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
    大雪節氣過後,寒風瑟瑟,位於成都市新都區崇興村的清白江兩岸卻依舊水清岸綠,白鷺翩飛。一陣微風吹過,清澈平靜的河灣泛起陣陣漣漪。  今年以來,新都區通過實施重點流域汙染整治、汙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等六大行動20條措施,強力落實水體汙染減法,做好水環境保障加法,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全方位提升新都區水環境質量。
  • 蕭太后河:濱水廊道水清岸綠生機勃勃!
    從2016年起,朝陽區不遺餘力,實施蕭太后河沿岸低級次產業疏解騰退工程,加強對蕭太后河綜合治理,不僅對河水水質和生態修復加以改善、兩岸景觀環境上大幅提升,還把蕭太后河作為推動北京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的重要一環,注重沿線文物、古蹟、歷史遺存等文化遺產標識的保留,建設蕭太后河濱水綠色文化休閒廊道。
  • 消除黑臭 還清於水⑦∣石鼓河:昔日河黑水臭 今日水清岸綠
    石鼓河又稱白馬河,發源於水濂山,全長約5.69公裡,由東南向西北流經水濂、蛤地、白馬、石鼓,最終匯入東引運河。十幾年前,居民林姨搬到石鼓河邊居住,見證了河流從一條黑臭水體向水清岸綠的轉變,她說:「環境變好了,大家過得更舒心!」
  • 雲南麗江玉龍縣安樂村:水清岸綠 魚戲淺水
    通過脫貧攻堅工作和三年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專項行動,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魯甸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在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的專項行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村黨總支將每月2日定為當月黨員垃圾環境清潔日,當天大掃除以黨員為主,在黨員的帶動下,很多村民也自發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
  • 宿州: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家園
    如今,在宿州各大公園,你會看到市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或晨練健身,或駐足欣賞美景;在新汴河、環城河等河流周邊,兩岸綠樹成蔭,水面波光粼粼,風景如畫……「這兩年宿州的水更清了,天更藍了。」如今,水清岸綠的生態秀美畫卷已在皖北大地徐徐展開,一個更加美麗的宿州正在漸行漸近。一河一策標本兼治對症方能見藥效。治理伊始,針對主城區水體黑臭時間長、成因複雜、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我市因地制宜,一河一策,著力推進靶向治療。
  • 水清岸綠魚來了!遼源仙人河重現「神仙氣」
    老百姓們喜笑顏開:「水清岸綠魚來了』!」仙人河是東遼河右側一級支流,流域面積35.5平方公裡,河道全長13.3公裡,其中城區段長6.65公裡。由於建成區汙水管網老舊、主管線截汙不徹底,雨汙分流比例低等原因,造成大量汙水直排入河,加之沿河垃圾、糞汙遍布,仙人河水質嚴重劣化,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門認定為黑臭水體。
  • 水清岸綠 錢塘新區臨江街道打造高顏值水美鄉村
    接下去,在硬體建設的基礎上,街道將繼續牢牢抓住「『迎亞運』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集中攻堅行動的契機,提升人文素養,加大監管力度,持續維護水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原標題《水清岸綠 臨江打造「高顏值」水美鄉村》,記者 許莉莎 通訊員 陸鋒。
  • 水清岸美 景色怡人 我市環城水系越來越吸睛了
    8月19日,記者在環城水系部分節點看到,水鳥在河面嬉戲,荷花、千屈菜、黃菖蒲等水生植物在河道裡迎風飄舞,岸邊花海片片、綠林環繞,一幅水清岸美、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精細化養管 岸邊景色怡人「岸邊的花兒開得真好看,快來給我拍張照片。」
  • 河暢 水清 岸綠 景美 保稅區空港景觀湖榮獲天津市「最美河湖」稱號
    近日,天津市「優秀河長 最美河湖」評選結果出爐,空港景觀湖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風景,獲得天津市「最美河湖」榮譽稱號。據了解,空港景觀湖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區域核心位置,佔地40萬平方米,以中心大道為界分為西湖和東湖,以西四道溼地為水源,通過東湖循環管道向空港環河排水,是空港環河水系環狀循環的中心。
  • 這是我們的時代,這是《千頃澄碧的時代》!
    今日影評 · 中國電影準備好了:我為《千頃澄碧的時代》帶貨扶貧故事|「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何為「千頃澄碧的時代」?實際上,片名《千頃澄碧的時代》來源於習近平總書記的詩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該詩的最後一句這樣寫道,「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 實現水清岸綠,南京東山總部園讓水「活」起來
    揚子晚報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姚冬梅 記者 劉麗媛)近日,記者從南京東山總部園了解到,繼完成轄區內黑臭河道整治、實施水質提標及雨水管網檢測維修兩大工程後,今年以來,東山總部園牽住「活水」的「牛鼻子」,推動園區水環境持續改善,確保「河暢、水清
  • ...生態蝶變 「臭水河」變成「景觀河」 群眾享水清岸綠景美「福利...
    即便是秋冬時節,位於高新區(江海區)的龍溪河岸也人氣不減,市民走在水岸綠道,只見碧波蕩漾,不時有魚兒翻動水面,泛起漣漪。藍天白雲下,河水倒映著綠樹繁花,也反映出高新區(江海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的成果。整治河湧、投入巨資進行汙水處理、建設截汙管網……近年來,高新區(江海區)向麻園河、龍溪河、禮樂中心河等黑臭水體宣戰,在改善水環境質量的同時,系統地進行植被復綠、景觀營造,打造綠色水岸生態慢行系統。如今,靈動清新的自然水景、特色親水平臺俯首即是,公共空間品質進一步提高,水清、岸綠、景美的環境讓周邊市民享受親水生活。
  • 為水清岸綠持續創新,清研環境攜新技術亮相高交會
    清研環境展會現場 展會上,清研環境展出了歷經16年自主研發的RPIR快速生化汙水處理技術。自2017年以來,RPIR技術以其突出的特點和明顯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包括深圳的觀瀾河、茅洲河、沙灣河等全國15個省份的河道治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RPIR技術及裝備已經在全國市政汙水處理廠改造(提標、擴容)與新建、黑臭河道控源截汙與市政汙水應急處理、村鎮分散式汙水處理、工業有機廢水處理等領域得到大規模成功應用,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日處理水量已達近200萬噸。
  • 北京海澱:濱河公園即將亮相中關村科學城北區
    大寨渠治理是我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海澱區水務局還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加強支撐,確保大寨渠後續工程有序推進,同步加大海澱區域內供水、排水、蓄水等水務項目建設,為建成「河暢景美、水清岸綠」的優美水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作者:李洪亞徐鑫
  • 廣東PM2.5連續5年穩定達標
    廣東試點完成400公裡碧道建設,並規劃用10年時間建成「十廊串珠」萬裡碧道;珠三角9市及梅州、汕頭全部建成國家森林城市,並有望在今年成功爭取「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稱號。天朗氣清,水清岸綠,山青城美,「十三五」時期,廣東省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經濟總量連續31年穩居全國第一的情況下,同時走出了環境質量改善和經濟社會綠色健康發展的雙贏道路。
  • 水清岸綠 美麗宜居——湖南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紀實(下)
    5年來,湖南持續推進「雙修雙改」、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整治、海綿城市建設、農村垃圾五年專項治理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的美麗畫卷。 黑臭水體「變身」城市新名片 2020年12月30日,嶽陽市第二屆市民開放日活動舉行,30位市民代表擔任「環境體驗官」,近距離感受東風湖的碧波蕩漾。 要是幾年前,又黑又臭的東風湖可沒法看——作為城市曾經的調蓄湖、養殖湖和納汙湖,沿湖有各類排口34個,大型汙染廠礦企業5家,每天約有5萬噸生活汙水直排,湖體水質為劣V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