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第八個假期就結束了,這麼長的假期你做了什麼~
親戚朋友很難聚在一起,你一定要有娛樂項目嗎?
所以每到過年過節一定要打麻將,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說起麻將,我們可能會對麻將的設計有一種固有的印象,即鳥、白版、煎餅、吧和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麻將圖案是這樣的嗎
cookie君發現了一組麻將設計,將最簡的表現發揮到了極致。
這個設計來自中國臺灣的設計師團隊「The 90s Lab」。
他們創造了顛覆性的麻將牌設計,為麻將的精髓開啟了創新的可能。
還獲得了德國紅點設計獎!
這套麻將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馬丘 Machill」。
這個名字取自「麻將」閩南語的諧音。
雖然是一種顛覆性的設計,但整體視覺效果依然保留了傳統魅力的影子,這使得設計能夠被更多的人接受。
左:傳統麻將牌面
右:The90sLab設計牌面
鳥的圖像用簡單的線條表示。
在字體方面,原來的毛筆字被改變了。
纖細的宋體用來表現傳統的節奏,並增加了筆跡和楷書的風格。
在圖案的形狀上,簡化了原有的圖形,去掉了中間的波紋式裝飾。
變成一個更簡化的圓角矩形。
表示「筒」的元素被一個圓代替。
「圓」的兩面牆厚而平,這與宋體在麻將中的筆劃一致。
在顏色的選擇上,他們還設計了兩種顏色版本。
一種是基於傳統的紅綠黑色,另一種是創新的高級冷灰藍色。
傳統與創新配色。
實際上,馬丘麻將設計靈感來自臺灣設計團隊,大學時代的畢業設計。
在2012中,我們贏得了「德國紅點設計獎」和「新一代設計獎佳作」。
這組作品在那幾年並沒有順利商業化,團隊成員在工作場所輾轉反側。
直到近年來The90sLab的成立,該計劃才再次重啟。
調整牌面、符號、字體到顏色和其他細節需要兩年時間。
不過,對於這種極簡而充滿設計感的麻將,網際網路也迎來了許多查詢。
許多人表示:
「沒麻將味兒了」
「不能摸盲牌,沒有了靈魂」
「讓人清心寡欲,沒有打牌欲望了」。
事實上我們在圖片喜慶中玩麻將,而這套「馬丘」麻將在顏色匹配上確實削弱了這一功能。
只是更適合收藏,但不適合實戰~
那麼,你對這套「小年輕」氣質的麻將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