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區「十三五」期間和2020年生態
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現將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逐步建立
1.成立生態環境保護領導機構。2017年8月,成立了以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雷欣為主任,26個成員單位組成的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有力地加強了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
2.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分工。為進一步明確工委、管委會、部門、企事業單位的環保工作責任,制定了《南湖新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
3.完善環境問題責任追究。為強化環境保護責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按照「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權責一致、盡職免(減)責、失職追責」的原則,制定了《嶽陽南湖新區一般及較大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不斷加強
1.積極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工作。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已有7個完成整改,剩餘1個年底可完成銷號;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已有2個完成整改,剩餘3個正在推進,年底可完成銷號。
2.積極開展省級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明確部門責任,細化整改措施,積極推進整改。目前,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已有6個完成整改,剩餘5個年底可完成銷號。
三.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1.環境空氣品質。根據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數據,2016-2020年,我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由80.6%提高至93.8%,細顆粒平均濃度值(PM2.5)由49μg/m3降低至35μg/m3,細顆粒平均濃度值(PM10)由70μg/m3降低至50μg/m3。
2.水環境質量。根據市環境監測站數據,2016-2020年,南湖水質斷面Ⅲ類達標率由8.3%提高至55%,南湖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3.生態環境質量。「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生態立區不動搖,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區形成了環境優美、發展協調、社會和諧的新局面。目前,正在申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4.農村環境整治。開展南湖流域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完成轄區內養殖戶209戶、生豬7309頭的退養任務;對所有農戶廁所進行了三格式化糞池改造,累計投入近100萬元,修葺了200個垃圾回收池,新添置了200個垃圾桶;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完成雙塘村「千人以上」水源地劃分工作;投入近500萬元,解決全區1.5萬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
四.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1.大氣汙染防治方面。一是重點整治建築施工揚塵汙染,對未落實揚塵防治措施的建築工地實施處罰;二是完成餐飲油煙整治任務390家,另有30家正在落實中;三是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完成11家工業塗裝、包裝印刷和家具製造等行業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四是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鍋爐,共淘汰、改造轄區內10家共22.6蒸噸燃煤小鍋爐;五是完成黃標車及老舊柴油貨車淘汰任務,共計淘汰黃標車106臺、老舊柴油貨車2臺。
2.水汙染防治方面。一是加強8處已完成整治任務的黑臭水體監管,嚴防反彈。二是開展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對環湖涉水企業進行仔細排查,關停了違法排汙的嶽陽市城區牛羊定點屠宰場和金湖洗滌有限公司,完成湖濱汙水處理廠提質改造。完成洞庭湖禁捕退捕工作,共收回捕撈證106本,回收漁船138條,清理無主漁船2艘,肢解136條,補償漁民資金611.0317萬元。三是著力開展南湖整治工作,關停哥弟土菜館、明月樓等8家排汙單位,加強藥物投放力度,投放各類生物藥劑6119.45噸,投放400餘萬元治理魚苗。建設南湖水質自動監測項目,對南湖水質進行全面、實時的監測。
3.土壤汙染防治方面。一是完成全區土壤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及生活汙染源調查工作,確定全區共有4處土壤汙染地塊,2處廠區廢水汙染地塊,2處為遺留尾礦區,編制土壤汙染源、汙染地塊調查報告。二是完成重點企業行業用地調查,對全區3處重點企業行業用地名單進行全面調查,全面啟動歷史遺留汙染問題治理。三是積極落實嶽陽藍天冶煉廠土壤治理項目,正開展修復工作,力爭在年底前完成。
4.汙染源普查工作。完成汙染源建庫工作,共包含19家工業企業和產業活動單位、2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4家生活源鍋爐單位、5家移動源、2個行政村和11個入河排汙口。撰寫了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及數據分析報告,做好了汙染源普查檔案整理工作。
五.環境監察能力進一步提高
1.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及汙染源「雙隨機」監管。將全區24個社區、村劃為24個監管網格,設置24個網格長,開展日常環境監管工作。建立汙染源監管動態信息庫,將全區7家一般排汙企業,1家重點排汙企業,2家特殊監管對象納入其中,認真組織開展日常監管。
2.加強汙染糾紛調處力度。「十三五」期間,我區共接處各類生態環境方面投訴390起,做到了件件有處理、宗宗有回覆。對美食街重點區域開展執法檢查,督促投訴較多的「恆大名都」、「嶽州帝苑」、「嶽陽市遊泳學校」等噪音擾民問題進行整改,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3.積極開展各類專項行動。以環境保護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治行動、長江經濟帶環境違法行為「百日攻堅」大整治、環境安全隱患大排查、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專項行動、「環湖利劍」行動、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嚴懲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1件,罰款24.1萬元,關停違法企業17家。
六.環境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
1.嚴把項目審批關。堅持把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作為控制新汙染源的重要手段,嚴把建設項目審批准入門檻。「十三五」期間,共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525個,其中審批建設項目78個,登記表備案447個,做好了項目事前、事中、事後信息公示工作。
2.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對於權限範圍內的項目,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隨來隨辦,對需省、市審批的項目,責成專人負責,確保項目按期建設、投產。
3.做好排汙許可登記。完成全區42家企業在排汙許可證清理整頓系統的錄入,目前已有36家企業辦理排汙許可證,已關閉2家,停產4家。
我區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守住綠色發展底線,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努力打造出「天藍、地綠、水清」的秀美新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