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霜降啦。
過完霜降,就是冬季啦,要注意些啥呢?來聽阿瑪講吧↓
聽說今年雙十一提前了喔,大家昨天有沒有參加預售付定金啊?
哈哈哈哈開玩笑的啦,希望大家還是理性消費,不要掏空錢包啊。
今年雙十一感覺,其實有些優惠力度也沒有那麼大,而且這個規則阿瑪看著還是雲裡霧裡的,不買,立省百分百!
省下這份錢不如拿來吃啦,還能吃到肚子裡,長自己的肉。
說到吃肉,真的不得不講雞了。肯德基伯伯說,「我們是專業做雞的。」 說這句的時候,應該還不認識廣東人吧。
眾所周知,廣東人除了吃胡建人以外(瞎說的),還特別還吃雞,至今為止沒有一隻雞能夠活著出廣東的。
說到做雞,廣東人的做法真是一絕,白切雞、豉油雞、鹽焗雞、玫瑰露雞、三杯雞、姜蔥燜雞、各種雞煲,榴槤雞、荷葉蒸雞、海南雞、荔枝木烤雞、手撕雞.
各種想到想不到的都可以做。
(鹽焗雞,圖源《舌尖上的中國》)
無雞不成宴,廣東人無論大小宴席、拜神、拜祖先都不能缺少雞。
我有一名朋友,幾乎每頓飯都要有雞,無雞不歡。(集美們注意了,此名朋友身材豐滿,吃雞對豐胸有益)
(供圖/湛江旅遊局)
廣東人吃雞,看一眼,就知道這雞是騸了與否;吃一口,基本能知道這雞養了多久,怎麼養。
其實很簡單,騸雞會長得個頭很大,因為騸了以後,公雞會長得快,肉質也較嫩。
當然,個頭特大的騸雞一般都會在農村裡養,如果是人工飼養的,養夠交貨重量就交貨了,這樣就吃不出是不是騸雞了。
(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其實這樣做也是出於養殖業的行業考慮,因為種雞雄渾有力,似乎總是處於亢奮狀態,愛打架,到處找母雞交配,每天早上叫得最響的也是它們。
但缺點是:不長肉。那這樣怎麼行,騸了,專心長肉。別以為這樣殘忍的方法只有廣東人這樣做,其實全國各地都會這樣做,甚至外國養雞業也這樣做。
(養殖場)
另外,雞肉假如是強硬的,有嚼勁的,一般都是散養走地雞。
運動多了,肌肉也足夠豐富,吃進去不會那麼鬆軟。人工大場那種的雞,沒什麼地方走動,甚至只能呆在籠子裡,也沒什麼肌肉,吃一口就知道了。
(走地雞)
另外,雞吃什麼長大的,也是很多商家的賣點,例如吃人參、吃無花果長大的,雞肉不會帶有飼料的味道,當然,這些就更貴了,只存在一些大餐廳或特色農家菜的店裡。
這種餐廳一般也不大肆宣傳,吃過好的客人,轉眼就分享給朋友,客人自然自己來尋了,生意不愁。
吃貨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也寫了白切雞是雞菜十款之首,假如他知道現在的雞有那麼多吃法,是不是趕緊會學醫延年益壽呢?
廣東人喜歡的雞是必須肉質鮮嫩多汁,不能過熟。
但也不是其他地區的人能接受,因為不過熟的程度,骨頭會滲出血,肉才嫩。很多老外、外省朋友看到這,肯定甩手就走。
皮的部分要看什麼菜式,假如是烤雞,必須要脆皮,但還要保證肉質鮮嫩多汁的標準,還要入味,要求頗高。
而白切雞,是每個廣東人肯定吃過的最愛,因為廣東人吃東西最喜歡吃原料本來的味道(雞有雞味,是廣東人對一隻雞最大的讚賞)。
除了肉質的標準外,外皮一定要保持Q彈,皮下的膠原蛋白要保持一層(那不是脂肪,是膠原蛋白)。
在製作的時候,不能煮雞,而是湯水做好,用高溫的湯水把雞浸泡熟,這樣雞肉不會過熟。湯鍋要夠大夠深,湯水的溫度不容易下降,不會擔心雞還沒熟,湯水已經冷了。
為了雞皮Q彈,浸熟了雞肉後,必定要過冷河。以前的做法是自然晾乾,現在是直接放冰水,熱雞遇冰水,雞皮迅速收縮,達到Q彈的效果。
搭配的姜蔥油,油一定是花生油,姜蔥蓉跟油要煮過,加點鹽調味,這樣才香。
廣東人最喜歡的還是白切雞,以前在廣州有家大酒樓,存活幾十年,就是憑一道清平雞(改良版的白切雞)出圈。
後來,會做清平雞的餐廳越來越多,信息也越來越發達了,家裡也能做,這家酒樓就存活不了了。
(圖源網絡)
本來覺得清平雞是人間美味,後來這道菜慢慢成了最平常的菜式,甚至還比不上吃一條名貴魚來得珍貴。
但美味就是美味,仍然有致力於做好雞的店鋪,阿瑪在廣州最傾心的是「同記雞」。
(圖源網絡)
這家店在老城區的巷子裡,外面也沒有地方停車,店裡老舊老舊了,地面還有點滑,最怕就是一樓沒位置,要上二樓,下樓的時候就特擔心滑倒。
(圖源網絡)
不過,廣州人都這樣,環境惡劣也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大多數好的餐館,基本環境都堪憂。
這也是評不上米其林的原因(因為米其林很看重餐廳環境和服務態度,但抱歉,往往廣州好吃的餐廳都不具備這兩點),但who care, 廣州人就是不在乎這些,只要好吃就好了。
(圖源網絡)
那麼同記為什麼讓我那麼鍾情呢?阿瑪吃雞一般不吃皮,主要怕肥,而且很多雞皮都做得不Q彈,沒有吃的必要。
但同記就不一樣了,雞皮是脆的,Q彈的,肉也鮮嫩多汁,姜蔥油很香,連配的醬油都是煮製過的,不是一般的豉油而已。配上一碗雞雜粥,完美了。
(圖源網絡)
寫到這裡,超級想去吃,不過一般7點左右,就已經沽清了,阿瑪挺後悔晚上才寫這篇稿,那麼只能自己做咯。
做白切雞,要用清遠走地雞(就是三黃雞),要選那種三斤以下的就夠了,太大的話,肉質就不嫩了。
食材:雞1隻(三斤內),雞骨架2個,桂皮8g,草果2個,香葉1g,八角2個,花椒1克,薑片各適量。
調料:蔥白、薑片、鹽2g油各適量。
1. 用雞架、草果、桂皮、八角、香葉、花椒、薑片煮沸後,調小火煮30分鐘,舀走表面的肉沫,加入料酒、鹽。雞湯做好。
2. 將清遠雞裡外清洗乾淨後,手拿雞頸,將雞身半放入為度的雞湯中,待雞腔灌滿湯後,再提起漏清湯水,如此重複兩三次,讓雞身內外溫度一致。
將雞完全投人雞湯之中,待水溫重回到快煮沸的狀態時,夾緊雞頸,將雞提起水面,讓雞腔內的湯水漏清,再將雞重新浸入水中,灌滿湯水,以便讓雞肉裡外受熱均勻。
3. 熄火,大概浸約15分鐘便可,以手捏雞腳筋部位已斷為熟。
過冷河:待雞浸熟之後,應馬上投入冰水之中令雞皮迅速收縮,達到雞皮Q彈的效果,浸泡15分鐘以內,以免鮮味流失。
4. 姜蔥油:姜、蔥切成蓉,撒上鹽攪拌均勻,燒熱滾油淋在姜蔥上即可。
5. 豉油:可以用豉油膏代替,或者用白糖、豉油、油一起煮沸也可以。
阿瑪這個做法是參考了清平雞的白滷水浸泡法,這個白滷水,要是天天都泡雞,湯水會越來越濃,做出來的白切雞也越來越好吃,餐廳的滷水都這樣,越來越好吃,從不倒掉。
平常也可以試試用清水浸泡,都可以。
今天的這個白滷水,可以把裡面的香料都倒掉,用來煮飯吃,或煮粥也行,雞油雞湯煮,人間美味啊。海南雞飯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啊,雞油飯能吃幾碗呢。
在家做好阿瑪教的湯或菜,可以加阿瑪微信:emma_z666。阿瑪會在文末不定期貼堂給大家看哦。
冬天乾燥,潤膚乳是不能少的,協和維E小白瓶是老國貨啦,很好用的,保溼做得也好,不膩,這個除了身上可以塗之外,出去玩臉上也能救急↓
作者:大家好,我是Emma鄭雅甄,老廣一名,有10年的煲湯經驗,每周給你提供美味的湯方/食譜,也會跟你分享各種生活理念。回復「湯方」二字,可以查看我為你準備的湯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