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製紫砂泥,常添加的金屬氧化物

2022-01-31 紫砂壺鑑賞與收藏秘籍

▲ 點擊關注   查看更多紫砂知識

為了追求紫砂壺的色澤效果,和燒成時的穩定性,有時要在紫砂泥煉製過程中,添加適量的金屬氧化物著色劑。

在紫砂土中添加金屬氧化物著色劑,並非現代工藝的發明和創造。早在明代萬曆年間江西婺源人陳仲美,就用景德鎮造瓷用的色釉料,來調配紫砂泥。民國時期開始用鈷料配製綠泥。

▲陳仲美 紫砂犧尊 2014成交價529萬元

▲陳仲美 瑞獸壺 2014成交價586.5萬元

但金屬氧化物的添加量是有嚴格要求的。在正常的燒成溫度下,安全加入量的上限為:碳酸鋇1%、氧化錳2%、氧化鈷2.5%、氧化鉻5%。

1.氧化錳,為黑色粉末,或黑色斜方晶體,熔點為1650度。二氧化錳在陶瓷工業中的穩定性也相當高,高溫燒制後,變成矽酸錳。

為了讓紫砂的顏色深一點、黑一點,可以加入微量的二氧化錳。紫砂原礦黑泥產量稀少,市場上絕大部分黑色紫砂壺,都是添加氧化錳調配的。

紫砂中的紫茄泥,不屬於原礦泥料,一般情況下是用,紫泥和少量氧化錳配製而成,總體特徵為紫色中透紅泛藍。

▲紫茄泥的燒成試片

2.氧化鈷,通常為灰色粉末,有時為綠棕色晶體,熔點為1935度。常用作天藍色、鈷藍色、鈷綠色等色彩的著色劑,在紫砂中主要呈色為青中泛藍,有多種不同的藍色調。

▲氧化鈷

▲顧景舟 綠泥逥紋竹壺

▲顧景舟 綠泥仿古如意

▲蔣蓉 綠泥荷葉壺

3.氧化鉻綠,為綠色粉末,熔點為2266度,在紫砂中主要呈色為不同的綠色調,有的淡雅、有的明麗等。

▲汪寅仙 綠泥南瓜壺

▲朱可心 綠泥松鼠葡萄

▲汪寅仙 螭龍供春

4.鐵紅粉,紅色粉末狀,成分為純氧化鐵,是一種基本的陶瓷添加劑。加入鐵紅粉可以使砂壺紅一些,可以調製紅泥、朱泥。

▲鐵紅粉

▲常見的鐵紅粉低劣朱泥壺

▲添加化料的劣質大紅袍

5.鈦白粉,是一種偏酸性的兩性氧化物,熱穩定性極好。在紫砂泥中添加鈦白粉,主要起填色增色的作用,呈色為黃色。如常會在段泥中添加鈦白粉。

▲鈦白粉

6.碳酸鋇,是一種常見的無機鹽,為白色粉末。碳酸鋇本身有毒,金屬鋇一般無毒,可溶性鋇鹽,對人體有劇毒。碳酸鋇幾乎不溶於水,不溶於酒精。

▲碳酸鋇

在紫砂泥中添加適量碳酸鋇,主要是提高穩定性、助熔,中和酸鹼,燒成後,生成硫酸鋇。硫酸鋇不溶於水,也不會在胃酸中溶解,人體無法吸收,所以對人體不構成傷害。

▲拼紫泥

不得不說的是,目前對紫砂中添加金屬氧化物,有無傷害的檢測和研究,還不是十分深入,在某些方面還沒有具體的科學數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檢測。市場上仍不能排除,有違科學標準、國家標準,過度添加氧化物的情況。

相關焦點

  • 紫砂學堂38講|玩紫砂壺不要聽故事,市場上的「文革泥」聽聽就好
    文革泥,顧名思義就是文革時期開採和煉製的紫砂泥。受到當時大環境的影響,紫砂行業也是一片混亂,文革初期開採的紫砂礦料也是無人問津,這些露天堆放的紫砂礦料經過長時間的風化,採天地之精華吸日月之靈氣,就成為了最頂級的紫砂泥。這個是網上關於文革泥地介紹。
  • 紫砂泥中的傳說:天青泥、黑星砂,到底是何方神聖?還買得到嗎?
    看到這個標題,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們要一起分享的話題了吧~是的,就是紫砂圈的泥料傳說,天青泥和黑星砂。這兩款泥料可以說是很多玩壺人都魂牽夢縈的泥料,甚至很多玩壺人畢生都在追求這兩款泥料的紫砂壺。那麼,到底這兩款泥料有何神秘之處,又有何種前世今生呢?
  • 清水泥到底是拼配泥還是原礦泥?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出於不浪費的目的,後來紫砂廠把這些泥料重新進行回練,紫色的就叫做拼紫,紅色的就叫做紅拼,這個是建國以後較早的泥配泥了。現在市場上仍然有拼紫泥,當然不是以前紫砂廠的泥頭了。現在市場上的拼紫泥,大多在練泥廠就直接配好了,很受制壺老師的歡迎。那為什麼還要再拼料呢?
  • 紫砂泥料中的這三種「綠泥」,你能分得清嗎?
    紫砂泥料的種類非常之多,原礦泥料大體上可以分為:紫泥、紅泥、綠泥、共生礦段泥這幾個大類,每一個大類下面又能細分出眾多的泥料。另外還有一些靠金屬氧化物調配而成的非原礦泥料,使得泥料的品種五花八門。有些泥料的名稱,聽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實質的差別卻非常之大。
  • 紫砂每日談154:漫談紫砂壺的收藏—純品
    如紫砂的泥料、泥色、泥性、泥相;紫砂的工藝、工技、工具、技法;茗壺的種類、造型、方圓、光塑等器型的區分和不同特點;紫砂藝人的經歷、師承、藝德、文化功底、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壺與茶的相關聯繫等等。了解紫砂的一般知識,養成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個性展開,由初入門的、有目的性的、有專題性的,再結合品茗和觀賞的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收藏。
  • 有些紫砂泥料並沒有原礦,你知道的有幾個?
    實際上在今天來說,壺友們對於原礦料的理解要求為兩點,首先要是出自黃龍山的,即是本山料;其次,一定要是紫砂原礦煉製的泥料,無拼配和其他添加。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典型的非原礦料,相信有很多壺友也多少看到過,我們來列舉一下,看看大家都知道哪些。
  • 宜興紫砂有黑泥麼?
    今天我們來聊聊紫砂壺的黑泥,很多壺友在買到黑色的紫砂壺時都有疑惑到底是不是紫砂,眾所周知紫砂又名五色土。所以原礦黑泥是真正存在泥料,但是產量非常的少,我們在宜興博物館能看到少量的館藏黑泥做的紫砂壺。還有一種黑泥是捂灰的料子,早期由於使用龍窯燒制,由於溫度不均使紫砂壺呈現顏色不均嚴重影響了其美觀。為了掩蓋這一現象,聰明的勞動者用復燒形式進行氧化反應。使紫砂呈現出黑色的效果,這種黑色泥料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當然現在紫砂拼配料是比較常見的,我們通常用石黃的進行拼配,在溫度的作用下呈現黑色的泥料,使得紫砂壺顏色更加豐富!
  • 解讀紫砂泥料顏色的變化
    紫砂,一般人以為其色彩就是紫紅色的,其實錯了,紫砂土被稱為「五色土」,其顏色也絕不是簡單的黃、藍、紅等幾種原色,如果你到紫砂博物館或紫砂市場轉一圈
  • 致命紫砂壺教你如何分辨
    它的特點是其一顏色過於鮮豔,大紅大綠,大都是劣質陶土添加氧化物潤色而成;其二,表面過於光亮,一般是加入過多的玻璃水製成或是噴漿製品,沒有真正紫砂壺的紫砂感和顆粒感;其三,無紫砂壺特有的透氣性;其四,化工壺因為原料和工藝成本低,品質也低,所以要避免廉價壺;其五,難以包漿,不管如何泡養,留在化工壺表面的最多是茶漬,難有包漿現象。
  • 何謂紫砂還原燒 ?
    紫砂還原燒的目的是要化「缺陷」為神奇,就是要追求紫砂陶器還原燒的藝術效果。紫砂壺誕生的過程,即手與泥的交流,泥與火的舞蹈,世人只知紫砂藝人制陶手藝的精巧,卻不知燒制工藝同樣極其重要,正是畫龍點睛的一環。 紫砂技藝發展至今,百花齊放,更多藝人靈活運用紫砂還原燒燒制出別具一格的紫砂藝術效果。
  • 紫砂和紫陶有什麼區別?追壺人分享3點!
    很多人對紫砂和紫陶分不清楚,認為其實是同一種的東西,只是叫法不同罷了。而實際上,紫砂和紫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追壺人今天教你鑑別紫砂和紫陶,看完後你就知道了。
  • 紫砂壺中的「黑色」壺,到底是不是原礦紫砂?看中一把,能下手嗎
    前兩天有位壺友主動找我,問我如今紫砂市場上的黑色紫砂壺是不是原礦紫砂做的,他看中了一把,色澤好看,壺型也不錯,但是沒敢下手,所以問問我的建議。那麼今天就借著這個問題和大家說說,紫砂圈的黑色紫砂壺,到底是不是原礦紫砂?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紫泥、底槽清、清水泥、老紫泥
    五色土丨紫泥紫泥作為紫砂礦料中最常見的泥料,產於黃龍山,呈紫棕色,泥質細膩,色澤沉熟穩重。它大致可以分為:紫泥、底槽清、清水泥、老紫泥、拼紫泥這幾類。01普通紫泥大部分泥料都被歸為普通紫泥。紫泥的出產量佔到所有紫砂礦(包括段泥、紅泥這些)的80%,是最常見的礦料。它色澤古樸,可塑性強,大品、小品都適合捏塑。而且適泡的茶類非常廣,對泡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非常適合新手入門。也正因如此,紫泥作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02清水泥業內對清水泥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指的是煉泥方法,即只加清水和單一的原礦泥料進行練制,而不進行拼配。
  • 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對汙水生物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的影響
    當絮體汙泥受到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衝擊時,會在汙泥沉降性能上做出直觀響應。這種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暴露造成的汙泥沉降性的下降可能是由於活性汙泥中納米材料的沉積以及絮體表面因吸附部分納米材料而造成的表面斥力的改變。
  • 紫砂泥料中的原礦段泥,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段泥是紫砂泥料中比較常見的一類,也叫「團泥」。因為最早開採於「團山」,故而得名「團泥」。明代周高起編寫的《陽羨茗壺系》中也有段泥的相關描述,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老泥,出團山,陶則白砂星星。那麼在《陽羨茗壺系》中,為什麼稱它為老泥呢?
  • 紫砂壺中「民國綠」是化工染色壺嗎?
    像人們熟識的紫砂高手顧景舟就非常偏愛底槽青泥料。今日就來說一下紫砂中的是說民國綠。究竟民國綠這個泥料有什麼特點呢?作為人們常說的五顏六色紫砂壺中的「綠壺」究竟是否原礦紫砂呢?民國綠泥的來歷:談起民國綠就迫不得已提在古代中國青瓷中常見一種染劑「蘇麻離青」,說通俗化點就是說人們如今的二氧化鈷。
  • 關於紫砂壺泡咖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顧名思義,紫砂壺是用紫砂經高溫燒制的陶器,其中以江蘇宜興出產的最好。宜興紫砂泥的礦物組成主要由:水雲母、高嶺石、石英碎屑、白雲母、褐鐵礦、游離鐵氧化物及黏土礦物等。宜興紫砂泥的化學構成由於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矽也不與一般酸反應。茶葉的主要構成是茶多酚和茶色素,咖啡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半纖維素、全纖維素,咖啡因其實只佔1%~2%。從化學成分上看,紫砂壺與茶葉、咖啡等日常飲品都不存在衝突,自然也不存在適合或者不適合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