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依舊,
不負相思!
——《見字如面》
文丨舊故麻袋
∨
2020年的國產綜藝有點迷,騷操作、撕逼套路層出不窮。
不是被《青春有你2》那句「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洗了腦。
就是被《王牌對王牌》許飛與尚雯婕這對「塑料姐妹」刷新了「友情的定義」。
你或許只想好好看個傻樂,人家卻偏偏塞給了你滿滿的瓜,真不知道應該覺得享受還是覺得難受......
好不容易盼來了杰倫的《週遊記》,結果一看味同嚼蠟,有忠粉聲稱:「如果你不喜歡這檔綜藝節目,說明他不是為你準備的,這檔節目是為真正的傑迷,歌迷準備的。」那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的緣故,聽到這種「情懷至上論」,本能會產生牴觸,杰倫是我們的青春沒錯,但《週遊記》的存在恰恰是為了證明:杰倫,更適合唱歌!
《我們的樂隊》沒能玩出像《樂隊的夏天》那般熱火,《笑場》的脫口秀從7分掉到了6.6,《朋友請聽好》溫暖陪伴我們度過了疫情期。
如今也只有《見字如面》第四季,能在這亂象叢生中給些安慰。
《見字如面》第四季
《見字如面》,國產綜藝中難得一見的「常青樹」,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平均分穩定在9分以上,做到了國產綜藝領域真正的高質量、高水準、高口碑。
在當下綜藝「爭奇鬥豔」的時代,玩砸的綜藝比比皆是,稱得上「走心」的,《見字如面》能排第一。
「見字如面」這四個字本是寫在信上的一句問候語,類似我們曾經寫信時常寫的「展信佳」、「展信如晤」,寓意見到我的信就等於見到了我本人一樣。
節目《見字如面》的主要環節是「讀信」,題目緊扣了環節不說,還給這檔「讀信」綜藝增添了幾分文人雅士的書卷氣。
《見字如面》每一期都會有一個主題,根據這個主題,選取古今中外的信件,由明星嘉賓朗讀出來。
《見字如面》第四季,邀請了何冰、歸亞蕾、寧靜、葉璇等擔任讀信嘉賓,陳曉楠、許子東、吳伯凡、史航等擔任品讀嘉賓。
選題豐富,信的內容也很豐富,可能寫這封信的人是個名人,可能是個心懷家國的革命者,又或許他誰也不是,但信,只讀給懂的人聽。
這裡的嘉賓,沒有往日的頭銜,只有「朗讀者」這一身份,舞臺底下沒有評委、沒有老師,不用相互之間暗暗較勁,更不用上演一套套「姐妹/兄弟情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事。
你或許會疑惑,沒有話題,哪來的流量,沒有流量,哪來的口碑。但一檔優秀的綜藝節目從來不會這麼倒著算,而是因為有了口碑,才有了流量;有了流量,才有了話題。話題不是靠人去製造的,而是靠人去傳播的!
《聲臨其境》已經結束了「聲音之戰」,我們看著平日裡那些影視明星為不同的影視劇配音,開心的不亦樂乎。在《見字如面》裡,看的還是嘉賓的臺詞功底,嘉賓對信件的理解程度,否則很難將一封本來很有韻味的信讀完後,讓人深受感動。
節目一路走來,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
前面三季中,有不少信件打動我,這一次也不例外。
第四季第一期的主題是「文藝志」,信件關於電影、音樂、文學,甚至有一封信是寫給周杰倫的。
在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發布後,有一位媒體人寫了封公開信,直言周杰倫在吃老本,信件的標題是:《這首歌真有這麼好聽嗎?》
不吹不黑,我雖是杰倫的鐵粉,可在《說好不哭》這首歌裡,有一說一,的確是少了一些驚喜,但這並不是因為周杰倫歌沒寫好,只能說他唱的時候怎麼咋走心,因為同樣一首《說好不哭》你聽日語版,就根本是兩種感覺,日語版,好聽到堪比原創。
有結論的粉絲聽完信後去給節目打了一星差評,其實大可不必,杰倫都混到今天這地位了,還怕人說上幾句不成。但我在第一期主題中,最喜歡的還是李宗盛寫給金曲國際論壇的那封信,信件標題叫作《聽音樂的人 你餵他豬食 他就變成豬》。
這其實對比看最近大火的「楊坤懟《驚雷》」事件,正是應了信裡的那句「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發現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垃圾。」
粗製濫造的歌詞,沒有節奏,沒有曲調,但這首歌就是火了,為什麼?因為流量,因為即便它難聽的要死,它也會讓你掙錢,而我們作為普通用戶,自然會為了蹭流量自告奮勇為它推廣、宣傳。
這是一檔有文化、有擔當的節目,它不僅輸出了觀點,也帶我們走進一個個新的領域,我們會掌握很多奇怪的、不奇怪的知識點。
節目中,品讀嘉賓會對每一個主題和信件內容進行剖析,或許能了解寫信之人寫信時的心情,和看信之人看信時的感想。
這樣一檔好看好聽的綜藝不該被埋沒,應該被更多的人看到,聽到。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前三季,那麼趁現在,打開第四季,你會發現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