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月季和玫瑰是同科的不同植物,一般來說主要有五點區別,月季花朵較大,散開狀帶淡香,莖幹刺大易掰斷,葉子較少較大光滑,全年開花並具有很好的直立性;而玫瑰花朵較小,聚合狀帶濃香,莖幹刺小不易掰斷,葉子較多較小有褶皺,夏季開花且直立性較差。不過現在因栽培技術的提升和培育品種的豐富,在外面的月季和玫瑰已經很難區分了,藥用的時候只能從正規專業渠道獲取比較靠譜了。(編輯/三木)
《本草綱目》:「活血,消腫,敷毒。」《泉州本草》:「通經活血化瘀,清腸胃溼熱,瀉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癰毒。治肺虛咳嗽咯血,痢疾,瘰癧潰爛,癰疽腫毒,婦女月經不調。」
月季花單用開水泡服即有效,也可與玫瑰花、當歸、香附等同用,以增強化解肝血瘀滯、肝氣鬱結的效果。
用治肝鬱氣滯、經脈阻滯的月經不調、小腹脹痛者時,月季花常與香附、當歸同用。月季花與夏枯草配伍,月季花消腫解毒、疏肝解鬱,夏枯草清肝經鬱熱,二者相配可治瘰癧結核、乳癰等。月季花與玳玳花的合用必須要提一下,這是治療氣血不和引起月經病的良方。月季花重活血,玳玳花偏於行氣,二藥配伍,一氣一血,氣血雙調,調經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甚好。主治婦女肝氣不舒、氣血失調、經脈瘀阻不暢以致月經不調、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甚或噁心、嘔吐等病。
(往期推送:告別痛經,你需要這朵花)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月季的半開放花。全年均可採收,花微開時採摘,陰乾或低溫乾燥。
【異名】四季花、月月紅。
【性味】味甘、淡、微苦,性平。
【歸經】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月季花有活血調經、疏肝解鬱、消腫解毒的功效。其獨入肝經,既能活血調經,又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常用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胸脅脹痛等症,對瘀腫疼痛、癰疽腫毒也有療效。
【適用人群】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胸脅脹痛者。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癰疽腫毒者。
【注意事項】用量不宜過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及便溏、腹瀉,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慎用。
【用法用量】可泡茶、煎湯或研末服。煎服用量在2~5克,鮮品10~15克。不宜久煎。也可外用塗敷於腫毒患處,能消腫止痛。
月季花以半開放的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月季花容易與玫瑰花混淆,應注意區分。月季花花朵較大,為半開放花,花託為長形;玫瑰花花朵較小,為未開放的花蕾,花託為半球形。
【食療功效】
此粥可疏肝理氣、活血調經,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等婦科疾病。
【食療藥膳】
月季花、玫瑰花各5克,粳米100克,蜂蜜15~20克。粳米淘洗乾淨;月季花泡軟。煮鍋中倒入粳米,加適量水,大火燒開,放入月季花,改小火煮至粥成。盛入碗中,晾溫後加入蜂蜜即可。每日早、晚分2次溫熱食用,連食3~5天。
【適合情況】
適合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者,最宜肝鬱氣滯、瘀血腹痛的女性日常調養。四季皆宜食用。
【特別注意】
脾胃虛寒、便溏者不宜。孕婦及經期血量多者不宜。
登場書籍
(↓因微信公眾號平臺系統波動,圖書信息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顯示的情況,此時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圖書詳情)
本書從中醫角度出發,以「治未病」為原則,關愛全家男女老少,重點通過居家飲食藥膳的調養方法,並配合艾灸、香囊、泡浴等中醫防病手段,來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抵禦病害的侵襲,達到促進全民健康的目的。
中醫書院購書連結——
本文選自《全家人快速提升免疫力的小金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余瀛鰲、陳思燕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